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自己動手樂趣多

自己動手樂趣多

編者的話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勞動」的內涵正在發生變化,人們從物質匱乏年代單純為生計而勞動,逐漸向為生活而勞動擴展。靜下心來,自己動手做個縫紉活、皮匠活或是木工活,從勞動中尋找更多意義與樂趣漸成時尚。又是一個「五一」勞動節,勞動光榮,勞動亦有所樂。


拼布藝術喚醒童話夢


本報記者謝衛群


見到王龍珠,是在中國國際拼布藝術節上。她以個人的身份參展,還有自己專門的展位。那裡,都是她和學生的拼布作品,而且獲得了二等獎。「在這個國際展覽會上,能以個人的身份參展,那是相當有實力了!」展會組織方向記者介紹。

讓人驚訝的是,王龍珠和許多人一樣,曾經也是一個拼布藝術零基礎的人,從零基礎到參加國際拼布藝術展只有短短几年。


一台縫紉機,開啟新人生


王龍珠曾是上海一所中專的機械製圖教師,50歲退休。「退休了,我能做點什麼呢?在家閑呆了一段,不適應了,總不能啥都不幹吧?」她說,「我先是熱愛上了布藝畫,將布粘在畫上,成為一幅畫。我做得很過癮,還有作品在上海獲一等獎,還在上海世博會展出。」


「可是,再次遇上縫紉機,我的人生方向都改變了!」王龍珠感嘆。


2013年7月,「蝴蝶」DIY(自己動手製作)時尚布藝教室揭牌,每周開課,吸引了不少布藝粉絲。機緣巧合之下,王龍珠接觸到了蝴蝶牌縫紉機,聽說了拼布藝術。


從此,她花2000多元,買了一台蝴蝶牌縫紉機。就是這台縫紉機,開啟了她的新人生。「布藝畫大多只能掛在牆上,當作品太多時,牆上就不夠掛了。如果把畫用布拼在各式包包上,那不是有更多的展示空間嗎?」


「現在的縫紉機和過去完全不同了,過去的縫紉機是腳踏的,記得嗎?黑色的機頭!現在不一樣了,是電動的,一插電就可以用,完全不用腳踏。」說起縫紉機,王龍珠很是興奮,「過去,我們用縫紉機,是給家人做衣服,結婚時這還是四大件之一,有台縫紉機是有面子的,你記得嗎?後來,有台縫紉機是為了縫縫補補。現在呢,縫紉機是為了愛好,為了情趣,你能想到嗎?這個變化有點快呢。」


這樣的變化,得益於縫紉機本身的功能變化:智能化、輕型化,各種腳線都有,花樣很多,完全可以滿足各種創作需求。


獨一無二的製作


起初,王龍珠也就是為了玩玩。

剛開始,她主要做做購物袋、茶杯墊等簡單的,設計好花式,然後裁剪,再用不同針法縫紉起來。「嘗試了一段,感覺來了,越做越嫻熟,還可以將做好的作品送人。人家拿著我的包感覺好新鮮,鼓勵說,名牌包滿街都是,可是你做的獨一無二哦。」


這樣的話,真的鼓勵了王龍珠。她開始嘗試更多的花樣和作品。


現在,她每天花大部分時間用於布藝創作,或研究國際拼布藝術作品。她自豪地說:「拼布喚醒了我的童話夢,我現在每天馳騁在自己的童話夢之中!」


不僅僅是創作,她再次回到了教師的崗位,開始在社區講授拼布藝術,共有3個班,每個班有20多個學生。開了一段時間班之後,要求來學的人越來越多,但受名額限制,進不來。「她的課都成明星課程了。」王龍珠的學生說。


「開始,我以為來學習的可能都是些退休女性,沒想到,班裡有許多年輕人,有的是醫生,有的是白領。」王龍珠說。


讓更多人享受布藝的快樂


王龍珠的學生越來越多,作品越來越多。為了給大家更多的展示交易機會,她開始集合大家參與上海市的手工藝術集市,每年一次。同時,在社區,還有不定期的集市,大家把作品拿出來,可以出售、交易,也可以交流。「類似的集市,搭建了一個平台,讓社區里的愛好者更好地交流。」王龍珠說。


讓她更感欣慰的是,她的學生也開始當老師了,她們分別到不同的中小學開課,給學生們講縫紉的基本知識和一些拼布技藝。「通過我的講授,更多人喜歡上了中國的布藝和拼布,而且更多的孩子熱愛上了中國布藝,我們成了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呢!說著都有些激動了!」王龍珠笑了。


一台縫紉機,一塊塊布,可以開啟新的人生?見到王龍珠,才相信這是真的。


木匠活內心有收穫

本報記者王沛


干木匠,貴在細節上專心研究,才能做出好作品。人們願意自己動手來體驗的意義也就在這裡。


在山東濟南文化西路10號,匠杺(xīn)社木工俱樂部木質的大門顯得別具一格。玻璃門後局促的空間里,堆放著各式的木材,正對門口的樓梯牆上,一列豎排的字引人注目:「忘掉身後的世界。」


自己動手填滿心意


順著樓梯上樓,便是一個500多平方米的大開間。一側的玻璃房內,馮亞男戴著口罩,系著圍裙,拿著銼刀,正在低頭打磨一個黑胡桃手鐲。


她今年27歲,母親生日在即,她要自己動手做一個手鐲送給媽媽。「現在很多東西都能花錢買到,但是送禮物還是要有心意。」馮亞男說。


為了尋找這份禮物,她動了不少腦筋。直到在朋友圈中,看到一個朋友來此做勺子的畫面,自己動手做一個禮物的想法便跳入了她的腦海。


選定了黑胡桃木料之後,便要根據打算製作的物件,在木頭上畫形,比如手鐲形狀的內環和外環的尺寸和距離大小等,若是多個部件組合的複雜物件,要把各部分形狀分別畫出。畫好後,便送入工作間內,使用帶鋸進行切割和初步打磨。


剩下的工作就是使用銼刀和各種密度的砂紙精細打磨。坐在高高的凳子上弓著背5個小時後,她手中的手鐲已然光滑如綢,拿著這款精心打造的禮物,「很有成就感!」她說,「希望媽媽會喜歡。」


專註細節平心靜氣

韓林海,30歲,是匠杺社的技術總監,爺爺就是一個傳統老木匠。


「干木匠,貴在細節上專心研究,才能做出好作品。人們願意自己動手來體驗的意義也就在這裡。」韓林海如今成為一名新時代的木匠,也在與木頭的對話中,有了自己的體悟。


初中時,家裡翻新房子,他第一次跟著爺爺接觸木匠這門手藝,打射門窗、傢具,學習了一個月,雖只是皮毛,但已經感覺「真是累」。


傳統木匠活都是榫卯結構,在兩個木構件結合處,採用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找不到一顆釘子,「就這一個榫卯結構,一個月也學不出來。」


而匠杺社做的,恰恰就是這種榫卯結構,店內的物件均不使用釘子,讓每一個來體驗木工藝的人,感受祖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韓林海指了指背後牆上的一排字:「專註做點東西,起碼對得起光陰歲月。」然後笑著說,人的一輩子這麼短,不堅持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怎麼對得起自己。這些年做木工,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靜心,卸下浮躁的急功近利。每一個從這裡帶走自己作品的體驗者,內心都是高興和豐富的。


手上小勞動頭腦大幫助


小到一個冰箱貼、一把勺子,大到沙發、櫥櫃等傢具,只要與木頭相關,在這個手工作坊里都可以實現,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是自己想要的樣子。


在玻璃房裡,推台鋸、手壓刨、鎚子、銼刀、砂紙等一應俱全,在工具牆上擺放整齊。


像所有的體驗店一樣,體驗者來到這裡不需要自己做任何準備,場地、工具、耗材等一應俱全,還有老師進行一對一教學,即使沒有任何基礎,也能在指導下做出像樣的作品。

為了提升動手體驗的樂趣,匠杺社從一開始就規定,帶走的物件必須是自己動手做的;開間里展示的學員作品,從不出售。從4歲到71歲的學員,都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樂趣,「越來越多的父母帶著孩子過來體驗,還有很多外國顧客。」韓林海說。


皮匠活生活更有趣


本報記者張文攝影報道


走進位於成都錦江區東湖湖畔的紅創空間,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樣的文化創意產品。


「有點嫻」手工皮具體驗店的創始人陳可六去年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把工作室搬進紅創空間,希望吸引更多對手工感興趣的人加入。「手工皮具在年輕人中間很火。」她告訴記者,文化創意的本意就在於讓生活變得更有趣,現在過生日或者紀念日,許多人會選擇送一個自己親手做的皮具,不僅有新意,也很有成就感。


客戶多吉是位白領,平時工作壓力較大的他,一做起皮具來,便會感到無比輕鬆愉悅。


沒有批量流水線生產設備,自己親手精選上好手工皮料,在指導老師的教導下,將這些看似零散的物料打磨拼接,竟會誕生出一件件精美的皮具禮品,這就是多吉的感受。「做手工皮具常常碰到削薄皮邊或整片削薄的問題,皮邊削薄比較簡單,整片削薄難度較大。很多作品的內里需要不同的厚度,比如要做一個錢夾的內里,要不斷地削薄,其要領就是不要急著整片削薄,一般一次削寬度在3—5厘米的皮革,分次完成……」和朋友們分享起製作皮具的感受時,多吉變得滔滔不絕。


據陳可六介紹,好的手工皮具,無論用料、做工都遠超奢侈品。有一次,工作室組織皮具製作體驗,吸引了數十名愛好者參與。「資深玩家管這個叫『玩皮』。」陳可六說,很多人做起來才發現,手工皮具製作是有很多門道的,像皮質鑒別、工具使用等,都得從頭學起。


在工作室的製作台上,擺滿了各種製作手工皮具的工具和原材料。裁皮刀、切割板、菱斬、開槽器、削邊器、打磨棒、壓邊鉗、蠟線、染色劑、封邊劑……「入門容易、做精難。」多吉說,一個月時間只能入門,很多「皮友」投入了很多精力,僅僅用來雕花紋的工具就有幾百個,其中的樂趣不言而喻。


陳可六告訴記者,手工皮具製作,工藝上有素麵、皮雕、皮塑及皮革編製之分,有人專門愛做素麵,有人專門愛做皮雕,這些對皮料的選擇都有不同的要求。就皮革處理工藝而言,還有植鞣和鉻鞣之分。植鞣皮因為厚實、裁皮時不易變形,最適合初學者使用。

「這次朋友4歲的女兒過生日,我做一雙紅色皮鞋送她,肯定是最有特色的禮物。」多吉拿著剛完工的一雙成品細細欣賞,不由得自我誇獎起來。


花一下午的時間,靜心製作一份獨一無二的皮具,於一錘一斬之間打磨掉內心積淤已久的浮躁,於一針一線之中縫合出一份特別的心意。


一次性筷子玩出花兒


本報記者史自強攝影報道


仿古牌坊、洋別墅、小涼亭……在黃亞南家裡,擺滿了他用回收的廢舊筷子親手做成的工藝品,不僅造型精美,而且設計獨特。


「在業餘時間裡給自己挪個空兒,體驗創造和投入,真是太帶感了!」黃亞南說。


收集原料就像一場旅行


黃亞南是一名電焊工,用筷子做工藝品,靈感源於一次好友的生日聚會。


小夥伴間與其說是送禮物,不如說是比創意。「我當時就想,我能買到的,別人肯定買得到,不如自己動手做。」


從小就愛捯飭玩具、拆拆裝裝的黃亞南,猛然想到了餐館的廢舊筷子。「我在網上看到好多做手工的材料都比較貴,而那些筷子好些是一次性的,作為垃圾扔掉太可惜,如果能回收利用,價廉又易取。」

收集筷子的過程最先成為一種全新的體驗。黃亞南為此踏足了不少餐館,有的還是第一次去。「不斷見到新的門臉、交談不同的老闆,那感覺倒有點像是在旅行。」黃亞南打趣說。


緊接著,清洗筷子成為第二道關口。由於之前從未洗過如此多的筷子,黃亞南忽地有些愣神兒。他把筷子噼里啪啦地倒進一個大盆中,放入清潔劑後,開始仔細地刷洗。


洗凈的筷子被整齊地排列在窗台上晾乾,不僅褪去了油污,還留有洗滌劑的余香,斷裂的和留有牙印兒的筷子都被挑了出去,剩下的則做好了「變身」工藝品的準備。


動手創作收穫一份樂趣


從電焊工到心靈手巧的年輕人,最先發現這一變化的是黃亞南的母親。「我發現他一有空就在工作台旁忙活,做出的東西也越來越精巧。」母親說。


說是工作台,其實也就是一張簡陋的書桌,上面凌亂地擺滿各色工具。那些整齊劃一的筷子,到了黃亞南手裡,開始變成土木工程的各式零件。所有的雕刻、打磨、拼接、樣式設計都是黃亞南憑著感覺自己摸索的。


黃亞南的處女作,也就是送朋友的那間「別墅」,總共用了1000多根廢舊筷子。別墅長60厘米,寬36厘米,高25厘米,連周圍的柵欄和小院都算上,足足有一張學習桌大小。不僅造型別緻,而且別墅裡面還有設計精緻的微型小床、椅子、電視、鋼琴等擺設,甚至連浴室內的小水龍頭、小水桶都做了出來。「整個一精裝修,隨時可拎包入住。」


別墅成型後,在村裡引發了「轟動」。收生日禮物的小壽星當然是大喜,而聞訊趕來的小夥伴則開始眼饞,並放出「不給我做一個,就跟你沒完」的狠話,弄得黃亞南很是歡欣鼓舞。


隨著作品的增多,不僅村民們讚嘆不已,還吸引了一家企業找上門來,打算合夥製作「筷子建築」工藝品,並銷售到國外。也有人出高價,想買下或預訂新的「別墅」,而這些都被黃亞南婉拒了。


在做筷子藝術品前,黃亞南的業餘時間主要是打電子遊戲,現在,他從虛擬世界中走出來,體驗動手創作的樂趣。

「雖然只是一種『簡單』的手工勞動,但它改變的是我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只要用心,每一個人都可以是生活的藝術家。」黃亞南說。


家住河北文安縣崔家坊村的「90後」小伙黃亞南,從未想到過自己有一天竟會成為村裡的巧手「紅人」。


《人民日報》( 2017年05月01日0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島網路廣播電視台 的精彩文章:

敦煌壁畫內外的勞動者:千年不輟的「孤守」
《銀護2》只是開始 史泰龍或繼續現身漫威宇宙
讓航天成就更多美好夢想
土衛二最可能存在地外生命
貴州甕安一座礦山挖掉地球6億年歷史 專家急了

TAG:青島網路廣播電視台 |

您可能感興趣

自己動手摺一隻可愛的動物吧
自己動手做涼皮
老婆自己動手
為了釣魚方便,自己動手焊接這玩意,興趣愛好果然好動力!
自己動手做編髮
造園 自己動手 才有范兒
自製牛軋糖能放多久 特色小食自己動手做
動口不動手!凡事都喜歡指揮別人,自己卻不喜歡動手的生肖
自己動手——親切自然
自己動手做水培
動動手,你也能有自己的「史萊姆」
動動手指為自己和親人祈福!
這幾樣菜自己在家就能做,快動動手吧!
圍裙的做法有多樣 自己動手好處多
不用自己動手的懶人美容神器
自己動手「翻新」手錶錶帶簡單方便又省錢
秀外慧中的巧手們,動手給自己做個刺繡動物園吧
極酷好玩,動手搭建屬於自己的移動硬碟!
傷筋動骨動手術,這些葯膳幫你更快康復
小米有品上架「小怪獸」 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