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名家筆下的愛情

名家筆下的愛情

名家筆下的愛情



Photo@Gabriel Isak


by 培根


舞台上的愛情比生活中的愛情要美好得多。因為在舞台上,愛情只是喜劇和悲劇的素材。而在人生中,愛情卻常常招來不幸。它有時像那位誘惑人的魔女,有時又像那位復仇的女神。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是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憎。只有羅馬的安東尼和克勞底亞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後者卻是嚴肅多謀的人。所以愛情不僅會佔領開曠坦闊的胸懷,有時也能闖入壁壘森嚴的心靈——假如守御不嚴的話。

埃皮克拉斯曾說過一句笑話:「人生不過是一座大戲台。」似乎本應努力追求高尚事業的人類,卻只應像玩偶奴隸般地逢場作戲似的。雖然愛情的奴隸並不同於那班只顧吃喝的禽獸,但畢竟也只是眼目色相的奴隸——而上帝賜人以眼睛本來是更高尚的用途的。


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例如,只有在愛情中,才永遠需要那種浮誇謅媚的詞令。而在其他場合,同樣的詞令只能招人恥笑。古人有一句名言:「最大的奉承,人總是留給自己的」。——只有對情人的奉承要算例外。因為甚至最驕傲的人,也甘願在情人面前自輕自賤。所以古人說得好:「就是神在愛情中也難保持聰明。」情人的這種弱點不僅在外人眼中是明顯的,就是在被追求者的眼中也會很明顯——除非她(他)也在追求他(她)。所以,愛情的代價就是如此,不能得到回愛,就會得到一種深藏於心的輕蔑,這是一條永真的定律。


由此可見,人們應當十分警惕這種感情。因為它不但會使人喪失其他,而且可以使人喪失自己本身。至於其他方面的損失,古詩人早已告訴我們,那追求海倫的人,是放棄了財富和智慧的。


當人心最軟弱的時候,愛情最容易入侵,那就是當人得意春風,忘乎所以和處境窘困孤獨凄零的時候,雖然後者未必能得到愛情。人在這樣的時候最急於跳入愛情的火焰中,由此可見,「愛情」實在是「愚蠢」的兒子。但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愛,仍能約束它,使它不妨礙重大的事業。因為愛情一旦干擾情緒,就會阻礙人堅定地奔向既定的目標。


我不懂是什麼緣故,使許多軍人更容易陷入愛情,也許這正像他們嗜愛飲酒一樣,是因為危險的生活更需要歡樂的補償。人心中可能普遍具有一種博愛的傾向,若不集中於某個專一的對象身上:就必然會施之於更廣泛的大眾,使他成為仁善的人,例如像有的僧侶那樣。


夫妻的愛,使人類繁衍。朋友的愛,給人以幫助。但那種荒淫縱慾的愛,卻只會使人墮落毀滅啊!


選自《培根隨筆集》 曹明倫 譯

名家筆下的愛情



Photo@Gabriel Isak

by 紀伯倫


當愛向你們召喚的時候,跟隨著他,雖然他的路程艱險而陡峻。


當他的翅翼圍卷你們的時候,屈服於他,雖然那藏在羽翮中間的劍刃許會傷毀你們。


當他對你們說話的時候,信從他,雖然他的聲音也許會把你們的夢魂擊碎,如同北風吹荒了林園。


愛雖給你加冠,他也要將你釘在十字架上。他雖栽培你,他也刈剪你。


他雖升到你的最高處,撫惜你在日中顫動的枝葉,他也要降到你的根下,搖動你的根柢的一切關節,使之歸土。


如同一捆稻粟,他把你束聚起來。


他舂打你使你赤裸。


他篩分你使你脫殼。


他磨碾你直至潔白。

他揉搓你直至柔韌;然後他送你到他的聖火上去,使你成為上帝聖筵上的聖餅。


這些都是愛要給你們做的事情,使你知道自己心中的秘密,在這知識中你便成了「生命」心中的一屑。


假如你在你的疑懼中,只尋求愛的和平與逸樂,那不如掩蓋你的裸露,而躲過愛的篩打,而走入那沒有季候的世界,在那裡你將歡笑,卻不是盡情的笑悅;你將哭泣,卻沒有流幹了眼淚。


愛除自身外無施與,除自身外無接受。


愛不佔有,也不被佔有。


因為愛在愛中滿足了。


當你愛的時候,你不要說,「上帝在我的心中」,卻要說,「我在上帝的心裡。」


不要想你能導引愛的路程,因為若是他覺得你配,他就導引你。


愛沒有別的願望,只要成全自己。


但若是你愛,而且需求願望,就讓以下的做你的願望吧:

溶化了你自己,象溪流般對清夜吟唱著歌曲。


要知道過度溫存的痛苦。


讓你對愛的了解毀傷了你自己;而且甘願地喜樂地流血。


清晨醒起,以喜颺的心來致謝這愛的又一日;日中靜息,默念愛的濃歡;晚潮退時,感謝地回家;然後在睡時祈禱,因為有被愛者在你的心中,有讚美之歌在你的唇上。


選自《先知》 冰心 譯

名家筆下的愛情



Photo@laura zalenga


by 波伏娃


「愛情」這個詞對男女兩性有完全不同的意義,這是使他們分裂的嚴重誤會的一個根源。拜倫說得好,愛情在男人的生活中只是一種消遣,而它卻是女人的生活本身。

幾乎所有的女人都夢想過「偉大的愛情」:她們經歷過愛情替代品,她們靠近過這種愛情,它以未完成的、危險的、可笑的、不完美的、虛假的面目造訪過她們,但很少有人把自己的生存真正奉獻給它。那些愛得發狂的女人,往往沒有在幼稚的輕浮愛情中耗盡自己的心;起先,她們接受了婦女的傳統命運:丈夫、房子、孩子;要麼她們經歷了凄苦孤獨;要麼她們把希望寄托在多少失敗了的事業上;當她們把自己的生活奉獻給一個精英時,她們看到了拯救自己生活的機會,便狂熱地投身於這種希望。


對大多數女人來說,即使允許她獨立,愛情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道路;承擔自己生活這種事是令人焦慮的;少男也願意轉向比他年長的女人,在她們身上尋求一個嚮導、一個教育者、一個母親;但他的成長、品行、他自己內心遇到的約束,都不允許他最終止於退讓這種容易的解決辦法;他只把這樣的愛情作為一個階段來考慮。男人的幸運——在成年時和小時候——就在於別人迫使他踏上最艱苦但也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就在於她受到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走的斜坡:人們非但不鼓勵她奮鬥,反而對她說,她只要聽之任之滑下去,就會到達極樂的天堂;當她發覺受到海市蜃樓的欺騙時,為時已晚;她的力量在這種冒險中已經消耗殆盡。


她對他而言不是一切,但她竭力相信自己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性沒有等級。如果他「不能沒有她」,她便自認為是他寶貴的生存基礎,從中得出自己的價值。她滿心歡喜地為他服務,但他必須感激地承認這種服務;按照忠誠的一般辯證法,奉獻變成了要求。一個審慎的女人會尋思:他需要的果真是我嗎?男人喜歡她,以特殊的溫情和願望想得到她,但他對別的女人就沒有如此特殊的感情嗎?許多戀愛的女人心甘情願受騙;她們想無視一般包含在特殊之中,男人讓她們產生幻覺,因為他一開始也有這種幻覺;他的慾望中常常有一種狂熱,似乎在向時間挑戰;在他想要這個女人的那一刻,他熱烈地想要她,只想要她:因此,那一刻是絕對的,但那是一刻的絕對。女人受愚弄,過渡到永恆。她被主人的擁抱神化,便以為自己總是神聖的,生來是為神服務的:只有她才能這樣做。可是,男人的慾望既是激烈又是短暫的;它一旦得到滿足,很快會消失,而女人往往在產生愛情之後變成他的囚徒。這是整個通俗文學和流行歌曲的題材。「一個年輕男人走過,一個少女唱歌……一個年輕男人唱歌,一個少女淚水滂沱。」


如果男人長久地依戀女人,這仍然並不意味著她對他是必不可少的。但這正是她所要求的:她的退讓只有在恢復她的威望的情況下才能挽救她,不可能逃避相互性的作用。因此,她必須受苦,要麼就必須自我欺騙。她往往先求助於後者。她把男人的愛情想像為她給予他的愛情的準確對等物,她自欺地把慾望當成愛情,把勃起當成慾望,把愛情當成宗教。她迫使男人欺騙她:你愛我嗎?同昨天一樣愛嗎?你始終愛我嗎?她靈巧地在缺乏時間做出微妙和真誠的回答時,或者在情勢不允許這樣做時提出問題;正是在交歡中,在病痛初愈時,在嗚咽時或者在火車站月台上,她緊緊地追問;她把得到的回答當做戰利品;得不到回答,她就讓沉默代替說話;凡是真正戀愛的女人,多少是妄想狂。一個正常的女人有時最終對事實屈服,承認自己不再被愛。但是,只要她沒有走到承認這一步,她就總是有點不誠實。甚至在彼此相愛的情況下,一對情侶的感情之間也有一種根本的差異,她竭力要掩蓋。男人必須在沒有她的情況下,也能站得住腳,因為她希望得到他的辯護。如果他對她是不可或缺的,這是因為她要逃避她的自由,但如果他承受這種自由(沒有它,他既不可能是英雄,也不可能是個普通人),沒有什麼東西,也沒有什麼人會對他是必不可少的。女人接受的依附來自她的軟弱,她怎麼能在她所愛的恰恰是其力量的男人身上找到相互依附呢?


真正的愛情應該建立在兩個自由的人互相承認的基礎上;一對情侶的每一方會互相感受到既是自我,又是對方;每一方都不會放棄超越性,也不會傷害自身;兩者將一起揭示世界的價值和目的。對這一方和那一方來說,愛情將通過奉獻自身展示自己和豐富世界。


男人爭先恐後地宣布,對女人來說,愛情是她的最高實現。尼采說:「作為女人去戀愛的女人,只會更深刻地成為女人。」巴爾扎克說:「從高層次來說,男人的生活是名譽,女人的生活是愛情。女人只有把她的生活變成持續的奉獻,才與男人平等,如同男人的生活是持續的行動那樣。」但這仍然是一種殘忍的欺騙,因為女人所奉獻的,男人根本不操心要接受。男人不需要他所要求的無條件忠誠,也不需要取悅他的虛榮心的盲目崇拜;他只有在無須滿足這些態度所帶來的要求的條件下,才接受它們。他向女人宣揚要奉獻,她的奉獻又使他厭煩;她對自己無用的奉獻感到不知所措,對自己虛妄的生存也感到不知所措。有一天,女人或許可以用她的「強」去愛,而不是用她的「弱」去愛,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捨棄,而是自我肯定,那時,愛情對她和對他將一樣,將變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險。但在這之前,愛情以最動人的面貌,概括了壓在封閉於女性世界中的女人、受傷害又不能自我滿足的女人身上的詛咒。無數的愛情殉道者抗議命運的不公,因為它把荒涼的地獄當做最後的得救,提供給她們。


選自《第二性》 鄭克魯 譯

名家筆下的愛情



Photo@Dawn Hanna

by 安德烈·莫洛亞


在《論愛情》一書中,司湯達讚歎地描述了這類情感的萌發。我們應以其論述為主,審己度人,權作補充。


一、萬靈之愛,究其淵源,無不起於心靈的撞擊。


它或為彼此的傾慕所致,或因一次邂逅產生了某種期待和慾望。沃倫斯基(沃倫斯基與卡列尼娜都是列·托爾斯泰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譯者)走下火車的時候,他夢幻般地自言自語道:「這位卡列尼娜夫人真漂亮……那目光什麼意思?」夏爾·葛朗台(夏爾·葛朗台是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譯者)在那頗富傳奇扭力的晚上,走入了他表妹的生活。她從此一輩子愛他。


二、心靈得到撞擊之後,雙方的暫時分離往往會成為孕育愛情的良好溫床。阿蘭說過:「女人最強大的武器,就是班柵來遲與迴避。」因為,隨即朝夕相處,會立刻暴露各自的弱點,招來致命的打擊。而雙方暫時的分離,反能讓對方用理想化的形象盡情地描繪他(她) 心中的人兒。司湯達將這種作用稱為愛的結晶過程。


經過這個過程,我們所愛的對象已經不同於本人,而是被美化了的他。因此,普魯斯特說:「愛情是主觀的。我們所愛的已經不是現實的而是我們臆造中的人物了。」如果客觀地去讚賞,便不盡如此。天然鑽石沒有一點人造晶體。當然也絕少有無瑕的鑽石。


三、一旦完成了首次的結晶,第二次的相逢必會毫無疑問地萌發愛情。因為,此時基於感情的衝動,我們再也無法認清真人,儘管他就站在我們面前, 卻已被我們心中的結晶體所取代。我們聽不見他平庸的言談,也注意不到他內心的虛弱和理智的缺乏。相見之時,喜悅隱匿在驚詫之下,發自內心的深處。


四、愛情發展到這個階段,給人的只有幸福。然而,沒有燃料,爐火燒不起來。況且,這剛剛點燃的火苗,若沒有希望的靈感,很快便會熄滅。給予某些鼓勵,愛情就不難發展。每一個眼神,每一次手的接觸,每一回急促的答話都會催發愛情的生長。


五、當這些跡象明朗化之後,愛情隨即產生。再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了。然而有時這一感情在確定之後,也會遭到扼殺。許多男女初戀時,都疑心重重, 或者說是一種熱烈與冷淡的交替。一般說來,這種交替並不是感情上真正起了變化。往往一些被認為是蔑視的舉動其實不過是掩飾自己羞怯的一種表現罷了。情人都以偵探似的眼光審視對方的種種表現,甚至連頭痛和腰帶鞋襪的穿著不適都被視為某種跡象,任何一點點小小的舉動足以引起情人的焦慮與不安。他審視著對方的目光、言談和舉止,尋覓背後的含義,然後搜腸刮肚地揣度自己的過失,為什麼會受到如此的冷遇。他越弄不明白(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麼需要弄明白的),就越是想念心上的人兒,愛情的種子在他心中也就埋得越深。忐忑不安中生出的愛情就像扎進的刺一樣,越拔,扎得越深。


六、似乎賣弄風情也就由此而產生。有意識地反反覆復,忽冷忽熱,為挑起或得到愛情而設計出絕妙的把戲。像是用絨球逗小貓一樣,先給後收。不幸的年輕人也情願受到女人這樣的戲弄。追求拒絕自己的人並拒絕追求自己的人,這一現象司空見慣,也不難理解。

七、但是一味地賣弄只會扼殺愛情。雷卡米埃夫人有著光艷照人、經久不衰的風姿。她自信能夠贏得貢斯當(法國政治家、作家。——譯者 )的愛情,果真成功了。她對他說:「敢 」,立刻,希望使這位成熟的男子變成了一個小孩。他這樣想:「她不愛我,可喜歡我。」當他發現自己是被愚弄時,他說:「我從前一直不了解風騷的女人,真可怕!」時過不久,他又說:「上帝呀,我恨她!」於是感情有了升華:「說實話,我煩她。她使我這一天過得多可怕。她輕浮,飄飄然,沒頭腦,沒見識,無一愛好。」由此看來,風騷的女子有些過分了。色里曼娜(莫里哀五幕詩體喜劇《恨世者》中的女主角。她冷酷、風騷、有才華,慣於在交際界逗引男子。——譯者)在第五幕中,被所有曾為她的美貌和才智所傾倒的人拋棄。


八、如果能像醫生那樣,將毒氣和氧氣輪流輸入病人的肺中,賣弄風情的女人在苛求中也給予一些希望的活,這殘酷的戲弄也就近乎於魅力無窮的誘惑了。


應當如此效法嗎?我認為好人無論男女,或是出於愛戀,或是出於善良,都應當鄙棄那種絕對依靠賣弄風情而得到勝利。有句偉大的名言:「我知道我身不由己地愛你,但我仍然很高興這樣做。」如果對方不值得如此信賴,那就應當很好地利用這副賣弄風情的迷魂劑。


如果對方值得傾心相許,那麼相互了解信任的美好的愛情便誕生了。


九、在相互愛戀的初期,雙方都抱著最美好的幻想。於是升華的晶體成倍擴大,並且永無止境。每個人都可能超過自我本身,而變成對方希望的那個人。當這種狀態得以持續,就可產生美滿的結局。


即使在這樣的愛情基礎上,雙方的感情均等的情況也是少有的。我們中絕大部分人都應該去爭取,不斷地再爭取我們冀求的對象,不經努力,他們不會投入我們的懷抱。


選自《生活的智慧》 傅雷 譯

名家筆下的愛情



Photo@Dawn Hanna

by 艾瑞克·弗洛姆


愛是一門藝術嗎?如果愛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相應的努力。或者,如果愛僅僅是一種令人心神蕩漾的情感,體驗愛全靠偶然並且只有幸運兒才能「墜入」愛的情網呢?我們的這本小書是立基於前一種假設的;而大多數人毫無疑問是相信第二種假設的。


但是,人們並不會認為愛情是無關緊要的,相反他們渴求愛情。他們看了無數的愛情悲喜劇,聽了成千上萬跟垃圾一樣的愛情歌曲——然而,幾乎沒有人會認為愛情當中有什麼值得去學的東西。


他們之所以持有這種特殊態度是建立於幾個前提的;這些前提無論是單個來說還是結合起來,都傾向於支持他們這種態度。大多數人將愛情問題首先看作一個被愛問題,而不是去愛和有沒有能力去愛的問題。因此,對他們來說,關鍵是:我如何才能被人愛?我如何才能成為值得被人愛的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採取了各種各樣的途徑:一種尤為男子所採用的方法是在其所處的社會地位所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地獲得成功,儘可能地攫取權力或獲取財富。另外一種尤為女人所偏愛的方法是通過塑造形體和服飾打扮等手段使自己富有吸引力。另外一些為男女都喜歡採用的方式是發展自己令人愉快的禮儀、有趣的談吐、樂於助人、謙虛和謹慎等。為了使自己值得被人愛而採用的許多方法與人們要在社會上獲得成功所採用的方法一樣,即都是「要贏得朋友和對他人施加影響」。事實上,在我們這種文化中,人們所理解的「值得被人愛」本質上是廣受歡迎和擁有性的吸引力這兩種傾向的混合物而已。


隱藏在對愛這種態度——即,愛沒什麼可學的——的第二個前提是人們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問題,而不是能力問題。人們認為去愛本身十分簡單,困難在於找到愛的對象或被愛的對象。導致這種態度的原因有些是根源於現代社會的發展狀況的。其中一個原因是20世紀在「愛的對象」的選擇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正如在許多傳統文化中一樣,愛情往往不是自然地導向婚姻的經歷。相反,婚姻是通過男女雙方的家庭、媒人撮合或者在沒有中間撮合者的情況下由習俗締結。婚姻要門當戶對,是在社會考慮(即地位、財富、社會關係、受教育狀況等)的基礎上締結的。至於愛情,人們假定婚姻締結之後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但最近幾十年來,浪漫的(羅曼蒂克式的)愛情這一概念在西方世界已被普遍承認。在美國,儘管傳統因素的考慮並未完全消失,但人們更多地是尋求「浪漫的愛情」,尋求個人的會導向婚姻的愛情經歷。這種愛情中的新的自由概念必定會大大提高愛之對象的重要性,而不是愛情之功能的重要性。


同這一因素緊密相關的是當代文化的另一特質。我們整個文化是以購買慾以及互利互換的觀念為基礎的。現代人的幸福就在於欣賞商店櫥窗的激情中,用現金或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他力所能及的商品。他們也以這樣的心思來看待人。對一個男人來說,對他有吸引力的女孩子——對女人來說,對她有吸引力的男子——就是他(她)所追逐的商品。「有吸引力」一般就是指一整套在人格市場受人歡迎並被追逐的品質。到底是什麼特定的決定一個人是否有吸引力的因素取決於當時的時尚,這不僅指一個人的生理條件,也包括他的精神氣質。20年代,一個抽煙、喝酒、潑辣和性感的女子被看作是富有吸引力;而今天的時尚則要求女子要家常而內向。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了具有受青睞的那一整套品格,一個男人不得不富有侵略性和野心勃勃,而如今卻是心地厚道、與人為善的男子更受歡迎。歸根結蒂,墜入愛情的感覺,僅僅是一個人對用來交換的人類商品的價值的權衡而已。我想做一筆交易:從社會價值的角度考慮,對方應該值得要;同樣,對方也要考慮我公開的和隱秘的財產以及發展潛力,來判斷是否值得要我。這樣,如果男女雙方在考慮到自己的交換價值的情況下,已經在市場上找到了現存最好的對象,那麼他們也就自然墜入情網,發生愛情了。正如在實際購買地產中一樣,在這筆交易中,對方的有發展前途的潛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值得對方考慮再三。在一個市場化浩浩蕩蕩,物質成功被視為首要價值的文化中,人類愛情關係也同樣遵循統治著商品和勞力市場的交換模式。對此,幾乎沒有理由表示驚訝。


產生在愛情這件事上沒什麼可學的這一看法的第三個前提是人們混淆了「墜入情網」(falling in love)的初始體驗同「身在愛中」(being in love或者使用更準確的詞:standing in love)的持久狀態這兩者的區別。假如,有兩個迄今為止同我們一樣相互陌生的路人,當使他倆隔開的那堵高牆突然拆除,相互接近,相許對方,融為一體時,他們倆合二為一的一剎那就成為最美妙、最心醉神迷的經歷。這一經歷對那些一直離群索居、孤獨無愛的人來說就更加幸福,也更為奇妙。這種男女之間突如其來的情感奇蹟之所以發生,往往與性的吸引力以及媾合緊密結合在一起,或者直白地說,正是它們促成的。但這種愛情就其本性來說不可能持久。兩個人越來越熟識對方,他倆之間的親昵關係也會越來越失去愉悅的特徵;直到有一天,對抗、失望和厭倦把一息尚存的原始興奮都給抹殺掉為止。當然一開始雙方都不會想到這點。事實是,人們往往把這種如痴如醉的強烈程度當作是強烈愛情的證據,而實際上這只不過表明了這些男女先前是多麼地孤單、寂寞、無聊而已。


這一看法——再也沒有比愛情更容易的了——儘管一再為相反的證據所否定,但至今還佔主導地位。幾乎再也找不出一種行動或一項計劃像愛情那樣以如此巨大的希望和期待開始,而又以如此高比例的失敗而告終。如果是別的事,人們會急切地想方設法以找出失敗的原因,學會怎樣做得更好,或者乾脆以後就洗手不幹了。既然要人們放棄愛情是不可能的,看來只有一條征服失敗的方法,那就是:檢討失敗,繼續探尋愛的真諦。


探尋愛的真諦的第一步是:要認識到愛是一門藝術,正如生活是一門藝術。人們要學會如何去愛,就得像學習其他的藝術——如音樂、繪畫、木工或者醫療和工程一樣去開展行動。


選自《愛的藝術》 趙正國 譯

所有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 | 李唐


閱讀,讓一切有所不同


歡 迎 關 注


楚塵文化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aotexi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塵文化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波伏娃一生都沒發胖?
哈佛大學搞出了一套「大不一樣的中國史」,到底寫了啥?
艾呂雅·真的赤露
這個炎熱的夏日午後,我和86歲的舞者完成了一場「共犯」

TAG:楚塵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10位名家筆下的愛情,讀懂愛情的真諦
名家筆下
名家筆下的狗兒
名家畫筆下的老家
七夕|10位名家筆下的愛情,讀懂愛情的真諦
名家筆下的秋天,多情而美好
歷代名家畫筆下的馬
朗讀者:名家筆下的家與鄉愁
名家筆下的臘八
油畫家筆下的母愛情結
喜好和厭惡:名家筆下的狗
貼秋膘:名家筆下的「吃」
名家筆下的冬天
歷代名家筆下的茶花!
名家筆下的鴛鴦成雙
書法家筆下的「情人」
名家筆下的荷花,蜻蜓
名家筆下的荷花蜻蜓
名家筆下的年味兒
當代名家筆下的工筆荷花,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