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實體經濟大調查:裁員減薪潮正在上演

中國實體經濟大調查:裁員減薪潮正在上演

中國實體經濟大調查:裁員減薪潮正在上演



前言


一業繁榮,萬業凋敝。


這兩年來,大家都有感受,當前的中國經濟,除了房地產一路高歌猛進,即將邁入珠穆朗瑪峰的世界之巔,其餘儘是一片蕭瑟景象。

從統計數據看,是不理想。看畢竟偏於宏觀,微觀的實體經濟到底怎麼樣了?櫻桃小房子經過一個多月的多方調查了解發現,有的實體產業抵擋不住掙快錢的誘惑,也在務虛,能夠潔身自好,堅持做實業的企業,卻要在夾縫中求生存。


尤其是企業裁員降薪現象很普遍,不僅是去產能的國企如此,大量民營企業員工,也都處於收入下滑的境地。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收入的增長,連工作都朝不保夕時,虛高的房價還能支撐多久?


1


國企,關停並轉,減薪裁員


李建2012年碩士畢業後進了天津某中字頭石油研究院,在他印象中,2014年是光景最好的一年,工資每月到手6000多,公積金每月一共3000,年終獎還拿了6萬,而到2015年,過節費購物卡這些小福利全沒了不說,年終獎也只有一萬多,2016年全年收入僅6萬元,還經常加班沒有加班費,年終獎一分錢沒有,現在工資每月到手5000多,公積金減到2500。


李建告訴櫻桃小房子,員工薪酬縮減,主要源於公司業績大幅下滑。


受原油、天然氣、成品油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等因素影響,2016年中石油營業額為1.62萬億元,同比下降6.3%,凈利潤為78.57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7.9%。


現在讓李建非常難以決斷的是,何去何從。


在國企畢竟算是一份穩定的工作,全國經濟形勢都不好,如果離職能去哪呢,同行業的待遇都在下滑,但繼續留下來,這點收入,養家已經捉襟見肘了,還要攢錢買房,家裡幫不上忙,只能靠自己。李建所在的濱海新區,這兩年房價從八千漲到了兩萬多,有了孩子沒有房子,讓他們天天處於焦慮中。

但環顧身邊的親朋好友,還能讓李建聊以自慰。


他的一位親戚2011年開始經營藥材生意,連續做了3年仍然虧損,2014年轉做餐飲也一直虧,貸了款還不上,最後只能轉借高利貸,在走投無路之後,今年開始出來打工,進了一家汽車輪胎廠,但也沒什麼業務,廠里接不到活,現在連工也打不下去了。


而他的同學夫妻倆都在湖南一個市裡醫保局,去年一分錢年終獎都沒有拿到。


朋友在外企上班,由於業務有限,最近總是一周上兩天班,休息五天。


「班不好上,工不好打,生意不好做,房價還死貴,能不能給我們條活路!」夏天已經來臨,而李建不斷感受到的卻是經濟低迷的陣陣寒風。


實際上,從2015年開始,中央就下發了文件,要求整治央企虧損,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使虧損企業虧損額減少50%。


拍腦袋也能想的到,怎麼減少虧損?關停並轉,企業整合,比如寶鋼武鋼合并,裁員減薪,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組合拳之一,比如中石油就要求老員工提前退休。


根據財政部的數據,2016年建材、交通和施工房地產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較大。石油、紡織、煙草和石化等行業實現利潤同比降幅較大。鋼鐵、化工、有色等行業虧損。


從這個統計也能看出來,依靠政策支持的行業,比如基建、房地產行業利潤增幅是最大的。


央企半數資產集中在能源、基礎原材料領域,國企的問題,向來是資源佔盡,冗員嚴重,效率低下,養了一堆閑人,吃鐵飯碗習慣了,拿著高福利不幹活。

劉玲在中冶集團天津分公司,從事建築安裝,她告訴我,公司效益不好,也在裁員,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現在都在關停並轉,很多分公司在轉型合并,欠薪嚴重,有個分公司被解散,欠薪2000多萬,員工都不知道找誰要錢去。去年底開始,公司主要清理不在崗職工。


鋼鐵、水泥、電力等都是嚴重過剩產能行業,虧損更嚴重。


比如煤炭,2014年、2015年連續去產能後,市場的預期炒作,導致煤炭價格去年一年暴漲200%,實際上,煤炭的產能依然是過剩的,2016-2020總共計劃8億噸的去產能,去年只去了2.9億噸,反正中國人就是這樣,什麼都喜歡哄搶。


受益於煤炭去產能,也帶動了上下遊行業,山東濰焦集團員工告訴櫻桃小房子,他們屬於煤炭的下游產業,行業淘汰出清差不多了,高污染,高耗能企業不給審批,剩下合規的大企業利潤也就開始增長,公司4月份利潤有4000萬,員工2000人,滿負荷生產,今年的盈利目標是做到1.5億元。


就像這輪房地產一樣,很多四五線城市,去庫存周期還在二十多個月,房子供應仍然過剩,但預期要漲,價格就先被炒上去了。


再比如電力,今年4月,國資委召集五大電力央企開會稱,因長期受制於煤炭價格波動與電力過剩,導致虧損面不斷加大,加上目前市場化改革停滯不前,部分電廠不顧實際情況,只要能拿到批覆和貸款,就不斷建設,而銀行也更願意貸款給央企,反正有國家背書。


預計電力改革的陣痛期預計至少3-5年,在這期間,員工的待遇也只會縮減不會增加。


早幾年英國《經濟學人》推出的「克強指數」,包含「工業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中長期貸款」三大分項,權重分別為40%、25%和35%。尤其是工業用電量,從工業生產和能源消耗角度可以反映經濟的活躍度。


所以電力企業對經濟好壞是有直觀感受的。在浙江嘉興的中核集團員工告訴我,火電現在受煤價影響挺大虧得挺多,他們核電以前也是能發多少發多少,滿功率發電,但是現在到處不缺電,窩電嚴重,公司原來都不參與調峰(根據電網要求調整自己的發電量),可是現在節假日都要參與調峰了,因為經濟確實不景氣,沒那麼多用電量。


在待遇方面,中核集團員工說,單位十年前工資就這麼多,現在還這樣,由於政策原因,收入降的不多,但福利降了很多,其實全國的國企都一樣,福利明顯下降。

如今不下崗已是萬幸,誰也不敢奢望加工資,其實在國企、央企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寒冬了,人民日報前年的文章,預計裁員300萬人,這在全國來說,是個不小的數字。


這還不包括一些事業單位,以及公司化了的金融行業,比如銀行,降福利也是普遍現象,平安集團就在去年以來發生了大地震,多個部門合并撤銷,減員降薪成為家常菜,甚至是拖欠獎金不發,引發了內部員工的不滿,招商銀行雖然沒有裁員,但員工反映,現在是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但不加工資。


部分國企仍過的舒坦


不過也並非所有國企都面臨著關停並轉,裁員減新的陣痛期。國家重點扶持的產業,國企就過的舒坦。


楊先生在南京某微電子行業,之前是一家研究所,現在改製為國企,屬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生產設計晶元,主要是軍用。楊先生說,由於產品國家不允許進口,技術在國內算領先,售價是成本的N倍,屬於暴利,因此活的不錯,說白了,就是體制內自己買單,主要也是國家各種支持的投資基金較多,但是作為企業要自負盈虧,國家投資會按年返回,必須有產值才能還的起,2013年整個所的產值在30億左右,去年已經達到50億。


另一家地方國企也不錯,廣州無線電下屬某子公司員工告訴我,公司大部分是軍品,訂單大都來自於體制內的的單子,比如公安、海事局、航空公司,所以相對較為穩定,利潤不詳,但是應該不差,員工薪酬中等,人員流動性一般(有進有出),國企老員工居多。


2


民企,對中國經濟缺乏信心


準確說應該是中小民營企業,生存艱難,已是全民皆知無可爭辯的事實,即使這幾年信貸寬鬆,也輪不到民企分一杯羹,資金始終先流入央企國企等政府背書的企業,以及賺錢的金融、基建、房地產行業。


資金不進實體

其實從我們的銀行信貸投放數據就能看出來,雖然天量放水,但資金的主流並沒有進入實體產業領域。


央行統計顯示,4月全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1萬億元,同比多增5422億元。住戶部門貸款增加5710億元(基本上是房貸)。與此同時,以實體經濟貸款為主的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5087億元,低於住戶貸款。


劉濤是北方四五線城市商業銀行公司部員工,他告訴櫻桃小房子,明顯感覺現在好多企業經營舉步維艱。尤其小微企業,可以借新還舊已經算有奔頭了。單位今年以來因為壞賬不斷湧現,效益大不如前,績效降,收入也降了。


但從劉濤所在的銀行賬面上看,壞賬率並沒有多大變化,因為很多貸款都是依賴轉貸,續貸,公司才苟延殘喘,但實際上,企業的經營狀況早已大不如前了,不續貸馬上就會死,續貸只是延續死亡。


而中部某省商業銀行做對公貸款的經理說,他手上的企業,幾乎都是製造業,近年信貸投放減少,企業凈利潤與前期相差不大,銷售緩慢上升。這兩年,小企業投放減少,投放集中在項目及政府採購,這需地方政府背書。


林在溫州某銀行管信貸的部門,他也告訴櫻桃小房子,現在中型企業對資金需求最強,企業越小越沒需求,因為小企業大多投資單一,只做主業,主業不好就沒有了融資需求,大企業投資多元化,很多項目被拖在裡面出不來,對資金需求較大,但是據一些企業主反應,最近幾個月訂單有觸底回升的感覺。


溫州從2011年開始,經過金融危機後,大家反而沉澱下來做實業,這一輪炒房熱潮,溫州人是缺席的。溫州在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為8.4%,位列全國各城市的第五。


中小企業在一條產業鏈之中,處於金字塔底端,層層上繳利潤,高稅負和高成本雙重積壓,本來資金鏈就很緊張,還要被上下游擠占挪用資金。銀行出於風險考慮,很難給他們貸款。


因此,看不到希望的民間投資,這幾年來增速遭遇「斷崖式」下降,從2015年的18%,下降到去年7月的最低2.1%。


去年下半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開始企穩上升,但今年4月份又開始下降。

中國實體經濟大調查:裁員減薪潮正在上演



今年3月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召開的宏觀經濟形勢季度分析會上,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說,在他們調查的50個企業中,34%的企業預期今年訂單改善,40%的企業會擴大生產。然而,企業對盈利和固定資產投資預期相對謹慎,僅有8%的企業預期盈利改善,14%的企業會擴大投資規模。


他們調查發現,原因有四個,一是投資回報率下降,二是金融市場的分流,比如這兩年股市、房市輪番火爆,民間資金顯著分流「向虛」,三是政府投資擠出效應,四是民營企業家對中國經濟發展信心不足。


世界加工廠優勢不再


當網路上「炒房興邦,實業誤國」這句戲謔的段子,正被越來越多的實體經濟從業者所認同時,我想不只是感到悲哀,政府更應該有一種緊迫感和恐懼感。


製造業哀鴻遍野,中國這個曾經的世界加工廠早已經名不副實,2011年,中國勞動力人口到達頂峰,2015年勞動力規模由2012年的9.37億降至9.11億人,這是中國勞動力人口連續4年絕對值下降,人口紅利逐漸喪失。


中國的人工成本早已經高出越南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所以這幾年中國的很多工廠都已經轉移到東南亞。


去年底福瑞玻璃的曹德旺跑去美國辦廠,刺痛了國人的神經,納尼?美國人工工資那麼高,難道在美國辦廠比中國還賺錢?簡直不可思議。


但曹德旺從運輸、土地、電力、稅費等方面算了細賬後,除了人工比中國貴,其它東西都比中國便宜,所以總賬算下來,還真是去美國辦廠更賺錢。

這裡不得不說的是,中國的營改增,據說實施一年來全國減稅了6800億,但很多中小企業都反饋,稅費不減反增,負擔更重了。


因為改成增值稅後,稅率更高,如果不能抵扣,交的稅收就多,對人工成本較高的企業都是災難。由於有些上游企業不規範,或者無法開具發票,那就無法抵扣,比如收購的農產品,你讓農民怎麼給你開發票?比如建安企業,巨額的人工費支出,還有應酬的灰色費用,是找不到進項票來抵扣的。


老朱是做會議獎勵旅遊的公司,營改增後他說利潤直線下降,成本增加,現在利潤率一年不如一年。


那到底誰在受益呢?


據我了解,對貿易企業減稅福利最大。比如TCL這種大企業,李東生公開附和中國稅費不高的人,就是既得利益者。


而高房價成為壓倒實體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尤其是小商品經濟反饋,因租金成本居高不下,產品售價上不去,人工成本又上漲,因此利潤都被壓縮的無利可圖,等於給房東打工,商鋪商業價格虛高,泡沫一定會調整。


3


實體產業衰多興少


以下是櫻桃小房子通過不同對象,採訪到的實體經濟真實反饋,簡單起見,人名就用代號吧。


A1:公司的情況是裁員了一半,老闆是90後,做原創服裝,虧了不少。我老公開小公司,從事空間設計和小工程,去年虧損一百萬,很多項目都不好做,收不到錢,主要是上游欠款不給,老闆跑路、進牢房的都有,掙錢越來越艱難。他的朋友做實體的都欠一屁股債,除了一位蓋廠房買了地皮的除外。

B1:在合肥一個企業園區里上班,現在一個園區都沒幾個工人,大部分都是空廠房,去年以前,還有不少工人的,主要是沒有效益,只能停產,好多企業資金鏈斷裂,老闆跑路,工人集體要工資維權的事層出不窮。


這種情況,之前發生還是在2008-2009年,那時在一家包裝企業幹活一年多,就開始經常放假模式,只給基本的生活費, 我老公這兩年換了幾家企業,都是慘淡經營的狀態,大多是加工製造業,小企業。


而最看不明白的是,現在很多人借遍親朋好友,拿出父母的養老錢,勒緊褲腰帶,舉全家之力供房子,實體還這麼差,失業隨時可能發生,大家照樣毫無顧慮拚命貸款買房。


C1:公司是做節能的,深圳分公司和成都分公司已倒閉,我在上海分公司,入職五年,現在職工人數只有那時候的10%,公司股票剛上市時還在漲,現在只有最高價格的20%了,


2015年公司增發股票,增加員工持股,結果都跌穿了他們的成本價,太坑爹,公司已經拖欠各種補貼,我也準備辭職了,其他同事還準備死扛到公司倒閉,拿補償金呢,我要是堅持,也能拿五六萬,不過耗不起了,很多以前分公司的領導、股東,都賣了公司股票。


D1:在一家製藥廠,如果不是上市公司,早關門倒閉了,天津的公司員工只出不進,輪換放假3個月,還在賠錢經營,因為改革,取消藥品回扣,醫生待遇提高,藥品價格下降。


F1:在山東菏澤的一家光伏製造企業,三百多名員工,基本三個月發一次工資,光伏有淡旺季,其實訂單真不少,可是我們是給江蘇一家大光伏企業做代工,沒有市場定價權沒有開發海外業務。車間生產人員流動性較大,企管人員有半年基本各部門都不招人了。


G1:我們廣州公司開始裁員,薪金基本上不變,只是個人業務量比以前大,一個人干2個人的活。


H1:我們屬於製造業,訂單比初年少了,主要是原材料漲價,工人工資上漲,運營成本增加。


I1:所在是醫藥企業,人員只出不進,不增加新員工。

J1:在深圳經營著一家小的印表機廠,公司業務從三年前開始滑落,現在算穩定回到三年前的水平,工人工資每年漲10%,因為工資太低就很難顧到人,但管理崗收入反而降了10%,在深圳生活壓力很大,但收入只能隨行就市,如今小廠都在煎熬,而好的大廠,就很容易被上市公司併購,以此增加業績。


K1:身邊的醫藥代表們,今年我們在一起聊時,大家幾乎沒有幾個能完成任務,去年還好,今年很差,我去年一季度能賣300萬,今年到現在才出了180萬。下邊的客戶都不進貨,只說生意不好,還沒有去年好。


L1:我們是深圳做led的,客戶生意很淡,做手機出口的很淡,比去年少了一半。


M1:在山東東營,公司依靠勝利油田產業鏈發展,主要負責油廠施工,後期的改造和變更,這兩年油田效益不好,關了不少工廠,大部分都是偏向於重工業,其餘的主要是代加工,沒有自己品牌,他原來所在的工廠,因為老闆賭博,拖欠工資,最後也轉賣了。


N1:做電力設備企業的,社會招標只有原20%,全是政府採購及壟斷歸口的集中採購,政府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擠破頭也只能扒員工工資,歸口類,邀標,平均價(打分)中標,都靠關係。


O1:在深圳建築裝飾行業,今年上半年項目同比去年數量有所下降,利潤水平下浮1-2% 現階段員工薪酬及人員暫未變化,計劃下半年人員優化精簡,受政策調控及地產市場下行影響,開發商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及開發周期,部分延緩開工期待市場復甦,本人所在行業受地產板塊影響較明顯。另外建材這塊,上半年運輸成本上行30%,對我們自身成本控制非常不利,


建材方面,發票是個問題,營改增原則上環環抵扣,減輕賦稅,但結合實際情況推動難度比較大,最終導致利潤率不是很理想。


P1::本人是做房地產信託貸款的,前幾年感覺要失業了,這兩年又有不少業務了。房地產產業鏈條上的人工資都不錯,我了解很多裝修工人一年存下十萬是很輕鬆的,好一點的十幾二十萬。就這火爆的兩三年行情,賺到三五十萬的不少,在武漢首付是夠了。


一個親戚在武漢一家外資汽車配件公司上班,主要客戶是神龍汽車。今年訂單量下降50%,工廠經常沒有活做,就放假。不過其他汽車公司訂單量下降不大。


Q1:在北京某設計院,今年開始,大領導玩命強調降本增效,5月開始按部門成立虛擬法人,當月入不敷出的扣部門工資。


R1: 公司在寧波開發區,是做電池出口的,但資金鏈斷裂,資不抵債就停產了,這兩年計劃轉型做電動汽車,實體企業生存很難。


S1:起亞汽車總部設置在我們鹽城,他們經常放假。


T1:鄰居做電子零件的進口貿易,去年利潤3千萬,今年目前為止利潤100萬,比去年差很多。


U1:朋友在香港上班,從今年1月開始,就沒什麼加班了,現在有大把時間做兼職!


附近的批發市場做夏季涼席產品,但今年的人氣不到去年的一半,做天貓店的也沒幾個感受到訂單的衝擊!美樂樂在我們這個城市的店子已經關了,就是上個月的事。我們小區的新房子,裝修好了,120平米,1000塊,八個月了都租不出去,但房價四五千了。


V1:我是在上海做玉石生意的,現在價格只有2013年高點的20%,還是很難出貨。目前的玉石、古玩生意應該是所有行業里最最慘淡的,欲哭無淚,因為八項規定後公款消費沒有了。另外現在資金面偏緊,老百姓錢袋子都被房地產掏空。而玉石、古玩是非生活必需品。


W1:我做淘寶,賣鞋的,訂單銳減,今年下滑60%,不管銷量是否下滑,身邊做淘寶的都說賺不到錢,廣告開支大漲,流量貴了,以前都有很多免費的流量,現在基本變成寡頭經濟了,而且很多被天貓打壓,拿的那質量很差的,賣很便宜。


X1::在溫州從事電子電力行業,主做外貿,供應商跟他反映,今年業務普遍忙起來了, 2011年在房地產上跌了大跟頭後,很多人又回到做實業上來,目前溫州的經濟在慢慢恢復。


Y1:在湖南益陽,按我兩年前在華潤萬家工作的時候,這個同店基本是增長10%以上。今年感覺消費力是下降了,同比增速沒有以前搞,我挑的這個品類是生鮮產品,網店影響相對小,主要消費人群是中高收入群體,產品品質是網店比不上的,有一點獨特性。


Z1:在昆明的都知道有一個新螺螄灣批發市場,是雲南最大的批發市場服裝鞋床上用品珠寶小物品中藥材應有盡有。三期共有40多個區,每個區有五層,每層12條街,每條街有30多個商戶,還有10個寫字樓每個寫字樓20多層。剛來昆明的時候螺螄灣人是多麼多,生意是多麼好,帶動幾十萬人就業,商戶物流物業小吃街生意火爆,可是現在呢,整個二期17個區,一條街就頭上一家開門的,一個區加起來沒有二十家開門,以前物流多麼忙,現在呢,一天都有的裝不滿很多都不幹了,雖然網購有影響,但也不至於這麼大。小吃街都有關門的了,消費萎縮,經濟真的不好,掙錢真的不易。


A2:基建綠化的業務很好,好多工程可以做,修高速、搞市政美容,我們業務還很忙。


B2:我做建築預算的,最近業務還可以,現在甲方成本控制的很嚴,我這邊的價格也是壓得很低。


C2:我有個做英倫留學的朋友,從去年開始到現在,火到不行,留學和移民,現在都很火


D2:我們遊戲公司,去年剛拿了1000萬投資,現在資金還比較充裕。


E2:在安徽的中國移動,感覺公司運作沒有什麼變化,工資也比前今年提升很多,沒有裁員,每年都招人,前兩三年倒是有不少自己辭職的。


08年我剛進公司,工資是每月900多,當時涼皮是兩塊五一碗,房價在1800元左右,現在每月工資7000左右,涼皮是6元一碗,房價是4500左右。


F2:在深圳龍崗做機械設備,今年生意特別好,比去年訂單增加了很多,現在工人忙不過來,算不上高科技,主要是自己組裝的自動設備,生產電池上的產品。


G2:受益於房地產的火爆,做五金的普遍都不錯,工業園區裡面的聽說有些不錯。


上市公司:靠賣房增長業績


李華(化名)所在的赫美集團,他跟我講了一下公司的演變。前身是浩寧達,主業做智能電錶,一般是給國網、南網供應儀錶,原來也屬於製造業,2012年時,公司被收購改名赫美集團,儀錶製造每年雖然有業務和利潤,但發展有瓶頸,空間已到天花板,沒法擴大規模,所以公司就準備轉型,改作珠寶業,因此公司性質也從製造業轉為零售業。


但珠寶行業也不好做啊,結果又轉型收購互聯網金融,也就是P2P。


櫻桃小房子翻看了赫美集團2016年的年報,業績增長,主要也是依賴於之前收購的P2P合并了報表。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共有百餘家上市公司,依靠賣房來提升業績。


比如天喻信息,去年10月出售武漢9套房產,套現1251.6億元。


靠賣學區房實現保殼的公司,如*ST寧通B,連續三年虧損,去年9月,靠賣北京2套房子,增值2142.88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東睦股份,一次性出售45套房,售價約2054萬元。


還有最狠的一家上市公司,雲賽智聯,靠賣房賺了1.86億元。


這些公司的主營業務均非房地產,但依靠套現公司的房產,實現了業績增長。


這也算是我國實體企業發展的一大奇觀。


還有一些公司因為自己的主業不賺錢,靠賣資產、賣股權、或者投資併購等方式來維持增長的。


據統計,上市公司中,有620家去年業績增幅在一倍以上,但其中有43家公司,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同比是下降的,非經常性損益,意思是非公司主營正常業務,比如賣固定資產,賣股權,獲得政府補貼這一類都算。


很多表面業績雖然高增長,但主營業務卻是巨虧。比如電子行業公司,包括天津磁卡、華東科技、遠望谷、星星科技、華映科技等,計算機行業公司,有同方股份、啟明信息、海聯訊。


錢荒背景下樂視的危機仍在持續。樂視算是創業板的龍頭企業了,但因為這幾年擴張過渡,現在帶頭大哥也處於生死邊緣。


5月11日,有媒體報道稱,樂視體育將啟動新一輪裁員,預計規模將超過50%。去年12月底20%的裁員計劃完成後,樂視體育過去幾個月離職的員工已遠超100人。本輪裁員過後,樂視體育將縮至300人規模甚至更低,樂視體育在巔峰時員工人數曾超過千人。


4


居民收入增長緩慢


我記得2012年,十八大提出了要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並設了一個目標,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這幾年大家的收入大部分人應該是增長的,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3%。


但跟我們房價漲幅一比,那點收入增幅,完全可以忽略不計。2016年房價漲幅,一二線城市,最起碼是50%以上吧。


相比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從21033元增加到33616,增長60%,而房價,以深圳為例,翻了5倍。收入增長永遠,也遠遠趕不上房價漲幅。


如果按財產性收入計算,比如房子價值,那確實是增了,但要是手裡就一套房子,增個三五倍又如何呢,要自住無法套現,跟提高消費有毛關係?


當然,如果膽子大的人,可以一套換兩套三套,升值了賣掉,確實是增加收入了,這一輪高位套現的人,財富不就是這麼增值的嗎?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財富積聚在少數看透中國經濟的人手裡。


老百姓總是後知後覺,被人玩弄於鼓掌之間。說好的不搞大水漫灌,結果卻是洪水滔天,人人擔心手頭的那點存款變成廢紙,然後一窩蜂衝進樓市。


千千萬萬不明真相的普通工薪階層在高位接盤,跟風入場,這些人最後就是墊背的。國家是真心感謝你們,為去庫存做出的貢獻和犧牲,苦的是人民。


2015年,股票一飛衝天,最後股災割了韭菜的現金。而這一輪房價上天,割的卻是老百姓未來二三十年的收入。


籠子空了,鳥還沒來


騰籠換鳥。很多地方,籠子是騰空了,但鳥還沒有來。


東莞,號稱世界工廠,高峰時期1200萬人,繁榮程度直追北上廣,現在只剩下800萬人,昔日繁華已成過眼雲煙。


產業只能在發展中升級,而不會在衰退中升級。外資這幾年也在撤退,今年一季度末,外資工業企業家數為50181家,而2012年尾57724家,四年下來,外資企業少了7543家。


內資,大部分恐怕只有在新聞聯播里升級。


深圳產業轉型升級上,應該算是最成功的,經濟增速也保持較快增長,高科技業走在全國前列,我就以深圳為例。


華為算是高科技領域的典型代表吧,也算是我大中華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了,華為高薪早已成為民間神話,但從今年開始,華為也在縮編減員,櫻桃小房子在2月底寫了一篇華為裁員真相的文章,有興趣可以查看。


因為去年公司利潤增速不如意,儘管終端營業額大幅增長,比如華為手機,但都是賺吆喝的買賣,並沒有轉化為高利潤,新業務盈利增長慢,而傳統的通信業務又面臨著增長的天花板,這也迫使華為不得不通過壓縮成本,展開一場內部變革。


讓部分華為員工直觀的感受是,今年5月份發到手的年終獎,遠遠不如預期了,即使外派在非洲的員工,補貼和年終獎也在降低。


很多華為員工向櫻桃小房子抱怨:


「我無存款,但是借了幾十萬首付買了房,從此改變了人生,然後就離不開華為了,一有裁員消息,雙腿就發抖。」


「在公司即將呆滿兩年,如果不買房的話,應該有30萬存款,可是現在買了房,整天省吃儉用還沒錢。」


「貸款五百萬,壓力有點大,等發了年終獎,貼上幾十萬,還部分貸款,但業務前景不明朗,不知何時能還完。」


很多人坦言,在背負高房貸後,最害怕的就是失業,還不起房貸,如今有一份穩妥的工作,成了最大的理想。


另一家深圳高科技的企業職工告訴我,2015年前公司真的不太關注成本,16年後,聽到原材料漲價,領導都不敢簽字。他們上個月普調了薪水,5-20%之間,但招聘減少了。公司現在想各種辦法降成本。


2016年,該公司所在寫字樓租給互聯網公司居多。但發展都不穩定,基本上半年至一年就搬走了,深圳科技園的寫字樓現在也不好租,因為創業風投不好拿了,創業型的公司很多都倒了。


當然,矮子裡面拔將軍,相對低端產業而言,高科技行業整體仍是發展比較好的,去年深圳GDP總值是1.95萬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560.02億元,增長12.2%,是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中增加值最大的。


不過,全國又有幾個深圳呢?


5


創業潮宣告失敗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就是個坑爹的主題詞。


創業的道路非常血腥,十個創業的九個死,但這個口號一喊,很多原本上著朝九晚五班的人也熱血來潮,紛紛離職加入創業大軍。


剛好這幾年寬鬆面資金,財大氣粗的創投風投基金大行其道,項目前景一勾畫,哇塞,前途無量啊,創業的錢也就排隊來了。


最火爆的就是互聯網加概念,一個個都大喊著顛覆傳統線下模式,故事講的一個比一個吸引人,只要是互聯網加概念,就能拿到投資基金,估值動輒都是一個億,幾個億的。


但基本上大部分項目都是靠燒錢模式,你要想將來盈利,前期只能通過燒錢儘快搶佔用戶,市場,但行業能存活的屈指可數,剩下的沒錢燒了,只能黯然離場。


鑼鼓震天的A輪融資後,又是激情四射的B輪,最後無路可走的C輪卻遲遲沒有等到。尤其是2015年股災後,資本市場開始退潮,無數創業公司從初期的狂奔變得步履艱難,直至跌倒在康庄大道的中途。


中國倡導的這一輪創業潮,實際上已經宣告失敗了。


現代金融時報的水木然對各個互聯網加概念的死亡名單做了一個統計分析,下面我引用幾個。


、互聯網+餐飲死亡名單。可謂生的風光,死的慘烈。一番混戰後,僅僅留下像美團、大眾點評、餓了么這樣的行業獨角獸。

中國實體經濟大調查:裁員減薪潮正在上演



死因:


1、燒錢大戰難以為繼


燒錢拿用戶已經成了互聯網+餐飲行業的基本遊戲規則。那些有錢任性的土豪公司揮金如土,餐飲行業的創業公司要麼拿到等量的資金加入混戰,要麼資金鏈斷裂黯然離場。更何況,在初期高補貼下收穫的用戶,在補貼消失的時候,用戶也隨之消失。


2、巨頭卡位競爭殘酷


作為入口,餐飲向來受到巨頭們的青睞。為了培育自己的市場,這些財大氣粗的公司用簡單粗暴的砸錢方式佔領市場。混戰之下,豈有完卵?初創公司如果想在這場競爭中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提升自己的服務品質之外,還要面對巨頭們的全方位卡位,難度非常大。


二、互聯網+旅遊

中國實體經濟大調查:裁員減薪潮正在上演



死因


1、巨頭圍追堵截


從酒店預訂、門票購買到綜合服務提供商,互聯網+旅遊的行業既有傳統巨頭卡位,又有新巨頭追趕。從線上到線下,這個行業越來越像是巨頭遊戲。


2、互聯網滲透率提升緩慢


相比網購滲透率,中國的在線旅遊滲透率明顯不足,諸如門票產品更是滲透率低,增長緩慢。這背後的原因複雜,而且一時難以扭轉,但也拖累了很多互聯網+旅遊公司。


其餘行業,互聯網+汽車、教育、金融、醫療、房產,社區、美業、婚慶等行業,都有一批死亡名單,尤其是互聯網金融,也就是P2P,跑路騙錢的是眾所周知了,弄得大家現在談P2P色變,不管正不正規都怕。


其實每個行業,最後能夠佔領市場的就那麼兩三家,其餘很難存活,一旦資本看不到你項目的希望了,也就不會再繼續投資,公司失去現金流,自然只有倒閉一條路。


前幾年櫻桃小房子一個朋友原來離職去創業,頭兩年拿到創投基金,也乾的風生水起,但去年來受股市影響,機構募資難,資金不好找,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就非常謹慎了。現在他們雖然沒有倒,但公司也因業務不好做而萎縮了。


他們公司的辦公室想轉租,今年3月份之前還很好租,但4月份開始明顯難轉租了,她猜測可能是創業公司少了。


現在最火的就是共享經濟了,共享單車是已經流行起來,還有什麼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之類的就很難做了。


6


後記


任何一個行業大幹快上,就容易產生泡沫,互聯網加的泡沫,去年以來也隨著資金的退潮而開始破滅。


而房地產,每個人都不否認是個巨大的泡沫,也明白實體經濟處於蕭條中。


畢竟沒有了實體經濟基礎,房價就像空中樓閣,隨時倒塌。


但過去這些年來,每次房價上漲,都有人大喊高房價崩盤,結果就是唱空房地產的人以大潰敗告終,像牛刀一樣的人如今銷聲匿跡,而多頭總司令任志強成為神一樣的人物,被人頂禮膜拜。


人們已經習慣了用歷史的經驗,對照未來,都知道是泡沫,可沒多少人相信泡沫會破。


原因就是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管理的政府充滿了信心,認為這隻看得見的手,可以按住泡沫,想讓它漲就漲,不想讓它跌就不會跌。


如果真有這樣通天的本領,我們經濟為何會蕭條,政府如今何以會頭痛。


正如每一次上漲,都讓人猝不及防一樣,每一次下跌,可能也會讓人防不慎防。


所謂不破不立,便是對中國經濟最好的註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亞財經 的精彩文章:

川普最值錢的兩幢樓,和一條魚的陳年情仇
金價能升到每盎司1,300美元上方嗎?
決定未來油價的並非只是頁岩油和歐佩克
讀書有何用?韓國高學歷人才找不到工作 近50%至少大學畢業

TAG:東北亞財經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商務部:歐盟對中國鋼製輪轂發起反傾銷調查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廈大籃球隊隊員聯名舉報教練 校方回應:正在調查核實
調查:中國社交媒體的下半場
全球信任度調查:美國政府信任度下滑 中國升幅最大
彭博調查:經濟學家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調查結果顯示 上海教師在教學國際調查中多項指標領先
經合組織「教師教學國際調查報告」顯示 上海教師在全球評估中表現出眾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數據發布之夜 預告新聞
全球政府信任度調查:中國蟬聯第一,美國降幅最大
「中國青年顏值競爭力」大調查
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清華大學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美單邊主義的「301調查」不會改變別國同中國合作格局
深度剖析——中國會否對美國大豆進行雙反調查?
與德國極右翼領導人作對的激進藝術團體,正在接受官方調查
俄鄰國驚現神秘實驗室,大批民眾集體死亡,俄;正在調查美國罪行
反擊!調查美國、韓國半導體三巨頭壟斷後,中國三大儲存即將量產!
中國專家和多國合組調查團,調查中國奶製品需求
中國體育大獲全勝!國際奧委會應北京要求進行改革,韓國或被調查
國聯調查團前往上海展開調查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布,您努力工作是為了什麼?
有水分嗎?韓國官方剛發布調查報告,軍事實力直追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