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鐵鞋,不如回到當下反觀自照
頓教的修行是從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在迷惑系統之外,每個眾生都具有覺悟的潛質,具有成佛的力量。修行所要做的,不是要成就什麼,而是直接體認這個覺悟本體。
這一見地為我們修行提供了極大的信心。我們都知道,學佛是為了成佛,但怎麼才能成佛呢?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這個目標遙遠得彷彿是個神話,又渺茫得讓人失去信心。但禪宗卻告訴我們,這個目標不在別處,就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做的,不是踏破鐵鞋,而是回到當下,反觀自照。這是多麼令人振奮的消息!
同時,這一見地也縮短了凡聖的距離。否則,我們總覺得自己是愚下凡夫,業障深重。在這種罪惡感中,成佛簡直是無法想像的。此外,想到三大阿僧祇劫的遙遙無期,也會讓人失去修行動力。而《壇經》告訴我們:「前念迷即是眾生,後念悟即是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何其痛快!佛和眾生之間,並不存在無法跨越的鴻溝,差別只是在迷悟之間,在明與無明之間。
所謂迷,就是迷失覺悟本體。如果不能體認覺性,就是眾生。而在體認的當下,從某種程度上說,就與佛無二無別了。為什麼著境?因為我們處在無明、迷惑的系統,而這個系統是有粘性的,必然會對境界產生粘著。因為粘著,就會彼此糾纏,彼此阻礙,煩惱由此而生。而覺悟本體具有無住的功能,由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就是菩提。
所以,禪宗的修行是直接建立在覺悟本體之上。比如禪宗所說的三寶,我們有覺悟本體,具備覺的特點,這就是佛;具備引導我們走向解脫的能力,就是法;具備清凈的特點就是僧。所以佛法僧就是覺正凈,是離不開覺悟本體的。
而禪宗所說的戒定慧,也有別於教下的持戒、修定、發慧,所謂「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當心安住於覺悟本體,便不會胡作非為,當下具足戒;也不會隨境而轉,當下具足定;更不被無明所覆,當下具足慧。


※以愚夫愚婦自居,老實念佛得利益
※如何成為名副其實的佛教徒
※阿彌陀佛佛號里包含了哪些信息
※曾國藩的觀人四法:信、氣、理、言
TAG:佛陀佛語 |
※成佛的目標不是踏破鐵鞋,而是回到當下
※孫允珠:我和你回到不同的世界,你回到自由,我回到後悔
※一起對「脫髮」說不,再回到從前那個氣質的自己!
※沈月曬下班後步驟,像極了回到家的我們,當看到最後,真實的可怕
※王菊昔日美照翻出,被問是否想回到過去,她卻這樣回答
※如果背著降落傘從太空中往下跳,能回到地球嗎?說出來怕你不相信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
※如果你嚮往詩和遠方,不如把目光拉回到眼前的「苟且」上
※如果,再回到從前
※第五年,他又回到原點,用自己的方式抵擋著世俗的侵襲,自在如風
※當你是這些星座的前任以後,就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
※如果可以回到二十歲,你絕對想不到的大反轉結局
※爸爸說:誰敢帶回來貓立馬從樓下扔下!下班回到家的我看到這驚呆一幕!
※分手後,不必挽回了,感情再難回到當初
※宇宙中最詭異的存在,小到肉眼看不到,卻能把我們送回到過去
※我不太喜歡現在的自己,比較想回到過去
※待風停了,葉落了,你我各自回到原點,從此各奔天涯
※感情出現裂痕,從來都不應該是,想要回到以前!
※劉亦菲路人照仙氣蒸發!一胖回到回到解放前,還真是!
※父母早已不是「英雄」,好想回到過去,試著讓故事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