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俗話說「經常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然而你都知道刮哪裡么?

俗話說「經常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然而你都知道刮哪裡么?



?

學習人體各個穴位的相關知識和健康養生方法



刮痧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的一種中國傳統自然療法,中醫表示刮痧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是一般人都是夏季刮痧的,冬季能刮痧嗎?




冬季刮痧油什麼好處?對此中醫表示,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夏季刮痧可以去暑熱,緩解中暑現象,但是冬季刮痧跟夏季可是不一樣的哦,冬季刮痧主要是活血祛瘀,因為冬季寒冷,人們都缺少運動,身體經絡堵塞,此時最需要的就是通經活絡。




一般情況下,刮拭過後,健康的身體是不會有痧出現的。那些呈鮮紅、深紅、紫紅甚至黑紅的痧點、包塊代表了血液裡面毒素的沉積。痧點顏色越重,反映您體內的毒素淤積越重。




俗話講,「經常刮刮痧,活到八十八」。刮痧能把這些黏積在血管壁上的垃圾和廢物排出體外,可以說每刮一次痧,體內的毒素就會減少一部分,血液就得到了凈化。




清熱除濕:

膀胱經







膀胱經:說起清熱排濕來,有一條經絡可謂是「主力軍」,那就是膀胱經,它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經,還能調節腰腿的各種問題。




方法:很簡單,在家的話,找一把喝湯的小瓷勺就能代替刮痧板,再準備一點點橄欖油就可以。先把橄欖油塗在背上,能起到潤滑的作用。然後握住勺柄,把勺子的邊緣按在要刮的部位上,用點勁反覆刮15~20遍即可。



一般最常刮的部位是後背部脊椎的兩旁,這裡是肌肉最厚實的部位。膀胱經是向下走的,所以刮痧一般都是自上往下刮。刮的時候,要把整個後背分成上中下三段。先刮上段,然後是中段和下段,每一段都從左邊颳起。另外,下午3點正是膀胱經值班的時間,選在這個時間去刺激它,效果會更好。




膀胱經與腎經相表裡。人一老往往會情緒低落、精神不好、記憶力下降,這跟腎氣不足有關。常刮膀胱經也能刮出好心情。




精神不振:

百會+太陽




百會穴:

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方法:

頭部刮痧有三種




第一:

把梳子由前髮際從前向後梳,毛澤東就是這樣刮的,早晨一梳腦子就清醒了。



第二:

由頭正中間,向各個方向刮,以百會為中心,全頭放鬆刮。




第三:

頭正中向前刮,頭正中向後刮,頭兩側太陽穴向後刮。促進頭部血液循環,使頭腦清醒,有利增強記憶力。



提示:

沒事就刮一刮或揉一揉,但力度要輕。







頸肩疼痛:

風池+肩井






風池穴:

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頭一低腦後的兩個坑就是這個穴位;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




方法:

風池從上向下貼著皮膚刮,一直刮到肩井,然後沿著肩膀的方向,由里向外刮,有肉的地方三十下,沒肉的地方就二十下。




提示:

用手腕調整角度,前臂做移動,帶動刮痧板刮拭。







咳嗽氣喘:

天突+膻中




天突穴:

頸前正中線,胸骨中央凹陷處。膻中穴:胸部正中兩乳間。




方法:

沿正中一條線,由上向下刮。也可順著肋間隙刮,用稜角側著由里向外刮,一般刮十次到二十次,颳得胸部有點潮紅就可以了。




提示:

乳頭乳暈及乳部不明原因腫塊禁刮。







消化不好:

中脘+天樞




中脘穴:

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指寬。天樞穴:臍中旁開2指寬。




方法:

腹部肌肉走形是由上向下,血管也是這樣走,有人為了減肥由里向外刮,越刮肉越松,腹部的刮拭也應由上向下。




提示:

排便功能差就在肚臍以下刮,有些女同志痛經也刮下腹部。







補血養肝:

血海+三陰交




血海穴:

屈膝,用掌心蓋住膝蓋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踝關節上4指。




方法:

由下肢內側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陰交穴,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一次刮完,至皮膚髮紅、皮下紫色痧斑形成為止。常刮三陰交能夠起到補血養肝的目的。




提示:

下肢刮痧先刮外側,由上向下,再刮後側(膀胱經的位置),然後再刮內側。



刮痧小技巧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副所長楊金生介紹,手拿刮板,刮板前進的方向跟皮膚的角度成45°或者更小,越平刮起來越舒服,不要去鏟。




要順著血液循環的方向刮,不得來回刮。每次刮3~5個部位為宜,每個部位刮3~5分鐘,最長不超半小時。




力道不同也會產生不同效果,輕刺激是「補」,強刺激是「瀉」,一般人不知自己體質是實是虛,拿捏不準該補該瀉,就保持力道平均,這叫「平補平瀉」。第一次刮完等3~5天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

忍冬(微信號:cn13714009507)














養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





黃帝內經一聊就懂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本號致力於傳揚內經養生之術,《靈樞》《素問》,一聊就懂!






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學習面診

手診

舌診脈診,掌握體外診斷,有病早知道,無病多保養!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普及艾灸、刮痧、拔罐等中醫傳統保健方式,提供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值得學習。




中醫師承|拜名醫為師,考執業中醫





官方授權招生 | 廣東省中醫藥局支持項目



三年出師,一年實習,第四年考證!


面向全國,持續招生,定期拜師!


圓民間中醫人的持證行醫夢!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行報名交費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報名頁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刮痧 的精彩文章:

玩手機眼睛疲勞後試試中醫刮痧
艾友分享:艾灸刮痧治好了兒子的扁桃體和腺樣體肥大
春天來了,還沒瘦??快刮痧減肥!!!
刮痧也可以減肥,做前你得要了解這些事,事半功倍

TAG:刮痧 |

您可能感興趣

俗話說「馬無野草不肥」,但下一句,幾乎沒人知道!
俗話說得好:「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是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俗話說補藥一堆,不如紅豆一把!這麼好的東西,你居然不知道怎麼吃?
俗話說「站著說話不腰疼「,腰疼真是因為經常彎腰嗎?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下半句道盡心酸,卻十人九不知
俗話說「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下一句才是經典,你知道嗎?
俗話說:色字頭上一把刀!其實還有一句更加經典,你們知道嗎?
俗話「色字頭上一把刀」,卻不知下句才是精華,你們知道嗎!
俗話說: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很多人都不了解這是何意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俗話說「七活八不活」是什麼意思?也許和你想的不一樣,快了解下
俗話說得好,「兩腮無肉不可交」還有下半句很是經典,卻鮮為人知
俗話說,俗話又說:這些話反過來正過去,怎麼說都有理
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三覺」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俗話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到底怎麼走才健康呢?
俗話說「三十不豪,四十不富」,那五十歲會怎樣?男人們都應看看
俗話:色字頭上一把刀!其實下半句更經典,你們知道嗎?
俗話說「一個榴槤三隻雞」,可喝酒後卻不能吃榴槤?過來人告訴你
俗話說天地六界,可是你知道這六界的主宰都是誰嗎?我只知道天界玉帝
俗話說天上不會掉餡餅,俗話又說瞎貓能逮死耗子,老話怎麼說都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