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比秦始皇還折騰,為何沒有亡國?

漢武帝比秦始皇還折騰,為何沒有亡國?


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古中國數一數二的一代雄主,秦始皇奠定中國之政,漢武帝則奠定中國之境。兩人的性格特點也非常相似,而且一個比一個能折騰。不同的是秦始皇建立的大秦朝才十幾年就亡了國,漢朝卻繼續延續了下去。這是什麼原因呢?


兩人相同點:兩者為維護國家穩定,都採取戰爭的方式北擊匈奴,比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為加強中央集權,都採取了改革措施.


兩人不同點: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採取了焚書坑儒的極端措施;而漢武帝則採取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較為積極的措施.另外,漢武帝更重視相權與皇權之間的衝突,極力削弱相權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華夏,開創千古霸業,結束了春秋戰國數百年的混戰。按理說此時應該與民休息,發展生產。後世的劉邦、李世民、朱元璋等都是這樣做的,然而篤信法家的始皇帝一統華夏之後更是迷信法家,濫用民力修馳道、修直道、修建長城、建阿房宮、挖靈渠,大搞基建,而且所有的事情都在同一時間一起搞,同時令蒙恬率三十萬秦軍北上攻打匈奴;又讓任囂、趙陀率五十萬秦軍南征百越,為了保持後勤又修建靈渠,當時南征軍的糧草是巴蜀糧倉供應,而蒙恬的長城軍團的糧草主要齊趙地區的糧倉供應為此還挖通了太行山。整個秦朝境內都在為各自的任務奔波。



漢武帝比秦始皇還折騰,為何沒有亡國?



漢武帝也不差,當時各諸侯國小動作不斷,漢武帝一道「推恩令」直接瓦解各諸侯國,由這事就可知道比他爹厲害,漢景帝想削藩卻搞的諸侯國直接造反,只能開戰壓下;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卻只是以儒術統一思想實現政治統一,最後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秦始皇濫用民力大搞基建,那是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兒,而漢武帝做的都是打戰的事,簡直是窮兵黷武的地步,比如:他聽說大宛國有日行千里的汗血寶馬,就讓李廣利帶兵把大宛國給滅了。他打匈奴打了幾十年,到中期國庫就沒什麼錢了,結果他為了錢就賣官,罪犯也可以發錢贖罪。結果搞的官場烏煙瘴氣。官員為了不賠本那是肯定要從治下斂財,這樣一來就使國窮民也窮。為此,漢武帝在晚年還特意給自己下了一道「罪己詔」了事。


漢武帝比秦始皇還折騰,為何沒有亡國?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和漢武帝的時代背景完全不同,秦始皇一統華夏之前是經過數百年的混戰的,之後未經過任何休養,而且秦法嚴苛,歷史劇《大秦帝國之裂變》商鞅與贏駟有過一段對話:贏駟認為秦法太嚴苛而且有的很不合理,需要修改,而商鞅卻說不能改,至少現在不能改,秦國像一輛戰車,以秦法駕馭,只能等平滅六國統一天下才能改。可想而知秦法的嚴苛和弊症有多大,而當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土地多了幾倍卻沒有改善秦法,如此算秦法實際上也嚴苛了幾倍,再加上統一戰爭除了齊國不戰而降,其他各國都是攻打下來的,土地荒涼,仇恨值爆表,如何不反;反觀漢武帝,他是漢朝第七位皇帝,自劉邦建國以來到漢景帝推崇「黃老之術」,與民休息六七十年。到漢景帝時,糧倉爆滿,錢多的沒地方用,再加上漢武帝統一思想,早已民心所向。說到底,漢武帝有雄厚的家底,哪裡是秦始皇能比的。


網友提問: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曾經說過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如果兩人在一起爭天下的話,誰會贏?


秦兵好戰,因為秦國的軍功獎賞制度是你砍幾個人頭升幾級爵位,所以士兵們為了陞官,在戰場上跟發瘋似的,所以秦軍被稱為「虎狼之師」。另外嬴政手下也有不少名將,以王翦、蒙恬、李信為首。漢武帝時代開疆擴土主要依靠騎兵在草原、沙漠中的衝殺,戰爭的形式不同。如果在中原這種地勢複雜的地帶作戰,騎兵未必能佔有優勢。

雖然漢武帝開疆擴土,但在某種意義上也算窮兵黷武,他的功績要感謝他的爺爺文帝和父親景帝給他積累的豐富的國力。而當武帝晚年,可以說是民不聊生,所以在治國的方面,武帝並不如始皇。



漢武帝比秦始皇還折騰,為何沒有亡國?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1]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 為鞏固皇權,中央設置中朝,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在地方設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文化上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統治思想始於此。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範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闢絲綢之路,在輪台、渠犁屯田等創舉,並置使者校尉, 建立年號、頒布太初曆、興太學,影響極為深遠。漢武帝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後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因此留下負面評價。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漢武帝下罪己詔。後元二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崩於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秦始皇(前259年農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默默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的一個決定,導致劉備千百來年遭世人唾棄、鄙視
揭秘孫悟空能騙鐵扇公主的原因
一百多年前,康有為竟提出中日合邦論,倘若成功了,後果無法估計
武力不遜關羽卻打仗沒贏過,陞官沒停過,追擊就中計,守城便丟失
魯迅一生只見過袁世凱一面,一向毒舌的他,卻這樣評價袁世凱

TAG:默默知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漢武帝為何有亡秦之失,卻能免亡秦之禍?
為什麼稱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無亡秦之禍呢?
天佑華夏!漢武大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終揚大漢神威!
明朝皇帝多年不上朝為何沒有亡國?說出來你未必相信
土木堡之變,明朝損失20萬大軍,天子被俘,為何沒有亡國呢?
王朝的末路:非亡國之君,有亡國之實,崇禎應對遼東外患用了誰
隋唐演義:唐中宗的行為與楊廣一樣,為什麼沒有亡國?因為有她!
元朝和清朝的皇帝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當時漢人到底有沒有亡國?
李煜若沒有亡國奴的悲慘經歷,可能成不了「千古詞帝」?
漢亡於黃巾,唐亡於黃巢,明亡於李自成,為何宋沒有亡於內亂?
唯一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中華文明的巔峰,如今歷史名聲卻很差!
趙王若聽他的話不會有亡國之災,此人的能力不遜於蘇秦張儀
歷史上唯一沒有亡於內亂的朝代居然是宋朝!因為百姓有「出路」
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的根本在於:及時認錯改錯
大宋朝為何沒有亡於內亂?趙匡胤建立宋王朝開始,他就作出了調整
蘇聯沒有亡?該國國旗國徽依舊是鐮刀鎚子,一心想要加入俄羅斯
元朝和清朝有沒有亡國的表現,算不算是亡國了?出來你可能不信
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亡國後:十萬人自殺殉國,海上都是屍體
孫殿英盜出一件珍寶,稱不拿有亡國之危,碰過它的人都死於非命
為什麼說後周皇族是歷史上所有亡國皇族中最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