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戛納電影節的正面和反面

戛納電影節的正面和反面


文 | 盛昊陽


流金歲月的縮影,華不再揚的盛世。


浮沉七十載的戛納電影節身上,可以得見電影藝術的寒木春華。


在東京電視台年初播出的深夜偽紀錄片《山田孝之的戛納電影節》中,日本電影學院獎零提名演員山田孝之找來戛納電影節零入圍導演山下敦弘,商議衝擊戛納的事宜,理由是「我想得獎」。



戛納電影節的正面和反面


《山田孝之的戛納電影節》(2017)


「如果說要得獎的話,我想衝擊世界最頂級的戛納」。


兩人的討論里警句頻出,諸如「南特電影節和鹿特丹電影節?什麼玩意?」和「柏林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都不行,要拿就必須是戛納。」之類的言論足以讓專業影人大翻白眼——雖然這段對話中負責展現正常人反應的是山下敦弘,但是,山田孝之的「純屬虛構」未必沒有道出幾分真相。


時至今日,威尼斯和柏林都愈發門庭冷落,新興電影節的市場地位水漲船高,戛納的地位卻巋然不倒,這也不光是「馬太效應」就可以解釋的。



戛納電影節的正面和反面



《山田孝之的戛納電影節》(2017)


與歐洲三大電影節甫成立時的意圖相比,可能會讓人意外的是,紙醉金迷的好萊塢對學院獎反而抱有更純粹的赤子之心。1932年,威尼斯電影節在墨索里尼的督導下創辦。


為與法西斯主義操縱的藝術標準分庭抗禮,法國決定在戛納創立一個全新的國際電影節,由路易·盧米埃爾擔任主席,定於1939年9月1日開幕——同美國與歐洲的地緣合作一樣,戛納與好萊塢的關係從一開始就並非純然對立,在參展片中甚至包括了米高梅出品的《綠野仙蹤》。但9月1日晨間,德國入侵波蘭的消息傳來,電影節在剛剛放映了威廉·迪亞特爾的《巴黎聖母院》後便宣告中止。


戛納電影節的正面和反面



《巴黎聖母院》(1939)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屆戛納電影節於1946年9月20日舉辦,有18個國家的電影參展,比起競賽性質,第一屆戛納更強調鼓勵不同民族電影的積極創造力。這一屆共有9部電影獲頒優秀獎,尚未創立「金棕櫚獎」的戛納把影展大獎頒給了雷內·克萊芒的《鐵路戰鬥隊》,這部講述二戰時期法國鐵路工人地下抵抗運動的電影適逢其時。


這一年,二戰的硝煙已經散去,冷戰的迷霧正在瀰漫,儘管參展影片遍及東西方陣營,私下的暗流卻欲蓋彌彰。《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稱,當美國提名影片《煤氣燈下》放映時,蘇聯人就邀請其他國家的代表去參加晚會,導致影片不得不重新放映。


政治格局的重新確立引發了連綿不絕的巨響,在30多年前的一戰爆發時,英國外交大臣格雷就感嘆:「整個歐洲的燈火正在熄滅,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將不會再看到它們被重新點燃。」戰後歐洲經濟和政治地位的衰落是不爭的事實,即使作為戰勝國,也只有在文化領域尚能追憶昔日的輝煌。



戛納電影節的正面和反面



《山田孝之的戛納電影節》(2017)


今天的戛納在大多人眼中意味著「去類型化」、「作者電影」、「反好萊塢」的刻板印象——當山田孝之兩人帶著樣片前往戛納和法國影人交流時,對方還半開玩笑地提醒他們:「用膠片拍攝更容易拿獎」。

但今天的戛納主競賽單元也會有90%的影片是全球首映的名導作品,今年的19部參與金棕櫚獎角逐的影片中就有9部來自戛納的「老熟人」,而以前並不是這樣。


戛納的偏好形成了所謂「嫡系」導演的認知,這種現象亦有利有弊,去年澤維爾·多蘭的《只是世界盡頭》獲得評審團大獎便引來噓聲一片,整個獲獎名單更使得評委會遭遇「固步自封」的嚴苛批評。



戛納電影節的正面和反面



《只是世界盡頭》(2016)


嫡系中的嫡系,五次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河瀨直美在對談中告訴山田孝之:「你強烈的目的性一目了然。你自己主動地去靠近戛納,我覺得這樣反而有什麼重要的東西跑偏了。」山田卻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沒有拿獎慾望的話,就不會繼續拍攝電影了吧」。


兩次折桂戛納的今村昌平偏偏兩次都缺席頒獎儀式,是無法承受萬一落選的失意或者羞於站在聚光燈下,個中緣由難以明說。雖說不以獲獎為唯一目的,但凡是多次參展的導演們,對戛納的准入和評選規則自然都瞭然於心。



戛納電影節的正面和反面



《山田孝之的戛納電影節》(2017)

理當對抗好萊塢文化霸權的戛納從不拒絕美國影人的投懷送抱,在首屆戛納影展上共有八部美國電影展映,反倒是美國人自己評論道:「現在他們覺得:歐洲人由於痛苦變得成熟,美國人卻還是一群和氣但貪婪的笨蛋,正如詆毀者急於證明的那樣。」獲得金棕櫚獎的美國電影的數目才是最多的,其中就有科波拉二次獲獎時引起極大爭議的《現代啟示錄》。



戛納電影節的正面和反面



《現代啟示錄》(1979)


好萊塢明星在戛納的紅毯上爭奇鬥豔,然後被列入各種「戛納史上最讓人難忘的瞬間」名單。號稱淡化政治色彩的戛納也自有一套悄然與政治掛鉤的選片機制,雖然廢除各國的官方推片制,國別的差異卻依然代表了文化多樣性,對法語區製作或法國資金介入的影片的特殊待遇更不能說是完全公平。


五月風暴時的戛納青春正盛,而如今的戛納已經跨入古稀之年,似乎已經安於權力、利益與文化的彼此妥協。



戛納電影節的正面和反面



看似圈內狂歡的戛納電影節絕非三言兩語可以標籤化的概念,與之相比,「我想得獎」的心情還真切單純許多。然而這一年一度的電影盛宴仍然讓無數人趨之若鶩,至少從近幾年的參選影片和媒體熱度來看,被賦予電影節之最稱號的戛納,其一時無兩的身影仍在繼續延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大衛·林奇的玄妙之境
一種博大的美隨今 敏漸漸遠去,不再復返
該導演狂言在日本已沒有對手,這句話竟讓每個人都服了
影向標:這部電影簡直是成人不宜啊!
影向標:《亞瑟王》在及格分上下波動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厲害了!電影《一把挂面》亮相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的壓力 電影節不能只關注好萊塢
從戛納電影節想到的
電影節 | 戛納國際電影節已開幕,你最期待哪部電影?
與聖丹斯電影節齊名的獨立電影節開幕,影星、製作人捧場電影首映
電影節,用儀式感體驗好電影
本屆戛納電影節引人入勝的電影
鄭爽罕見穿著連衣裙,和戛納電影節上面的娜扎相比,誰更美呢?
上海電影節收官,中國電影拐過了怎樣的節點?
戛納電影節《太陽之女》首映紅毯,有哪些吸睛的畫面,黃子韜亮相
日本電影斬獲戛納電影節大獎,中國電影真的就顆粒無收嗎?
聽姜文扯犢子,關於「邪不壓正」、電影節和中國電影
這部國產電影成世界評分最低的電影,還有臉參加戛納電影節?
黃子韜亮相戛納電影節 將為女性電影人發聲
戛納電影節,各單元入圍片,期待胡歌主演的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
懸疑電影《從頭》入圍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開幕 張震亮相
國產電影史上最爛電影入圍戛納電影節,這事兒不是一般的滑稽!
戛納電影節:從電影到生活,都需要一次沉潛
戛納電影節開幕,細看電影節中的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