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繼承岳飛意願,主張抗金之路,誓死收復北方,最後抱憾而死!
導語:說起辛棄疾這位詩人,想必大家都是不會陌生的,他有許多流傳至今的詩句,比如「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等。因此,我們大多數人對於辛棄疾的印象都停留在才華橫溢的文人上。但其實,我們所不了解的是,辛棄疾不只是一位詩人,他還是一位馳騁沙場的將士,他筆下的詩句也是他的親身體驗。當時岳飛去世沒多久,而辛棄疾便成為了繼他之後主張抗金的將領,誓死收復北方。
辛棄疾二十一歲的時候,南宋正面臨著金國完顏亮的入侵。辛棄疾此時正在濟南,而金國的主力全都在長江以南奮戰,辛棄疾等心繫故土的北方好漢便決定起義以保衛國家。而辛棄疾先是在濟南地區建立了一支人數達到兩千以上的隊伍,隨後又投奔到了耿京領導的、規模更大的義軍隊伍之中。
但是,辛棄疾與耿京等人一直沒有與南京方面取得聯繫。不過,在不久之後,由於金國內部發生動亂,新登基的金世宗在與南宋求和的同時,也對義軍隊伍進行招安或是鎮壓。辛棄疾見此,認為這正是與南宋方面取得聯繫的好機會,也是率義軍撤回南宋的好機會。如此,耿京便派辛棄疾去操辦這件事了。
於是,在次年正月,辛棄疾便來到杭州,見到了宋高宗,表示義軍決定向南投奔南宋政權。宋高宗聽到辛棄疾這番話自然是十分高興的,不僅獲准義軍的南投,還封了耿京、辛棄疾二人的官職。
然而,就在辛棄疾返程的時候,耿京遇害、義軍解散的消息穿了過來。原來,在辛棄疾尚且在南方的時候,義軍中一位名叫張定國的將領在金國的誘降之下,不僅設計將耿京殺了,而且還帶著將士們向金國投降。
辛棄疾得知義軍解散的原委之後,便立即帶著五十名隨從趕到了張定國被委任的濟州去了。而在這濟州之中,也多是原來的義軍將士,眾人也都是認識辛棄疾的。如此,辛棄疾便一路衝進了張定國的主營之中。一進去,辛棄疾便看見了與將士一道尋歡作樂的張定國,辛棄疾更是憤怒到了極致,直接將張定國綁在了馬上,並且怒斥這些義軍的將士不應當為胡虜賣命。最後,辛棄疾自己的隨從和張安國回到了南宋境內。
此後,辛棄疾便開始了他的抗金之路,以收復北方為主要目的,只可惜直到辛棄疾去世之時,他也沒能夠完成自己的夙願,抱憾而死。


※金庸小說中不足輕重的人物,朱元璋很佩服他,但觀音奴結局悲慘!
※太平天國中嬪妃最多的人,楊秀清也不如他,現代人對他嗤之以鼻!
※惡有惡報,這位皇后死後也得到了報應!屍體遭人侮辱!
※他出身低微,從小在皇宮內裝傻充愣,歷經兩代帝王的暗害,終成帝
TAG:敏敏侃歷史 |
※此人是抗金名將但卻害死岳飛,威震敵膽卻毀譽參半,他是誰
※將門之後,梁山之虎,抗金名將,卻被韓世忠侮辱而死
※宋朝最冤枉的人:堅持抗金,卻被後世罵為奸臣,與秦檜並列
※不讓岳飛抗金,岳飛寧願去死!
※一代抗金名將,卻遭主帥嫉妒,被迫害屈死獄中,不是岳飛
※他是被人們遺忘的抗金英雄,一生堅守志向至死不渝,最後戰死沙場
※此人力主抗金,追封岳飛削爵秦檜,死後為何名列《宋史》奸臣傳?
※抗金名將岳飛之死,不怪秦檜、趙構,只因為這件事情
※這位矢志抗金卻沒人用,終日看劍感嘆,真當上主帥了,又高興死了
※就在靖康之變以後,一位皇子拚命逃跑,對抗金兵失敗之後下落不明
※宋臣誰敢挑頭抗金?誰挑頭誰就得給金兵抵命,岳飛如此,他亦如此
※此人在抗金戰爭中取得非凡戰績,卻至死都反對皇帝北伐,他是誰?
※岳飛之後南宋最忠勇的抗金名將,最後和岳飛一樣倒在自己人暗箭下
※秦檜陷害忠良,他的曾孫卻成為了抗金名將,為國捐軀,可歌可泣!
※南宋一代抗金名將,卻遭主帥嫉妒,先被貶後被迫害,屈死獄中
※此人抗金失敗後住進大墓里,讓徒弟每天喊他三聲,直到聽不見回應
※他是明末抗金名將,曾屢立大功,最後卻因個人私怨被魏忠賢給害死
※袁崇煥誓死抗金,卻被崇禎判處剮刑,不是因賣國,只因此二字
※抗金英雄岳飛,為何你如此愛國,而時事卻對你不公?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手下大將排名,第一位當之無愧,卻含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