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盛夏光年,空氣醉甜。


又是一季鮮花錦簇、芳香四溢時。


在趙雷的歌聲里,一個人到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走到了桂湖路的盡頭,站在了博物館的門口。


任憑嫩綠的垂柳,親吻著額頭。

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還在停留。


停留?


是的,為五百多年前一位名叫楊慎的人停留。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公元1508年,大明正德三年,帝都北京。


又是一年國考(科考)時。


此時,一名來自新都(今成都)的21歲小伙躊躇滿志地走進了考場。


他輕輕鬆鬆地答完了試卷,然後胸有成竹地離開了考場。

他有理由相信,自己的答卷十分完美。


果然,當時的文壇大V、主考官王鏊和梁儲老師評卷之後,對這位考生的文章大加讚賞,毫不猶豫地把它評為了第一名。


可是,這時候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不可思議地發生了。


因為這些主考官們太喜愛這篇文章了,他們反覆拜讀,爭相傳閱。


在傳閱過程中,蠟燭流下的燭花碰巧滴落在了卷面上,於是試卷被燒毀。


就這樣,本來應該為國考冠軍(狀元)的小伙,卻因為這個奇葩的突發事件,名落孫山。


既然命中如此,那就等三年之後再考吧。


然而,牛人就是牛人。


三年後,小伙第二次參加國考。


這次沒有發生什麼意外,24歲的他再次考取了第一名(中狀元),終於彌補了三年前的遺憾。

後來的歷史告訴我們,這位小伙名叫楊慎,字升庵。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是名神童,如假包換的神童。


可是,與大多數神童從小悲催命運不同的是,楊慎小朋友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其父楊廷和,是歷經大明三朝的中央高幹、股肱要臣。


同時也是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的叱吒風雲人物。


由於出生書香門第,楊慎小朋友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


七歲時,母親教他唐詩,很快倒背如流。

十一歲時,就會寫近體詩。


十二歲時,寫出《弔古戰場文》,文中竟然出現了「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這樣的警句。


讀到此文時,他的叔父、時任國防部副部長(兵部侍郎)的楊瑞紅驚呆了。


楊副部長懷疑自己看錯了,猛摑自己幾個耳光後,又命令自己的侄子重寫《過秦論》。


我們知道,《過秦論》是西漢文壇大V賈誼傳頌千載的名篇。


這次,輪到楊慎小朋友的爺爺驚呆了。


一向安重沉穩的楊老爺子讀過《新過秦論》之後,頓時對左鄰右舍大聲宣布:「我的孫子就是新一代的賈誼啊!」


得意忘形的楊老爺子當時可能忘記了,賈誼的一生是及其坎坷不幸的。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高中狀元後,24歲的楊慎被任命為中央政府的秘書(翰林院修撰),從此正式登上了大明朝的政治舞台。


此時的他,由於特殊的身份,交結了很多當時的文壇大咖。


更難得的是,因工作需要,楊慎有大把時間泡在中央檔案館(皇家秘閣),從而得以博覽群書、開闊眼界。


幾年下來,楊秘書的行政工作能力及文學創作水平突飛猛進。


後來,人社部(吏部)考核幹部時,稱他「文章克稱乎科名,慎修允協乎名字」。


這就是說:楊秘書的文章與狀元的名聲相符、品行與名字相稱。


與此同時,其父楊廷和同志忍辱負重若干年,終於擊垮了禍國殃民的大宦官劉瑾集團,已經出任了內閣首輔。


估計這時候您該納悶了,內閣首輔是什麼官職呢?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您:國務院總理。

既然德政勤績廉考核全部優秀,又有擔任總理的老爹作後台,毋庸置疑,楊秘書的仕途之路自然是光明無限。


可是,人生啊,有時往往就是那麼無常。


正當一顆政治新星冉冉升起之時,一起驚天突發事件徹底改變了楊秘書一生的命運。


同時也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這件被中國歷史炒得沸沸揚揚的事件就是:「大禮儀」事件。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什麼是「大禮議」事件?


其實說白了,就是活著的最高領袖為死去的父母爭取名譽稱號而折騰出來的驚天鬧劇。

公元1521年,千年難遇的混世魔王正德皇帝朱厚照同志突然兩腿一蹬,到西方極樂世界繼續嗨皮去了。


由於這位仁兄沒有兒子,所以按照相關規定,其堂弟朱厚熜同志即皇帝位,這就是後來的嘉靖帝。


話說這位嘉靖同志也不是善茬兒,上崗僅僅6天,就命令宣傳部(禮部)下發紅頭文件,追封自己死去的老爹為皇考。


如此這般胡鬧,總理楊廷和同志看不下去了。


楊總理立即召集中央眾高幹協商此事。


協商的結果是:嘉靖同志應該稱朱厚照同志的父親為皇考,改稱自己死去的老爹為皇叔父。


也就是說,嘉靖同志得管伯父叫父親,而把親生父親當叔父。


意見反饋上去之後,嘉靖同志勃然大怒,厲聲質問道:「凈扯淡,父母怎麼能亂換呢?」


可是,以楊廷和楊慎父子為首的這幫官員們真是杠杠的,硬是和最高領袖死磕上了。


如此以來,嘉靖同志也是沒轍,遂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假意要辭去最高領袖職務,捲鋪蓋走人。

事情鬧到這一地步,楊總理等一干人面面相覷。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們只好做出了讓步。


但是呢?有個條件,就是嘉靖同志要在爹娘的稱呼前加上「本生」二字,並且仍然堅持讓其稱伯父為「皇考」。


這樣一來,領袖與官員們的談判再次陷入僵局。


而此時,一些沒有節操、沒有底線的官員如張璁、桂萼等為攀上最高領袖這棵高枝兒,突然臨陣倒戈。


他們圓滑地選擇了站在最高領袖嘉靖同志一方,從而使得天平的平衡被打破。


如此以來,以楊慎秘書為代表的官員們不幹了。


他們聯名上書,稱張璁、桂萼為官中敗類,並以集體辭職表示抗議。


最高領袖嘉靖同志絲毫不為所動。


老江湖畢竟是老江湖。

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楊廷和總理也準備仿效嘉靖同志,以退為進,寫下辭職報告,說要告老還鄉。


沒料到的是,嘉靖同志早就嫌這位倔強的老頭礙手礙腳,於是順水推舟,大筆一揮:批准。


至此,三朝元老、時年66歲的楊老總理只好於無奈之下捲鋪蓋回了成都老家。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此時,雖已賦閑在家,但楊老爺子仍然憂心紛繁雜亂的時局。


而且,他更擔心身處漩渦中心的兒子楊慎。


所以他屢次寫信勸誡兒子要「端做閑官,只守閑官」。


可他沒萬萬沒想到的是,懷著一顆鐵血丹心的兒子,早已義無反顧地跳入了這場大風暴的漩渦中心。


公元1524年7月,嘉靖同志正式下文稱死去的老爹為「恭穆皇帝」,並去掉「本生」二字。


眾官員們斷然拒絕。


不僅如此,楊秘書還聯絡一幫人跪在左順門前,進行集體抗議活動。


面對此情此景,嘉靖同志暴跳如雷。


他立即命令衛戍軍(錦衣衛)採取暴力手段鎮壓,並逮捕了八名官員。


此舉動一出,群情更加激憤。


於此關鍵時刻,楊慎也是吃秤砣鐵了心,他充分發揮自己卓越的組織才能,召集官員共計二百二十餘人集會,並在眾人前大聲疾呼道:


「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


後來的歷史證明,這是中華民族最響亮的口號之一。


於是,受到楊秘書口號煽動的眾官員們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齊刷刷下跪,同時嚎啕大哭,硬是把皇宮弄成了殯儀館。


此時,嘉靖同志再也忍無可忍。


他立即下令將所有人全部打入大牢,並動用了令人聞風喪膽的酷刑:廷杖。


也就是用碗口粗的大木棍打屁股,並且往死里打。


於是,包括楊慎同志在內的上百人被扒下衣服,整齊排列在皇宮外,上百根大棍同時起落,一時間聲響震天,血肉橫飛。


這次,嘉靖同志創造了新的吉尼斯世界記錄,那就是同時廷杖一百三十四人。


這一百三十四人中,有十六人當場被活活打死。


細細想來,「活活打死」這四個字,至今令人毛骨悚然、心驚膽寒啊!


僥倖的是,楊秘書雖然被打得昏死過去許久,但是好歹總算撿回了一條小命。


抓也抓了,打也打了,這下嘉靖同志總該消停了吧?


然而您錯了,僅僅過了十天,卧在病床上的楊慎等人又被人抬回到刑場,再一次挨了一頓結結實實的回籠棍。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不是正值壯年的話,37歲的楊慎早就魂歸天外了。


然而,嘉靖同志還是沒有結束的意思。


基於楊秘書在這場事件中的突出表現,嘉靖同志額外送給了他一項優厚的待遇--流放雲南永昌衛(今保山縣)。


至此,長達4年的「大禮議」鬧劇徹底畫上了句號。


對這場爭論,孰是孰非,當時及後世史學家一直莫衷一是。


然而,縱觀楊廷和、楊慎父子在這場驚天鬧劇中的立場及表現,其拳拳之忠心、錚錚之鐵骨可見一斑。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據說,楊慎同志最初的流放地為山西雁門關。


可是當時帝都北京流行一句民謠:


「寧充口外三千里,莫充雲南碧雞關。」


嘉靖同志大概也很喜歡這句民謠,於是就一改初衷,順便安排楊慎同志到更為艱苦的地方去體驗生活。


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曾經的天子驕子、37歲的楊慎被趕出帝都,踏上了漫長而又艱辛的流放之路。


他可能不會知道,這一走,他再也沒有能夠返回帝都北京。


在流放途中,奄奄一息的楊慎又一次遭受了死神的無情考驗。


不過這次驚天劫難的原因倒不是因他而起。


而是因他父親楊廷和總理當年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


想當年楊總理在朱厚照同志(正德皇帝)上西天、嘉靖同志還未即位時,曾總攬朝政共三十七日。


而當時的大明朝已經江河日下,千瘡百孔,財政赤字累累。


為了挽救日落西山的帝國,楊總理想盡一切辦法,裁減了許多冒濫軍功、碌碌無為的官員。


因為位高權重,楊總理的這一舉動,當時並沒有為自己招惹來麻煩。


可是,有道是父債子還。


此時的楊慎命若遊絲,只能坐在馬車裡讓人拉著向流放地雲南前行。


於是,這些被裁掉的小人們終於等來了機會。


他們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在路上埋伏,要伺機殺害僅剩下半條命的流放犯楊慎。


在此生死存亡時刻,楊慎的聰明才智又一次救了自己。


在行程中,他一路小心防備,命令車夫晝伏夜行,該停則行,該行則停,完全不安套路出牌。


就這樣,經過與殺手們數月的鬥智斗勇,傷痕纍纍的楊慎最終有驚無險地抵達了永昌衛(雲南保山)。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在流放的途中,37歲的楊慎內心無比酸楚。


路過湘西時,他想起了被楚懷王放逐的屈原,情不自禁地吟唱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途經貴州桐梓(夜郎)的時候,他想起了同樣流放此地的李白,無比悲涼地寫道:「我行更迢遞,千載同潛然。」


到達雲南後,孤苦無依的楊慎開始縱情山水,足跡遍及滇西北和滇南。


由於天生的人格魅力,楊慎漸漸結交了一大批詩文好友,他們經常詩酒唱和。


當地還有很多學子,因為楊慎的文壇盛名而成了他的超級粉絲,跟隨他從游問學。


可是,每日為生存忙碌奔波之後,他的內心深處就起了漣漪。


他堅信總有一天,自己會再次被中央政府起用。


所以,他在詩中頗為自信地寫道:


「京華一朵千金價,肯信空山委路塵。」


才華橫溢的國考狀元,怎麼可能會一直被委棄空山呢?


可是,隨著日子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過去,始終沒有關於赦免他的半點消息。


「江花江草每年同,君不見,憔悴已成翁。」


是啊,漫長的三十多年過去了,自己已經鬢髮蒼蒼,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啊。


「已消湖海元龍氣,只有滄浪漁夫心。」


時光的無情流逝,使得楊慎的生平抱負,都黯然消散在歲月中。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歷史,有時真是太扯淡的玩意兒。


在大明朝近280年的歷史中,皇帝因為各種奇葩無比的原因,大多是短命鬼。


可嘉靖同志偏偏卻是特例。


這位天天修道煉丹、服食汞鉛等重金屬(金丹)的虔誠道士不僅活了61歲,而且在位竟然長達45年之久。


更為要命的是,嘉靖同志還屬於那種睚眥必報的刻薄寡恩之人。


即使楊慎流放到數千里外的山旮旯後,嘉靖同志對他還是念念不忘。


所以閑來無事時,嘉靖同志經常問身邊的官員們:「楊慎最近過得怎麼樣啊?」


好在楊慎人緣很好,所以大家立即愁眉苦臉地答道:「他呀,現在糟老頭一個,已經病入膏肓啦。」


於是,嘉靖同志心滿意足地笑了。


嘉靖同志在位期間,曾經發布6次特赦令,但始終沒有楊慎的名字。


後來楊慎的兒子長大成人,按照律例本來可以代替父親留在雲南,這樣楊慎便能回鄉。


可是中央政府卻沒有發來任何批示,雲南地方官也不敢擅自許諾。


為此,他悲憤無比地寫下了「千里有家歸未得,可憐長作滇南人」的詩句。


後來,在朋友的周旋下,公元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已經65歲的楊慎終於借兵役之名回到了老家。


僅僅過了6年,到了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冬,新任的雲南省長(巡撫)又下令將他押回永昌衛。


古稀之年、多病之身,仍不被寬恕,可見嘉靖同志對楊慎的仇恨那是比山還高、比海更深。

大明第一才子楊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楊慎在山旮旯苦苦煎熬了三十五年。


三十五年,對於一個人來說,幾乎就是一半的人生。


對楊慎來說,這是極其漫長的三十五年,令人嘆惋的三十五年。


同時也是成就偉大楊慎的三十五年。


正是如此惡劣、毫無退路的生存環境,成就了楊慎最為輝煌的人生。


由於蠻荒之地文化教育及其落後,楊慎便在雲南設館講學,廣收學生,從而在各少數民族中掀起了學習漢文化的熱潮。


在他的傾心教導下,雲南出現了以「楊門七子」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更有4人史無前例地考中進士。


要知道,在楊慎入雲南之前,整個雲南在大明朝都沒有出過一名進士。


就楊慎對傳統學術的貢獻而言,他博學多聞,畢生著作400餘種,其中最重要的部分皆為流放雲南期間所作。


楊慎編撰的《南詔野史》《雲南通志》等著作,較為系統地梳理了雲南的歷史地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此後的雲南地方文化研究。


更難能可貴的是,楊慎在放逐期間,仍然關心人民疾苦,不忘國事。


當他發現昆明一帶地頭蛇以修治海口為名,勾結地方官強佔民田,化公為私,斂財肥己,坑害百姓時,不僅正義凜然地寫了《海門行》、《後海門行》等詩痛加抨擊,還專門寫信給雲南省長(巡撫)趙劍門,請求制止如此勞民傷財的所謂水利工程。


楊慎晚年回顧自己的一生,曾經說道:「臨利不敢先入,見義不敢後身,諒無補於事業,要不負於君親。遭逢太平,以處安邊,歌詠擊壤,以終余年。天之顧畀厚矣,篤矣;吾之涯分止矣,足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眼前看到利益,不敢比別人快一步;需要見義時,不敢落後於他人。可能我做的事對自己的事業沒啥幫助,但絕對對得起君王百姓。經歷了衝擊,留一條命安處雲南,度過餘生,這已經是上天對我的眷顧了。


公元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苦難一生的楊慎在雲南逝世,享年七十二歲。


此時,他著作等身,名揚天下。


楊慎的文學創作成就,得到諸多名家的推崇,如稍晚於他的李贄認為李謫仙(李白)、蘇坡仙(蘇軾)、楊戍仙(楊慎)可謂流光百世的蜀中三傑。


明代著名學者袁宏道認為自古以來「胸中有萬卷書」的人十分少見,自王安石、蘇軾以來的300多年間,只有楊慎、李贄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清初王夫之稱楊慎的詩是「三百年來最上乘」,稱楊慎為「千古第一詩人」。


近代學問家陳寅恪也說:「楊用修(即楊慎)為人,才高學博,有明一代,罕有其比。」


在現代學者眼中,楊慎絕對屬於超一流的詞學大家。


宋代凡井水處皆唱柳永詞,而明代不吃井水處亦唱升庵詞,他的創作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詞體的活力。


更為客觀的評價是,縱觀整個大明朝,以博學多才而論,有三人最強,而後世學者大都認為,其中以楊慎學問最為淵博,足以排名第一。


其他兩位仁兄分別是大名鼎鼎的解縉與徐渭。


然而,楊慎最為後人所知的,還是《三國演義》那首傳誦千古的開篇詞《臨江仙》。


這是苦難一生的楊慎閱盡世間百態,嘗遍人情冷暖,讀透世事滄桑、看遍王朝興衰的嘔心瀝血之作: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完)


【作者簡介】清風明月,河南正陽人,出生於美麗的淮河畔,一介布衣,性情自負及自卑,完美主義者兼虛無主義者,酷愛世間一切美好。人生信條: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萬言字。(點擊這裡成為簽約作者)。


在詩享課堂,一起學習詩詞、書法、朗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世界 的精彩文章:

詞學十講(2)——唐人近體詩和曲子詞的演化
張小嫻:得到又失去,你會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得到過
值得收藏!楹聯基礎知識(3)——對聯基礎步驟和要素
為什麼面面俱到,更容易得罪人?
他是《西遊記》中最善良的妖,豬羊花銀子買,卻因一錯誤下場悲慘

TAG:詩詞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朝三大才子 解縉博學第一 楊慎博覽第一 徐渭最多才
徐渭,楊慎,解縉,明朝三大才子,為何命運都極其悲慘?
夜聽丨昆明味道——明朝三大才子之首:楊慎
古代狀元趣事,明朝狀元楊慎錯認孔明,300年後清朝才子來糾正
楊慎最經典的一首詞,一開頭就驚艷了世人,堪稱千古絕唱!
詩鬼這首詩,前二句就被王安石批判,但是楊慎卻說:王安石不懂
盧一萍:鐵骨錚錚一戍仙——楊慎的多舛人生
明朝那些事兒:黃娥為何對明朝狀元楊慎痴心30年
明朝才子、狀元及第、卻最終客死他鄉——楊慎
蘇軾被貶期間寫下一首豪放詞,楊慎:結句雄奇,無人敢道
大明楊慎,幼時人稱「神童」,24歲中狀元,35歲為何死於戌所
武狀元出一上聯:兩舟並行,櫓速不及帆快,連楊慎也被難倒
蘇軾晚年所寫的一首詞,在美景中抒發傷情,深受楊慎的讚賞!
朱厚熜懲罰功臣楊廷和,並沒懲罰他兒子楊慎,為何楊慎主動找罰
寫了三國演義開唱詞曲,臨江仙的才子楊慎,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杜甫的名句,辛棄疾的名句,楊慎的名句,千古絕唱,值得收藏!
楊慎:六經是五穀,山海經是山珍海味
清風行書明·楊慎臨江仙配印
千古奇文,明 楊慎《韜晦術》原文及譯文
《三國演義》開篇詞作者楊慎的人生悲歌,誰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