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撇開孩子的感受去談「共情」和理解,你確定自己做對了?!

撇開孩子的感受去談「共情」和理解,你確定自己做對了?!

近日,甘肅蘭州的一位8歲男童,在家中跳樓自殺,在送往醫院搶救的過程中,男孩的媽媽不停哭泣,不停地重複著這句話,「我就吵了他兩句,這孩子怎麼就跳下去了」。

原來,孩子在寫家庭作業的時候,遇到了難題,怎麼都解不開題目的孩子委屈的哭了。媽媽看見孩子哭了,上來第一句話就是:「哭什麼哭,老師上課的時候為什麼不好好聽講?現在作業做不出來了,就知道哭有用嗎?」

孩子本來就心裡著急,再被媽媽一吼罵,委屈、氣憤、自責、難過……一下子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涌了出來,於是在媽媽離開後,推開窗子,一躍而下。

其實,孩子自殺的事件屢見不鮮:

一名9歲的女孩在自己家中上吊自殺,起因竟是和媽媽鬧脾氣。14歲的中學生只因早上睡懶覺被父親批評了幾句,一怒之下而跳樓自殺。鄭州12歲男孩因作業問題,被家人言語激烈吵了幾句,便從7樓跳下。12歲女孩因不服管教,與家人慪氣,從自家陽台縱身跳下,後經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以上這些孩子自殺的原因,大體看來,都是與家長不正確的情緒引導有關。用心理學角度解釋,就是家長不懂「共情」。(劍橋英語詞典對「共情」的定義是:能夠想像自己置身於對方處境,並體會對方的感受的能力。)

今天,我們請到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羅靜博士,一起探討一下,如何去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情緒,如何跟孩子做「共情」。

最近有一位媽媽給我留言:

羅老師,最近我學到了孩子在哭鬧發脾氣時,要跟孩子去「共情」,我也很擅長用共情去安撫孩子的情緒。我會輕輕地抱住他,輕輕地在他耳邊跟他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委屈,想哭就哭吧,媽媽陪著你。」他也似乎很享受這個過程,最近遇到事情了都想用哭來解決。家裡其他人也發現,孩子好像會錯了意,變得特別脆弱,動不動就哭。我想問的是,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我到底該不該這樣做?

「共情」這個詞,在近些年的親子教育中,似乎很流行,也很為爸爸媽媽們所接受。

我也經常在各種場合給父母們講「共情」的好處:

懂得共情的父母,更容易走進孩子內心;

懂得共情的孩子,未來的人際溝通中也會顯示出更高情商,更受歡迎。

但我也常常發現,生活中很多親子「共情」已經走樣,已經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

與孩子共情,你真的做對了嗎?

還是回到開頭給我留言的那個家長的問題上。其實,這位媽媽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上,的確是邁出了第一步叫做「共情」。你去理解他的感情,陪伴他哭泣,讓他感到安全。OK,這沒問題。

但是,這樣做就完了嗎?你就這樣一直讓他在你懷裡哭下去?讓他想哭就哭、哭到滿足為止嗎?

要知道,共情≠放任孩子去哭。

我覺得讓孩子「想哭就哭吧」,這句話,咱們還是不說為妙。因為,我們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他其實已經感覺到了安全。

如果他真的還是特別特別的傷心,那可能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你根本沒有理解他哭背後的原因,在他傷心的情緒背後,一定是有一個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

那這個時候,我覺得能更好代替「想哭就哭」這句話的一句話應該是:「寶貝,你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哭嗎?」對於三歲以上的孩子來說,他可以清楚的告訴你他為什麼哭,對於更小一點的孩子,這一步引導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這位媽媽第一步其實做的是對的,但是她沒有把共情這件事情做完。

共情孩子的感受之後,要引導他表達需求

共情的第二步,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讓他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說出對這種需求的看法和認知。

我們要給予孩子「說」的權利。讓他能在你的安撫下,願意說出他為什麼哭,又或者是有什麼要求沒有達到。他可能會說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原因,或者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要求。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一直想著,我要去糾正孩子的行為,孩子說的這些要求都是無理的。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這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原因和無理的要求的時候,常常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開始說教、講道理。

要知道,共情≠講道理、說教。

當孩子陷入負面情緒中時,大腦處於非整合狀態,其負責思考的部分已經無法有效進行工作。這時,父母說道理,孩子往往很難聽進去,即使聽到了,也很難理解和消化,更別說心悅誠服地執行。

其次,在講道理時,家長和孩子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因此,一旦開啟了說教模式,再有道理的言語也變得乏味,難以接受,更容易讓孩子覺得「你根本不理解我」,激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

所以,孩子在表達自己需求的時候,請你閉嘴!認真聽完孩子的話沒有那麼難。

知道他的需求後,引導他去解決問題

在認真傾聽了孩子的需求後,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去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來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很多家長為了儘快平息孩子的情緒,孩子還沒有嘗試自己去解決問題、自己去做的時候,就已給出了一堆的建議。

我想說的是,共情≠給建議。

因為,當你給出的這些建議不被孩子採納,孩子的情緒開始升級時,家長又會陷入焦灼的情緒或是評判當中,要麼否定孩子:「這孩子怎麼這麼倔」,要麼自我否定:「我怎麼連這種小事都搞不定」。這些負面的情緒和評價,可能會讓你之前做的努力都白費了。

也許對孩子來說,解決問題很難,但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會一直陪著他,並且你可以跟他一起來做這件事情。讓孩子時刻感覺到你的陪伴,給他充足的安全感,那這個時候,他就可能慢慢地願意去嘗試著做了。

以上這些,我們叫處理問題的三部曲:

感受、接受孩子的情緒是第一步,但絕對沒完。

接下來要讓他學會去表達、去面對自己的情緒;

學會去解決情緒背後的這些需求;

學會做一些事情去滿足自己的這些需求,而不是真的只會站在那裡哭。

更多孩子成長問題,請看以下內容:

不想讓孩子做軟柿子父母這樣做,孩子好的人際關係是這樣養成的

孩子生病,中國父母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它,兒童保健醫生強烈反對

寶寶手握避孕環出生,孕前檢查並非可有可無,准媽媽都有必要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婚姻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這需要自己用心去理解和感受!
我是真的《想你》,你能感受的到嗎?
只知道關心肚子里的胎兒,你自己的感受,有人操心過嗎?
愛情心理:心疼你的男人,會呵護你的感受,不捨得你受傷!
心理測試:哪對情侶的愛你感受到了,測你會送給對方什麼樣的愛情
只有用情太深的男人,才能給你這些「感受」,看你的他給你了嗎?
感受你的感受。他們會讓你自由!
你感受到愛情的真諦了嗎?
對你用情至深的男人,會「這樣」和你說話,你感受到了嗎?
那些你經歷過的不開心,請不要讓你的孩子在感受一次!
真正愛你的女人,會不由自主的對你做這三件事,請用心感受
搞笑GIF精選:你開心了,就可以不顧你兒子的感受了嗎?
怎麼做能讓抑鬱症的朋友有更好的感受?我結合自己的經歷說下看法
女人有了這些表現,說明你並不是她真正想嫁的人,你感受到了嗎?
無法同理孩子的感受,源自於過去我們也不曾被理解
真正想和你好好處一輩子的女人,從不會讓你有這些感受!
親戚當面說我女兒長得不好看了,難道沒想過孩子的感受?
「我都是為了你好」,說這句話,你考慮孩子的感受了嗎?
當瑜伽和你的身體在做對話時,你感受到了什麼?
得知自己懷孕了,是種什麼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