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JMedia】打仗時語言不通有多可怕?有的國家竟因此分裂滅亡

【JMedia】打仗時語言不通有多可怕?有的國家竟因此分裂滅亡

人類與其它生物相比,能夠進行大規模的分工合作是優勢之一,因為能合作,人類能造飛機、挖運河,甚至移山填海。當然,進行高層次的合作要有能夠準確傳遞信息這一前提,人類的語言在這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軍事行動這種高級別的人類合作模式中,語言的作用就更加顯著了。

戰爭本身就是個比較複雜的事情,承載信息的語言在戰爭中無論是對敵還是對已,都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語言不通,帶來的問題可就多了。在對印戰爭中,解放軍以凌厲的攻勢迅速瓦解了印軍的防禦,印軍潰敗,包括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的3968人被解放軍俘獲。這些俘虜來自印度十幾個民族,為了能有效管理這麼多俘虜,國務院從外語學院抽調了印度語系的師生奔赴中印邊界,大批的年輕助教和學生到各俘虜營當翻譯。

但即使如此仍然遇到了問題,因為印度人的組成很複雜,民族有好幾十個,並非只講英語和梵語兩種語言,而是基本上是各講各的,就算管理幹部精通英語,也只能和少數俘虜中的軍官交流,許多民族的士兵文化程度低,只懂得本民族口語,不會書寫,還有大批俘虜重名(比如各種「辛格」),而且好多人還只會寫縮寫。

後來中方管理幹部從俘虜中的印度軍官那裡了解到,印軍有一項「軍號制度」,每個印度軍人都有一個由7位數字組成的號碼,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總算是通過阿拉伯數字解決了識別「誰是誰」的問題。至於平時的交流,因為國內根本找不到那麼多印度各民族語言的翻譯人員,所以基本上就是靠比劃或靠印度軍官來翻譯(還得是這個軍官會英語和印度的某種民族語言)。

吃瓜的胖翻譯

語言不通時,找翻譯是一個辦法,另一個辦法是臨時發明一種雙方都聽得懂的「新」語言,在許多抗日影視劇中,不管是良心劇還是神劇,大多都能聽到鬼子操著一口不倫不類的「日式漢語」,比如什麼「死啦死啦滴」、「你滴,良心大大滴壞了滴」,漢奸也經常會講類似的語言,比如什麼「太君,八路滴,高家莊的有」。

這種怪異的中日混合語就是所謂的「協和語」,又叫「興亞語」、「日滿語」、「大東亞語」,原本是日本在統治偽滿洲國時期為了滿足統治需要而產生的一種語言,抗戰全面爆發後,也被用在被日軍佔領的地區。這種新奇的語言又分為漢語的協和語和日語的協和語兩種,要麼在漢語中夾雜日語辭彙或按日語語法排列,要麼是在日語中使用漢語辭彙,反正是達到了一種中國人和日本人都能聽個大概懂的目的。

協和語是為了日本方便統治佔領區而生的產物,日軍用它來指揮偽軍、控制漢奸、下鄉搶糧……,反過來,「土八路」也可以用它來糊弄鬼子兵。與協和語類似的,還有上海地區中英混合的「洋涇浜」英語,一種夾雜了漢語辭彙的簡化版英語,沒有固定的書面形式,是英語、上海話、寧波話的混合體,表面上仍是英語,實際上受漢語的影響更大,可以理解為中式英語,比如用一個「my」就代替了I、we、mine、ours這一切與「我」有關的稱謂。隨著建國以後對語言的規範,以上兩種雜合語言早已從中國人的生活中消失了。

▲「那瓦霍密碼」是用罕見語言編成的加密手段,也就是說日本人即使能聽懂,都還要再猜一遍

雖然「協和語」和「洋涇浜」都已消失不存,但中國廣大的土地上還存在著諸多的方言,甚至達到了一縣一音的程度,這種複雜的語音局面既造成了內部交流的障礙,同時也能在戰爭中起到迷惑敵人和保密的效果。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選擇北美印第安那瓦霍族人充當通信兵,利用少為人知、也沒有書面文字的那瓦霍語來通訊,讓監聽美軍通訊的日本人如墜五里雲霧,不知所云,這一故事通過吳宇森執導的電影《風語者》變得廣為人知。

▲電影《太行山上》中,也有一個八路軍用俄語通話協調,鬼子聽不懂的情節

這麼好用的辦法並不是只有美國人能想到,無獨有偶,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一樣有過自己的「風語者」,比如雲南滇軍60軍出滇參戰,在以台兒庄大戰為代表的歷次戰役中,就曾將白族士兵安排為電話員,所有的戰時命令、戰役部署信息等全部用白族語言傳遞,成功地阻止了日軍電台竊聽和破譯軍事信息,為戰役的勝利立下了功勞。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風語者再次上陣,這次是溫州話建功。溫州方言位列「中國十大難懂方言」之列,就連溫州以外的浙江人,都不一定能聽懂,更何況是外國人。由於歷史原因,越軍對中國軍隊的指揮和習慣很熟悉,普通話、西南方言甚至粵語都能聽懂,即使用暗語也容易被猜到。針對這種情況,有的部隊就特地挑選溫州籍戰士擔任通訊員,完全用方言進行明語通話就能達到保密的目的(也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某些部隊正好溫州籍戰士多,自發形成了溫州話通訊的習慣)。

▲因為聽不懂美國大哥的命令,稀里糊塗當了俘虜,真是冤枉到家了

雖然中國的方言差別很大,但本質上還是同一種語言,實在不行,寫成漢字總還是能交流的,而在同一陣營中,如果出現使用多種語言的情況,就要麻煩得多。在中俄舉行的幾次聯合軍演中,雙方基層軍人的交流就只能連比帶劃,或者紙上畫圖交流了。當然這還只算是小麻煩,在朝鮮戰爭中,遠到而來的土耳其旅之所以被志願軍消滅大半,與美軍語言不通是一大原因——因為聽不懂英語,土耳其旅幾次跑錯了地方,不打敗仗才怪。

▲若不是軍工尚可,語言不通的奧匈帝國可能都撐不了四年

在語言問題上吃虧最慘的國家還不是上趕著納投名狀的土耳其,再怎麼著,頂多也就是損失一個旅而已,而一戰中的奧匈帝國,因為語言問題連國家都亡了。奧匈帝國境內民族眾多,信五種宗教,講二十多種語言(據說只有皇帝一人才會講所有的語言),情況複雜到連一種通用的「國語」都確定不了。所以在奧匈軍隊中,內部交流也就極其困難,平時還好辦,按民族編成部隊勉強可以應付,好歹同一編製內還能互相聽懂。

但戰爭時期可就不行了,因為傷亡大,從後方補充兵員就不能再嚴格按照民族和語言來分,而是混雜起來了。結果就是同一部隊的人,相互聽不懂,上下級之間也很難聽懂,連最基本的命令傳達都成了問題,試想這樣的軍隊又如何能打得了仗呢?所以,在一戰中,奧匈軍隊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硬仗幾乎都是德國在打,戰敗後乾脆直接亡了國。

要論語言的種類,中國其實也不算少,許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但中國在長期的歷史中早已形成了以漢語為主的通用語格局,這就非常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在解放軍的歷史上,每當有少數民族同胞參軍,首先要學的,往往是漢字和普通話,因為這樣才能保證軍令暢通這一最基本的要求。今天,在國內只要會講普通話,就基本不會遇到交流障礙,但現在國際交流變得越來越多,我們依然要面臨語言問題。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英國網路安全專家警告:勒索病毒危機尚未結束
【JMedia】中國特色的真人CS「鄙視鏈」,你屬於哪一階層?
維基解密公布新CIA網路間諜文件 能操縱瀏覽器 監視PPT
說《銀河護衛隊》是部電影,不如說它是個令人著迷的老歌電台。
我沒去成旅行,結果被朋友P得到處都是.....

TAG:界面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生存還是滅亡?ofo或將有這四條路可以選擇
司馬家篡位時有多無恥,滅亡時就有多凄慘,生的不義,死的恥辱
ISIS滅亡,但他是怎麼出現的呢?
貪污是可以亡國的,歷史上有很多的國家,就是這樣滅亡的
清朝滅亡後,若此人不死,就不會有民國軍閥混戰
為什麼中國從未被滅亡?皆因有她
清朝滅亡時,有沒有人選擇殉國?
清朝滅亡後, 列強都說不要中國還錢了, 只有這個國家是個例外
歷朝歷代都是以弱滅亡,為什麼只有漢朝是在強盛時期而滅亡?
隋朝不僅強大,而且人口眾多,結果因隋煬帝的這個錯誤而滅亡!
三國為何蜀國最先滅亡,因為有這三個人存在,不亡也得亡!
這6位大將最不該殺,他們被殺後,國家也隨之滅亡,無一例外
劉備張飛關羽犯的最大錯誤便是這個,有因有果,蜀國滅亡也是有原因的
Bigmom不敵紅髮、白鬍子的真正原因!殺掉山治家族只會自取滅亡?
司馬家當初奪位有多狠毒,滅亡時就有多凄慘,生於不義,死於恥辱
生存還是滅亡,他們沒有選擇,你有!
清朝滅亡以後的中國領土,為何沒有被列強分裂,因為有他們
大秦帝國的滅亡,竟是因為一個JJ?
他是此國唯一的名將,卻得不到重用,死後沒多久,國家就滅亡了
為什麼有人說如果沒有和珅,清朝早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