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西醫?應該怎樣選擇?

中醫?西醫?應該怎樣選擇?

中醫,作為祖國的燦爛文化的瑰寶,一直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從《本草綱目》到現今醫學的高科技發展,中醫從來沒有成為歷史,比起中醫,很多人還是更信賴中醫,那麼哪個更適用於當今的醫療衛生需求,只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那麼今天小編帶大家看下幾個中醫方面的知識,作為積累,大家都要了解哦!

1.基本概念

(1)痰飲:人體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

(2)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

有形之痰:指視之可見、觸之可及或聞之有聲的痰飲。

無形之痰:指某些因痰飲而引起的疾病或癥狀。

(3)痰飲的狹義與廣義

狹義:呼吸道所咳出的分泌物。

廣義:除上述咳吐而出之痰液外,還包括留滯於體內因水濕凝聚而成之痰飲水邪及無形之痰飲病證。

(4)痰和飲的區別

①痰稠而飲稀,痰濁而飲清。

②痰常隨氣機周流而無處不到。具有聚散不定、流動不居之特性,故可以流竄全身各處而發病。飲則病位較固定。

2.形成

多為外感六淫,或七情內傷,或飲食不節等病因,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肺、脾、腎、肝及三焦),氣化不利,水液代謝障礙,水液停聚而形成。

3.致病特點

①阻滯氣機,影響氣血運行。停滯經絡,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瘰癧痰核,陰疽流注;痰飲阻肺,胸悶氣喘,咳嗽吐痰;痰飲停胃,噁心嘔吐;痰阻心脈,胸悶心痛。

②影響水液代謝。困脾,水濕不運;阻肺,水液不布;停滯下焦,水液停蓄。

③易於蒙蔽心神。蒙蔽清竅,頭暈目眩,精神不振;痰濁上犯,與風、火相合,神昏譫妄;或癲、狂、癇。

4.常見的痰飲病證

「百病多由痰作祟」

致病廣泛,變幻多端。傷陽化寒;郁而化火;挾風、挾熱;化燥傷陰;上犯清竅;下注足膝。

事業單位的考試中,對於其他致病因素的考查也佔有較大的比例,主要集中於痰飲和瘀血的考查,我們再總結一下瘀血的致病特點:

1.基本概念

瘀血:是指體內血液停積而形成的病理產物。包括體內瘀積的離經之血,以及因血液運行不暢,停滯於經脈或臟腑組織內的血液。

2.形成

①氣滯、氣虛、血寒、血熱、情志功能失調而致瘀;

②外傷、內傷出血致瘀。

3.致病特點

①易於阻滯氣機;

②影響血脈運行;

③影響新血生成;

④病位固定,病證繁多。

4.病症特點

①疼痛。刺痛,夜間痛甚,固定不移,拒按。

②腫塊。皮下或體內腫塊,固定不移;或見體表青紫腫脹。

③出血。出血量少而不暢,血色紫暗,或夾有瘀血塊。

④色紫暗。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等;舌質紫暗,或舌有瘀斑、瘀點。

⑤其他。肌膚甲錯,脈澀或結代。

產後以頭痛為主症者,稱「產後頭痛」,多因產後失血過多,氣血不足,血不養腦,或體虛受寒,寒邪客腦,或瘀血人絡,阻滯腦絡而致。

【病因病機】

1.血虛產後失血過多,氣血不足,腦髓空虛,血不養腦,而致頭痛。

2.血瘀產後惡露不下,瘀血上沖,腦絡受阻,血行不暢而致頭痛。

3.寒邪產後將息失宜,冒風受寒,寒邪客腦而致頭痛。

【診斷要點】

本病的特徵是產後出現以頭痛為主症的病證。

【辯證分型】

1.血虛產後失血過多,頭腦空痛,頭暈目眩,面色萎黃,心悸乏力,苔薄,舌淡,脈細弱。

2.血瘀產後頭痛如劈,或刺痛難忍,惡露下行不暢,小腹脹痛拒按,苔薄,舌質黯紫,脈弦澀。

3.寒邪產後頭額冷痛,得熱痛減,惡露量少,色黯紫,苔薄白,脈弦澀。

【分型治療】

1.血虛治法:益氣養血補腦。

方葯:人蔘養榮湯加減。

党參12克,黃芪12克,白朮10克,茯苓15克,甘草5克,當歸15克,炒白芍12克,熟地15克,肉桂3克,五味子10克,遠志10克,陳皮6克,川芎6克,白芷10克,加減:頭項牽痛者,加葛根10克,鉤藤10克。

2.血瘀治法:活血通竅。

方葯:通竅湯(驗方)。

當歸10克,川芎6克,桃仁10克,炮姜5克,益母草30克,地龍12克,僵蠶12克,白芷10克,鉤藤10克,三棱10克,牛膝10克,山羊角15克。

3.寒邪治法:溫經散寒止痛。

方葯:桂枝四物湯。

當歸10克,川芎15克,赤芍10克,熟地15克,桂枝10克,白芷10克,菖蒲10克,細辛6克,蔓荊子10克,炙甘草3克,益母草15克。

【中成藥】

1.川穹茶調沖劑(丸)每日2次,每次1包,沖服。用於感冒風寒頭痛。

2.白茫片每日3次,每次4~5片,吞服。

3.桑麻丸每日3次,每次6克,用於腎虛頭痛。

【簡便方】

1.川考12克,白花10克,煎湯飲服。

2.僵蠶6克,全蠍3克,共研末,沖服。適用於瘀血頭痛。

【其它療法】

1.體針取太陽、攢竹、迎香、風池,中等刺激。

2.穴位按壓取太陽、風池等穴,指壓穴位。

【注意事項】

1.本病之發生多因產後失血過多,氣血虛弱,血不養腦及體虛冒風受寒,寒邪客腦所致。為防止本病發生,產時需縮短產程,提高接產技術,防止分娩中失血過多。產後注意保暖,避風寒,以免受邪。

2.產後情志抑鬱或受寒,以致氣機阻滯,血為寒凝,氣血瘀阻,致惡露不下,瘀血上沖於腦,引起頭痛。故產後要注意起居調攝,愉悅心情,保持氣血流暢。

中醫兒科學是一門研究小兒時期生長發育、預防保健和疾病診治的學科。兒科基礎知識為全書首篇,這一篇中重點介紹了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生長發育規律,餵養保健知識,兒科診療要點等,是全書總綱,可以比喻為學習中醫兒科的一把入門鑰匙,只有學好這一篇,才能深入理解兒科病證的發病機制及辨證論治規律。

【小兒年齡分期】

小兒是處於不斷生長發育過程之中,各個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機體特點,因此整個小兒時期可劃分為若干階段,以便更好地指導教養和防治疾病。根據小兒生長發育的特點,小兒年齡可分為六期,即胎兒期、新生兒期(出生到28天)、嬰兒期(28天到1周歲)、幼兒期(1~3周歲)、幼童期(3~7周歲)、兒童期(7~12周歲)。

【胎兒期】

從受孕到分娩共約40周,稱之為胎兒期。胎兒在這段時期內依賴母體而生存,孕婦的健康、營養、衛生、精神狀態等方面,均可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育,尤其在受孕的前3個月,胎兒的各臟腑器官迅速發育分化,並基本形成,此時孕母若遭受物理、藥物、感染、營養等因素影響,可以導致流產、死胎、畸形等。因此保護孕婦,指導孕期衛生,預防感染,保證營養攝人,重視胎兒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新生兒期】

從分娩到生後28天稱之為新生兒期,此時小兒剛離開母體,開始獨立生存。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機體柔嫩,各項生理功能均未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需要經過一段時期生理調節,才能逐步適應生存環境。此時形體增長比較迅速,但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大腦皮層處於抑制狀態,每天睡眠時間長達20小時。

【嬰兒期]

從生後28天到滿1周歲為嬰兒期,由於這個時期小兒以乳食餵養為主,所以又稱乳兒期。這個時期生長發育特別迅速,小兒生機蓬勃、發育迅速的生理特點在此期表現最為明顯,在一年時間內,體重較之剛出生時增長3倍,身長也增長了1.5倍,頭圍、胸圍的發育也十分迅速。機體迅速增長需要大量營養物質補充,此期雖以乳食為主,但必須按月增添輔助食品,這樣才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

【幼兒期】

從1周歲到3周歲為幼兒期。這一時期小兒體重及身長較以前緩慢,但生理功能日趨完善,乳牙逐漸出齊,語言、動作及思維活動發展迅速。斷奶之後由於食物品種轉換,脾胃功能又較弱,容易造成吐瀉、疳證等。此時戶外活動增多,接觸傳染病的機會增加,如癢腮、頓咳、水痘、丹痧等時行疾病發病率增高,應做好衛生保健工作。

【幼童期】

從3周歲到7周歲為幼童期,也稱學齡前期。這個時期由體格的迅速發育轉到神經精神的迅速發育,與成人接觸更密切,理解和模仿力增強,語言逐漸豐富,並開始具有不少抽象概念,好奇、好問、好模仿,求知慾較強。此期小兒,應注意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衛生習慣。

【兒童期】

從7周歲到12周歲為兒童期,因大多為6~7歲入學,故也稱學齡期。此時小兒體格發育穩步增長,大腦思維、分析能力、體力活動均有進一步發展,已能適應學校、社會環境,對各種時行疾病抗病能力增強,疾病的種類及表現已基本接近成人,是增長知識,接受教育的良好時期。

以上是關於中醫兒科基礎知識的論述,願君有所收穫,祝君考試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說西醫是對抗性治療?中醫卻相反?腎病治療應該怎樣選擇?
治療腎病,中醫好還是西醫好?腎病患者應該如何選擇?
里皮應該選擇誰?
上班族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健康糧食?
怎樣選擇眼影?
明智的選擇 怎樣看醫生?
戀愛該如何選擇?戀愛中應注意些什麼?
補水?產品該如何選擇?
選擇安逸會怎麼樣?
美瞳如何代理?美瞳選擇的關鍵是什麼?正品美瞳哪裡購買?
為什麼現在的人生病,寧願選擇中醫,也不選擇西醫?
選擇什麼樣顏色的口紅適合自己?這些你中招了嗎?
寶寶應該選擇怎樣的學步鞋?
得了帶狀皰疹,你會選擇看中醫還是看西醫?
冬天你要選擇什麼樣的大衣才會是時髦的?那麼多應該怎樣選擇?
到底是選擇中醫還是西醫?希望看後你就能明白!
你為什麼選擇吃素呢?
帕金森藥物治療怎樣選擇?
怎樣選擇連接軟管?
客廳推拉門到底選擇什麼樣的好?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