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童謠與遊戲是對「好搭檔」

童謠與遊戲是對「好搭檔」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缸,缸里有個盆,盆里有個碗,碗里有個勺,勺里有塊肉,我吃了,你饞了,我的故事講完了。」童謠是活在兒童口頭上的文學,別具風趣的民間童謠,極具中國藝術特色,它來源於民間,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童謠的藝術生命能夠源遠流長,原因就在於它能不斷地被即興修改和再創造,人人都是作者,創作永無終結。

實踐中,我們發現有的童謠就像遊戲,有的遊戲離不開童謠,讓童謠與幼兒最喜歡的遊戲相結合,把童謠遊戲化,成為我們的探索之路。在逐步深入地探索中,教師們從茫然到清晰,從生搬硬套到創設適宜的遊戲,經歷了破繭成蝶般的痛楚,也收穫了如蝶般美麗的羽翼,老師與孩子們一起享受童謠、享受遊戲。

民間童謠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價值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民間童謠就是其中的一種,對幼兒語言發展有重要的價值。

童謠能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民間童謠充滿野趣,它洒脫俚俗、無拘無束,可以不按常理說話,常會跳出意想不到的句子,痛快又好玩。它不是正規的文學,內容詼諧,沒有那麼多的「教訓」,符合幼兒的思維。例如《顛倒歌》:「咬牛奶,喝麵包,夾著火車上皮包。東西街,南北走,出門看見人咬狗。拿起狗來打磚頭,又怕磚頭咬我手。」孩子們一聽就喜歡,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民間童謠篇幅短小,重押韻,有節奏,它的語言符合幼兒的朗誦特點,便於幼兒吟誦與理解,這對培養幼兒的語感十分有利。例如《這個小孩也怪好》:「這個小孩也怪好,就叫淤泥陷住了。這淤泥,也怪好,就叫太陽晒乾了。這太陽,也怪好,就叫雲彩遮住了。這雲彩,也怪好,就叫大風吹散了……」這首童謠朗朗上口,幼兒一學就會。這種帶有推理性的童謠,環環相扣,因果相接,結果卻又出乎意料。它們不僅可以增長知識、擴大生活經驗,還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語言能力。

相較於一些語言教育往往只停留在讓幼兒記憶、朗讀文字的層面,民間童謠對幼兒語言發展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

民間歌謠對幼兒感受藝術的價值

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翻閱了大量童謠,它們有的是兒時耳熟能詳的小調,帶著青草的芬芳,裹著淡淡的鄉愁,像滴滴清泉滋潤著我們的心靈。

如《外婆橋》:搖呀搖,搖呀搖,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誇我好寶寶,糖一包,果一包,寶寶樂得哈哈笑。

有的是調皮詼諧的小曲,讓人忍俊不禁,這種幽默是中國文化特有的、含蓄的表達,而又寓意深刻。如《一對蟈蟈吹牛皮》:閑著沒事兒上西坡,遇到兩個蟈蟈吹牛皮。大蟈蟈說:「我在南山吃了只鳥」。二蟈蟈說:「我在北山吃了只雞」。大蟈蟈說:「我在東山吃了只狗」。二蟈蟈說:「我在西山吃了只驢」。大蟈蟈說:「我在關外吃了只虎」。二蟈蟈說:「我在東海吃了條龍」。它們吹得正起勁,從南來了一隻大公雞,兩個一見生了氣,伸伸腿,捋捋須,一齊奔向大公雞。想吃公雞沒吃成,「得兒」一聲餵了雞。還有的則是無厘頭的怪誕小品,沒有體會,沒有道理,卻總是讓人喜歡去讀,一下子種在心裡。如上述的《顛倒歌》。

根據教育實際童謠需要做適宜修改

這種修改基於兩點:一是根據遊戲設計的需要,做適度的修改。例如《編花籃》,原來的兒歌是:「編、編、編花籃,花籃裡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什麼,叫花籃。蹲下,起不來,坐下,起不來。小皮球,香鴨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考慮到遊戲時,過長的兒歌會成為遊戲的負擔,所以我們做了節選。就選了前面的四句,但為了配合遊戲玩法中的難點,又創編了一句:「你蹲下,我出來,我們繼續編花籃。」

另一種是根據幼兒的表達需要,做適度地調整,例如上述的《有個小孩也怪好》,「這老鼠也怪好,就叫花貓吃掉了。」現代兒童的語言習慣不再用口語化的「就叫」而是用「就被」,意思不變。剛開始我們認為「就叫」比較傳統,童謠的韻味更濃,但是在教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們因為已有的表達經驗經常把「就叫」混念成「就被」。考慮到幼兒的表達習慣,我們就把整首兒歌中的「就叫」調整為「就被」,孩子們也不再糾結了。

與兒童探討修改遊戲的玩法

將童謠設計成幼兒喜歡的、適宜的遊戲,是對教師最大的挑戰。每個遊戲的設計教師都很用心,但在實踐中幼兒不是都買賬的。有的遊戲中,孩子只念童謠,忽略遊戲,說明遊戲的趣味性不夠;有的遊戲中,孩子只顧遊戲,而忘記念童謠,說明童謠不是這個遊戲的必須,需要調整玩法。在不斷的設計、調整、推翻、重新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找到了最佳的合作者,那就是孩子。這也充分地印證一句話:「兒童是遊戲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

在童謠《我做個夢》的遊戲設計中,剛開始的設計是「拉手套圈」的遊戲。教完以後,孩子們不喜歡玩,我問為什麼,他們一致回答說「太難了」「不好玩」。我問他們:「那你們喜歡怎麼玩?」孩子們說:「追著玩,跑著玩。」於是我們又重新設計,變成傳遞玩具、追逐傳遞者的遊戲,孩子們十分開心,玩得很高興。

正在慶幸找到最合適玩法的時候,孩子們又出現了狀況,每次玩完都有些幼兒很沮喪很遺憾,因為這個兒歌較長,可最後只有兩個追逐跑的機會,剩下的大多數幼兒都在等待。

當孩子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我們決定忍痛修改,讓更多幼兒有機會加入遊戲。經過不斷地思考,最後調整成每說到一個形象,就有一名幼兒加入,最後大家搶椅子坐的遊戲,這一下就解決了孩子等待的問題,看著他們開心的遊戲,我想說:「謝謝你們孩子!」更想對廣大幼教工作者說:「向孩子學習,聽孩子的建議,是我們工作茫然時的突破口。」

依據幼兒情況設計不同的遊戲玩法

遊戲創編中我們發現,教師的預設玩法與幼兒的實際需求是有差異的,有時差異還很大。例如,傳統童謠《一個小孩穿紅鞋》,我們就將它設計成傳統遊戲「拍花巴掌」。考慮到這是大班的遊戲,我們設計的拍巴掌也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發現,男孩手都「笨一些」,玩不了難的,降低難度吧,女孩又覺得太簡單。於是我們就設計了三層玩法,像闖關遊戲一樣,逐漸加大難度,讓孩子們在不斷地自我挑戰中得到發展。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你想讓小朋友把小椅子放整齊,就說把小汽車開進停車場停整齊;你想讓小朋友把隊站直,就說比一比哪隊的火車最直。幼兒的生活是離不開遊戲的。

童謠遊戲就是利用童謠的特點設計成有趣的遊戲,童謠因為有了遊戲被孩子們廣為傳唱,煥發出了新的生機;遊戲因為有了童謠也更加有聲有色,有了延續下去的生命。而最好的童謠遊戲,是那些幾乎不用道具、不用老師組織、沒有太多規則的、幼兒可以自發組織的遊戲,這些遊戲和童謠是幼兒發自內心喜愛的,不受條件限制的,隨時開展的遊戲。這樣的遊戲生命力是最頑強的,就像《老鷹捉小雞》,每一代人都在玩。(作者王娜,系河北省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幼兒園副園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21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雲南楚雄州村村都將有幼兒園
笑問客從何處來
原生家庭的影響需揚「長」避「短」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反叛童謠》不反叛,只是講給成人的童謠
反叛的童謠
當童謠和插畫相伴
動漫:成人向黑暗童話《反叛的童謠》,小紅帽的獵槍
想打破「貴人語遲」的魔咒?語言啟蒙就藏在這些好讀好記的童謠中
童謠真是好氣質!背心配紗裙就敢走紅毯,戴流蘇耳環更像章子怡了
為什麼統治者都對童謠十分在意,甚至為了一首童謠而寢食難安!
鹽系少女童謠《如懿傳》清宮首秀,磚紅配寶藍驚艷眾人,眼睛裡都是戲
兒時故事串燒「反叛的童謠」
王凱搭檔童謠,鄭爽搭檔小鮮肉,兩部劇同時開機,你最期待誰
經典兒歌 童謠
隱藏在童謠里的真實恐怖事件
黑童話毀三觀?那你可能沒聽過這些英國恐怖童謠
磨耳朵,唱童謠,讀故事,親子拓展活動,在家英語啟蒙好助手
偶遇童謠潘粵明拍戲,看似簡單的跑步背後,竟是這麼大的場面!
童謠:童謠六章
5對意外撞臉的明星,看完對比照後眼花了,章子怡童謠傻傻分不清
讓你們久等的動力沙返場和可以搭配點讀筆的英語童謠故事書
連城方言與童謠
開售 | 磨耳朵,唱童謠,讀故事,親子拓展活動,在家英語啟蒙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