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文解字:如何辨別戍戌戊?

說文解字:如何辨別戍戌戊?

說文解字:如何辨別戍戌戊?



點戍劃戌戊中空


中午看電視,主持人介紹即將開播的新電視連續劇。聽聲音說的是「wùxū風雲」,而屏幕上打出的字卻是「戊戍風雲」。這裡的「戍」顯然錯了。


「戍」和「戌」是兩個字形相近而音、義都不相同的字,書刊報紙上經常互相混淆,而且這類差錯還出現在一些知名度較高的作家的文章中。究竟是由於手民的誤植,還是因作者的疏漏所造成,人們不得而知。但既然出了差錯,就會謬種流傳,產生不良的影響,引起用字的混亂。電視上出現「戍」「戌」不分的現象,即是明證。

除了「戍」和「戌」,還有一個「戊」字。「戊」與「戍」「戌」,雖然一般不會混淆,但以「戊」為聲符的「茂」,卻常被人們錯寫成「荗」,因此也在這裡附帶說一說。


「戍」「戌」「戊」三字,音和義都不相同,要正確加以區別,首先必須分清並牢記它們的讀音和意義。


「戍」音shù(樹),《說文·戈部》:「戍,守邊也。從人持戈。」其本義為守衛邊疆,是個動詞。後來雖然也引申出「戍卒」「邊防營壘」等名詞義,但到現代已基本上只用「駐防」「守衛」等動詞義,如:戍守、戍邊、衛戍等。


「戌」音xū(需),甲骨文作,像斧鉞一類古兵器形狀,本義為名詞。卜辭有「甲戌卜」的句子,《尚書·召誥》:「越三日庚戌。」說明在殷周時代,「戌」已借作紀日用字,為十二地支之一,其本義則被廢去。以後,「戌」又用來紀月,表示夏曆九月;用來紀時,為古代十二時辰之一,相當於下午七時至九時;用來表示生肖,屬狗;還可用作姓氏,如:周有戌命,唐有戌盈孫,現代的浙江上虞、四川成都、上海、江西廣豐、安徽淮南和台灣台北等地均有此姓。總之,「戌」自古至今只作名詞而不作動詞。


「戊」音wù(務),甲骨文作,也像斧鉞之形,本義為兵器,名詞。卜辭有「戊寅卜」之句,《尚書·洛誥》:「戊辰,王在新邑。」說明「戊」也早在上古時已被借作紀日用字,為十天干之一。清末「戊戌變法」的「戊戌」就是干支相配用以紀年的例子。「戊」和「戌」雖然都是名詞,但一般不會相混。


辨析了「戍」「戌」「戊」三個字的不同音、義以後,我們只要記熟本文題目的「點戍劃戌戊中空」七個字,就可以準確無誤地把它們區分開來了:


凡是讀shù(樹)而義為駐防、守衛的字,中間是一點,作「戍」;凡是讀xū(需)而義為十二地支之一的紀年紀日用字,中間是一划,作「戌」;凡是讀wù(務)而義為十天干之一的紀年紀日用字,中間是空的,作「戊」。


下面談「茂」字。我在長期的編輯工作中,經常發現作者在寫稿時將「茂」錯寫成「荗」,其出錯率約在30%以上。雖然這個錯字印成書後不會與讀者見面,那是因為鉛字中沒有「荗」字,排字工人在排版時已經主動給改正了,但如果寫的人不自覺,讓這個錯字頻頻出現在與親友來往的書信中,那就沒有誰再會給你遮醜了。所以也應當用心去糾正它。


古代訓詁學家認為,按照聲訓的原理,「茂」得聲於「戊」,「茂」和「戊」是聲相同而義相通的兩個字。《禮記·月令》:「其日戊己。」鄭玄註:「戊之言茂也。」劉熙《釋名·釋天》:「戊,茂也,物皆茂盛也。」「戊」今讀wù(務),「茂」今讀mào(冒),其音連相近也談不上,怎麼能說它們是「聲相同而義相通」呢?這裡有個古今語音演變的問題。查《廣韻·去聲·候韻》。「茂」「戊」同在一個小韻,其音均為「莫候切」,折成今音都讀mòu。《戰國策·秦策》、《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有秦人甘茂,《說苑·雜言》作「甘戊」。正因為「茂」和「戊」古代讀音相同,所以才能互換。到了五代梁時,情況發生了變化。由於梁太祖朱溫的曾祖名茂琳,因此凡遇到「茂」以及和它同音的「戊」字都要避諱,但避諱的方法並不一樣:遇「茂」字一般用改稱,如王茂章改名「景仁」,「茂州」改名「汶州」,「茂名縣」改名「越裳縣」;遇「戊」字則用音近的「武」字相代(「武」古讀重唇音,聲母與「戊」相同,以後又轉為輕唇音,現代變成零聲母),如「戊辰」改為「武辰」,「太戊」改為「太武」,「戊己校尉」改為「武己校尉」。由於「戊」改「武」的情況比較單一,讀音也就隨之變成了wǔ(武),以後又由上聲轉為去聲,讀成了wù(務)。


「茂」字的讀音直到民國初年還沒有變化。1919年由舊教育部審定的《國音字典》中仍注音為「ㄇㄡ,去聲」(mòu)。可能是由於mòu音帶點撮口,用力而下沉的去聲讀起來有些使不上勁,這個音就逐漸變成了開口的mào。1947年出版的《國語辭典》將「茂」及其同音字「貿、楙、懋、袤、瞀」的正音都注作「ㄇㄠˋ」(mào),但還將其舊讀「ㄇㄡˋ」(mòu)作為又讀音保留了下來。到了建國以後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這些字的又讀音(舊讀)便被全部取消,只留下了mào一個讀音。

(原載1998-09,署筆名省廬)


再談「戍」和「戌」


在過去一些抄刻或校讎不精的古籍中,「戌」字誤寫或誤刻為「戍」的現象比較多見。我有一部民國19年上海錦章圖書局石印的《精校左傳杜林合注》,其中凡紀日用的「戌」字,幾乎都錯成了「戍」。如《隱公三年》云:「春,王三月壬戍,平王崩。赴以庚戍。」這兩個「戍」均應作「戌」,因為「戍」是不能用來紀日的。「戍」錯成「戌」的情況則比較少見,如編定於清嘉慶年間的《全唐文》卷八百七所載司空圖《春愁賦》有句云:「落梅傳戌笛之聲。」這裡的「戌」顯然是「戍」字之誤。因為「戍笛」可以理解為戍邊將士所吹的笛子,錯成「戌笛」就說不清是什麼東西了。


以上所說「戍」「戌」相混的問題,通過對字義和上下語境的辨析,一般都不難解決。但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當「戍」或「戌」同其他字結合成意義難明而又無法分割的複詞時,事情就比較棘手了。試看以下兩例:


中華書局版《范石湖集》卷十八《中岩》詩:「翠邏森戍削。」


中華書局版《薑齋文集》卷七《南嶽賦》:「五指南纖而戌削。」


從文義上揣摩,「戍削」和「戌削」應當是同一個詞。「戍」和「戌」音義截然不同,二者必有一誤。但如果要從這兩個句子或複詞本身來判斷孰是孰非,確實毫無辦法,因為誰也不知道「戍削」的「戍」或「戌削」的「戌」是什麼意思。查一下《佩文韻府》,其索引和正文都收了「戍削」條,正文的引證是《史記·司馬相如傳》:「眇閻易以戍削。」似乎作「戍削」是對的。但是再查一下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史記會注考證》,兩書的《司馬相如傳》竟都作「戌削」。真把人弄得一頭霧水!幸而這個複詞出在司馬相如《子虛賦》中,有異文可以互相校勘:《昭明文選·上林賦》此詞錄作「恤削」,《漢書·司馬相如傳》錄作「邱削」。「恤」「卸」與「戌」都在《廣韻·入聲·術韻》的同一小韻,古代讀音完全相同,因而可以通假互換,但與去聲的「戍」則全不相干。足證此詞應作「戌削」而不作「戍削」。


再舉一個例子,是唐代李商隱兩句詩中的同一個詞,見於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全唐詩》:


李商隱《魏侯第東北樓堂郢叔言別》詩云:「鎖香金屈戍,酒玉崑崙。」


又《驕兒》詩云:「凝走弄香奩,拔脫金屈戍。」

這裡兩處出現的同一個詞都作「屈戍」。但在中華書局排印的《全唐詩》和上海古籍版《玉谿生詩集箋注》中,此詞卻都印成了「屈戌」。「屈戌」和「屈戍」又是水火不相容的兩個詞,其中必有一誤。《漢語大詞典》收有「屈戌」條,釋為:「門窗、屏風、櫥櫃等的環紐、搭扣。」這個解釋大致不錯。此條所引書證即李商隱的《驕兒》詩,也作「屈戌」。但它又在後面加了一句:「戌,一本作『戍』。」此外,它還另立了一條「屈戍」,釋為「即屈戌」。這其實是一種淘漿糊的做法。「屈戍」條所引的書證是:


《紅樓夢》第七十三回:「原來是外間窗屜不曾扣好,滑了屈戍,掉下來。」


這條書證可能依據的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增評補圖石頭記》,該書此詞正印作「屈戍」。但人民文學1973年版《紅樓夢》卻印作「屈戌」,而且還特地加註說:「屈戌,北方一般讀成qūxūr。」這個讀音來自現代北方口語,應當是「屈戌」一詞作「戌」而不作「戍」,的有力證明。除此以外,我們還可用古詩押韻的規則來論證。李商隱的《驕兒》詩「拔脫金屈戌」一句,其末字正好在韻腳,而全詩押的都是入聲韻,因而此句的末字只能是入聲的「戌」而不可能是去聲的「戍」。《漢語大詞典》在「屈戌」條外另收「屈戍」條是不能成立的。


最後,再談一個古代人名用「戌」或「戍」的例子。這裡先抄中華書局版《十三經註疏·春秋左傳正義》的幾段原文和音注。


《宣公十二年》:「鄭皇戌使如晉師。」陸德明《經典釋文》


(以下簡稱《釋文》):「皇戌,雖律反。」(按「雖律」反切折成直音讀「恤」,古代「恤」「戌」完全同音)


《昭公八年》:「使穿封戌為陳公。」《釋文》:「戌,音恤。」


《昭公十九年》:「夫人,宋向戌之女也。」《釋文》:「戌,音恤。」


《昭公二十七年》:「左司馬沈尹戌。」《釋文》:「戌,音恤。」


《定公十三年》:「戌也驕……衛侯始惡於公叔戌。」

以上所引《左傳》原文中,皇戌、穿封戌、向戌、沈尹戌、公叔戌五個人,其名均印作「戌」而不作「戍」。但奇怪的是,前四人的名字,釋文都給註上了直音或反切,讀作入聲的「恤」,唯獨最後一個「公叔戌」沒有注音。這是否陸德明的疏漏呢?不是。這裡,他無非想告訴讀者,公叔之名不讀「恤」。清代阮元在《校勘記》「戌也驕」下說:「岳本、纂圖本、監本、毛本『戍』作『戌』,誤……按:凡人名多用『戌亥』字,惟此用『戍守』字。」在《宣公十二年》鄭皇戌使如晉師」條下,阮元又引浦鏜說云:「凡人名,除定十三年『公叔戍』外,並從『戌亥』之『戌』。」都明確指出公叔之名是「戍守」的「戍」而不是「戌亥」的「戌」。「公叔戍」是衛大夫公叔文子的兒子。世界書局版《禮記·檀弓下》:「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於君。」字正作「戍」。元陳澔集說云:「戍,音庶(去聲字)。」足證阮元《校勘記》所說是有根據的。中華書局版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印作「公叔戍」,是利用了陳澔、阮元的成果,可謂「於細微處見功夫」;而上海人民版《春秋左傳集解》和貴州人民版《左傳全譯》則均印成「公叔戌」,對前人的考訂視若無睹,大而化之,沿謬踵誤,就顯得差一些了。


(原載1998-10)


說文解字


swjzclub


直接回復漢字或者成語來查詢相關含義


回復「」,擁抱說文解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文解字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麥
說文解字:舞
悲壯:中國歷史上令人動容的十大悲劇瞬間,看哭了!
說文解字:夏
李達康和沙瑞金書記,原來都好這一口

TAG:說文解字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辨別隕石真偽?
如何簡單的辨別翡翠原石?
定窯石如何辨別真偽?
對於翡翠玉石鑒定證書有造假的,我該如何辨別?專家解析:別怕!
蜜蠟如何辨別真假,關於蜜蠟如何辨別,這篇文章說透了!
如何辨別和田玉真假?
如何辨別各朝代龍泉窯真偽?
翡翠原石如何鑒定?教你如何簡單的辨別翡翠原石
如何辨別純糧酒呢?
你知道該怎麼辨別和田玉籽料的真假嗎,都來看看吧,圖文詳解
如何辨別梅花鹿茸的真偽?
如何辨別琺琅瓷器的真偽?
如何辨別真假賭石!
你知道怎樣辨別古幣真偽嗎?
如何品鑒老班章?如何辨別真假老班章?
如何辨別被注膠的碧璽呢?
宋代官窯瓷器如何辨別?
古樹滇紅有何特點?如何辨別?
你見過真正的隕石嗎?你知道如何辨別,隕石的真假嗎?
如何辨別是真玉還是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