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前期和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

清前期和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

清前期和亞洲各國的文化交流



清朝前期,我國和日本、朝鮮、琉球、越南、緬甸等亞洲國家交往密切。其中,文化交流佔有重要地位。

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清代留寓日本的中國人,對日本文化產生了影響。朱舜水(1600-1682)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順治十六年(1659)到達長崎,從此留居日本二十餘年。這期間,他參加了《大日本史》的編纂工作。該書參照中國《史記》,採用紀傳體。在朱舜水的影響下,通過《大日本史》的編纂,日本的水戶學派逐漸形成。此外,朱舜水還通過講學廣泛傳播包括服制、禮制、官制、學制、科舉制等內容的中國文化。他的講學在日本產生了很大影響,一些著名的日本學者,比如安東守約、山鹿素行、伊藤仁齋、今井弘濟等哲學家、教育家,就是在朱舜水的指導下成長起來的。


陳元贇(yūn)(1587-1671)精通經史,多才多藝,特別在武術和制陶上很有造詣。明末,他隨商船到日,遂定居不歸。寓居江戶西久保國昌寺期間,他以少林派武術教授寺中僧人。當時,日本的一些武術家如福野七郎、三浦與治、磯貝次郎正在寺中居住,便也向他學武。後來,這三人把少林武功和日本武術結合起來,形成了日本的柔道,並分門立派,國昌寺也成為日本的柔道中心。陳元贇有一段時間曾為尾張藩主德川家主持「御庭燒」,他選用瀨戶土和中國的黃色釉料,在上面作書畫後施以青白色透明水彩。用這種方法燒制出來的器具別有風格,被稱為「元贇燒」,在日本陶瓷史上很有地位。


順治十一年(1654),中國高僧隱元隆琦(1592-1673)率領弟子30餘人前往日本,主持唐三寺,即興福寺、福濟寺、崇福寺。主持三寺的同時,隱元隆琦在日本營建了新廟黃檗(bò)山萬福寺。這樣,在日本佛教界就出現了一個新的禪宗派別——臨濟禪黃檗宗。該派以福建黃檗山萬福寺為祖寺,儀式、法規和堂、塔配置都加以仿照。臨濟禪黃檗宗的興起,極大地影響了日本寺院的建築風格,使其向中國明代的寺廟風格轉化。

隱元隆琦還把具有黃檗山藝術風格的書法繪畫帶到日本,促進了該國書畫的發展。之後,在多次赴日的畫家伊孚九(1698-1774)等中國南宗山水畫派的影響下,日本畫界產生了寫生畫中的南蘋派。


明末清初寓居日本的中國人,還有陳明德、王寧宇、戴笠等醫學家。他們把治療幼兒疾病以及治痘的醫術傳給了日本學子,對該國醫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清前期,在中國乾嘉學派和考據學的影響下,日本學術界出現了考證學派。清廷編輯的許多大型圖書傳到日本後,對其編書事業也產生了影響,收書多達三千部的日本《群書類叢》、《續群書類叢》,就是在《古今圖書集成》的影響下編成的。


和朝鮮的文化交流


古代朝鮮沒有文字,借用漢字。十五世紀中葉,朝鮮李朝國王世宗和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人參考中國音韻學書籍,並在中國學者黃瓚的幫助下,共同研製出拼音字母,即「諺文」。諺文出現後,漢文仍然作為正式文字在朝鮮流行,著名的《李朝實錄》就是用漢文寫成的。

在中國學術界「經世致用」思潮的影響下,朝鮮出現了「北學派」,代表人物有朴齊家、朴趾源、洪大容、李德懋等人。北學派推崇經世致用,主張學習中國。


朝鮮政府定期遣使來華,使團中有不少學者到北京後,常去琉璃廠買書,並藉此機會和中國文人交往。嘉慶六年(1801),朝鮮學者柳德恭買書時結識了浙江學者陳鱣(zhān)。陳鱣精於版本目錄學和語言文字學,二人在書店筆談學術,討論明代趙宦光《說文長箋》一書的得失以及顧炎武對該書批評的確當與否。中朝文人的交往,促進了朝鮮文學作品在中國的刊行,其漢文詩在華廣為流傳。


朝鮮書法家李鱗祥來過中國,受到當時中國書法的影響,在隸篆方面大有進益。清朝學者葉志成、翁書崐等人也訪問過朝鮮,帶去了中國的書法藝術,使朝鮮書法界一掃因陋凝滯之風,變得欣欣向榮、異彩紛呈。


順治二年(1645),清朝畫家孟永光到達朝鮮,並留居四年。朝鮮畫家李明郁向孟永光學習作畫技巧,從而受到清初繪畫風格的影響。清前期王時敏、吳歷等人的畫,在朝鮮也影響廣泛。正是在中國畫風格的浸染下,朝鮮產生了一批文人畫家,代表人物有姜世晃、申緯等。


活字印刷術在中朝兩國之間彼此流傳,互相推進,更反映了中朝文化的息息相關。中國發明的泥、木活字首先傳入朝鮮,朝鮮人民在此基礎上創用銅活字,之後又開始用鉛鑄字。中國受其影響,也開始用銅活字印書。乾隆年間內府新制木活字,印出了著名的武英殿聚珍版圖書,此法後來又傳入朝鮮。

和琉球的文化交流


琉球國王定期派遣陪臣子弟四人入北京國子監學習,由清廷供應衣食、文具等。康熙二十五年(1686),琉球國王尚貞派官生梁成楫、蔡文溥、阮維新、鄭秉鈞四人來京入國子監讀書。清廷特設教習一人,並令博士一人督課。七年後,梁成楫等學成歸國。自此,這一學習活動從未間斷,直至琉球王國被日本吞併為止。


在中國文化的影響下,康熙十二年(1673),琉球在其國內久米村泉崎橋北創建了文廟,廟中制度禮儀完全遵照中國典籍中的有關要求。康熙五十八年,琉球又在文廟南建明倫堂,稱府學,以久米大夫通事一人為講解師。嘉慶三年(1798),琉球國王尚溫在其王府北面建立國學一所、鄉學三所,讓當地學子系統學習中國文化。四年後,琉球那霸地方又建立了四所鄉學。琉球王國的興學舉措,促進了中琉兩國的文化交流。


和越南的文化交流

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越南都使用漢字,後來創造的本國文字「字喃」,與漢字關係也很密切。它以漢字為素材,運用形聲、會意、假借等造字形式表達越南語音。清前期越南出現了許多用字喃寫成的文學作品以及碑刻,其中保留了不少中國古代音韻的材料。


由中國傳入越南的印刷術在清前期有了長足的發展,越南民間刊刻的佛經,大多仿中國式樣,註明某堂、某齋、某地藏版。


康熙年間,清廷重修曆法,編成《曆象考成》。後來,越南使臣把該書帶回國內參考,該國採用中國二十四節氣以及干支紀日,編就了《協紀曆》。


黎貴惇(1726-1784)是越南著名的漢文文學家,曾出使清朝,所著《北使通錄》、所編《全越詩錄》等書在中國有一定影響。其後的鄭懷德也是一位漢文文學家,寫的詩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中國文學在越南影響很大,《紅樓夢》等廣為流傳。此外,越南戲劇的服裝、音樂、演出方式等,同中國戲劇有許多相似之處。


越南史學是在中國史學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張登桂等編纂的《大南實錄》中,記載了許多清朝史料。中國的方誌學也影響了越南,其《大南一統志》的體例完全仿照《大清一統志》。


中國數學在越南早已廣泛傳播。清前期,算盤以及明代數學家程大位《直指演算法統宗》一書又傳入越南,直接推動了當地數學的發展和珠算在生活中的應用。


和緬甸的文化交流


移居的中國人把大乘佛教思想傳入緬甸,使當地興起了信仰彌勒佛的高潮。建築藝術的傳播使緬甸出現了許多具有中國風格的建築物。緬甸人的服飾及工藝美術品樣式也受到中國影響。乾隆朝以後,兩國使者往來不斷,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乾隆六十年(1795),緬甸使者孟干把《康熙字典》、《朱子全書》、《本草綱目》等書帶回國內,促進了中緬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台灣「國史館」與《新清史》
乾隆末年荷蘭使團出使緣起
清帝遜位與民國初年統治合法性的闕失
中華民國成立前後的中國社會——日本駐華領事之觀察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商貿與文化交流,多國大使冀望與中國合作
中國瓷:中外文化交流的載體
【新書介紹】瓮棺葬與古代東亞文化交流研究:瓮棺葬與古代東亞文化交流(中國·黃驊)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歐國際藝術交流展在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舉辦
阿狸與小玉的跨國合作,打開中日文化交流新趨勢
澳門立法會議員:希望澳門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間經貿和文化交流的橋樑
外國留學生赴甘肅 進行文化交流
徐龍國:山東大型胡人石雕像與歐亞文化交流
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香港已奠定國際體育盛世之都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地位
古代中國與歐洲的文化交流,是通過傳教士進行的,也包括一些商人
文化交流使者陳國燈:走四方傳播中華武術
中國冬泳文化交流團蒞臨雲陽暢遊長江
譚俊榮:「藝文薈澳」助力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 打造大灣區文化交流合作基地
姜廣濤:優秀影視譯製片促進世界各國各地文化交流
瀾湄六國舉行文化遺產管理研討會 有效推動各國文化交流
外交部公共外交文化交流中心國禮藝術家張洪寶
美國鄉村音樂與中華傳統武術上演文化交流
中柬兩國學生文化交流活動舉行
香港推動與內地文化交流 亞洲青年管弦樂團廈門演出
中國元素亮相沙特「坦圖拉之冬」國際文化節音樂會 見證中沙文化交流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