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翰逸神飛:毛澤東書法的嬗變(上)

翰逸神飛:毛澤東書法的嬗變(上)

從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東渡黃河迎接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這一時期在中共歷史上稱為「延安時期」。在毛澤東的革命生涯里,延安時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在此期間,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為他進行理論研究與著述提供了條件,他就中國革命的諸多重大理論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與辛勤筆耕如影隨行的是,毛澤東這一時期的書法實踐也經歷了一個艱苦砥礪的過程。對於正值中年的毛澤東來說,因為有著青年時期多方汲取所打下的堅實基礎,這個時期臨池不輟的書寫實踐,成為他在書法藝術上拓求變化、樹立品格的重要契機。

與土地革命時期相比,延安時期流存下來的毛澤東書法墨跡十分豐富,並且絕大多數墨跡有確切可考的時序,這為研究毛澤東書法風格的嬗變走向提供了可靠的資料。從書寫內容上來看,這一時期毛澤東的書法墨跡以書信、題詞為多,長篇的文稿、電報稿以及抄錄古人詩詞的作品較少。一般說來,書信與題詞對書法藝術的展示功能較強,書者在書寫時也會特意展現其書法審美的意趣。因此,書信和題詞,是我們對毛澤東這一時期書法風格的主要考察對象。

先來看書信。親筆致信,是毛澤東書法實踐的一種重要形式。由於書信字數較多,書寫時需一氣呵成,因此,一般都以行草字體寫就,字形不大。毛澤東延安時期的書信,在行文上橫行與豎行兼用,字字獨立,神氣十足,而通篇行氣貫通,章法自然。

1、《致許德珩等》(1936年11月2日)(圖1,本文所引用書信手跡均來自《毛澤東書信手跡選》,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是毛澤東到達延安之後不久寫下的一封信,共2頁,豎行書寫。此信似用硬毫小筆書寫,筆觸勁利,筆畫粗細均勻。書體以行書為主,結體方正疏闊。在書寫習慣上,對一些位於字右邊的豎鉤筆畫稍有強調,如「們」、「的」、「國」、「備」等字的豎鉤,有向右下逸出的趨勢,這一時期的結字特徵初見端倪。

圖1《致許德珩等》(1936年11月2日)

2、《致文運昌》(1937年11月27日)(圖2),信共5頁,橫行書寫,每頁10行。此信用筆精良,點畫精到,結體活脫,稱得上是毛澤東此階段書法的一件代表作。從字形看,或許是考慮橫行布局,故字形在縱向上取勢,而橫向的間距十分勻稱,雖字字獨立而行氣貫通,是橫行書法作品中難得的佳構。單字稍向前傾,也是這一階段的典型特徵。

圖2《致文運昌》(1937年11月27日)

3、《致范文瀾》(1940年9月5日)(圖3),信共2頁,橫行書寫,用筆、結字都比較隨意,筆觸輕重變化不大。這份書跡的意義在於,它處在毛澤東書體由前傾到後仰變化過程的過渡階段。從體勢來看,毛澤東在書寫時努力地保持單字的垂直,以糾正之前結字的前傾趨勢。

圖3《致范文瀾》(1940年9月5日)

4、《致鄧寶珊》(1944年12月22日)(圖4),信共2頁,豎行書寫。這封書信字形大小懸殊,而穿插避讓十分得當,通篇氣息酣暢淋漓。細細品來,其小字有蘇東坡欹側用筆、橫向取勢的蘊藉之姿,大字則有黃庭堅長槍大戟、縱橫開闔的張揚氣勢,稱得上是這一時期毛澤東書法水平的代表作。從單字結體來看,長撇、長橫的運用十分突出,下筆沉著痛快;而結字則大開大闔,以欹斜字勢取勝,反映出此一階段毛澤東書體的喜好。

圖4《致鄧寶珊》(1944年12月22日)

再說題詞。到達陝北之後,毛澤東給一些單位和部門的題詞漸漸多了起來。與寫信、起草文稿不同,題詞一般字數少,為寫滿一張紙,字的尺寸相應地要大一些。有時,題詞還需要懸掛起來觀看,那就需要儘可能地寫得大,即所謂「榜書」。就現有資料來看,毛澤東在延安時期留下的題詞,榜書、大字、小字都有。

1、《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國的》(1938年為延安《解放》周刊紀念一周年、中國共產黨十七周年專刊題)(圖5,本文所引用題詞手跡均選自《毛澤東題詞墨跡選》,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行草書縱行書寫,結字上緊下寬,橫向上較為內斂,是延安時期毛澤東小字題詞的代表。

圖5為延安《解放》周刊紀念一周年、中國共產黨十七周年專刊題(1938年)

2、《抗戰團結進步,三者不可缺一》(1940年2月為延安《新中華報》題)(圖6)。小字題詞,字形在橫向上較為收斂,在縱向上較多發揮,同時,縱向筆畫儘力保持垂直,似在糾正字形前傾的趨勢。

圖6為延安《新中華報》題(1940年2月)

3、《天天向上》(1940年4月為兒童節題)(圖7)。大字行書,筆畫雖然簡單,但用筆厚重,毫無單薄之虞。長橫與上揚捺腳的運用十分提神,在結體上開始注意橫向拓展。

圖7為兒童節題(1940年4月)

4、《實事求是》(1941年冬為中共中央黨校題)(圖8)。字形碩大,可以歸為「榜書」之類。或許是由於當時條件所限,毛澤東寫這幾個字時,並沒有使用「抓鬥」這樣專門寫大字的毛筆,而是將普通大楷筆筆鋒壓至極致寫就,因而筆畫主幹部分幾乎沒有粗細變化,只在起、收筆處表現出筆鋒出入的自然狀態。將筆鋒按至極致,便不必考慮提按輕重的轉化,反而有利於將氣力貫注到筆畫當中,因此這幾個字氣勢連貫通暢,結體硬朗挺拔,稱得上延安時期毛澤東大字書法的代表。

圖8為中共中央黨校題(1941年冬)

5、《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1946年4月為「四八」被難烈士題)(圖9)。這是毛澤東在延安後期的題詞,結字是典型的取橫勢而後仰,特彆強調在右上與左下兩個方向上的伸展。與前兩三年那種斷筆較多的習慣相比較,注意了筆畫的縈帶與牽連,草書的特徵有所回歸。

圖9為「四八」被難烈士題(1946年4月)

從以上排比梳理可以看到,毛澤東延安時期的書體大致以1940年為界分為較為明顯的兩個階段:前期書體清秀規整,筆畫婉轉靈動,粗細變化不明顯。從字的結體來看,由於比較強調縱向筆畫,字形窄而長,並且明顯地有一個前傾的趨勢——即字的縱軸為上左下右的走向。後期,即1940年之後,字勢發生了明顯變化,字的縱軸由上左下右而變為上右下左,字形向後仰起,特別是在右上和左下兩個方向上儘力伸展。從筆畫上來看,縱向的豎畫自上而下向右邊偏出,一些橫畫和撇畫得到了有意識的強調,甚至到了非常誇張的程度;從筆鋒使轉上看,筆畫的連接處方折多過圓轉,斷筆多過勾連;從用筆的力度上來看,提按有所加強,出現了一些突如其來的厚重筆畫或單字,使得整幅章法更顯生動多變。

那麼,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以下幾張歷史照片:

圖10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撰寫《論持久戰》(1938年)

圖11正在寫下「艱苦奮鬥」四個大字的毛澤東(1943年)

圖12毛澤東為工農業生產成績展覽會題詞(1943年)

圖13毛澤東在棗園窯洞中工作(1946年)

以上四張照片,是目前所見反映延安時期毛澤東書寫狀態的實證。圖10攝於1938年,圖11、12均攝於1943年,圖13攝於1946年。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他的執筆和書寫時腕部的狀態:第一張照片中,毛澤東書寫時執筆較低,約在筆桿的前三分之一處,書寫時腕部平放在桌面上,即「枕腕」;第二張照片,字已寫完,但可以看到執筆部位在筆桿中間;第三、四張照片中,執筆較高,在筆桿的中間甚至再往高處,書寫時腕部懸空,即「懸腕」。另外,這幾張照片都是坐姿書寫,寫的字也都不大。

一個人的執筆和書寫動作具有穩定性,但也會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里發生變化,一旦變化,就會形成新的習慣。以上照片說明,延安時期的毛澤東,在書寫習慣上發生過一個重要的變化:在前期(至少在1938年之前),他執筆較低,習慣於枕腕書寫;後期(至少從1943年之後),則執筆較高,並改為懸腕書寫。兩種不同的執筆書寫方式,恰好處在書體發生明顯變化的1940年前後。這正是揭示毛澤東書體發生變化的關鍵所在。

書法是用毛筆書寫漢字的藝術。毛筆筆鋒的柔軟特性經書寫動作(技法)的控制,會在紙面上呈現出變化多端的筆畫形態,這是書法藝術得以存在的基礎。而對書寫工具——毛筆的控制與運用,則成為書法藝術生成的技術前提。一個人書體呈現出來的面貌,歸根結底是通過書寫這樣一個動作過程來完成的。也就是說,書寫的動作,包括運用與控制毛筆的習慣,會對書法形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以毛筆作為書寫工具,首先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對柔軟筆鋒的提按把控。如果單從控制筆鋒這個目的來說,執筆越低,即指握毛筆的部位越靠近筆頭,則筆鋒的活動半徑越小,因而越容易控制。與之相應,因執筆低而要求書寫時腕部枕於案上,並以之為支點,便於手掌與手指控制筆鋒。然而,這種書寫方式臂、腕不動,筆鋒活動範圍受限,既不容易橫向的拓展,也不利於筆鋒的提按,因而不利於寫大字,也不利於將力道傳送於筆鋒而取得字勢。

毛澤東1940年之前的書體,字形不大,筆畫的線條纖細均勻,沒有十分明顯的提按變化。這說明他在書寫過程中,能夠比較容易地將筆鋒控制在一個相對固定的高度,僅靠鋒尖部位著紙書寫——也就是說,這個時期他是以枕腕的方式來書寫的。所謂枕腕,即以腕關節枕於案上作為支點,書寫時手掌幾乎不動,主要靠手指對筆管的勾、抵、轉、捻、擫等運動來完成。枕腕書寫,容易使筆鋒在豎向上有較多的發揮餘地,而在橫向上則難有太多表現,因此寫出來的字容易取得縱勢,即字形呈現長而窄的特徵。在另一方面,枕腕書寫僅僅依靠手指關節的活動運行毛筆,在書寫較長的豎畫時,筆鋒會因手指的內擫而自左上向右下運行,也就是相對於垂直的軸線產生一個向右的夾角,這就造成整個字形呈現出由左上向右下傾斜的趨勢,即字形前傾的感覺。如在前文所舉的書信《致許德珩等》、《致文運昌》以及題詞《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最後勝利必然是中國的》中,便有許多這種特徵的單字。

在1940年所書書信《致范文瀾》和題詞《抗戰團結進步,三者不可缺一》中,可以看到這時的字形以垂直為主調,似乎在努力改變以前前傾的趨勢,而後仰的特徵也不明顯。但在同為1940年書寫的題詞《天天向上》中,則由於對橫畫的強調,整體字形已經開始後仰。這又透露出怎樣的玄機呢?

從筆畫的粗細比例判斷,題詞《天天向上》字徑在十幾公分左右。一般說來,要寫大字,枕腕的方式就會感到受束縛,因而需要將腕部乃至手臂懸空,即懸腕或懸臂書寫。與此相應,執筆的部位也需要上移,即手握筆管的位置必須靠近筆管尾端。書寫的過程中要保證視線不被手掌遮擋,筆管與紙面就不能絕對垂直,而是筆鋒在左下,筆管的尾端指向右上方。書寫橫畫時,筆鋒的走向就是從左下向右上行筆;書寫豎畫時,筆鋒則容易從右上向左下行筆;至於撇畫,則更容易朝左下方的方向上盡情施展。這樣,字的整體形勢就容易形成上部偏右、下部偏左的仰起狀態。

1940年毛澤東的書作,小字是處在前傾與後仰的過渡狀態,而大字則已先行一步地出現了後仰的特徵,是因為寫大字必須要懸腕,因而懸腕書寫的諸多特徵,首先會在大字書法中體現出來。而書寫習慣的改變往往有一個過程,從習慣於枕腕到懸腕書寫,相信在毛澤東那裡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懸腕先是用於寫大字,然後再慢慢過渡到寫小字。而原來的書寫習慣形成的結字特徵,自然也會留下一個逐漸演變的軌跡。客觀地說,如果細究1940年前後毛澤東的書法,其實還有一些生澀、鬆散乃至出現筆病的地方,這也正是因書寫方式改變而重新適應的佐證。

從1941年之後毛澤東的書作來看,無論是大字還是小字,字形都呈現出上右下左的後仰態勢。這說明從此以後,毛澤東已完全習慣了懸腕書寫。

既然書跡資料與歷史照片相互印證,1940年是毛澤東在延安時期書法體勢之變的分水嶺,那麼還需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這個轉變在毛澤東書法歷程中具有怎樣的美學意義呢?

依上文分析,毛澤東在1940年前後的書法體勢之變,其技法上的原因即是由枕腕到懸腕的轉變。書寫技法是書法藝術的基礎。古人在論及技法時,都特彆強調執筆的高度與懸腕書寫的重要性。如明代徐渭《筆玄要旨》云:「古人貴懸腕者,以可儘力耳,大小諸字古人皆用此法。若以掌貼桌上,則指便黏著於紙,終無氣力,輕重便當失准,雖便揮運,終欠圓健。蓋腕能挺起,則覺其豎,腕豎則鋒必正,鋒正則四面勢全也。」強調懸腕書寫對字勢圓健的重要性。要懸腕,執筆須高,這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清代朱履貞《書學捷要》云:「學書第一執筆,執筆欲高,低則拘攣。執筆高則臂懸,懸則骨力兼到,字勢無限。雖小字,亦不令臂肘著案,方成書法也。」因此,執筆高而懸腕書寫,是書法「骨力兼到,字勢無限」的關鍵所在。以上所舉書跡證明,在由執筆低而枕腕書寫轉變為執筆高而懸腕書寫之後,毛澤東書法的「骨力」與「字勢」的差別是十分明顯的。

從「骨力」上說,因為懸腕之後,手掌、手腕乃至整個手臂都參與到控制筆鋒的運動當中,自然容易在書寫時注入氣力。這反映在書跡當中,一方面是在較大範圍間運筆時筆鋒的穩定性能夠得以保證,因而出現許多長直而勁利的筆畫;另一方面是加快了筆鋒運行的速度,因而在一些筆畫當中出現了「飛白」。而且懸腕之後,也拓展了筆鋒上下提按的空間,即在筆畫的輕重變化方面也有了更多的發揮餘地,因而增強了字形的厚重與質感。

從「字勢」上看,因為執筆高度發生變化,書寫時筆鋒運行的角度也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橫畫、撇畫的施展空間得到拓展,增加了字形在橫向上的發揮餘地。而長橫的上挑與長撇的下伸,再加上捺腳的有意識上挑,又使得字形整體由原來的「前傾」而轉變為「後仰」,字勢由內斂而趨向張揚。同時,由於運筆範圍的擴大,在處理字形的大小變化上也有了更大的伸縮空間,便於在一行、一篇當中進行大小變化、穿插揖讓的調整,因而在行氣、章法上的處理也更為得心應手。

如果聯繫毛澤東早期與後來的書法歷程來看,發生在延安時期的這次體勢之變,更像是毛澤東對以往書法的一次自我否定。從1940年之前的書作(如《致文運昌》)看,無論是結字還是用筆,毛澤東的小字行草書體均已達到一個十分純熟的地步。但是,或許是毛澤東在經常書寫題詞時發現,那種纖柔妍美、內斂自足的小行書,很難寫出擘窠大字的縱橫捭闔氣勢來,因而他毅然有了改弦更張的作為。他開始改變以前習慣的低執筆、枕腕的書寫方式,開始以高執筆、懸腕乃至懸臂的方式重新適應毛筆書法。我們也看到,在一段時間裡,他的字呈現出對新的書寫習慣不甚得心應手,甚至是局促與鄙陋的痕迹。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之後,他終究還是開闢了自己書法新的面貌。如果再將考察的時間段拉長一點我們則會發現,在1940年之前,毛澤東書法字體里草書的成份較多,筆畫牽連縈帶比較普遍;而在1940年到1948年這段時間裡,他的字體基本上是以行書為主,筆畫間斷筆較多,草書意味較少;1949年以後,草書字體又開始多了起來。當然,1949年以後的草書,與1940年以前的相比,顯然又是新的一重境界了。從這個角度看,發生在1940前後的體勢之變,其實也是毛澤東書法歷程中否定之否定的重要一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廖心文:成功解決中緬邊界問題——老一輩革命家與邊界問題研究
翰逸神飛:毛澤東書法的嬗變(下)
齊得平:我所了解的《毛澤東選集》第四卷檔案和手稿情況
《中華經典古籍庫》微信版書目一覽
尚剛:元朝帝後御容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幼兒書法佳作賞讀(3)馬雅芳菲:楷書《翰逸神飛》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東晉王羲之《草書法帖》書法欣賞
毛澤東和孫俍工的書法情緣
寬博豪放、樸厚遒潤:東漢隸書《封龍山頌》書法欣賞
雄強峻峭、秀逸雅美:北魏楷書《崔鴻墓誌》書法欣賞
毛澤東:書法《清明》與《祭母文》
古逸蕭散、澄心堂本集字:東晉王羲之行書《洛神賦》書法欣賞
一覽晉、唐、宋、元、明、清書法風貌
毛澤東書法欣賞
陳木香、魏建勛、哈普都?雋明、王繼興、唐雲來、謝德萍書法欣賞
書法家王繼興作品:錄李白、王維詩和蘇東坡詞
羅琦嬋娟、婉媚遒逸:唐代褚遂良《雁塔聖教序》書法欣賞
跌宕跳躍、駿快飛揚:宋代米芾行書《湘西詩帖》書法欣賞
秀勁雅正、虛和圓靜:東魏楷書精品《高湛墓誌》書法欣賞
典雅潤逸、清勁婀娜:近代沈尹默楷書《孫蕉軒九十大壽》書法欣賞
清雋秀朗、妍美流暢:沈尹默楷書《永字八法》書法欣賞
渾厚飄逸、清雋平整:錢君匋篆書《魯迅詩》書法欣賞
書法欣賞:梁鼎光小楷《洛神賦》
陳鴻壽、吳錡、吳宗媛、袁嘉穀、張謙、白蕉書法對聯
秀雅婉麗、規整雋潔:東晉王羲之小楷《佛遺教經》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