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寫篆,先要懂篆

寫篆,先要懂篆

什麼是篆書?其實篆書有兩種說法:第一指「籀文」,就是我們所能見到最早的一部有字的書《史籀篇》裡面的文字,此書約成書於春秋戰國之交替時期;第二指「隸書」,清代學者們多數都這麼認為。

寫篆,先要懂篆

石鼓文

秦刻在十塊鼓形石上的文字。唐初在岐州雍縣南二十里之三畤原被發現。每鼓一首四言詩,十首為一組,記敘當時漁狩的情況,故亦名「獵碣」。現藏故宮博物院,一鼓已泐無字,其餘九鼓亦多漫漶殘損。傳世著名北宋拓本有明安國《十鼓齋》「中權」、「先鋒」、「後勁」三本,已流入日本。

古籀

「古文」、「籀文」的合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今敘篆文,合以古籀」 。

蕭籀

漢丞相蕭何所作,一作"禿筆書"。元·鄭杓《衍極》卷四《古學篇》劉有定註:"蕭何作未央宮,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題其額,觀者如流水。何用禿筆書,時謂之"蕭籀"。

金文

殷、周青銅器上銘文的統稱,舊稱「鐘鼎文」、「吉金文」、「款識文」。屬大篆系統,包括了小篆以前的大部分篆書形體,是研究古代書法的重要實物資料。近人容庚撰有《金文篇》,較為完備,收可識知金文一千八百九十四字,另附錄約一千二百餘字。

寫篆,先要懂篆

鐘鼎文

即「金文」。上古青銅器一般可分為禮器和樂器兩大類,禮器以鼎為尊,樂器以鍾為多,故以「鐘鼎」為青銅器之代稱。「鍾」,經典多作「鍾」。青銅器上的銘文,統稱為「鐘鼎文」。《文選》卷五十五《劉孝標廣絕交論》:「書玉牒而刻鐘鼎。」李善注引《墨子》:「琢之盤盂,銘於鐘鼎,傳於後世。 」

款識文

即「金文」。「款識」者,青銅器上所銘之文字也。《漢書》卷二十五上《郊祀志》:「鼎大異於眾鼎,文縷,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音式志反。』師古曰:『識,記也。音式志反。』」通雅》引《卮言》謂:「款」為陰文,凹入;「識」為陽文,凸出。《博古錄》謂:「款,在外;識,在內。」凡石、磚、瓦、金等上所刻文字皆可泛稱為款識,而狹義專指青銅器上的銘文。又元·吾邱衍《學古編》八《字源七辯》以之為六國古文:「七曰款識。款識文者,諸侯本國之文也。古者諸侯書不同文,故形體各異,秦有小篆,始一其法。」

草篆

草率急速寫就的篆書,故名。有省簡結構、糾連筆劃的特點。清·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卷四《乙亥鼎銘》:"草篆。可識者惟"王九月乙亥"及"乃吉金用作實尊鼎用孝享"等字,其餘不可盡識,則以其恣意簡損之故耳。"

古篆

有兩義:(1)泛指「古代篆書」如清桂馥《續三十五舉》:「宋人間用古篆作印,元人尤多變態。」(2)指上古文字,如明趙宦光《寒山帚談》卷上《權輿一》論「九體書」:「二曰古篆,三代之書,目見(左目右見)於金石款識。」

古文(古文篆)

有三義:(1)廣義,從文字學的角度說,泛指甲骨文、鐘鼎文、石鼓文、古陶文、古泉文和小篆,是為「古文」系統,與秦、漢後以隸、楷為主的「今文」系統相對稱。(2)指殷、周或更前的上古文字。(3)專指晚周、六國所用文字。

小篆

篆書之一,與「大篆」對稱。亦稱「秦篆」,意指秦始皇統一天下文字而命李斯所制也。小篆筆劃圓轉流暢,較大篆整齊。秦時刻石如《泰山》、《嶧山》、《琅琊台》等,傳為李斯所書,為小篆之代表作品。唐李陽冰、五代徐鍇與清代的鄧石如均是小篆大家。

寫篆,先要懂篆

大篆與小篆的區別

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周宣王時,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其為籀所作,故世稱「籀文」。「籀文」乃據古文而作,是在古文基礎上整理出來的,故其與古文或同或異。今其文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收集的各種鐘鼎彝器之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

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所創。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其疆域廣而國事多,文書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雜,不便應用;加之,原有秦、楚、齊、燕、趙、魏、韓七國,書不同文,寫法各異,亦亟待統一。乃命臣工創新體文字。於是,丞相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就大篆省改、簡化而成。小篆又名玉筋篆,取其具有筆致遒健之意而名之。

小篆較之大篆,形體筆畫均已省簡,而字數日增,這是應時代的要求所致。從古文到大篆,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佔有重要地位。準確地說,小篆的出現,才是書法真正的開始。

玉筋篆

筆劃豐腴如玉筋的篆書,指「小篆」。筋,一作「著」,即筷子。「玉筋篆」的代表書家,有秦之李斯,唐之李陽冰。

鐵線篆

筆劃纖細如線而剛勁如鐵的小篆,如唐·李陽冰《謙卦碑》。「鐵線」之名,一說取象於「鐵線草」。其葉柄細長而黑,有光澤,似鐵為之。

夏篆

傳說中夏代的文字。一般以為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始為篆字,此「夏篆」所言之「篆」,泛稱也。從考古實物來看,尚未發現確切可靠的夏代文字;如有之,則必較甲骨文更原始一些。古人多有以金文大篆附會夏篆之說,凡此種種,皆依託之偽說。

周篆

周代的篆書,指鐘鼎文、石鼓文等大篆系統文字。因小篆又稱"秦篆",故大篆對稱"周篆"。

秦篆

即「小篆」。唐·張懷瓘《書斷》卷上「小篆」:「案,小篆者,秦始皇丞相李斯所作也。增損大篆,皆同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清·劉熙載《藝概》卷五《書概》:「秦篆簡直,如《嶧山》、《琅琊台》等碑是也? 以李斯所書為代表。」

漢篆

漢代的篆書。多為小篆,而體格近方,筆法近隸。一般在莊重的場合和金器上使用。

唐篆

唐代書家所寫之篆書。有大、小篆多種,以李陽冰為代表。

清篆

清代碑學之風大盛,取法秦漢,一改唐代以後篆書因為以楷入篆而衰微的局勢和風氣,鄧石如、吳讓之、楊沂孫、趙之謙等人皆是篆書高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啟功大楷欣賞
寫好這些筆畫,楷書自然寫好
書法名帖中的虛實,我給你畫出來!
這位皇族王子,書法得超過多少書法家?
民國京城四公子的書法

TAG:書法易 |

您可能感興趣

想寫好小楷,先要看這一篇
組圖:想要好看,先要忘掉好看
想要畫畫 先要練習起來
想要戀愛,先要讓自己變得好看,想要結婚,先要讓自己變得靠譜
想要結婚,先要讓自己變得靠譜
寫作不易,不是想寫就能寫,首先要把自己當成「怪人」
想要好看,先要忘掉好看 | 賞色
搞笑漫畫:先要自己準備好!
想要養好君子蘭,首先要選好土!你還不知道?
想要產後恢復好,先要管住嘴
華為老總任正非說:想要成功先要弄懂這3個「你做的」!
想要演好戲,先要做好人
啟功講書法:先要讓人看懂
哺乳內衣究竟有沒有必要買?要想知道答案,先要明白這五點!
先無氧重訓還是先有氧運動?首先要懂這些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想要養魚不死,先要搞明白魚兒為什麼會死?
入住賓館先要做啥事?不是先找「攝像頭」,有經驗的人都先看這裡
想要魁梧的後背?先要學會這個動作,不然練什麼都白搭
跑步也是一門科學!要想跑得好,先要了解幾個常見的關鍵詞
要想孩子學習好,先要有顆「閱讀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