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中國名碑帖之「隸書」

中國名碑帖之「隸書」

漢代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426年,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一代。漢代分為西漢和東漢,兩漢三百餘年間,書法由籀篆變隸分,由隸分變為章草、真書、行書,至漢末,我國漢字書體已基本齊備。因此,兩漢是書法史上繼往開來,由不斷變革而趨於定型的關鍵時期。隸書是漢代普遍使用的書體。漢代隸書又稱分書或八分,筆法不但日臻純熟,而且書體風格多樣。

劉勰《文心雕龍。碑》說:「自後漢以來,碑碣雲起。」因此,東漢隸書進入了型體嫻熟,流派紛呈的階段,目前所留下的百餘種漢碑中,表現出琳琅滿目,輝煌競秀的風貌。在隸書成熟的同時,又出現了破體的隸變,發展而成為章草,行書,真書也已萌芽。書法藝術的不斷變化發展,為以後晉代流暢的行草及筆勢飛動的狂草開闢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為實用面越來越小而漸趨衰微,但在兩漢璽印、瓦當和嘉量上還使用,並使篆書別開生面。康有為曾說:「秦漢瓦當文,皆廉勁方折,體亦稍扁,學者得其筆意,亦足成家。」

張遷碑全稱《漢故谷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東漢碑刻。靈帝中平三年(公元186 年)立,在今山東東平縣。字體嚴密方整而多變化,於樸厚中見勁媚。用筆以方筆為主,方勁沉著、力氣雄健 .碑陰的題名,書法更是流暢自然,為書家所稱道。

禮器碑全稱為《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故又名《韓敕碑》,永壽二年(公元 156年)刻,在曲阜孔廟,此碑字體工整方縱,大小勻稱,左規右矩,法度森嚴。用筆瘦勁剛健,輕重富於變化,捺腳特別粗壯,尖挑出鋒十分清晰,是漢隸中典型的厚重,燕尾極為精彩。書勢氣韻沉靜肅穆,典雅秀麗。翁方綱誇為漢隸中第一。此碑對以後唐代楷法的形成影響很大。

曹全碑全稱《漢合陽令曹全碑》,中平二年(公元185 年)十月刻,1956年藏入陝西博物館碑林。

漢隸中此碑獨樹一幟,娟秀清麗,結體扁平勻稱,舒展超逸,風致翩翩,筆畫正行,長短兼備,與《乙瑛》、《禮器》同屬秀逸類,但神采華麗秀美飛動,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態,實為漢隸中的奇葩。

史晨碑碑體兩面刻字,又名《史晨前後碑》,前碑全稱《魯相史晨祀孔子奏銘》,後碑全稱《史晨饗孔廟碑》。靈帝二年(公元169 年)立,今在山東曲阜孔廟。書法工整,造型豐美多姿,波挑神采飛逸,章法疏密勻適,結構謹嚴而氣韻靈動,蘊藉跌宕,筆法筆意二者俱全。清代萬經在《分隸偶存》中評論說:「修飭緊密,矩度森嚴,如程不識之師,步伍整齊,凜不可犯。其品格在卒吏(乙瑛碑)、韓敕(禮器碑)之右。」楊守敬《平碑記》也說:「昔人謂漢隸不皆佳,而一種古厚之氣自不可及,此種是也。」

乙瑛碑全稱為《漢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吏碑》,刻於永興元年(公元153 年)六月,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東廡。此碑工整勻適,組織嚴密,筆法極有法度,粗細統一,間架結構皆十分注意,全幅秀逸清麗,尤其燕尾的姿態非常優美,是漢隸趨於規範成熟時期的代表作之一。翁方綱稱其:「骨肉勻適,情交流暢。」何紹基以為:「橫翔捷出,開後來雋利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愛好者之家 的精彩文章:

看李嵐清的篆刻與書法

TAG:書法愛好者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碑帖欣賞: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帖
傳世碑帖——《王建之墓誌》
經典碑帖:王羲之《此郡帖》
碑帖大觀之 米芾《苕溪詩帖》
碑帖之論
碑帖大觀之 饒宗頤《論書十要》
經典碑帖:王獻之《復面帖》
經典碑帖:翁方綱行書《論絳帖》長卷,晚年精品之作
【精品碑帖】三國 ? 魏 隸書《曹真碑》
經典碑帖:米芾《論草書帖》
漢隸十大名碑,學習隸書的最經典碑帖!
經典碑帖:米芾行書《歲豐帖》
魏碑經典——《元瞻墓誌》原石碑帖
經典碑帖:張雨《論書帖》
經典碑帖:張芝草書《冠軍帖》
碑帖欣賞:王羲之 章草書《豹奴帖》
歷代碑帖|王獻之《思戀帖》
歷代碑帖|蔡襄楷書《海隅帖》
經典碑帖:米芾草書《吾友帖》
傳世碑帖:張弼《懷素上人草書歌》附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