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醫生叮囑:坐月子這些事,寶媽要牢記,出了月子年輕十歲
坐月子是女人一生中改善體質的最佳時機。因為女性在一生中有三次機會可以調理自己的體質,那就是初潮期、產後、更年期。而最重要的就是產後這個階段。這個時期,女人的身體就好像一個打開的大門,可以把產前長期以來積累的多餘的積水和毒素排出體外,因此,新媽媽一定要學會正確的保養,保養好了會讓你年輕10歲。
一、產後子宮恢復過程
生完寶寶了,准媽媽好像可以喘口氣了,但是除去把精力放在寶寶身上,准媽媽的產後恢復也是很重要的,在月子期間,准媽媽要注意子宮恢復情況,也別忘記滿月後要複診,確認子宮的恢復狀況。而月子期間常喝的生化湯,則要注意正確的飲用方式,避免惡露一直不斷,影響子宮恢復
【第1周】
1、陣痛從第3天開始得到緩解。
2、惡露量在分娩當天和第2天較多,然後逐漸減少,1周後與平時的月經量差不多。
3、分娩後第1天開始分泌乳汁。
4、分娩1周過後,子宮縮小。
【第2周】
1、惡露的顏色由褐色變成黃色,量也逐漸減少。
2、母乳分泌更加順暢。
3、子宮繼續縮小,恢復到分娩前的狀態。
【第3周】
1、黃色的惡露幾乎消失。
2、分娩時的傷口基本痊癒。
【第4周】
1、惡露消失,分泌出和妊娠前相同的白色分泌物。
2、恥骨恢復正常,陰道恢復正常,會陰部消腫。3
3、腹部變得較為緊繃。
4、妊娠紋的顏色變淺。
【第5周】
1、子宮完全恢復。
2、擺脫產後抑鬱症。
【第6周】
1、腹部下垂不明顯,身材恢復原狀。
2、身體大多已調整至原來的狀態。
子宮如何快速復原
1、產後應及時排尿
產後要及時排尿,這樣才能不使膀胱過脹或經常處於膨脹狀態。
2、產褥期應避免長期卧位
產後6~8小時,產婦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可以下床活動,這樣有利於身體生理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
卧床休息時盡量採取左卧或右卧的姿勢,避免仰卧,以防子宮後傾;如果子宮已經向後傾屈,應做膝胸卧位來糾正。
3、產後應該哺乳
母乳餵養不僅非常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而且寶寶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
4、注意陰部衛生
產後要注意陰部衛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進一步影響子宮的恢復。
二、月子里要適當活動
子里要多一直躺著不動對嗎?
提醒新媽媽,產後一定要儘早下床活動。產後儘早活動有利於子宮的恢復及惡露的排除,可促進腸蠕動、防止腸粘連,加強胃腸道功能,增進食慾減少便秘,還可預防褥瘡及靜脈血栓形成,促進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復,減少感染。
對於順產的媽媽,產後6-12小時即可下床輕微活動,第二天可在室內隨意走動,如果是鉗產則需要適當推遲活動時間。
剖腹產媽媽在術後6小時內要絕對地卧床休息,6小時後可在床上活動,如翻身、側卧等,第二天可在床上坐起,或輕微地起床活動,可促進腸蠕動,儘早排氣。
注意事項:
1.產後儘早下床活動,但不宜過於勞累。
產後儘早下床活動,但不宜過於勞累。產後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走走,做些簡單的體操,這些活動能夠加速對身體的恢復。
2.可以散步,但一定要避免提重物。
可以散步,但一定要避免提重物。提重物、咳嗽等能使腹壓升高的行為都要盡量避免,因為這些都可能導致子宮脫垂。
3.天氣好可以外出曬太陽,半小時即可。
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到戶外,穿半袖衫和長褲。也可戴個遮陽帽,防晒擋風。外出前要做好防晒工作,不要在外站立時間過久,適當散步後就回床休息。
三、產後注意事項
1、產後之不設防致孕很多人沒有這方面的常識,以為哺乳期不會懷孕,又不好意思諮詢醫生,結果產後沒有多久又懷孕,對婦女的身體是極大的傷害。夫妻同房也應使用工具避孕或放置節育環等手段來避孕。
2、產後之腰腿痛許多產婦分娩後或多或少都會感到腰腿痛,這是為什麼呢?這要從懷孕講起,妊娠期間,胎兒的發育使子宮增大,同時腹部也變大,重量增加,變大的腹部向前突起,為適應這種生理改變,身體的重心就必然發生改變,腰背部的負重加大,所以孕婦的腰背部和腿部常常感到酸痛。到了分娩的時候,現在產婦分娩時多採用仰卧截石位,產婦在產床上時間較長,且不能自由活動,分娩時要消耗掉許多的體力和熱量,致使腰部和腿部酸痛加劇。在產褥期和坐月子期間,有的產婦不注意科學的休養方法,活動鍛煉不得法,有的產婦過早的參與勞動,還有的產婦產後睡彈簧床也不利於腰腿部的恢復,這種種情況都可以引起產婦在產後,感到腰腿部疼痛
3、產後之子宮恢復不良有的媽媽生完小孩後,惡露經久不凈,一直腹部隱疼,按她的話說,好像裡面有東西揪著痛,尤其哺乳時加劇。用熱水袋局部敷後,疼痛會得到舒緩。這可能患的是子宮復舊不良,產婦產後宮縮可引起疼痛。因嬰兒吸吮時刺激乳頭,可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所以哺乳時加劇,惡露經久不凈要注意子宮內膜炎症,必要時要作B超檢查,看有沒有胎盤殘留。建議注意防治感染。加強宮縮治療,用抗生素和中藥處理,如果B超發現有胎盤殘留,要作清宮,產後24小時內應經常注意宮縮及陰道流血情況。每日檢查宮底高度,觀察惡露性質。
4、產後之排尿問題十月懷胎,好不容易才把重達7斤的寶寶生下來,郭媽媽如釋重負。還沒來得及想如何恢復身材,馬上就面臨一個難以開口的尷尬問題--尿失禁。每次她開心地哈哈大笑、咳嗽時,尿就不能自控地排出來,讓她十分狼狽。尿失禁是孕婦的常見問題。導致尿失禁的內因是女性尿道相對比較短,外因是生產時胎兒通過產道,使得膀胱、子宮等組織的肌膜受傷,彈性受損,尿道鬆弛而失去應有的功能。當患者腹部用力、腹壓增加的時候,尿液會不自主流出,尤其當咳嗽、打噴嚏時最容易發生。建議產婦在產育期避免過早勞動,應注意預防便秘。產婦在家要有意識地經常做縮宮運動,慢慢恢復盆底肌肉的收縮力。一段時間後失禁便會自行緩解、消失,如果情況仍未好轉,則需要到泌尿科或產科求診。
四、長時間看書看電視
事實:長時間看書、看電視對眼睛的影響在產後和非孕期沒有什麼區別。產婦在產褥期需要充分休息來恢復身體的變化。同時又要哺育小寶寶,而小寶寶的作息時間和成年人不同,這樣就會影響媽媽的休息。
傳統長輩總奉勸產婦坐月子時不能看電視、哭泣,乍聽之下雖有些匪夷所思,不過若以保護母體為出發點,或許就不難理解了。媽咪產後因荷爾蒙急遽下降,傷口還未復原、哺喂母乳遭遇挫折、身材改變,不知如何照顧新生兒等因素,容易感到憂鬱而哭泣,特別是新手媽咪反應會更明顯。
減少看電視看手機和看書的時間,盡量和小寶寶一起同步休息,是彌補媽媽睡眠不足的一種很好的方法。產褥期的媽媽要更多地關注自己和寶寶,調整新的生活方式,過了這個階段再去認真學習吧!不知道很多寶媽是不是這樣。
想哭?由於體內激素的影響、產婦身體的變化、產婦對小寶寶哺育及未來的焦慮、以及家庭的關注點從孕婦轉向小寶寶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產婦在產褥期很容易出現產後抑鬱。嚴重的還可以發展成為產後抑鬱症。眼淚是情緒的一種很好的宣洩物。有時也是精神壓力的一個釋放通道。在這種情況下,及時地誘導產婦將內心的憂傷、沮喪及悲傷排解出來,加以疏導和解釋,就可以幫助產婦化解這種失平衡狀態。不能哭?堵截不如疏導,把通道放開,想哭就哭吧!長時間的鬱悶要比一時的眼睛紅腫嚴重得多。至於不能看電視,倒也不是要媽咪整天躺著不要動,只是因產後身體比較虛弱,而且要同時照顧小孩本就不輕鬆,當然盡量卧床休息還是很重要的,所以只要看電視不要持續太久時間,能每20~30分鐘就讓眼睛休息一下,且燈光不要太暗或太亮,看電視並非全然不可行。
五、女性產後如何護理陰部?
1、產後私處護理的第一步是選用專業的產婦衛生巾,不要用普通衛生巾來代替,因為這樣會減慢產後傷口的癒合。
2、保持外陰清潔,勤換會陰墊及內衣褲,大小便後勤用清水洗會陰,每天用0.1%的苯扎溴銨溶液擦洗外陰,至少1次,直至會陰傷口拆線。
3、產後應向會陰傷口的對側保持卧位或坐位,一方面,可使產後惡露盡量不侵及傷口;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局部傷口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4、外陰傷口腫脹疼痛者,可用95%乙醇(酒精)紗布或50%硫酸鎂濕敷外陰。
5、對於那些會陰傷口局部有腫脹、硬結者,分娩10天以後,惡露量已明顯減少時,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會陰15分鐘,每天2次。以促進會陰傷口癒合、消腫、緩解局部腫脹不適。
6、當會陰傷口明顯疼痛或出現異常會泌物時,應警惕傷口有否感染,必要時需請醫生檢查和治療。
六、月子里飲食注意
產後第一周:飲食清淡,補血養血
產後媽媽最初幾天身體虛弱無力,胃口較差,如果此時進補或催奶,則會虛不受補,使胃口更差,而且會因乳汁分泌不暢而導致乳腺炎。因為剛出生的嬰兒食量很小,所以媽媽不用因為奶少而擔心寶寶會不夠吃。
產後第二周:提升營養,多補鈣鐵
產後第二周,傷口基本上癒合,胃口也明顯好轉,產婦應盡量多吃富含鐵質、鈣質的食物。0-6個月的寶寶骨骼形成所需的鈣完全來源於媽媽,為了滿足寶寶發育的需要,新媽媽應及時補鈣。
產後第三周:催乳與補血並重
產後經過前一段時間的調養,新媽媽的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都有了較大的提高,此時再進補更容易吸收和消化,而且不容易給身體增加負擔,所以此時是進補的最佳階段。寶寶長到半個月後,胃口也隨之增長,次階段完全可以開始多吃催奶食物。
產後第四周及以後:定時定量進餐很重要
產後第四周是新媽媽體質恢復關鍵期,此階段身體各個器官逐漸恢復到產前的狀態,因此需要更多的營養。規律、定時定量地進餐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胃腸生物鐘形成規律,使營養更多地被吸收,還可以避免脂肪過度堆積,有利於產後瘦身。
七、產婦的個人衛生
傳統上認為:產褥期不能洗澡、不能洗頭,怕因此受風受涼留下病根。實際上這種認識是不合理的。
1、「月子」里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乾燥。惡露會在大約產後4個星期至6個星期乾淨。
2、一般產後一周可以洗澡、洗頭,但必須緊持擦浴,不能洗盆浴,以免洗澡用過的髒水灌入生殖道而引起感染。6周後可以洗淋浴。
3、居室內經常通風,室內溫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過去常有將門窗緊閉,不論何時產婦都要蓋厚被的說法,這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在夏季,極易造成產婦中暑。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坐月子期間要避免身體直接吹到電扇的風。
②開冷氣時不要將風口對著產婦,並將室溫設定在攝氏25~28度左右是最適宜的。
③坐月子期間衣服若因排汗量過多而濕了,一定要馬上換乾的衣服冬天時床邊準備睡袍,半夜起來餵奶要立刻穿上,才不會受風寒。
產婦「坐月子」期間,進食次數較多,吃的東西也較多,如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口腔內細菌繁殖,發生口腔疾病。過去,有不少婦女盲目信奉「老規矩」——坐月子里不能刷牙,結果「坐」一次「月子」毀了一口牙。產婦每天應刷牙一兩次,可選用軟毛牙刷輕柔地刷動。每次吃過東西後,應當用溫開水漱漱口。只要體力允許產後第2天就應該開始刷牙,最好不超過3天。
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在孕期注意攝取鈣營養,保持口腔衛生,避免使牙齒受到損害。
②產婦身體較虛弱,正處於調整中,對寒冷刺激較敏感。因此,切記要用溫水刷
牙,並在刷牙前最好先將牙刷用溫水泡軟,以防冷刺激對牙齒及齒齦刺激過大。
③每天早晚和睡前各刷一遍,如果有吃夜宵的習慣,吃完宵夜後再刷一遍。
④可在產後的3天採用指漱,即把食指洗凈或在食指上纏上紗布,把牙膏擠於手指上並充當刷頭,在牙齒上來回、上下擦拭,再用手指按壓齒齦數遍。這種方法可活血通絡,堅固牙齒,避免牙齒鬆動。
5、至於剪指甲、趾甲也可以照常進行,指甲是角化了上皮,根本不存在「剪刀風」的問題。
6、哺乳前應用溫開水清洗乳頭,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滌劑等,以免除去保護乳頭和乳暈皮膚的天然薄膜,造成乳頭皸裂,影響哺乳。


※剖腹產日記+坐月子+母乳餵養
※坐月子是30天還是42天?
※我剛出月子,婆婆就讓老公吃這個!我想說真是親媽!
※產科醫生叮囑:打破傳統,科學坐月子,受益一生
※別人家的婆婆竟這樣伺候兒媳坐月子,我敢說這樣的好婆婆沒幾個
TAG:月子 |
※產科醫生提醒:春季坐月子注意這8個細節,出了月子輕鬆變辣媽
※醫生說:坐月子對產婦很重要,這十點要牢記,能完美蛻變年輕十歲
※醫生告誡,坐月子謹記這7件事兒要做好,不然幾十天月子是白熬
※謹記醫生分享的這9個坐月子錦囊妙計,讓你出月子更年輕還不落病
※產科醫生:叮嚀月子輕鬆這樣做,不留遺憾不落病,年輕十歲
※產科醫生:打破傳統坐月子,比孕前還年輕十歲,讓別人羨慕一生
※醫生說:坐月子這9件事一定要做好,不然月子白熬了,遺憾一生
※閃婚後,妻子懷孕9個月分娩,老婆說早產,醫生說足月,我慌了!
※坐月子是女人的「多事之秋」,醫生總結,這幾種月子病女人要注意
※婦產科醫生提醒:冬天坐月子注意幾大事項,輕鬆度過月子期!
※醫生說:坐月子,做好以下七點,體質恢復快不落月子病!
※月經第幾天,女人可以洗頭?醫生向大家說出了這個數字
※產科醫生提醒:抓住產後黃金恢復期,輕鬆坐月子,不留月子病
※32歲孕婦產後肚子痛,沒人幫看孩子強忍著,第二天醫生說晚了
※22歲女子是4個孩子的媽媽,她掀開上衣後,醫生崩潰的說不出話
※28歲女子非要切掉子宮,醫生們驚呆了!
※16歲少女沒月經,扒下褲子一看醫生嚇…
※她選擇在九龍「坐小月子」,和醫生說了這些……
※當了8年醫生,從來沒有見過一個肚子里可以生出18隻狗寶寶
※30歲男子突然昏迷,醫生說出原因,妻子打掉五月胎兒提出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