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京城老外扎堆:身處長安 疑在異域

唐朝京城老外扎堆:身處長安 疑在異域


有兩種原因促進文化的進步,一種是文化內在的積累,一種是文化對外的交流。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今天,回顧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對於促進我們今天的文化進步,是有積極意義的。



唐朝京城老外扎堆:身處長安 疑在異域



唐朝街市


在中國古代,唐朝的開放與大度,是引人注目的。

有兩種原因促進文化的進步,一種是文化內在的積累,一種是文化對外的交流。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今天,回顧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對於促進我們今天的文化進步,是有積極意義的。


唐朝京城,「老外」扎堆


唐朝處在古代交通不太發達的時代,然而因為開放,唐朝有機會接觸諸多域外文明,人民有機會享受到外來文化。


如何了解唐朝的對外開放呢?有一個指標就是看看到達唐朝的「老外」。


唐朝時候的「老外」,可以是以下幾種人。第一種人指的是跟漢族人長得不一樣的少數民族、其他民族。第二種情況才是外國人。唐朝在唐高宗的時候,其西部的邊境已經到了鹹海,地域包括伊朗東部地區。在中亞地區,當地的許多官職都要聽命於唐朝的。很多國家的國王一面在當地當國王,同時卻擁有一個唐朝的官號,或者是都督,或者是刺史等等。這在唐朝叫做羈縻制度,就是一種類似附屬國一樣的關係。從唐太宗開始唐朝的皇帝就有一個名稱,叫天可汗,這個「天可汗」是一個區域性的含義,就是周邊其他國家,唐朝的皇帝可以給他們發號施令,有點像有限範圍內的天下共主。


唐朝所在的歷史時期,有日本學者總結為存在一個漢字文化圈。當時在東亞,以中國為核心,形成了一個漢字文化圈,周邊的各國和各個少數民族都用漢字。其他有些少數民族,比如說契丹、西夏,他們也發明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但是大家一看便知道,它的文字是仿照漢字來製作的。這反映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唐朝的行政、文化,對於周邊地區都有十分強烈的影響。


我們今天講座的重點不是唐朝對外有多大影響,而是唐朝如何開放,迎接來自外族或者外國的文化成果。來到中國的老外,不免都帶來本民族的文化,於是唐朝有了跟其他文化充分接觸吸收的機會。


有很多地區和國家,都向唐朝派遣留學生。日本的「遣唐使」送來的有學問僧,也有留學生。有的時候,國子監講學,不僅有唐朝的學生聽課,也有來自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學生聽課。


除了留學生,還有其他途徑來到唐朝的老外。貞觀4年,唐太宗出兵打敗東突厥,頡利可汗投降,很多突厥部落前來投降。唐朝政府把大量的突厥人口安置在長城沿線,而很多突厥貴族則住進了長安。有多少人呢?有一萬戶。唐朝首都長安,唐玄宗天寶年間人口大約是30萬戶,唐太宗貞觀的時候,有20萬戶就不錯了。那麼,突厥一次就來了一萬戶,相當於長安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突厥有自己的文化和習俗,那麼長安人接觸突厥文化的機會當然增加,突厥文化對於長安的影響也是可想而知的。


安史之亂時,很多外國使者、外國商人沒有離開長安,因為回不了家,就在長安買房置地、娶妻生子。有多少人?在唐朝政府挂號的至少有四千戶。公元760年,是唐肅宗乾元3年,當時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軍閥田神功率兵進入揚州,雖然是唐朝的政府軍,卻在揚州大肆掠奪,「商胡、波斯被殺者數千人」。當時揚州的外來商人數量之多,由此可見一斑。

唐朝末年,黃巢領導農民暴動,採用流動作戰的辦法在各地與唐朝鬥爭。他起兵於北方,後來攻入廣州。公元879年,唐朝與黃巢談判失敗,黃巢在廣州大掠,一次殺掉外國人包括商人和教士12萬。這從一個側面證實,唐朝各地特別是商業發達的地區,確實生活著許多老外。


身處長安,疑在異域


有這麼多外國人在中國,對唐代的中國,當時到底造成了多少的影響?可以說,影響是巨大的。下面我們以長安為例,講講長安的異域情調。


唐代的長安,不僅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還是時尚中心。而長安時尚的源泉就是宮中的女人們。公主、宮女還有貴族家的女人們是長安時髦的風向標,領導著長安的時尚生活。


唐初的時候,宮人出行都戴一種帽子。這種帽子四周垂紗,把全身都能遮住,不讓外面的人看到本來面目,顯得很神秘。唐高宗的時候,一種新式帽子開始流行,叫做帷帽。這種帽子最大的不同是垂紗變短了,僅僅垂到肩上,騎馬賓士的時候,偶爾臉部會有所暴露。這若隱若現的裝束,可能更有吸引力。朝廷曾經下令,禁止這樣的裝束,但是行政命令管不住時尚,一旦流行就難以遏制。到武則天的時候,一種叫做「胡帽」的帽子更受上層婦女的青睞,而它最重要的特點是沒有了垂紗,臉部全部無遮擋,五官艷妝,一覽無餘。而從這種帽子的名稱上,你就知道它的來歷。其實,這個帽子的演變過程,說起來是宮內影響宮外,其實是異族影響漢族,總的方向是更加自由更加開放。


漢族服裝,原本寬鬆華麗,但是到了唐朝卻受到流行服裝的衝擊,時髦女性開始穿著窄袖衣衫,據說這是來自吐火羅地區(中亞)的式樣。還有波斯式樣的披肩,有大小之分,在長安上層婦女中十分流行。


其他方面,長安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也很多。唐玄宗有一個涼殿,每到夏天的時候涼爽宜人。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原來它的四周牆壁上都有流水,所以屋裡面到處都是涼爽的水汽。唐玄宗有一個大臣叫王鉷,他家有個亭子叫自雨亭,似乎自動在下雨一樣。這種建築風格和技術在後來的圓明園建築中也有。根據學者的研究,這是來自東羅馬(當時叫做拂林)的技術。


可以這麼說,唐代的長安,業餘的娛樂生活基本上屬於外國風格。舞蹈特別是流行音樂都有從西方傳過來的。


異域的音樂這麼流行,有沒有政府的官員出來反對呢?確實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不過李家的皇帝各個都是音樂高手,從唐高祖李淵開始,李世民、李治、李隆基都是音樂家。面對大臣反對,李隆基因為特別喜歡這些時髦的音樂,所以他只好耍兩面派,大臣們反對,他就說反對很對,我們要注意。但一轉身,他又組織自己的樂隊演奏新的時髦的曲目了。好像玄宗也親自演戲,被後代認為是戲劇的鼻祖。


不僅是音樂,不僅是舞蹈,還有繪畫。唐朝的畫風在中國繪畫史上有一個劃時代的變化,就是利用了凹凸法。這種立體的畫法是從印度傳來的,印度經過中亞,傳到中國,所以在長安很多寺院里,都畫有各種各樣的壁畫,因為有立體感,感染力更強了。

那個時候長安最流行的一件事是什麼?是打馬球。時髦少年或者時髦女郎,如果你不會打馬球,那你在長安沒法混了,因為你根本談不上時髦。唐朝的馬球是從波斯傳來的。


唐代很多皇帝喜歡馬球,唐太宗、唐高宗都喜歡,最擅長的就數唐玄宗。中宗的時候,玄宗當時是一個親王臨淄王,他從山西探親回長安,正好趕上中宗要送金城公主入藏。而來迎接公主的吐蕃有打球高手,於是中宗在梨園亭準備了一場比賽。沒有想到,禁衛軍根本不是吐蕃軍隊的對手,被打得大敗,皇帝很沒面子。於是李隆基及時出場,他組織四個親王和駙馬,與吐蕃十人交手,結果勝利了,可見他的球技確實很高超。大概因此中宗皇帝就把他留在了長安,後來他發動了政變,當了皇帝。


以長安為代表的唐朝充滿了異族的情調,我們這裡只能簡單說說而已。開放的一個重要成績,是讓更好的東西,讓大家喜歡的東西,有機會被大家學習、享受。


玄奘取經,誠哉其心


唐朝,很多西方的宗教傳到中國,一方面是來自西方的傳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國人到外國去學習佛教的,這中間最有名的就是玄奘。


當時傳到中國的佛教經典,經過不同人的翻譯,譯成不同的版本,觀點上出現分歧。有的佛教經典,還根本就沒有傳到中國。唐初,玄奘跟他哥哥到寺院里學習,開始討論一些佛的問題:佛的本質是什麼?佛性和人性到底是什麼關係?是不是人人皆可以為佛?由於中國佛教經典在這些問題上說法不清楚,於是玄奘就到中國各地去取經,長安、四川、襄陽、相州所有的名師幾乎都求教過了,一路學下來之後發現,他想解決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於是有人告訴他,你要想解決這個問題,你只有到印度去。


於是玄奘開始學中亞語言,準備去印度取經。玄奘遞交了出國申請,他要辦一個通行證,但朝廷覺得西邊現在相對比較安定,你一去不要惹什麼事端出來,就沒有批。那是貞觀元年,正好趕上關中鬧旱災,人們要到外地去找吃的,政府就發通行證了。這給了玄奘一個機會,他變成了災民,拿上政府給的通行證沿著絲綢之路往西就跑。這一路很艱辛,有時被追拿,有時又受到威脅,最後一位老年胡人給了他很大幫助,因為給了他一匹識途老馬,終於九死一生從玉門關到達了哈密。


哈密人從來沒有見到過一個人可以穿越大戈壁的,現在終於有人打破了這個紀錄,滿城人出來歡迎他。這個消息被高昌國鞠文泰知道了,立刻派人前往哈密迎接他。那高昌王原來是蘭州人,在隋煬帝的時候曾經到過中國,對佛法很熟,玄奘在中國很有名他也知道。


高昌王邀請玄奘到高昌國做客,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玄奘留在高昌,做國師,教導國人。玄奘不肯,但不肯高昌王就不放人呀,玄奘就絕食。這樣拼了三天。這一路取經,三天三夜不吃飯在玄奘是常有的事,結果把鞠文泰嚇壞了,於是妥協了,就說你到印度去學習了以後,到高昌來住三年,現在先住兩個月,為高昌人講法,我為你準備盤纏。玄奘答應了。


玄奘是一個人到高昌的,兩個月以後,玄奘從高昌出發的時候,那就是一隊人馬。高昌王專門給玄奘配備了四個小沙彌,作為他的徒弟,貼身伺候他,這四個小沙彌我很懷疑就是《西遊記》裡面的四個徒弟的原形。此外還專門派給他17名勞力,幫他運送物資。給他準備了20年的盤纏,給沿途18國的國王都備了禮,還跟玄奘結拜為兄弟。

玄奘到了印度,這一學學了19年。貞觀19年的時候,他在印度已經學成,在大辯論的時候,辯敗所有的對手,國際知名度非常高了。


貞觀19年的時候,他被印度國王送回中國,此時高昌國已被唐朝所滅,玄奘第一站到了和田,唐太宗派人去接他,一直接到長安。


玄奘翻譯的標準非常高,因為他懂兩國的語言,過去的翻譯家如鳩摩羅什是不懂漢文的,譯經書要好幾個人一起翻譯。後來佛教在印度消失了。所以印度佛教的經典,全世界佛教的經典,大多數是以漢字的形式保存下來的,這就是玄奘等人的巨大功勞,中國就成了全世界佛教界最重要的代表國家。


玄奘代表的其實是民間的對外文化交流,成效也是十分顯著的。中國自漢以後,最重要一個外來文化就是佛教,佛教跟中國文化合一以後,儒、釋、道就成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代對外開放十分全面,中外文化交流很發達,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民間層面,對中國文化的正面發展都起了積極的、正面的推動作用。所以今天在一個改革開放的年代,重新來看唐代的開放,我們會覺得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借鑒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家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說「和尚打傘無法無天」是否存有「輕視法治」
轉戰陝北時毛澤東身邊的人都給他起了什麼綽號?
第一代海昏侯系劉賀:當皇帝27天劣跡累累
又一位慰安婦受害者離世

TAG:野史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在東莞長安古廟
大唐長安城外,一場尷尬的盛宴
從平安京與唐長安城說起
古意長安,道門大興:唐代的長安城與道教
咱長安城的天壇——唐代圜丘遺址
長安城 古詩花
長安名勝牛頭禪寺:唐代樊川八大古剎之一,緊鄰楊虎城將軍陵園!
唐朝吐蕃入長安
都城在汴京與臨安的宋人,為何偏偏鍾情於長安?
漢唐長安與外來文明
國都風水之一:西漢長安城
建築大師宇文愷與隋唐長安城往事
龔國強:有關隋唐長安城城門的幾個問題
北京長安街西延跨河大橋擬命名長安大橋
秦川雄帝宅 且看長安十三朝!
隋唐國都長安城的興衰
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
面對離譜的房價,唐朝官員是如何在長安城當「長漂」的?
古代長安城比北京還要大,治安誰來管?
唐玄奘取經回到京城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