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壽慧生:特朗普是他自己最大的敵人

壽慧生:特朗普是他自己最大的敵人



壽慧生:特朗普是他自己最大的敵人



從指責奧巴馬「竊聽」到撤職FBI局長,一系列事件表明特朗普不會改變,但他的謊言有一天可能葬送他。


壽慧生:特朗普是他自己最大的敵人



儘管很多人期待美國總統特朗普入主白宮後,會因為強大的制度限制,而對自己的乖張行為有所收斂,但事實上,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看來只會讓他的自我更加膨脹,肆無忌憚。他的「後半夜推文」有增無減,衝擊力日勝一日。與此同時,他對濫用美國法律賦予總統的巨大權力變得越來越感興趣,似乎越來越難以遏制自己的衝動。


從就職以來,在他和媒體、法院、司法部門、情報部門等展開的一系列較量中,特朗普最喜歡使用的方法是製造各種讓人錯愕的突發新聞,甚至是假新聞,令媒體和自媒體陷入混亂,從而為自己造勢,或者將人們的視線從負面新聞中轉移。這已經是特朗普作為媒體明星長久以來盡人皆知的生存之道。人們也一直試圖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他作為「交易總統」所表現出的乖張行為。畢竟,這些也是政治家們慣用的方式,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不足為奇。

但特朗普的特點卻與眾不同。與其說是他善於操縱輿論,干擾人們的注意力,讓自己從負面新聞中脫身,不如說他自己是最易被干擾的人,時時被各種大大小小的新聞激怒,並進而去製造更多負面新聞,令整個白宮團隊甚至國會裡的共和黨盟友陷入持續混亂中。


特朗普鬧劇第一幕:從「通俄門」到「竊聽門」


在他就職以來一系列讓人眼花繚亂的突發新聞中,第一個高潮是在3月4日星期六凌晨突發多條推文,稱自己去年競選總統期間特朗普大廈遭奧巴馬政府機構竊聽,而且言語間顯得暴怒,指責奧巴馬為「壞傢伙」、「令人噁心」,「手段低劣」,稱此事為「麥肯錫主義」,是水門事件的翻版。


至今人們都無法破譯他此舉背後的真正動機。當時他的前任白宮安全顧問弗林被迫辭職不久,「通俄門」事件正在升級。3月2號,特朗普剛任命的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因被爆在擔任競選顧問期間曾與俄羅斯官員交談,公開聲明將迴避任何有關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俄羅斯介入的調查。除了塞申斯,其他兩名特朗普的競選團隊成員,以及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也承認他們曾與俄羅斯大使在競選期間接觸過。


在這種局面下,用其它新聞來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是很自然的政治手段。但特朗普的新聞來源是他從白宮政治顧問班農掌握的一個白人民族主義網站上偶然讀到的一則含沙射影的新聞。據說他讀後勃然大怒,沒有做基本的調查和商議,就在凌晨推文上對奧巴馬展開攻擊,隨即引起軒然大波。他的指責明顯缺乏根據而且不合情理。他一直沒有出示任何遭「監聽」的證據,而據司法解釋,總統並沒有向情報部門下達監聽任務的權力,因此各方對此極為困惑,包括大部分共和黨人和保守派人士都難以接受。此事導致很多民眾和國會議員呼籲設立特別委員會來調查特朗普與俄羅斯的關係。這個後果顯然不是一個深思熟慮的計劃應該產生的。

這些混亂最終導致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要求聯邦調查局(FBI)局長詹姆斯·科米公開澄清,FBI是否針對特朗普團隊的通俄傳聞以及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傳聞,在進行調查。此前科米對此事一直保持沉默,既不否認,也不承認。在幾度拒絕給出明確答案後,終於答應在3月20日到國會聽證。


在眾目期待之下,科米確認兩點:第一,FBI從去年7月以來一直在調查特朗普的總統競選陣營與克里姆林宮之間可能存在的聯繫,當時距離大選還有三個月。第二,FBI「沒有情報」支持特朗普對奧巴馬的「竊聽」指控。與科米同在國會作證的國家安全局局長麥克?羅傑斯海軍上將,也否認特朗普對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共謀參與了這一行動的指控。


顯然,科米的第一個聲明使美國最高執法機構與現任總統處於對立狀態,必然激怒了特朗普。同時,這兩個聲明極不利於白宮擺脫圍繞特朗普與俄羅斯之間關係的愈演愈烈的醜聞。相反,事情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各方預料,「新水門事件」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


3月21日,保守的《華爾街日報》發社評猛烈抨擊特朗普不斷撒謊,製作虛假事實,認為他不尊重事實的行為將讓他失去民心,最終導致大部分美國人會把他視作一個「虛假的總統」。一周後出版的《時代》雜誌則直指特朗普對總統公信力造成的破壞。該封面只有三個巨大的英文詞:「事實已死了嗎?」(Is Truth Dead?)。該封面設計借用《時代》雜誌在1966年的一期著名封面設計「上帝已死了嗎?」來凸顯特朗普造假的影響。在該期雜誌的主編邁克爾·謝勒(Michael Scherer)在3月22日對特朗普的採訪採訪結束前,謝勒問特朗普,是否擔心其常常讓人驚訝的各種聲明會影響信譽。特朗普的回答再次讓人驚訝:「我不可能做得那麼差,因為我是總統,而你不是!」


特朗普鬧劇第二幕:科米撤職時間與「通俄門」深化

此後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特別是3月24日廢除奧巴馬醫改方案受挫,中美首腦的湖海莊園會談,逐步升級的朝鮮問題,以及對敘利亞軍事基地的轟炸,將媒體視線暫時從「通俄門」引開。接著好消息不斷:眾議院在5月4日通過了新醫療法案,在廢除並替代「奧巴馬醫改」方案方面取得突破;5月5日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底調查失業率好於預期;政府的稅改方案正在成為焦點;特朗普的首次出國訪問即將在5月19日開始。然而,正當形勢在向利好特朗普的方向發展時,特朗普在5月9日突然宣布將FBI局長科米撤職,讓科米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被撤職的FBI局長。


撤職FBI局長本身是對情報部門獨立地位的挑戰,已經足以令各方不安。但真正的衝擊是在此之後。為何在這個時間點做此決策,令各方困惑,而特朗普很快讓事情變得更為複雜。白宮助手們忙於向各方解釋,特朗普的決定是採納了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的建議,並非基於個人利益和好惡。但特朗普卻在隨後的採訪和推文中聲稱,撤職科米是他自己的決定,而且早在就任時就有意甩開這位「爭議局長」的包袱,並稱「通俄門」純粹是子虛烏有。此後的報道顯示,撤職的直接原因是科米在此前幾天正在擴大對「通俄門」的調查,這顯然進一步激怒特朗普,讓他感覺受到威脅,隨即授意司法部起草撤職建議書。


就在整個白宮被至於無法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時,特朗普在撤職科米的第二天,就在白宮高調會見俄羅斯外長和駐美大使,並在會談中吹噓他能夠得到最好的情報,而且口無遮攔地泄露以色列提供的有關伊斯蘭國的絕密情報。有意思的是,特朗普拒絕讓美國媒體進入會議室,卻允許俄羅斯媒體進入拍攝。這些奇怪的舉動迅即招致各方批評,《紐約時報》發社評質疑,鑒於特朗普的古怪性格,是否能讓他保護國家機密。白宮助手一邊勸說媒體去除報道中的敏感內容,一邊派白宮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出面解釋,稱總統並不知道情報來源,也沒有被告知信息如何收集。但這樣的解釋顯然幫助不大,無法解釋為什麼總統無視外交規則和政治安全。


在白宮助手忙於滅火之際,《紐約時報》在5月16日爆料,稱科米提供記錄顯示,特朗普在弗林辭職後第二天勸說科米「放手」,停止對弗林通俄的調查。該報道還稱,過去幾個月來,特朗普和他的手下公開介入司法和情報領域,甚至以政治忠誠來決定司法和情報人員的去留,遠遠超出其他總統行為的限度。

可想而知,此事的衝擊波遠遠超過此前任何一次醜聞。各大新聞媒體關於特朗普阻礙司法公正的評論鋪天蓋地而來,共和黨議員紛紛與特朗普拉開距離,甚至公開批評白宮陷入混亂,亟待重整。參議院議長麥康奈爾公開告誡特朗普「少些戲劇」(less dramas)。而眾議院監督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查費茲當天要求FBI將所有特朗普和科米之間的通話材料呈交,以判斷特朗普是否阻礙司法公正。據稱白宮已經陷入極度混亂,助手們已經無力應付特朗普帶來的無窮無盡的麻煩。


「一切都與特朗普的個性有關」


對這些事件過程的詳細梳理有助於我們了解特朗普的行為。如前所述,人們常常習慣於猜測他乖張舉動背後可能的策略。據稱,拿破崙擅長用瘋狂的舉動讓他的政治對手無力招架而妥協。特朗普在他的生意經里也將製造混亂作為策略,標榜為自己成功的法門。


但上面對這些事件的詳細描述,以及過去好多個月以來心理學家們提供的大量證據,足以顯示這樣的傳統思路無法理解特朗普。如Vox新聞記者羅伯特所說,試圖理解特朗普從而能夠預測甚至控制他是不可能的——他是一個空洞透明的個體,他就是他所表現出來的,他被他自己的情緒控制而無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在斥責奧巴馬和撤職科米時表現出的憤怒,僅僅是源於他的憤怒本身,而非任何其它原因,更不是出於策略。換句話說,把他的瘋狂理解為某種策略是高估了特朗普,是過度解讀他的行為和思想。


究其原因,如《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魯克斯(Brooks)最近所說,以及無數心理學分析證明的,他心智未熟,缺乏自控,強烈需要他人的肯定,由此導致自我膨脹和自我欺騙。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和家長在一個性格偏執的八歲男孩身上可以輕易明白類似的一些異常舉動。但我們常常無法相信的一個事實是,很多成年人甚至政治領袖依然會處在這樣的心智水平。


有些人會在這類人身上看到可愛的一面:他強烈關注自己和其他人的外表,他善於讓他願意接近的人感覺時時被關照,他的口無遮攔和隨性反倒讓他變得「透明」,這些也是特朗普在商業上和政治上成功的原因。另一些人則看到的是危險,尤其是當這種人被賦予生殺大權的時候。誠如《紐約時報》5月16日的社評所說,人們「現在看到了真正的特朗普!」,並告誡,他的「漫不經心和無知、虛榮和愚蠢的衝動」曾幾乎毀了他的商業,現在也可能會毀了美國。


無論何種因緣際會讓特朗普獲得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職位,有一點已經非常明顯——特朗普無力也無心改變他在競選中的風格,實現人們期待的從競選到總統的轉型。在心理層面上,這種轉變對特朗普來說既痛苦又危險。這種反差在他身上尤其強烈而困難,而他70年的人生經驗沒有為這種轉變做任何準備。何況,特朗普不是里根,缺乏里根的世界觀和學習能力,無法實現里根從邊緣到主流的轉型。更重要的是,這種轉變會讓特朗普失去自我,失去把他推上台的力量。在一個極度分裂、焦灼感肆虐的社會,有誰會去關注一個不再咆哮的特朗普?如果沒有讓人期待的星期六凌晨推文風暴,誰還會記得特朗普?換句話說,如果特朗普能夠轉型為希拉里那樣善於左右逢源的技術官僚,他也不會成為今天的特朗普總統。


在過去這幾個月當中,對特朗普的觀察不斷讓我想起大選後不久與羅伯特·卡普蘭探討美國未來局勢時,這位資深記者和國際問題專家所說的第一句話:「一切都與特朗普的個性有關」(Everything will depend on Trump』s personality)。過去幾個月來發生的事情證明這個判斷是準確的。美國的政治制度依然在宏觀層面上維護著美國內政外交的安全。但這艘大船正在被特朗普的個性衝撞著,時時面臨拋錨的危險。不必期待接下來的幾年內能有風平浪靜的時候,因為特朗普不會閑下來。


特朗普是他自己最大的敵人


既然沒有人能控制特朗普,那誰能擊敗他?這是筆者在這裡所發的一系列關於特朗普的文章的一個主題。這裡的分析給出的答案都在指向特朗普本人。特朗普是打不敗的,因為他永遠不會承認自己失敗。但他的謊言有一天可能會葬送他自己。謊言可以毀掉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國家。因為謊言的背後是對權力的無限渴望和濫用。


很難預言這個結局以怎樣的方式出現。但肯定會取決於他的兩個最重要的同盟。一個是國會共和黨人。如《紐約時報》社論所說,特朗普以前多次頻臨破產時,他的借貸者都為避免被他毀滅而出手相助,共和黨人如今也面臨著類似的選擇——是和他一起覆滅,還是從目前的自我分裂中找到一條新路,讓美國這艘船重新找到方向?另一個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想像一下他的政策因為他造成的混亂而無法推進,他的核心支持者叛離時,他會怎樣回應。民粹主義者加娛樂達人特朗普會把競選時的伎倆重新搬出,就像他在二月底的「感謝之旅」中給自己充電那樣,重新掀起一場政治風暴。那時候是這些民眾再次做出選擇的時候,也可能是特朗普被迫退出舞台之時。


來源於FT中文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盤古智庫 的精彩文章:

王棟 孫冰岩:美國政治內鬥仍將緩慢發酵

TAG:盤古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特朗普是最健康的總統?前私人醫生:是他讓我這麼寫的!
特朗普履職周年記:他最大的敵人可能是他自己
特朗普是史上最健康美國總統?前私人醫生:他讓我寫的
美股暴跌特朗普成罪魁禍首 最大的敵人是他自己
特朗普:有些非法移民特別壞,不是人是畜生
特朗普的最愛是誰?
特朗普又開炮:有些非法移民特別壞 他們不是人而是畜生
曾被鄙視!特朗普大廈火災中喪生老人 被曝與特朗普曾有過節
他自詡「比特朗普還特朗普」,特朗普:別投他!
曹德旺高度評價特朗普:他太偉大了VS馬云:特朗普你是不是傻
特朗普家庭生活照流出,原來你是這樣的川普
特朗普:我是最不會種族歧視的人
特朗普在歐洲最好的朋友竟然是他?
中興危機的背後:是自己人太蠢還是特朗普的陰謀?
各國領導人的家庭:特朗普人數最多,安倍最丁克,普京最偉大!
中國古代的皇帝里,誰是特朗普先生的知音?
美國要搞大閱兵?別人家有的,我特朗普「就是想要」
這位華人富豪將美國當成自己的家,卻被特朗普害慘了
特朗普拖家帶口度假歸來,一行人中特朗普最老,兒子巴倫最帥氣
特朗普會見澳大利亞總理,特朗普:敢偷瞄我老婆,嘗嘗我的握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