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潘楊不通婚」習俗是歷史誤會?事實上,潘美就是害死楊業的兇手

「潘楊不通婚」習俗是歷史誤會?事實上,潘美就是害死楊業的兇手

「潘楊不通婚」習俗是歷史誤會?事實上,潘美就是害死楊業的兇手



拜小說《楊家將演義》所賜,楊家將成了中國百姓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


楊家將第一代領軍人物楊業楊無敵更是萬眾心目中完美而又充滿悲情色彩的大英雄。


這位大英雄,一生征戰無數,浴血疆場,戰功赫赫,晚年卻遭遇奸人潘仁美陷害,最終兵敗身亡,讓人唏噓落淚。

雖然小說多有虛構誇張;但楊業卻是史有其人,奸人潘仁美也有歷史原型,並且,真實楊業的被害經過也大略與演義史相接近。


楊業,本名崇貴,麟州新秦(今陝西神木北)人,從小就擅長騎射,臂力過人,年紀輕輕便入仕太原的北漢政權,得到北漢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宋太祖建宋代周后,採取了先南後北策略,平定了湖南、荊南、後蜀等割據政權。楊業看到大勢所趨,曾向北漢皇帝提出了「奉國歸宋」的建議,而在遭到反對後,再無異念,一心保衛北漢政權。


宋太祖暴斃,繼位的宋太宗將平滅北漢定為頭等大事,大舉北征。


在北漢全面潰敗的情況下,楊業仍堅守在太原城南與宋軍苦戰不已,誓死不降。


宋太宗愛惜楊業是員勇將,讓北漢亡國皇帝的親信前去勸降。


既是故國皇帝派來的使者勸降,楊業痛哭了一場,舉旗投降。


宋太宗平滅了北漢,便挾得勝餘威,繼續攻打遼國,擬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


由於楊繼業長期為北漢守邊,是遼軍忌憚的對手,宋太宗任命他做大將。

「潘楊不通婚」習俗是歷史誤會?事實上,潘美就是害死楊業的兇手


一開始,宋軍進展很順利,一路打到了幽州(今北京市)。


可是,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城西)大戰中,宋軍被遼國名將耶律休哥打敗,潰不成軍。


宋太宗中箭負傷,躺在一輛驢車上,狼狽不堪地逃回了汴梁。


經過高梁河一戰,宋軍元氣大傷,在宋遼對峙中處於劣勢,只得收縮防守。


面對遼軍連續不斷的襲擊,宋太宗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任命楊業為左領軍衛大將軍,鄭州防禦使,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駐守於代州,歸檢校太師、忠武軍節度使、雲應路行營都部署潘美節制。


潘美就是奸人潘仁美的歷史原型,很有些來頭,是宋太祖趙匡胤的老人,參加過平定李重進叛亂,鎮守揚州、潭州,累遷防禦使;並於開寶三年(970年)擔任主師率軍攻滅南漢。在平南唐、滅北漢的過程中,也多有戰功,稱得上是北宋開國名將。


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遼國十萬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猛撲雁門關。


儘管楊業手下只有幾千人馬,但他毫不犯怵,把大部分人馬留在代州,自己帶領幾百名騎兵抄小路繞到雁門關北面敵人後方,與潘美的部隊前後夾擊遼軍。


該戰,楊業殺死遼國節度使駙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繳獲很多兵甲戰馬,史稱「雁門關大捷」。

楊業因功升雲州觀察使,威名遠揚。


遼兵從此只要望見楊業的旌旗,就不戰而走。


人們因此給楊業起了個外號,叫做「楊無敵」。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由於遼景宗耶律賢死去,即位的遼聖宗耶律隆緒年少,執政的是他的母親蕭太后。宋太宗認為寡母孤兒好欺負,由曹彬、田重進、潘美率領三路大軍北伐,其中,楊業做潘美的副將。


楊業一路旗開得勝,連接奪取了遼國的寰、朔、雲、應四州。(注意,在《宋太宗實錄》、《長編》等書中並未明確指出收復四州的是楊業,但《遼史》中的《耶律斜軫傳》、《耶律奚底傳》、《蕭撻凜傳》均詳細記述了四城均為楊業所陷)。


不過,曹彬率領的東路軍因糧草不濟逐漸落後,中路軍田重進隨後也被打敗。宋太宗只好命令各路人馬班師。


楊業一路既然一度收復了寰、朔、雲、應四州,則在撤退時就多了一個艱巨的任務:掩護四個州的百姓撤退。


這麼一來,行軍速度大為遲緩。


當他們撤退到狼牙村時,遼軍已經追至寰州(今山西朔縣東),兵勢很猛。


若要全身而退,楊業認為,可以發兵佯攻,以吸引住遼軍主力,另外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護軍民後撤。

監軍蔚州刺史王侁卻說:「我們領數萬精兵,用不著如此畏懦,只管沿著雁門大路走,遇上了敵人就和他們干一場,有什麼可怕的?」


楊業搖頭說:「敵人勢大,這樣做必敗無疑。」


王侁不無嘲弄地說:「將軍號稱無敵,現在遇敵卻逗撓不戰,是不是另有打算?」


楊業身為降將,最忌諱別人說自己另有二心,只好嘆息說:「楊某並非怕死,只是現在時機不利,強行出戰,枉送兵士性命罷了。罷罷罷,你既然這樣說,就由我打頭陣好了。」


潘美作為全軍主將,支持了王侁的主張。


楊業只好帶領手下人馬出發。


臨走前,楊業流著眼淚對潘美說:「此行必不利。」因指著前面的陳家谷口(今山西朔縣南)說:「希望你們在這個谷口兩側,埋伏好步兵強弩,分左右翼為援。待我轉戰至此,你們帶兵接應,兩面夾擊,或許有轉敗為勝的希望。」


史籍雖未具體記載潘美當時反應,但從楊業返回到陳家谷失望至極的表現看,潘美是答應了楊業的請求的。


楊業雖然號稱無敵,但向來都是在廟算已定的情況下出戰的,這次不同,明知必敗,還是慨然前往,可謂悲壯。


他和遼軍苦戰了一天,兵員越來越少,只好且走且戰,把遼軍引向陳家谷。

到了陳家谷,並無接應的一人一馬、一弓一矢。


楊業大為悲憤,再率領部下力戰。

「潘楊不通婚」習俗是歷史誤會?事實上,潘美就是害死楊業的兇手



該日,楊業身受幾十處傷,筋疲力盡,終為遼軍生擒。


楊業的之子楊延玉,以及部將王貴、賀懷浦全都力戰而死。


楊業被擒不屈,絕食三日而死。


在楊業走了以後,潘美和王侁也曾把人馬帶到陳家谷。但等了半天,沒有收到楊業的消息。對戰鬥前景充滿信心的王侁認為一定是遼兵敗退了,生怕被楊業搶了頭功,催促潘美撤掉伏兵,殺出陳家谷。可沒多久,他們就探知楊業兵敗,趕緊麾兵從另外一條小道逃跑了。


原本,遼軍勢大,楊業等人的任務只是遷移民眾,不需要與敵人決戰。但在潘美和監軍王侁的堅持下,楊業只能冒險出擊,以身殉國。


這,本應是一場不應該發生的悲劇。

出現了這樣的悲劇,到底誰是主要負責任人呢?


向來的觀點是:王侁。


理由有三:


一、王侁反對楊業計劃,並語激楊業出戰;


二、王侁指使潘美撤離陳家谷口大軍,導致楊業戰敗被俘。


三、趙宋疑忌武將,監軍權重,軍隊的話事權掌握在王侁手中,潘美和楊業不得不聽令於王侁。


上面所列理由中,第一、二條都是事實;但第三條才是關鍵,如若第三條不成立,則害死楊業的元兇就不是王侁而是潘美!


誠然,宋代重文輕武是不假,但軍隊作戰的指揮權主要還是掌握在主將手裡的。畢竟,不能由外行指揮內行,尤其在宋初。


且看這例子就可以說明問題:乾德元年(963)正月,宋太祖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兼侍中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都部署,樞密副使李處耘為都監,將十州兵討伐湖南張文表。進軍過程中,主將慕容延釗與監軍李處耘意見相左、關係惡化,朝廷最後的處理結果是留用慕容延釗,謫李處耘為淄州刺史。


所以,楊業之死,負主要責任的是應該是統帥潘美!

另外,王侁在軍事上是個門外漢,他對戰鬥態勢的分析和戰鬥部署即使有什麼錯誤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但潘美作為名宿老將,他在楊業和王侁在戰鬥部署發生分歧時,是清楚誰對誰錯的,他卻站在王侁一邊,分明是要讓楊業去戰死。而且,他又在楊業苦戰時不援、戰敗後不救,更加證實了其要置楊業於死地的險惡用心。


當然,有人會說,潘美在接應楊業和保護四州百姓後撤的兩個選項中只能選擇後者。不過,從事件全過程來看,遼軍根本就沒在意那四州百姓,主要目標就是要殲滅宋軍主力。而且,潘美撤軍也沒有安排主力和百姓同路。再退一步說,即使潘美不願留全部主力在陳家谷口設伏,僅留一支偏師,也可以將楊業從戰敗中撈出。


所以,潘美要除掉楊業之心,昭然若揭。


蘇轍因此在《欒城集》卷十六《過楊無敵廟》詩中說:「我欲比君周子隱,誅彤聊足慰忠魂。」蘇轍把楊業比喻成西晉周處,而把潘美比喻成陷害周處的梁王司馬彤,大呼不殺潘美不足以慰藉楊業的忠魂。

「潘楊不通婚」習俗是歷史誤會?事實上,潘美就是害死楊業的兇手



話說回來,潘美為什麼要害死楊業呢?


《長編》卷二一已經給出了答案:「業自雁門之捷,契丹畏之,每望見業旗即引去。主將戍邊者多嫉之,或潛上謗書,斥言其短。」


楊業取得「雁門關大捷」時的主將就是潘美。「主將戍邊者多嫉之」就是說潘美嫉妒楊業的戰功。


楊業取得「雁門關大捷」的戰功已讓潘美恨之入骨,而在這次北伐中,楊業收復了寰、朔、雲、應四州之功更讓潘美坐立不安,必欲除之而後快。

楊業被擒後,他本人也清楚地看出了潘美的惡毒用心。據《遼史》中的《耶律斜軫傳》所載:耶律斜軫曾呵斥被俘的楊業說:「汝與我國角勝三十餘年,今日何面目相見!」(楊業歸宋不過才七八年,與遼國角勝達三十餘年,即是在北漢時代就抗擊了二十八九年)楊業答:「上遇我厚,期捍邊破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嫉,逼令赴死,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於虜中!」在這兒,楊業直斥潘美為奸臣。


毫無疑問,潘美就是迫害楊業致死的罪魁禍首。

「潘楊不通婚」習俗是歷史誤會?事實上,潘美就是害死楊業的兇手



竊以為,《楊家將演義》在講述這個故事經過時,不必把罪魁禍首委婉說成是「潘仁美」,而應該直書「潘美」!


即「潘楊不通婚」習俗並非歷史誤會,而是有直接原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說史 的精彩文章:

在「己未春闈案」被傷得最深的其實不是唐伯虎,有人比他慘多了
土木堡之變中明軍五十餘萬人被殲?事實恐非如此
丈夫是名垂千古的大英雄,小女子薄命如煙,在史冊縫隙輕抹一道紅
允禵原名不叫胤禵,雍正的原名也不叫胤禛,兄弟改名為哪般?真相讓人無語
正義和邪惡,魏忠賢代表哪一方?崇禎臨死前真厚葬了魏忠賢遺骸嗎

TAG:覃仕勇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呂后封諸呂為王,是否不符合政治習俗?
別說我沒告訴你「春節習俗的那些事兒,你造嗎?」
「鬧婚」習俗的背後,就是人性的惡俗!
有趣的關中婚嫁習俗,你是否也經歷過?
春節習俗被人指責奇葩,習俗不要變惡俗,傳統習俗不好嗎?
這些喪葬習俗,你不得不知!
那些不能忍的舊習俗,你是否遇見過?
父母為何偏心小兒子?原來在歷史上,就已經是習俗了!
宋朝,一些奇葩而又超前的社會習俗,有些可能現代人都無法想像!
宋朝一些奇葩又超前的社會習俗,簡直不忍直視
匈奴人「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讓人不恥,為何能長盛不衰?
我們村元宵節的一種習俗,已完全消失了,說不清是好事還是壞事
霍去病當眾射殺李敢,漢武帝卻不懲罰,根源在於漢朝一習俗
這種事情清朝經常干,在古埃及更是習俗,最後嘗到苦果
「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習俗在匈奴,為何能長盛不衰?
關於冥婚你知道多少?揭秘冥婚背後的習俗與真相!
比婚禮惡俗更可怕的,是「請尊重我們的傳統習俗」
宋朝,一些奇葩而又超前的社會習俗
唐山人結婚,傳統習俗要知曉,差一步也不成!
中國堅決禁止的事情在古埃及是習俗,日本也有,卻造成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