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為何在魏徵死後,親手砸掉他的墓碑呢
自古當皇帝的希望成為一代明君,做臣子的希望自己成為一代賢臣,中國歷史上明君賢臣的典範不多,唐太宗和魏徵算得上最為著名的一對。
在魏徵活著的時候,唐太宗把魏徵比喻為自己的「鏡子」,恩寵有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是唐太宗對魏徵的最高評價,被後人津津樂道。魏徵去世之後,唐太宗把親自給魏徵寫的碑石推到,把碑文磨滅,還下令解除魏徵長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約。前後差別如此之大,是為何呢?
有人分析有如下兩個原因:
一、魏徵生前曾極力向唐太宗推薦杜正倫和侯君集,誇讚說這二人均有宰相之才,唐太宗聽從了魏徵,提拔兩人。後來這兩人牽扯到太子李承乾謀反,杜正倫被流放,侯君集下獄被殺。魏徵是難辭薦人的責任,導致唐太宗心理很不痛快。
二、有人給唐太宗舉報,說魏徵寫的奏章都留有副本,私自交給史官記錄,有一心留名青史的心思,讓唐太宗心生不滿,認為魏徵故意博得清正的名聲。因此,唐太宗後悔了,此時魏徵已死,只能剝奪他的榮耀,不再讓他的兒子享受高的待遇。
以上兩點原因有一定道理,但究其原因,還是魏徵生前多次的「直言進諫」,使唐太宗積累了很多的「怨憤」,推到墓碑只不過是唐太宗在魏徵死後長期心理壓抑的一種發泄而已,借用兩個導火索很正常。
魏徵比唐太宗大了20歲,雖然唐太宗為了彰顯自己一代明君,實現大唐的繁榮昌盛,給予了魏徵足夠大的進諫權,但是皇帝畢竟也是人,也是有感情的人。不管是在國家大事上,還是私生活中,魏徵都像一位父親一樣,在唐太宗耳邊嘮嘮叨叨的不斷教誨,根本沒有顧忌到皇帝的顏面。
加上年齡的代溝,很多時候魏徵管的過於寬了,沒有站在皇帝的角度去思考,一旦唐太宗有任何想法,稍不如魏徵的意,都會幹涉阻撓一番。根據史料記載,魏徵在唐太宗身邊的17年間,有史料可查的諫言至少有二百多次,內容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等,還有對皇帝私生活也要說上幾句,讓唐太宗經常下不來台,甚至當著長孫皇后的面大罵魏徵:「我早晚有一天,要殺了這個鄉巴佬!」
這樣的一種君臣關係,讓唐太宗心理產生了「陰影」,自己的想法有時候還得看大臣的臉色,積累久了,自然會爆發。而魏徵的「薦人失察」和「諫言外流」不過是唐太宗「悔婚砸墓」事件的導火索。後來唐太宗果然受挫折,貞觀十八年,唐太宗一意孤行,不聽勸阻(實際上當時也沒人能勸阻),攻打高麗失敗,回來的路上灰溜溜的說:「要是魏徵在,不會讓我有此次行動啊。」長嘆一口氣,下令重新給魏徵立碑,賞賜魏徵的夫人家眷。
人啊,總是在受到挫折後,才明白忠言逆耳利於行的真諦,皇帝也不會例外。


※唐太宗為何親手砸掉魏徵的墓碑?
※唐太宗為何親自砸掉魏徵墓碑?一件事讓他後悔痛哭
※唐太宗為何親自砸掉魏徵墓碑?原來只是因為這個!
※唐太宗為何下令砸掉魏徵的墓碑?跟這兩件事有關!
※原來是因為這兩件事,唐太宗才下令砸掉魏徵的墓碑!
※魏徵死後,為什麼李世民要砸掉魏徵的墓碑呢?
※唐太宗為何親自砸掉魏徵墓碑?真相讓人不敢相信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親自砸掉魏徵的墓碑
※唐太宗為何要砸掉魏徵墓碑?說出其中的利害關係,簡直太複雜!
※唐太宗為何親自砸掉魏徵墓碑?專家一席話讓人心驚
※明君、諫臣千古佳話是虛假的?唐太宗為何要砸掉魏徵墓
※慈禧去世後,她用來做玉棺的和田玉竟被砸掉?
※飄窗砸掉,業主卻急壞了,而師傅解釋:是你讓我砸的
※看到師傅把牆磚砸掉,業主意見很大,而師傅直說:我花錢了
※搞笑漫畫:糟了,又被自己親手砸掉了!
※君臣佳話這一千古謊言被戳穿——李世民親自砸掉魏徵的墓碑以泄憤
※楚莊王得到一把絕世名琴,卻命人砸掉,這才是霸主風采!
※嫌贈送的背景牆難看,砸掉後自己做,然而鄰居看到都說他很傻
※越來越多人流行把飄窗砸掉,我家剛砸完就後悔,老師傅都看愣了!
※越來越多人喜歡把飄窗砸掉,我家剛砸完就後悔,老師傅都看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