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區塊鏈的原理與應用(下):顛覆金融業的創新技術

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區塊鏈的原理與應用(下):顛覆金融業的創新技術

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區塊鏈的原理與應用(下):顛覆金融業的創新技術

【Technews科技新報】由於比特幣不適合即時大量的小額交易,而且在法規上存有疑義難以被主管機關接受,因此有人將比特幣的部分技術(主要是保護資料無法篡改的技術)抽離出來尋找新的應用,並且取了新名字「區塊鏈(Block chain)」,也有人擴大區塊鏈的定義,把前面提到的交易識別確認、資料無法篡改、節點資料同步 3 種技術統稱為「區塊鏈」。所以到底這 3 種技術的是怎麼做的呢?

公開金鑰加密(Public key encryption)

公開金鑰加密的每一位使用者必須自行產生自己所擁有的金鑰對(Key pair),包括一把「私密金鑰(Private key)」與一把「公開金鑰(Public key)」,加密與解密使用不同的金鑰,使用者必須秘密地保存自己的私密金鑰,並且在網路上發布公開金鑰。公開金鑰可以用來加密,也可以用來驗證,驗證的流程如圖一所示,傳送端使用自己的「私密金鑰」對文件(明文)進行加密(簽署文件)產生密文再傳送到網路中,接收端使用傳送端的公開金鑰解密(確認簽署者)得到明文,如果可以解密代表確認文件真的是傳送端的某人傳送出來的,數位簽章就是使用這種方式來驗證文件的真偽。

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區塊鏈的原理與應用(下):顛覆金融業的創新技術

圖一:公開金鑰加密的驗證流程。

交易識別確認

假設 Alice 支付 Bob 金額 10btc 購買一顆蘋果,則她的手機應用程序(比特幣電子錢包)使用 Alice 自己的私密金鑰將訊息加密,這個動作稱為「數位簽章(Digital signature)」,想想這不就好像我們在交易文件上簽名一樣嗎?

接下來再將訊息傳送到節點 A,節點 A 再使用 Alice 的公開金鑰將訊息解密,如圖二所示,如果真的可以解開代表這個訊息確認是由 Alice 發出來的,而且 Alice 也不可否認,因為只有 Alice 的公開金鑰能夠解開 Alice 私密金鑰加密過的訊息。

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區塊鏈的原理與應用(下):顛覆金融業的創新技術

圖二:比特幣的交易識別確認機制。

比特幣帳本(BTC ledger)

比特幣帳本是由一個一個的「區塊(Block)」連接而成的「鏈結(Chain)」,因此這種技術又稱為「區塊鏈(Block chain)」,如圖三所示,每一個區塊記錄著付款人與收款人以及交易金額,每一個區塊都記錄了許多筆交易,區塊與區塊之間再鏈結起來,例如:區塊 3 鏈結到區塊 2,再鏈結到區塊 1,最後再鏈結到區塊 0。

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區塊鏈的原理與應用(下):顛覆金融業的創新技術

圖三:比特幣帳本示意圖。(Source:杜宏毅,Block Chain 的前世今生與未來,台灣網路認證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圖三畫出來的只是示意圖,實際上比特幣帳本並不是像 Excel 一樣的表單,基本上比特幣是一種虛擬電子貨幣,因此比特幣帳本其實就是一個電腦程序,裡面有許多欄位,如圖四所示,其中包括:

1. 表頭(Header)

previousblockhash:前一個區塊的雜湊值(Hash value)。

difficulty:雜湊(Hash) 必須小於「困難指數(Difficulty)」。

time:代表這個區塊形成的時間,以 Unix 操作系統格式表示。

nonce:計算雜湊值所使用的參數。

merkleroot:儲存「交易(Transaction) 」的「摘要(Summary)」。

2.交易(Transaction)

tx:儲存「交易」的欄位,每一個區塊可以儲存多筆交易。

3.其他欄位

confirmations:代表這個區塊已經被 35,561 個節點(Node)確認過了!

height:代表這個區塊在比特幣區塊鏈中的排序為第 277,316 個。

4. hash:利用雜湊演演算法(Hash algorithm)計算出雜湊值。

比特幣的核心技術,區塊鏈的原理與應用(下):顛覆金融業的創新技術

圖四:比特幣帳本。(Source:杜宏毅,Block Chain 的前世今生與未來,台灣網路認證公司)

雜湊演演算法(Hash algorithm)

雜湊演演算法是一種從資料中建立「數位指紋(Digital fingerprint)」的方法,可以將任何長度的資料轉換成一個長度較短的「雜湊值」。某一段資料對應到某一個雜湊值,不同資料具有不同雜湊值,就好像不同人具有不同指紋一樣,所以稱為「數位指紋」,我們可以利用雜湊值來確認資料有沒有被篡改。

區塊(Block) 的意義

「區塊」是指電腦中的一組資料,以事先設定好的欄位與格式儲存,我們可以將圖四的比特幣帳本看成是一個區塊,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將這個區塊的資料「封鎖(Block)」起來讓別人無法篡改。 問題是,如果「重新計算雜湊」很簡單,則這整個保護機制就無效,而且我們不只需要「資料篡改可以檢查出來」,更需要「資料無法篡改」,因此科學家發明了「條件雜湊(Conditional hash)」,規定「雜湊」必須小於「困難指數」,讓雜湊很難重新計算,而保護「交易」的內容不被篡改。

【參考資料】封鎖的方法是利用雜湊演演算法結合條件雜湊,由於流程比較複雜,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知識力專家社交:區塊鏈的原理》。比特幣的採礦(Mining)

講到比特幣大家一定常常聽到網路上有許多人在「採礦(Mining)」,到底什麼是比特幣的採礦呢?各節點熟悉電腦操作的自願者計算「雜湊」小於「困難指數」的動作稱為「採礦」,而我們所要採的「礦」就是計算出「雜湊」小於「困難指數」。進行採礦的人稱為「礦工(Miner)」,計算出一個區塊可以獲得 50btc 的酬勞,如果其他支付交易有給手續費,則礦工還會獲得手續費。比特幣設計大約每 10 分鐘采出一個區塊,每采出 21 萬個區塊(大約 4 年)酬勞減半,因此比特幣總數不超過 2,100 萬個(btc) ,總數固定可以提升比特幣的價值。

【參考資料】比特幣採礦是利用不停的重覆計算找出「雜湊」小於「困難指數」,由於流程比複雜,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知識力專家社交:區塊鏈的原理》。

比特幣 2009 年發行礦工酬勞 50btc,2012 年 12 月第一次減半酬勞剩下 25 btc,2016 年 7 月第二次減半酬勞只有 12.5btc,酬勞下降使手續費成為採礦動機。為了維持大約每 10 分鐘采出一個區塊,產生新區塊的難度會定期調整,每采出 2,016 個區塊(大約兩周)會自動調整接下來 2,016 個區塊的採礦難度。比特幣礦工最早使用 Intel 或 AMD 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產品來挖礦,2013 年礦工開始使使用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現場可程序化邏輯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來進行,甚至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投入使得個人礦工已經沒有收益。

【參考資料】處理器的種類會影響比特幣採礦的難易,到底 CPU、GPU、FPGA、ASIC 有什麼差別?為什麼會影響比特幣採礦的難易呢?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知識力專家社交:處理器的種類》。區塊鏈(Block chain) 的應用

比特幣(Bitcoin)主要必須達到 3 個特性:

  1. 交易識別確認

    :使用可驗證的匿名制,確認交易真實,使用者不可否認。
  2. 不可篡改否認

    :使用區塊(Block)與鏈結(Chain)確保交易資料無法篡改。
  3. 節點資料同步

    :使用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POW)達成收斂同步。

區塊鏈是集合了幾種軟體程序的技術,由全世界許多節點(電腦主機)組成的的系統,只要滿足 3 個特性的應用都可以用區塊鏈來做,由於區塊鏈落實困難開始演化,並且出現新名字: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分享式帳本(Shared ledger)、超級帳本(Hyper ledger)。

【參考資料】比特幣帳本的節點資料同步過程有些複雜,這裡不再詳細描述,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知識力專家社交:工作量證明》。

比特幣在法規上存有疑義難以被主管機關接受,因此有人將比特幣的部分技術抽離出來尋找新的應用,並且取了新名字:區塊鏈,可能的應用包括:

  1. 加密數位貨幣(Crypto currency)

    :必須考量主管機關接受程度,例如:比特幣、美國郵政貨幣(Postcoin) ;考量是否適合應用在高頻交易,Ripple 將其應用在非即時的跨國金融機構外匯交換業務可能更合適。
  2. 有價資產登錄(Value registry)

    :Factom、SmartContract 將分散式帳本應用在所有權與存在證明(Proof of Existence and Possession,POEAP),這類的應用該是目前區塊鏈最成功的例子。
  3. 價值型聯網(Value web)

    :進行有價資產登錄(Value registry)、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國內支付(Domestic payment)、國際支付(International payment)、貿易金融(Trade finance)、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
  4. 價值生態系(Value ecosystem)

    :應用在非金融服務,Ethereum 將其應用在公開帳本(Public ledger) 提供各種商業應用;R3CEV 將其應用在私密帳本提供各種金融應用。

(首圖來源: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News 的精彩文章:

ofo共享單車改名ofo小黃車,再傍上聯合國摩拜你怕了嗎?
產能瀕臨過剩,汽車業遲早爆發貿易保護戰?
三星準備將 Bixby 安裝於冰箱上使用,增加消費者使用體驗
柔能克剛,美空軍軍校生以黏性物質強化防彈盔甲

TAG:TechNews |

您可能感興趣

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四大應用價值、關鍵技術、應用場景和典型產品的對比分析,權威機構是這樣闡述的……
區塊鏈:技術與商業的突破才是根本
鏈技術的商業潛力巨大,比特幣並非真實的區塊鏈世界
創新使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
顛覆式的創新技術——區塊鏈
區塊鏈革命:比特幣底層技術如何改變貨幣、商業和世界
能源互聯網中的區塊鏈技術:研究框架與典型應用初探
科技助力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與應用——新技術、新平台、新模式
白碩:區塊鏈技術的業態、挑戰與誤區
量子比特幣創始人張建國:區塊鏈技術商業應用最大困難在技術研發
李偉博士白話區塊鏈:技術原理、落地應用及與AI融合
以特幣、比特幣的核心—區塊鏈技術,引領虛擬貨幣新風潮
區塊鏈技術的延伸與迭代,挑戰比特幣權威(八)
淺析區塊鏈技術在同業融資中的應用
「互聯網+藝術品+金融」 全新模式——區塊鏈技術的運用
趙中輝: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區塊鏈金融科技年會:解讀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應用
區塊鏈營銷:比特幣背後的技術將如何顛覆性的改變市場營銷
農產品:核桃栽培技術及幼苗的管理技術
金融科技重塑汽車金融行業,區塊鏈技術開始落地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