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研究稱超級明星企業對投資者而非員工更有利

研究稱超級明星企業對投資者而非員工更有利

據《哈佛商業評論》網站報道,研究稱,諸如蘋果、谷歌、亞馬遜的超級明星企業的興起對於投資者比對於員工更加有利。經濟生活中鮮有東西是穩定的。60年前,經濟學家尼古拉斯·卡爾多(Nicholas Kaldor)提出了一個似乎不變的事實:勞動者的工資總額佔GDP的比重保持不變。也就是說,每年勞動者拿走總經濟蛋糕的三分之二,其餘的三分之一則歸資本所有者所有。劍橋大學經濟學家凱恩斯勛爵(Lord Keynes)稱,這一比例的穩定性「堪稱奇蹟」。




配圖-多個國家的勞動收入份額均呈現下降


這種奇蹟早已不復存在。在美國,勞動收入份額近三十年來一直處於下滑,自本世紀初以來甚至呈現加速下滑之勢。這種下滑也發生於大多數其它的國家。目前美國每年的勞動收入份額在60%左右徘徊。


勞動收入份額為何下降


這種下滑的嚴重性引起了很多的爭論,不過大家都一致認為它已經發生,不是小事情。人們的分歧在於勞動力為什麼會一直蒙受損失。

如今最常見的論調也許就是機器人威脅論。計算機和自動化技術的飛速發展促使資本設備的質量調整價格大幅下降。企業用比較便宜的機器來替代成本高昂的人工,歸屬於工人的增值價值份額處於下降。


這種論調的問題在於,它假定企業能夠靈活輕鬆地在勞動力和資本之間切換。用行話來說,資本-勞動力的替代彈性必須要大於1,這種假設才能成立,以致於機器價格的下降促使僱主在機器上投入相對高於勞動者的資金。這種經驗性實例並不意味著勞動力和資本有足夠的可替代性來促成這一點。


另一個主要的解釋是,中國的進口致使美國僱主將工作崗位外包到亞洲,使得國內勞動收入份額下降,儘管全球範圍的勞動力利用率沒有下降。但數據顯示,勞動收入份額下降也出現在零售、批發等非貿易行業,而不僅僅出現在製造業等行業。此外,中國本身也在經受勞動收入份額的顯著下滑。因此,中國不大可能是西方國家勞動收入份額下降的主要原因。


超級明星理論


在最近發表的論文中,我們基於超級明星企業的興起提出了一個不同的看法。在過去40年里,越來越多的行業出現「贏家基本通吃」的情況。擁有成本優勢或者質量優勢的企業往往享有更高的市場份額。以往,生產力更強的企業會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但剩下給它們的競爭對手瓜分的份額也不少。相比之下,當代的新巨頭得到的市場份額要高得多——如果不是全部的話。想想數字領域的谷歌、蘋果和亞馬遜吧,又或者線下世界的沃爾瑪和高盛。

並不是說超級明星企業給員工的薪水比較低;事實上,平均來看,大企業通常都會給予員工較高的薪水。但超級明星企業的薪水在它們的總營收中的佔比相對較低。超級明星企業每員工利潤極高,因此隨著它們在整個經濟體中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勞動者工資在整個GDP中的份額就會下降。


有幾項數據可支持這一超級明星理論。首先,我們的理論預計市場將會變得越來越集中化,這是數據反映的東西。


該理論的第二層含義是,普通企業的勞動收入份額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們的數據證實了這一點。經濟蛋糕很大的一部分趨向於來自超級明星企業。


第三,已經變得更加集中化的行業正是那些勞動收入份額下降幅度最大的行業。在這些行業中,趨向超級明星企業的收入再分配增幅最大。


超級明星企業的興起,並不只是折射出經濟體中大企業共同剝削消費者和勞動者的一面。我們所記錄的這些現象並不局限於美國;它們發生於全球各地。這說明反壟斷法律或者其它政策相關因素的變化不是主要原因。

如果說政策不是驅使行業日益集中化的原因,那什麼才是呢?一種可能性是,互聯網和全球化使能的近乎毫無阻礙的商業,使得運營效率更高的企業能夠獲得高於以往的市場份額。的確,我們發現,集中化程度上升最多的行業,也是那些生產力和創新發展最快速的行業。


該如何看待超級明星企業的主導?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應當輕鬆看待經濟體變成由超級明星企業來主導的現象呢?


不,至少出於兩個原因。

勞動收入份額的下降伴隨著經濟增長的放緩,這意味著普通勞動者的收入和工作機會都在減少。實際上,在一個輕微擴大的經濟體中,勞動者分到的那一份蛋糕在縮小。


雖然超級明星企業可能是通過競爭手段來取得市場主導地位,但它們用以鞏固其市場地位的方法可能並不那麼的良性。財力雄厚的大企業在政策遊說上投入巨額資金來左右正值體系,以期達到保護自身市場優勢的目的。它們所採取的商業戰略可能會使得新的挑戰者難以實現成長和繁榮的發展。微軟當年通過創新和良好的決策在操作系統領域取得了近乎壟斷的市場地位,但後來卻力圖將網景(Netscape)等行業新晉者擠出市場。當超級明星們無法阻擋競爭對手的時候,它們也往往能夠直接吞併給其帶來新威脅的公司,Facebook先後將Instagram和WhatsApp收歸門下便是很好的例子。


風險在於,超級明星企業對市場的支配最終將會導致經濟活力和生產力雙雙下降,這反過來將進一步鞏固它們的地位。這種情況沒得到處理的話,可能會引發公眾對大企業或者大政府的強烈不滿。這可能已經在醞釀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普通投資者如何戰勝專業投資機構
質押新規實施倒計時 業內: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利益
美國監管機構稱,比特幣監管有利於減少投資者的風險
毅達資本:專家稱市場進入價值投資時代 建設投資者加大科技投資
報告:半數機構投資者期望更多依靠人工智慧輔助投資決策
美國投資者更活躍 浮動利率債券受青睞
工業富聯董事長:戰投考慮3種投資者
領跑化工行業數字化轉型激發投資者興奮
股票:導致投資者負擔的投資風險
中國正戰略性投資黃金 普通投資者如何選擇?
H股全流通試點業務細則亮相 先實現投資者減持賣出功能
光大證券:技術服務商將最先從區塊鏈中受益,投資者可優先關注
避免股權集中 特斯拉私有化尋求更多投資者集資
投資者尋求對未來令牌銷售的否決權
人工智慧如何使你成為更優秀的投資者?
智能投資顧問弘量研究完成A+輪融資,AI投資引擎助投資者提升資產管理能力
因為太優秀,投資者建議索尼半導體業務成為一家獨立公司!
高盛首席運營官:將探索比特幣的其它業務支持更多機構投資者
資管新規對投資者的影響
暴風金融負責人面見投資者:稱涉資數億元,對償還本金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