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豆瓣日記:八零年代的電影與八零後

豆瓣日記:八零年代的電影與八零後


本文作者「常江」,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夜晚,一位略微年長的朋友打來電話閑聊,我說我在看電影。他問什麼電影,我說謝晉導演的《芙蓉鎮》。他很驚訝:這可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電影啊,你為什麼會去看?我笑答:誰規定你們時代的東西我們就不能看了?好像「思想解放、實事求是」的八零年代只屬於「你們」,不屬於「我們」。他鄙夷:你看了也不會懂的。我說是的,我也許不懂,但我會努力讓自己懂得更多些。


芙蓉鎮

8.9


主演:劉曉慶/姜文/鄭在石/張光北/徐松子/祝士彬/劉利年


導演:謝晉


類型:謝晉/姜文/文革/劉曉慶/中國電影/大陸/中國/愛情/政治/國產

其實對這種居高臨下的指責早已習以為常了。在我還是文學青年的時候,便不止在一個場合被年長的前輩批評,內容大同小異,無外是「我們八零後」除了褻瀆經典和糟踐傳統之外啥也不懂。這真是一件尷尬的事:同樣帶著「八零」,「八零年代」如今仍是理想與激情的代名詞,而「八零後」則始終難逃爭議的干係。現在,身處海外,回頭看看《芙蓉鎮》,也會被鄙視,真是沒處說理。


其實我也不知自己怎會突然萌生看八零年代老電影的心思。除了《芙蓉鎮》,還看了吳貽弓的《城南舊事》、陳凱歌的《黃土地》,以及略早些的《小花》,等等。也許是此前看膩了鋪天蓋地的商業大片,便漸漸懷念起藝術中還存留著著些許人情味和社會責任感的年代吧。聽著《城南舊事》悠揚的主題曲: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我感覺自己彷彿置身於一個田園牧歌般的時空里,鄰裡間每個人都能叫出另一個人的名字,大家共同關心著個體與集體的理想和命運,即使遇到挫折,也如《芙蓉鎮》里秦書田臨行前對新婚妻子的叮囑一樣:像牲口一樣活下去。為什麼要活下去?因為正義的審判遲早會到來。很多人說八零年代代表著理想與激情,我倒認為說反了:從始至終,八零年代的藝術家們都奉行著某種審慎的法則:正義在這世上是客觀存在的,並應得到所有人的敬畏。這種正義感是歷史、社會與整個中華民族普遍信仰的道德法則,無論有沒有權力制衡機制,它都獨立地發揮著作用。


城南舊事


8.8


主演:沈潔/張豐毅 Fengyi Zhang/張閩 Min Zhang/鄭振瑤 Zhenyao Zheng/嚴翔 Xiang Yan

導演:吳貽弓


類型:城南舊事/童年/中國電影/經典/中國/吳貽弓/大陸/電影/國產/中國大陸


黃土地


7.8


主演:薛白/王學圻 Xueqi Wang/譚託/劉強

導演:陳凱歌


類型:陳凱歌/中國電影/張藝謀/中國/大陸/黃土地/1985/中國大陸/劇情/電影


小花


7.3

主演:陳冲 Joan Chen/劉曉慶 Xiaoqing Liu/唐國強 Guoqiang Tang/王佳寧/曹小敏/葛存壯 Cunzhuang Ge/王彪


導演:張錚/黃健中


類型:中國電影/陳冲/劉曉慶/中國/老電影/唐國強/戰爭/大陸/愛情/國產電影


我曾經仔細思索過為什麼中國從窮國變成富國之後,電影反而變得難看了的原因。很多人把責任歸咎於市場化程度不夠高,這顯然是跑偏了。在1987年,中國有22家大製片廠,但發行公司只有一家,即大型國企中影集團。製片廠把拍攝計劃上報給中影,中影根據相應情況撥款,最後再依據實際的票房收入情況,多退少補。這可是典型的計劃經濟。反觀現在,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遍地開花,競爭自由得很,如《芙蓉鎮》這樣的片子卻半部也生產不出。這是為什麼?後來我讀到一位80年代在廣電部電影局任外國專家的美國人的文章,才算找到了根:儘管八零年代拍電影已經成了「大買賣」,但無論著名演員還是著名導演都拿和普通人一樣的工資。1984年,謝晉導演每個月的工資大約100元。這意味著,拍電影的人既無權且無錢,他們在從事著純粹的藝術創作。於是我懵懂地摸到了當代電影中正義法則被拋棄的原因,那就是資本與權力的婚配。導演不再是導演,他們身兼意識形態代言人和文化產業資本家的雙重角色。如此這般,中國電影的題材才漸漸遠離了歷史與社會的維度,開始拍聊齋,拍孔子,拍百無聊賴的現代人如何「穿越」到八竿子打不到的秦代去英雄救美。


當然,八零年代的電影好看,還有許多其他因素。但我想,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那是一個「談錢談權傷藝術」的純真年代。試想,若一個人手持尚方寶劍,腰揣億萬美金,又獲准經營著一樁他人絕難染指的生意,誰還有心思做什麼人民藝術家?千萬別說這是跟人家好萊塢學的──好萊塢是猶太人的天下,電影人雖然腰纏萬貫,但始終被掌握國家權力的基督教勢力穿小鞋,權力和資本互相鉗制著,好萊塢才不敢一個勁兒地生產垃圾。至於我們,九零年代情況略好,一旦邁入21世紀,就只剩下《無極》和「三槍」了。電影業的權力和資本結婚十年,正義法則折損了大半,公眾就變成了只知道掏錢和傻笑的觀眾了。現在的中國電影不是政治正確與政治錯誤的問題,而是壓根沒有政治。但沒有政治也是一種政治,它導向麻木、冷漠、享樂和遺忘。


所以我想,讓八零後的我們系統地看一看八零年代的電影,其實是一個相當有意義的工程。一方面,儘管我們成長於九零年代、成熟於新世紀,但畢竟「八零年代」才是「八零後」的根,若我們生於一個追求社會正義的年代,則我們有義務將社會正義發揚廣大。另一方面,也是讓那些瞧見我們就搖頭的老前輩們放心,踏踏實實地將革命的火炬遞到我們手中。電影只是大千世界裡的一個極其微小的片斷,卻也折射著整個機體的健康程度,在沒有醫生願意為它診斷的時候,我們不妨自己在塵封的舊抽屜里找找偏方,或許還有得救。


(本文發表於2010年4月2日)


(全文完)


本文作者「常江」,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21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常江」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有些人的生猛是與生俱來的
豆瓣日記:低頭、抬頭、仰頭見的 二球懸鈴木
豆瓣閱讀文學周·沙龍直播:什麼樣的人在寫科幻
豆瓣日記:我可能種的是假的酢醬草
豆瓣日記:理科生的浪漫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失戀日記:第二十六天
日記:我的第一個兒童節
兩年前的日記
南半球日記 七年之癢
齊白石珍貴日記,最後的十年
牙套日記:凸嘴,沒下巴,拔了四顆牙,歷時一年零七個月
蔣介石日記中的九一八
我的第一份日記
毛毛日記 上班的第一天
五月種花日記
時下最火爆漫《看臉》一八六話,鎮成的育兒日記
第一期:《洋媽——繪畫日記》
日記里的二三事
鏈犬日記#星期六
春:閑趣日記(五)
三姐的日記本
蘑菇の日記:春天的秘密
新年日記之新年快樂多喝六個核桃的6
二月種花日記
散文詩:春天日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