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時期華人移民面臨的社會背景

明清時期華人移民面臨的社會背景

有據可查的「移民」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秋官.士師》中:"若邦凶荒,則以荒辯之法治之。令移民通財,糾守緩刑。"文中原意為如果邦中發生穀物歉收引起饑荒時,可以遷移居民至穀物豐收價低的地區,也可以從豐收地區調運穀物來救災。因此「移民」一詞的本意是做為動詞的「轉移人口」,而非我們今日所理解的專有名詞。

事實上古代中國就已有移往海外的僑民,但受到社會條件與交通條件的雙重限制,那個時候前往國外乃至於永久居留的移民數量可謂寥寥。直到明清以後,出國僑居者才日益增多。據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所稱:東南沿海貧民多「流寓土夷,築廬舍,操庸賈雜作為生活,或娶婦長子孫者有之,人口以數萬計。」

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中葉,隨著新航路的開闢以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正式宣告了經濟「全球化」時代巨幕的開啟。歐洲人的航線將歐、亞、非以及新大陸連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球化視角下的商貿體系,而中國移民則成為此體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歐洲與中國兩大文明在東南亞地區不期而遇。與歐洲殖民者的合作也成為中國邁向近現代市場的重要一步。

明清時期,中國國內在經濟、社會層面「暗潮湧動」的變化對海上貿易以及移民的流動形成了巨大的壓力,雖然中國政府名義上實行「海禁」,對海商的容忍程度很低,但此等壓力促使王朝統治者對本國人口向外遷移不得不採取一種相對務實的態度。國內人口增長的壓力和對外貿易的利益,同時從被動因素與主動因素兩個方面說明了王朝統治者不可能禁絕沿海地區人民出海經商或傭工謀生的需求。

此一時期,西方殖民主義擴張的觸角延伸進東南亞地區,對中國海外移民形成了一股外部拉力。當時以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為代表的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為擴大資本的原始積累,拓展商品交換市場,都熱衷於推行海外殖民政策。

正德六年既公元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馬六甲,隨後又佔據摩鹿加群島和中國澳門,並以上述三個地方為據點幾乎壟斷了亞歐貿易;西班牙人在正德十六年進佔菲律賓,以馬尼拉為據點連通亞洲與美洲之間的貿易線;而荷蘭則稍晚於17世紀前期逐步確立對爪哇的統治,以巴達維亞為中心經營遠東貿易。

西方殖民者在東南亞建立侵略據點,必然與當地原住民發生利益衝突,殖民者利用武力侵佔原住民的財富並壓迫他們的權益。屢次戰爭更是造成了殖民地本土各王國與部落之間的內部分裂。殘暴的殖民侵略導致當地原住民對殖民統治者的敵視。

雖然東南亞有豐富的熱帶資源,但卻缺乏勞動力,殖民者對使用當地勞工又心存顧忌。為解決殖民地開發勞動力不足的需求,吸引中國沿海地區的華人勞工就成了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為推動對華貿易亦需竭力鼓勵中國商人前往殖民據點提供絲綢、瓷器、茶葉等歐洲及遠東貿易市場所需的中國商品。

移居東南亞的華人在殖民者與殖民地原住民之間,起到一種不可替代的中間人角色。西方殖民者在掠奪東南亞資源時,因為遠離本土往往人手不足,並且缺乏對本地情況的了解。儘管這些歐洲官員和商人的背後有著強大的武力支撐,但他們其實很難與對其語言習俗了解甚少的原住民打交道。僑居當地的華人就成了殖民當局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華人積极參与了例如收購土特產、承包賦稅的徵收等早期殖民機制的管理體系當中。

在近現代歷史進程中,中國向外移民肇始於帝國晚期的社會變革之際。隨著人口的增長,相應的人均土地面積減少,由此移民成為了中國農村家庭謀生的策略之一。通過對外貿易而從新大陸引進的各種薯類和玉米、花生等農作物又進一步推高了人口出生率。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我國人口總量增加了3倍,而農田總量卻只翻了一倍。

可耕種土地面積的相應減少,迫使農戶家庭不得不採取各種措施應對農田不足的困境。一般在能夠保證家庭基本收入的同時,多餘男勞動力就會外出謀生,或開山墾荒。另外婦女孩童也會到集市上出售自家農副產品,以補貼家用。還有的農戶為了使得有限的土地能獲得更高的回報率,就會種植煙葉、甘蔗等經濟作物。

中國的歷代統治者在制定無論是帝國內部的遷移或僑居海外的移民政策時,都會從意識形態、國家安全和實用主義三個方面予以考慮。

中華帝國統治者不像歐洲各國的君主密切關注自身的海洋利益,集權王國的權貴更在意穩定的農業與帝國安全的關係。因為本國土地稅收才是國家最主要的財政來源,所以統治者歷來重農輕商,因為商品貿易必然伴隨人口流動,而作為課稅對象商人明顯不如農耕者方便可靠。

移居海外經商常常被和威脅國家安全聯繫起來,雍正就曾說:「朕思此等貿易外洋者,多不安分之人。」站在朝廷的角度,僑居海外無異於「棄絕王化」。

帝國的行政架構是相對僵化的,在面對一個幅員遼闊、千變萬化的社會時,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帝國統治往往只能停留在表層,很難真正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鄉間事務的日常管理很多方面只能交給那些地方名流,而在沿海省份,可以想見這些地方名流與海上貿易可謂利益攸關。因此中央王朝的禁海令基本上名存實亡,形同虛設。

面對土地資源不足,人口不斷增長的壓力,移民就成了一種生存策略。從新大陸傳入的玉米、花生、番薯又豐富了農作物的種類,相應的刺激了丘陵地帶的土地被充分開墾。

如果說西方殖民主義擴張對中國海外移民形成了一股外部拉力,那麼中國自身面臨的社會動態則是另一股內部推力,在兩股力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十六、十七世紀的華人面向南洋的移民潮。

參考文獻:

孔飛力:《他者中的華人——中國近現代移民史》

曹樹基:《中國移民史.第六卷》

韋國友:《明末清初中國海外移民潮的動因》

鄭甫弘:《明末清初南洋華人移民與中國商業文明的傳播》

更多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historytalking(時拾史事)

投稿請發郵箱: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納尼?元順帝是南宋少帝的兒子?請告訴我這不是真的
太極張三丰,神一樣的傳說
武則天真是殺人狂魔?曾掐死女兒、毒死兒子?
十八世紀倫敦嫖娼指南
太極拳是怎樣從陳家溝走上神壇的?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在大數據時代,傳統的中國社會面臨的婚姻關係新問題
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現在面臨沉入海中,迫切希望移民中國
新加坡面臨人口危機,會不會放開移民政策!
孩子在青春期會面臨的危機與困境
開源界會否面臨「華為之劫」?
晉國當時在歷史中面臨著怎樣的局面,為何國家會沒有了以前的昌盛
崇禎接手時的大明王朝面臨著哪些困境?
《離人愁》再度上台,華晨宇面臨尷尬局面,網友:觀眾真的好騙?
太空移民會面臨什麼問題?
智能家居市場面臨「選邊站」時刻
士代陽光——中國心身教育聯盟抑鬱講堂第一期 信息時代抑鬱症面臨的新挑戰
葉羅麗六對情侶的現狀以發展趨向,明思天長地久,水默卻面臨分手
能源是宇宙所有文明面臨的共同問題,我們與地外文明也會因此會面
盆景面臨著大眾性的文化環境
宋清輝:中國晶元行業面臨三大機遇
新零售時代:一場面臨消費時代的變革正在來襲
親信們接連背叛,李明博面臨最大危機
張忠謀「裸退」,給繼任者留下了全世界最掙錢的華人科技公司!今卻面臨最大危機!
繼華為之後,又一家龍頭華企或將面臨斷供危機,理由和華為很相似
純線上銀行來勢洶洶,大型銀行面臨「安靜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