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這些特徵,古人視為聰明,現在卻視為病?

孩子這些特徵,古人視為聰明,現在卻視為病?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換作現在,我小時候大概已經「病入膏肓」了吧?

小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被安排坐在教室一角,非常喜歡給自己編麻花辮,上課時也不例外。經常是拆了編、編了拆,有時還要給鄰桌女孩子編,很多時候被老師叫起回答問題才停止。終於有一天我被班主任「抓」到了辦公室,我很害怕地問,是不是因為上課編辮子。

老師是這樣回答的:「愛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只要你不打攪到別人,學習好,你天天上課剪頭髮我都不管你……」那老師到底找我啥事呢?讓我給她編麻花辮!到現在我還印象非常深刻,當我幫她編完,她非常滿意地朝鏡子笑,還用手指沾著腮紅往臉上抹。當然這一切沒在老師辦公室進行,而是躲到了女廁所。當年,那位女老師不足20歲。

換作現在,我當時大概已經被「多動症」了無數次了吧?

孩子這些特徵,古人視為聰明,現在卻視為病?

經常會看到一些爸媽的留言,大概說的是孩子上課坐不定,公然在課堂上走動,還有些幼兒園小朋友在非活動課時又跑又跳,這些家長被老師告知「懷疑你的孩子有多動症,去找醫生檢查一下……」

「多動症」,是爭議非常多的一種現代「病」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家肯.羅賓遜在《學校抹殺了創新能力》TED視頻中提到,多動症不是什麼可惡的疾病,只是不適應學校教育的孩子們的一種個性。

如今也有很多學者質疑兒童多動症接受治療的必要性。因為從醫學角度分析,多動症其實是統管自我控制能力的額葉部位不成熟,待孩子到了額葉發育完成後,這個階段大概是孩子的青少年後期,大部分的多動症都會自動變好。

以至於世界各國很多學者說孩子好動其實不是病,孩子的大腦其實是為原始時代狩獵和採摘而創造的,好動是人類的本性,尤其是幼兒天性未洺,而學校的教育是現代文明的產物,所以衝突便產生了。

孩子這些特徵,古人視為聰明,現在卻視為病?

很多有顯赫成就的名人都好動?

英國知名舞蹈家吉莉安.萊尼兒回憶小時候在課室靜靜聽課是一件無比痛苦的事情,她因為在課堂上老是坐不住,學校給吉莉安的媽媽正式發了一封信,信里說這孩子有學習障礙和多動症。

這位醫生不像其他多動症醫生那樣一來就開一大堆藥物,而是打開了收音機播放起了音樂,吉莉安若無旁人地開始翩翩起舞,一直到媽媽與醫生談話結束,吉莉安還沉醉在舞蹈中。接著醫生的話改變了這個孩子的一生:「夫人,吉莉安不是多動症,而是一位天才,送她上舞蹈學校吧。」

從此,吉莉安的班裡都是一些「坐不定」的孩子,每天都在舞蹈的「多動」中度過。後來,吉莉安的《貓》成為百老匯的經典節目。

還有幼兒說在往期文章中提過的一位親戚,幼年被醫生診斷為多動症,並且已經開了一大堆藥物,但孩子的姥姥(一位退休的農村駐村醫生)不同意,說多動症是無中生有的病。沒有經過任何治療,現在這孩子已經是某大公司的總經理。

畢加索、愛因斯坦、達芬奇、梵高、牛頓、莫扎特、貝多芬、丘吉爾、拿破崙……

這些人物小時候被證實都非常好動,倘若放在如今也肯定被列入多動症行列了吧?難以想像,如果這些人小時候拖著治療「多動症」的藥罐子度日,他們還能有後來的顯赫成就嗎?畢竟被貼上「多動症」後,難免會被旁人用有色眼鏡看待,孩子的自尊自信難免會受到打擊。

應對好動的孩子,「芬蘭閱讀」是收斂天性的最好方法

芬蘭的家庭閱讀,被譽為最理想的收斂孩子好動天性的親子教育。芬蘭國家的父母,無論多忙,每晚一定會安排20分鐘或半小時,有時甚至是幾分鐘陪孩子翻翻書。

孩子這些特徵,古人視為聰明,現在卻視為病?

按芬蘭媽媽多蘿西亞說,閱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精彩的故事能把孩子的精力集中在閱讀上,並且書本的故事和知識,能幫助孩子變得理性和成熟,當一個孩子沉浸在故事書中,你就別想他們做別的事情了。所以閱讀是芬蘭孩子信手拈來的一個習慣。

相比起其他國家,兒童閱讀充其量只是錦上添花的事情,而在芬蘭卻是必備的。

讓好動孩子親近自然

正因為孩子的大腦是為原始時代狩獵和採摘而創造的,天性未洺所以孩子好動。常帶孩子親近大自然,釋放過多的精力,也能幫助好動的孩子修身養性。

給好動孩子培養時間觀念

好動的孩子不知啥時候該停止,容易過度。更因為如果一個孩子過於好動,在他們需要將精力放在學習和能力發展方面的精力少了,有可能會錯失學習的良機。尤其是十三歲以前是孩子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年齡段,如果由於過於好動而浪費這樣的高效學習機會未免可惜。所以適當給好動孩子培養時間觀念非常有必要。

最直接的做法,便是給孩子一個鬧鐘,教會看時間,教會計劃時間。

建立價值觀:別打攪影響旁人

好動的孩子,之所以在學校惹同學和老師厭煩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打攪了別人。不打攪別人,其實也是一種教養。從小教會孩子懂得不打攪別人,自己無論多好動,都一定不能影響到旁人。

孔子曰:「知者動,仁者靜。」聰明的人好動,仁德的人恬靜。人家老祖宗把「好動」當「聰明」,而如今我們把「好動」當「病」,不得不反思啊。

本文關鍵字:好動多動、多動症、兒童心理、幼兒教育、家庭早教


幼兒說(微信公眾號:bb-edu)的作者是一位心理諮詢師,二胎媽媽、專註親子心理學,從兒子的故事書模仿來的漫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想孩子有高度專註力?其實沒那麼複雜,一件事便可以
看娃握筆手勢,便知左腦發達還是右腦發達丨美國專家發現規律
做出好教育,卻教出壞孩子,那些藏在家庭內外的教子誤區
遭遇失敗後,孩子最害怕的是丟了這兩個字,父母要懂

TAG:幼兒說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是不是古人眼中那類特別的孩子?
如何檢驗一個女子是不是「雛兒」?古人很聰明
為何古代人生孩子的時候,要這麼多熱水?一眼看出古人的聰明
為什麼古代生孩子要用這麼多熱水,這些原因,體現出古人的聰慧
君子易處,小人難防,小人都有哪些特徵?看看古人都是怎麼說的
古人為什麼要發明筷子?考古專家:很遺憾,現在人的用法都不對
古人真會玩,光帽子就這麼多種!
故宮那麼大,為什麼卻一棵樹都沒有?網友:古人真的聰明
古人真的是天生神力嗎?這幾樣兵器現在沒人能拿動,古人卻說太輕
古人也是段子手:歷史上的那些神回復,讓你笑到肚子疼
不要輕視這些句子,句句都是古人的智慧
古人那麼多孩子,為什麼比較重視嫡長子呢?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古代沒有眼鏡,古人如果近視了,該如何是好?辦法有這些
古書中的「飛屍」是一種什麼疾病?為何古人害怕,現在也害怕
古人也會近視?沒有眼鏡的日子裡,看他們如何應對大花眼
歷史上這些古人要是生活在現在,妥妥的是段子手!
古裝劇中看著晃眼的銀子,現實有古人都沒見過,有個幾兩就是土豪
孩子不乖怎麼辦?不要慌,看看古人陶淵明如何對待自己的兒子
古人有多重視禮節?在朝堂上如果君臣肚子不舒服,只能這樣解決
論神回復,還得看古人,看這些歷史上有趣的神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