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管理丨「商界夸父」:狀元張謇

管理丨「商界夸父」:狀元張謇

管理丨「商界夸父」:狀元張謇

張謇,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

1894年4月24日凌晨,紫禁城萬籟俱寂,太和殿外佇立著等待宣召的十名新科進士。他們神情肅穆,但內心卻無比興奮與焦灼。狀元,這是何等的榮耀?多少人夢寐以求!焉能不激動萬分?午門鐘鼓齊鳴,傳臚大典開始。皇帝平常禮儀上的中和韶樂,重大禮節專用的丹陛大樂,同時奏響。

年已不惑的張謇,心潮起伏。他十六歲時一舉考中秀才,意氣風發,立志科舉成名。然而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中道輟學,當了十年的幕僚。雖然此後也順利中舉,但一連四次在最高層的會試中的敗落,卻不禁使他心灰意懶,加之飽看宦海之險惡,科舉之腐敗,他已對功名利祿漸生厭倦。此次進京會考,實是父命難違……

「一甲一名,張謇……」

似乎從遙遠的曠野傳來一聲悠揚的喧呼,張謇渾身一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迎來一束束欣羨雜以嫉妒和失望的目光時,他的腦海已是一片空白。

一年之後的冬天,在長江北岸的通州城裡,人們沸沸揚揚地議論著一個爆炸性新聞:大生紗廠即將成立,而主事者竟然是新科狀元張謇!

創辦大生紗廠

話說張謇狀元及第,入了翰林院不久,老父逝世,遂匆匆回籍奔喪守制,這年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廷俯首屈膝簽定城下之盟,九州大地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國恥家痛使新科狀元悲憤交加,苦苦思索著人生之路和救國救民的真諦。他決定走實業救國道路,立志要在南通創辦紗廠。

紳領商辦

有人對張謇的決定暗中生疑:甲午戰爭失敗後,西方列強加緊了對中國的商品與資本輸出,向中國大量傾銷棉紗,上海等地紗價不斷下跌;此時辦紗廠有利可圖嗎?南通向來閉塞,不比江南市場環境好,在這裡辦廠,能立得住腳嗎?

這並非一時心血來潮,張謇也並非輕舉妄動之輩。他在南通做了周詳的考察。雖然目前棉紗市場疲軟,但是南通一帶機紗市場前景看好,這裡洋紗尚未充斥,而織戶眾多,棉紗需求廣闊,且南通廣大的剩餘勞動力可為紗廠提供充裕而廉價的產業後備軍。

但張謇不曾料到,貴為狀元,下海辦事業竟是如此艱辛。

傳統士紳,高居「士農工商」四民之首,素以清高自命,轉而經商,退居四民之末,這其中觀念的轉變首先就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張謇是奉旨辦廠,受兩江總督張之洞的委派經辦商務。但他從一開始就決意將紗廠辦成商辦工廠,因為洋務運動期間創設的官辦、官督商辦企業,大多宣告失敗。張謇希望能擺脫腐敗的官僚體制的直接干預。

管理丨「商界夸父」:狀元張謇

大生紗廠

張騫將他的紗廠取名為「大生」,寓意「通商惠工,江海之大;長財飭力,土地所生」。他希望以通州為基地,通過發展新工業,從家鄉走向全國,實現實業救國的理想。大生紗廠由通州、上海各三名董事即「通滬六董」協商認辦,預定招股六千共六十萬兩白銀。但招股不易,不久兩名董事知難而退,相繼辭職。純粹商辦的方案遂成泡影。

退而求其次,辦廠方案改為官商合辦。但是在這種經營方式下,企業的所有權和管理權隨時有可能受到官府的直接干預與控制,腐敗與壟斷隨時會侵蝕企業的機體,因此商民紛紛反對。左右為難之際,張謇在張之洞、劉坤一的幫助下,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那就是「紳領商辦」。

上海商務局將擱置在黃埔江畔多年的進口機器折價25萬兩,以官股的形式出讓給大生紗廠,到期領取官利,官府不直接干預企業經營,紗廠仍用商辦形式經營。以張謇為首的士紳在其中的作用是,「介官商之間,兼官商之任,通官商之郵」,也就是說,通過開明紳士的威望與影響,取得官府的間接支持和保護,溝通官與商之間的聯繫。

這一方面有效地避免了官府的消極干預,同時也避免了純粹商辦企業羸弱無助的缺陷。對於大生紗廠而言,由於張謇的作用,「紳領商辦」無疑優越於「官督商辦」、「官商合辦」與純粹商辦,不啻為一種有效的經營方式,既具備了商辦企業獨立經營的優勢,在某些方面又能獲得來自官府的特權。

應該說,這是中國民族資本家的悲哀,但又是不可避免的歷史必然。就某種程度而言,「紳領商辦」是張謇對民族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一種貢獻,畢竟,它是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中國早期企業形式基礎上的創新與進步。

志比城堅

經營模式雖已確立,但實際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卻遠遠超過想像。紳領商辦的形式雖然一般商人樂於接受,但資金的籌措仍非常有限,通州本地資金甚微,而上海商界對通州辦廠似乎有些不屑一顧。地方官員,雖然對新科狀元以禮相待,空頭承諾不少,實際的支持並不多,有的通州地方官吏還暗中阻撓。當時資本稀缺,融資成本高昂。好不容易籌集了6萬現金,1897年12月開始在通州城北的亂墳荒野上建造廠基,築路架橋,僱工、材料、運輸等開支浩繁,很快便花銷一空。張謇只得趕赴上海再籌資金。此時,這位紗廠創辦人,只能依靠賣字得來的旅費狼狽啟程。

張謇四處奔走,足跡廣涉江蘇、上海、安徽、江西、湖北各地,周旋於官衙之間,遊說商民之中,大生紗廠裝機建廠、試機開車,每走一步,都極艱難,張謇隨時都處於進退維谷的境地。

管理丨「商界夸父」:狀元張謇

在此期間,風言風語不斷傳來,譏諷有之;嘆惋有之。張謇面臨沉重的壓力,修建廠房進展緩慢,有人冷眼旁觀,幸災樂禍,恨不能見它立即夭折;廠房建成,有人冷言冷語:「廠囪雖高,何時出煙?」試機之後,人們仍然懷疑:「引擎雖動,何時出紗?」

直到1899年4月,紗廠正式開車出紗,流言蜚語才不攻自破。而為了早日出紗,取信於人,張謇是將價值8萬兩的棉花轉運上海出賣才解決了開車出紗的燃眉之急。開車之後,資金告罄,無力續購棉花。張謇又一次四處奔走求援。大生紗廠籌建至此,張謇的狀元光環與社會關係網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然而此時也如同強駑之末,軟弱無力。張謇為之心力交瘁。為了大生紗廠,這位狀元公為此付出的心血不知是當年應考的多少倍。

將近五年了,數不清有多少次碰壁。在走投無路之際,張謇也考慮過辭職,甚至求助於貸款條件苛刻的外國資本。此時,張謇決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盡花紡紗,賣紗收花,更續自轉。至不能有花紡紗,則停車閉廠,以還股東。」也就是說,在最大限度內加快資金周轉,使紗廠拼著一口氣,度過生死之關。如實在行不通,則就生死由天了。

天無絕人之路,張謇的得力助手沈燮均把自己布莊的資金全部接濟了大生紗廠,終於使張謇的背水一戰成功,總算立住了陣腳。1899年夏,棉紗行情一直看漲。在通海地區,小農家庭手工製作的土紗越來越受到機紗的排擠,織戶紛紛改用機紗。市場上,十二支紗的價格,批發達65兩,零售達67兩,大生紗廠的產品,初一投放市場就很快暢銷。紗廠的資金周轉逐漸寬鬆,收購原料,就地進行,源源不斷。

張謇信心倍增。這位士大夫出身的企業家,親手制定了一套完整而新穎的管理制度。他擬定的「廠約」,是中國民族企業早期比較完整的治廠章程。

廠內凡執事者概稱先生,摒棄傳統的老爺稱謂,這在當時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廠約實行明確的分工,責任落實到人,考核獎懲嚴明,杜絕彼此推諉;總理的職責是:「通官商之情,規便益之利,去妨礙之弊。酌定章程,舉錯董事,稽察進退,考核功過,等差賞罰。」;推行技術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同時,高薪延聘英國技術人員為總工程師,保證機器設備的正常運轉。

開車不久的八月,產品就供不應求,紗尚未紡出,已預購一空。投產第一年,獲利銀12萬兩,第二年獲利銀15萬兩。大生紗廠的成功,並沒有使張謇陶醉而止步不前,他的氣魄更宏偉,目光更遠大。

管理丨「商界夸父」:狀元張謇

大生紗廠

創建大生企業集團

當歷史跨入二十世紀時,張謇挾大生一役初戰告捷的餘勇,又先後創建一系列以大生為軸心的企業群。1900年,張謇籌建通海墾牧公司,決心將海門荒灘建設成良棉基地,為紗廠供應原料。墾牧公司在集股籌資方面,較當年大生紗廠的創建相對順利,到1901年7月集股已達14萬元,順利開工。但是,早期中國民族企業家的命運註定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果說大生紗廠是如履薄冰地走過來,那麼,墾牧公司則是在狂風驟雨中拼搏出來的。

與人爭,與天斗

墾牧公司一開始就處於與傳統勢力相對立的位置。在海門荒灘上,蓄草煎鹽的粗放生產方式,只能生產質量低劣的海鹽。但鹽為專賣商品,官吏能契以尋租,貪污受賄,從中漁利。這樣一塊肥肉他們怎願輕易放棄呢?張謇花了整整八年時間,多方奔波,才將種種人為障礙逐一排除,將其宏大計劃一步步向前推進。

墾牧公司的建設不僅要與人相爭,而且要與惡劣的自然條件拼搏。把遼闊的海塗荒灘化為良田,談何容易?海灘鹽鹼地,先要蓄淡,繼要種青,方能殺鹼。這就需要興修水利,築路修堤,開渠平地,工程十分艱巨。1905年夏天,數千民工不畏艱險,建成七條長堤、開挖了部分河渠,開墾了7000畝土地,但不幸在一場大風暴中全部化為烏有,牧場羊群也悉數散亡。

狂風巨潮使不少股東紛紛撤資而去,但張謇堅定不移,他總結經驗,繼續前行。五十多歲的人了,還一如既往,和青壯年一樣,頂風寒,冒酷暑,坐著一輛獨輪小車,在崎嶇不平的墾區顛簸而行,在蘆葦叢中艱難跋涉。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酷暑天,海濤洶湧,巨大的海潮挾狂風之威,如巨龍翻滾,瘋狂地衝擊著海堤。張謇不顧左右的苦勸,以有病之軀,「出入於狂風急浪之中,與駭浪驚濤相搏」。他踉踉蹌蹌巡視工地,指揮民工加固堤岸,搶險救災。

近十年的苦心經營終於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10年,千里斥鹵瘠土變成了膏腴良田,耕地面積達3萬多畝。昔日的荒灘上建起了繁忙的村鎮,六七千應募而來的勞動者,在此組成了一個新型的農工商一體的小區。墾牧公司向世人顯示了驕人的成就,為大生紗廠提供價廉質優的棉花。

在此期間,張謇又創設了一系列企業:1902年開辦大興麵廠,利用紗廠的剩餘動力磨粉,供應紗廠漿紗和工人食用;同年開辦廣生榨油公司,利用紗廠軋花棉籽制油自用;次年設大隆皂廠,以充分利用油廠的下腳料;為有效地解決運輸瓶頸,1904年創立上海大達輪步公司和南通天生港輪埠,此後還建成澤生水利公司、大中通運公司、外江三輪公司、船閘公司等;1906年設立資生鐵廠,專為大生紗廠修配機件;其他如染織考工所,是為紗廠發展服務的實驗與研究機構,懋生房地產公司是為各廠職工修建商品房;1907年在崇明久隆鎮開設大生二廠。

自下而上的救國方略

張謇馬不停蹄地投資辦廠,一步一步實現他的實業發展宏願,同時這也與他的政治理想緊密相關。19世紀20世紀之交,愛國志士在動蕩不安的中國社會發動各種各樣的變革與改良運動。張謇搏擊於商海之中,也熱情地關注和參與著政治變革,尋求救國救民的良策。

戊戍變法期間,適逢張謇進京,積極投身於這場運動之中。隨後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入侵,苦難的華夏大地,連年動蕩不安。張謇憂日甚。作為傳統士紳,他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不思圖強而憂憤;作為實業家,他更加務實地探索救國之途。在清政府一次又一次讓他痛心疾首之後,他用自己的實踐走上了一條自下而上的救國之路。他意識到只有實業救國、教育救國才是真理,自上而下的道路失敗,他逐漸清晰地形成了一條地方自治的救國方略。

按照他的設想,先在通州大辦實業,發展經濟,扶植教育,走出一條富強之路,然後推廣到江蘇省,進而擴展到全國。中華之振興,指日可待矣。應該說,這個設想既不同於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士的保守主張,也不同於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黨人的激進理想;這是他從事實業逐漸摸索到的道路,其獨到見解有重要歷史地位。

另一方面,中國早期民族企業所處市場環境的滯後,在通州地區尤為突出,也迫使張謇不得不分散出擊,通過多方投資為大生等企業營造一個較好的市場環境。在通州這個尚為封閉的經濟地域中,張謇及其大生紗廠如同鶴立雞群,卓立於小農經濟的土壤里,因此,無論從原料到運輸各個環節,乃至僱工的食宿等細節,張謇都是在孤軍奮戰,蓽露藍縷地為建設自身的市場環境努力。或者說,他通過企業集團內部的指令性安排,來彌補市場環境的不足。

管理丨「商界夸父」:狀元張謇

大生企業系統構圖

這位勇往直前的開拓者,以其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非凡的謀略,終於建立了以紗廠為軸心的規模龐大的大生資本集團。辛亥革命以後,民族工業的處境略有改善,大生紗廠的發展逐漸加快。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內部爭霸戰爭為中國民族工業提供了一個短暫的寬鬆環境與發展良機。大生紗廠迎來了它的鼎盛春秋。1917年大生紗廠純利76萬兩,1922年更高達263萬兩。至1921年,大生集團的支柱第一、第二兩個紗廠,資本接近370萬兩,歷年純利累計共達1660餘萬兩。

在鼎盛時期,張謇擴張實業的激情也進一步膨脹。1914年創辦大生三廠,並計劃繼續建立六個紗廠,但只有大生八廠建成,其他或停留於一紙計劃,或耗巨資後流產。1918年籌建淮海銀行,此後又陸續創辦大達輪船公司、大昌紙廠等多家企業。同時,鹽墾企業系統也迅速擴建了十數家公司,至1920年,投入資本共計2000多萬元,佔地面積400多萬畝,墾殖土地70多萬畝。

在短短數年,分散資金投入多家企業,超過了張謇與大生紗廠的合理負荷,急於求成,雖然一度業績輝煌,但無形中也種下了苦果。

根據以實業養教育、以教育促實業的宏大設想,在大生紗廠立穩腳根後,張謇便大張旗鼓地開始教育投資。1902年創辦我國第一所師範學校,隨後陸續成立了從幼兒園到專科學校各級教育機構及公益事業機構。1920年又成立綜合性的南通大學。

如此驕人的成就,使張謇及其企業集團足以傲視於世。年逾古稀的張謇雖然激情高昂,也難免偏離其一貫的冷靜與穩健,但他並沒有完全被勝利沖昏了頭腦。1920年正值輝煌顛峰時,他仍然不忘諄諄告誡:「營業之道,先求穩固。能穩固即不致失敗,即失敗亦有邊際。企業者不可不知,大凡失敗必在轟轟烈烈之時。」

不幸而言中。這位蓋世英傑,雖然能夠先後在學界與商界都取得當時登峰造極的成就,但在中國民族危機日益加劇的時代,他仍然無法擺脫中國民族資本家的悲壯歷史命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美列強發動對華經濟擴張狂潮,而此時中國國內軍閥連年混戰,國民經濟凋敝殘破。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政治經濟環境下,龐大的大生資本集團內部潛在的種種危機終於一併爆發出來,不可收拾。此時,年邁的張謇無力回天,只能眼巴巴地坐視自己苦心經營三十多年的企業集團轟然崩潰。而這位「偉大的失敗的英雄」,不久也在凄風苦雨中溘然長逝。

管理丨「商界夸父」:狀元張謇

現代夸父

大概在人類混沌初開之時,有一位追趕太陽的英雄,名叫夸父。為了實現自己的追求,他爬山涉水,奮力奔跑,永不停歇地追逐太陽。後來,他口渴難忍,一氣喝乾渭水、黃河,也無濟於事,仍然繼續前進。臨終之前,他放下手中的拐杖,用自己的脂膏血肉浸潤之,滋生了一片桃林(即鄧林),延綿廣布數千里。

中國古代的這個神話故事,本來的寓意是譏諷夸父不自量力。但後來,夸父為了偉大的理想而竭盡全力,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堅強毅力,為人們所稱頌不已。夸父的追求雖然沒有實現,但他用血肉之軀惠澤後世,更為人們所敬仰推崇。陶淵明有詩讚曰:「余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張騫是又一位夸父。他的宏大設想,不無知識分子理想化的濃厚色彩,恨不能通過無止境的實業計劃,一夜之間改善中國的市場環境,改變國弱民窮的悲慘命運。他也像夸父一樣,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嘔心瀝血,百折不撓。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他不可避免要走向失敗。

張謇立志以通州為試點,以近代企業為龍頭,振興經濟,地方自治,救國救民,走出一條適應全國富強之路。他排除種種艱難險阻,探索創新;他開創紳領商辦的獨特模式,成功創建大生紗廠;他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大型墾牧公司,繼而開設了一系列近代化的企業,形成了農、牧、工、商一體化的大生企業集團。這在當時是一種創舉,其中的艱辛困苦,不一而足。施展渾身解數,竭盡其傑出的商業才華,創造輝煌的成就,但最終張謇還是沒有走出歷史的遺憾。

以一個狀元的身份,張謇一改象牙塔里清高腐儒的形象,義無反顧勇赴商海,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千古絕唱。作為中國近代化的開路先鋒,他對實業矢志不逾的追求,他對商業實踐的可貴貢獻,留給了後人一份寶貴的精神遺產。他在南通的實業成就與教育成就,更為地方經濟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礎。

澤被當世,功在身後,張謇不愧為一位偉大的商界夸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豐子愷:五月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時節
「商界夸父」:狀元張謇
豐子愷說五月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時節
「商界夸父」、狀元張謇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胡碩 從理工男到商界才俊的「雙料學霸」
中國商界流傳:為商要學胡雪岩,他的後人為何「不為商、不從政」
商界名人都在用的時間管理法——艾維·利時間管理法
商界女人:李嘉誠經商的15個秘訣
食神生財富貴全!商界祖師爺陶朱公范蠡八字賞析
馬雲、董明珠、柳傳志等商界大佬的用人法則!
他是「中國商界之嚆矢」,近代連雲港鐵路、港口、工商業奠基人
馬雲、董明珠等商界精英的用人法則!
李彥宏:中國第一個把矽谷文化鑲嵌在公司文化里的商界領袖
商界巨擘郭鶴年傳奇
封面人物 | 商界大佬們的「被拒絕史」堪稱傳奇
中東商界麗人與您分享生財之道
綜述:美商界呼籲美中兩國以對話協商解決貿易問題
挪威工商界對美國貿易保護舉措表示擔憂
楊天林老師應邀到瓊海市商界國學會講授《孫子兵法與華商韜略》
朱英: 從清末民初商界「論說」看轉型時期的商人世界
旅德設計師舉辦作品展 德國政商界人士齊聚
實拍:堪比王健林的非洲黑色商界首富
靳雲鵬的榮辱浮沉:宦海失意,商界得志
5位區塊鏈人士入圍《財富》商界精英「」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