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寬幅梯田助貧困戶致富

建寬幅梯田助貧困戶致富

脫貧攻堅進行時

夏季到來,農田裡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5月15日起,由榆林市委宣傳部組織的脫貧攻堅採訪團分赴米脂、綏德、清澗等縣區,了解各個縣區貧困戶脫貧以及生活情況。

米脂縣

養殖加種植 兩年脫了貧

「要讓村民吃穿不愁,看得起病,念得起書,不住危房。」米脂縣扶貧辦副主任劉中華稱。5月15日,榆林市委宣傳部組織的脫貧攻堅採訪團來到米脂縣杜家石溝鎮官道山村,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勤勞耕作的農民們,他們有的在農田忙活,有的在飼養牛羊。

養牛種植讓貧困戶兩年脫貧

村民常栓林自幼家境貧苦,父輩靠務農為生,家裡經濟來源少,發展生產底子薄,用鄰居的話來說:「他們家一直很恓惶,一家人過得十分貧苦。」2014年,常栓林被列為貧困戶。

常栓林和妻子育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一個上幼兒園一個上六年級,夫婦倆身體狀況不行,下地幹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精準扶貧政策實施後,常栓林在政府的資金補助下,翻修了2個窯洞和庭院,並新建了圈舍,養殖了3頭種牛。「去年生了2頭小牛,賣了8000多元,加上種地的收入,家裡的總收入超過了14000元,去年底就順利脫貧了。」常栓林高興地說。

常栓林告訴華商報記者,自從有了扶貧政策的幫助,他的脫貧信心越來越強。「月底將有幾個牛崽出生,這會是一大筆收入。」常栓林的媳婦笑著稱,一家人商量後打算明年再多養幾頭牛。

「果業主導、果畜配套」助力脫貧

據了解,杜家石溝鎮官道山村距鎮政府7公里,131戶521人,貧困戶31戶、132人,產業扶持27戶、兜底4戶。總面積4.7平方公里,果園2000餘畝,羊子存欄1200多隻,大牲畜120餘頭。

該村農民張長柱返鄉創業後,帶領村民先後成立了「米脂縣榮泰富農養殖專業合作社」、「米脂縣榮泰富農農機專業合作社」、「米脂縣榮泰富農林果專業合作社」。並聘請專家實地勘測設計,制定了《米脂縣榮泰農業「七個一」工程》,有了長遠的科學發展規劃。

「2010年以來,管道山村栽植山地有機蘋果2000餘畝,人均4畝果樹,同時還給村民購買農機具、建成標準化養豬場和養驢場。」現在擔任管道山村主任的張長柱稱,利用產業扶持27戶貧困戶,補助資金13.5萬元。

15日中午,華商報記者在該村看到,整齊有序的路燈安置在村兩旁,村裡綠意盎然,新修建文化活動廣場、配置了健身器材,村容村貌有了極大改觀。「現在住在這裡感覺非常好,再不是原來那種亂糟糟的環境。」村民常師傅滿意地說。

劉中華說,對於貧困戶要「一算收入、二不愁、三保障」。「第一就是看當年種植、養殖等各方面的收入,第二是要確保村民吃穿不愁,三要保障村民孩子能念得起書、看得起病、有房子住。」

為了確保農民不住危房、有房住,該村以官道山集中搬遷安置點為主分散安置為輔,按照統規自建的模式,與生態移民、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資金採取「六個一點」的辦法籌措,即「財政投一點、項目整合一點、企業捐助一點、部門幫扶一點、社會支持一點、群眾籌措一點」,全村實現了移民搬遷。

張長柱告訴華商報記者,後期將通過教育培訓,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切實轉變農民「少本沒事才種地」的偏激思想理念,讓農民有「干一番事業」心態發展產業。「讓所有人都動起來,尤其讓村民動起來,才能夠走向富裕,我們要為實現全村共同富裕夢而不懈努力。」

綏德縣

要想脫貧 先轉變村民的觀念

「要想讓村民脫貧走向富裕,必須先轉變村民固步自封、不願流轉土地、不願修建寬幅梯田的觀念。」16日,綏德縣四十里鋪鎮高家溝駐村第一書記魚飛龍這樣說。

轉變思路 村民腰包鼓起來

據了解,綏德縣四十里鋪鎮高家溝村距縣城27公里,山大溝深,自然條件差,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全村共有4個自然村,435戶1380人,總耕地面積4450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1680畝。

今年62歲的高文國是土生土長的四十鋪鎮高家溝村人,對黃土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感情,也正因為這樣,他才覺得黃土是一家人的經濟來源,覺得離開黃土生活可能就無法繼續。

雖然勤勤懇懇,但是到年底家裡的積蓄仍然不見增多,日子越來越困難,2015年,高文國因糖尿病、肺心病被列為貧困戶。「辛苦一輩子,家裡仍然不富裕。」高文國有些無奈地說,家裡每年都會種植一些土豆、玉米等農作物,但是售價並不是很高。

2015年以來,村委會多次召開全體村民大會,通過解釋、討論、引導等方式給村民做思想工作,但是不少村民仍然認為「農民沒有了土地吃啥喝啥?」村支書以及駐村第一書記組織80多位村民前往榆陽區趙家峁、魚河茆等地參觀學習,參觀後,不少村民思想漸漸有了轉變,高文國便是其中一位。

2016年,在村書記等人的引導下,高文國在集鎮上購買了50隻雞餵養,開始了養殖之路。「雞娃長大後,30隻公雞賣了3000多元,政府還給我補貼了4000元。」高文國告訴華商報記者,這讓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在村委會領導以及政府領導的積極引導下,高家溝幾位村民聯合註冊成立了種養殖合作社,並且從耕種困難的陡坡窪地開始治理,讓無人耕種的土地首先變廢為寶。看到坡地變為梯田,溝渠變為平地,包括高文國在內的村民心裡活躍起來,覺得這是一次「翻身」的機會。

「看到希望後,我就把16畝地全部流轉,併入股合作社,這樣我們既能在合作社打工,還可以在家干養殖業,一年掙幾萬元沒有啥問題。」高文國說,很多村民從剛開始的不理解到現在的積極主動,生活都有了好轉。

為貧困戶制定具體脫貧方案

高家溝村支書李增發看到村民的思想轉變後,心裡總算是緩了一口氣。「村民固步自封、不願流轉土地、不願修建寬幅梯田的思想觀念如果不轉變,就無法接受新生事物,即使這個新生事物可以讓他們脫貧。」李增發介紹,村民成立合作社後,全村90%的土地進行了流轉,面積達到2500畝。

據李增發介紹,在精準脫貧工作中,年初,村委會與各幫扶單位對全村的貧困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困難程度以及致貧原因,之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類,與每個貧困戶的幫扶人共同制定了具體的脫貧方案。

「除了為產業發展打好基礎外,我們還全面扶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發展種養殖產業,做到人人有扶持資金、戶戶有增收項目。」李增發介紹,一年多來,在養雞、養牛、養羊、養豬、種植黃芪等產業方面補助64人,涉及資金35.2萬元,在購買微耕機、農用三輪等農機方面補助50人,涉及資金16.2萬元。

清澗縣

老兩口管理大棚 不到半年掙6萬

「聽人說不用去地里就可以掙到比種地更多的錢,我以為是吹牛呢,現在真正感受到了大棚帶來的收入,以後我也得去吹這個『牛』。」今年67歲的清澗縣李家塔鎮後腰裡村民惠進南說,自從管理大棚蔬菜後,收入有了明顯增加,再也不用過「面朝黃土背朝天,收入不到一萬元」的苦日子了。

以後想和兒子一起種大棚

惠進南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曾經過著「靠天吃飯」的苦日子。2016年,聽聞管理大棚每年都可以掙好幾萬元時,他還嘲笑對方「你就吹牛吧。」

2016年10月份,由於年齡較大,在外務工沒人要,在家無事可乾的他和老伴來到陝西想你來有限責任公司管理兩大棚辣椒,不到半年時間就掙了6萬元。惠進南稱,自己之前一直種植黃豆、穀子等五穀雜糧,只能靠天吃飯,收成好的話還能收入一點,收成不好一年就白乾了。

17日上午,華商報記者來到陝西想你來有限責任公司,一排排的大棚整齊地樹立在黃土溝壑之中,惠進南正在自己管理的大棚中忙著採摘辣椒,他高興地說:「這裡一年四季都可以工作,每個月都不耽誤掙錢。」

該公司總經理楊小靜笑著告訴華商報記者,剛開始給惠進南說這個事情的時候,惠進南說這根本就是「吹牛」,是不可能的事情。問惠進南當時為何會認為是「吹牛」?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當時是不知道,現在知道了,當然不能說吹牛了。」他還稱:「以後我要種植5個大棚,讓兒子回來和我一起弄,我也要向鄰居吹這個善意的『牛』。」

「企業+農戶+金融+扶貧」助力脫貧

華商報記者在該公司的會議室看到,牆上張貼著李家塔鎮後腰裡村貧困戶基本情況一覽表,上面對貧戶的勞動力、致貧原因、扶貧措施以及幫扶效果等作了詳細標註。在該表中可以明顯看到,不少村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資金、技術。

楊小靜稱,他們通過在外地調研學習,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提出了「企業+農戶+金融+扶貧」的扶貧模式。「先要讓村民接受大棚能致富,然後讓村民積极參与大棚的管理、承包與建設。」楊小靜說,剛開始很多村民認為這個根本不可能賺錢,後來通過管理大棚發現確實能真正得到實惠。

該公司的扶貧模式是,對於有意願且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將其從銀行的貼息貸款資金投入企業,企業與貧困戶(農戶)達成生產投勞和產出(扣除成本開支之後)按照底薪1500元+0.35元/斤的提成,產得多,提的多,調動了貧困戶(農戶)的積極性。「貧困戶或者農戶還可以在公司打工獲得報酬,還可以分紅,對於老弱病殘的貧困戶,通過政府引導,可以將貧困戶的扶持資金入股至企業,企業為貧困戶代運營,按照每年分紅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楊小靜告訴華商報記者,後期將會帶動更多農民參與到大棚管理和承包中來,讓更多人能得到實惠。

據悉,2016年,該公司通過黨建引領、發展產業、助推扶貧,直接間接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涉及60戶216人。 華商報記者 楊虎元 文/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商網-華商報 的精彩文章:

體彩頂呱刮新票即將來襲 風格不一 各具特色
《我的脫貧路》大型採訪活動啟動
老夫妻交48萬退不回
網約車進入定製化時代

TAG:華商網-華商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比元陽梯田更美的貴州從江大山深處——加榜梯田
高西溝梯田,風景如畫的盤山寬幅梯田,極具特色
最美梯田(一)——桃源梯田,獨自享受大山裡的寧靜
致敬——紫鵲界梯田
上坦梯田人家
既能養魚又能種稻!梯田變成「致富田」
梯田裡的民宿
尤溪聯合梯田,梯田層層疊疊猶如流雲飛波,疏密相間
貴州畢節大方縣絕美梯田,原來是個積水大坑
連續降雨 元陽梯田山體滑坡 老虎嘴景點關閉
在撒瑪壩梯田
田頭苗寨,四周山環水繞、梯田層層,風景十分迷人
中國最幸運的村子,祖輩上山開墾梯田,後輩靠種地發展旅遊致富
貴州省新橋村的梯田藝術造型難得一見
貴州旅遊:賞田園風光,寨子附近層層梯田、架架水車養育了苗族人民,是苗族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無人機帶您領略廣西龍脊梯田的四季美景
南康又多了個美景!赤土畲族鄉瓦嶺村打造千畝梯田花海
一縣一品公益助農,賞加榜梯田美景,吃貴州從江椪柑
中國最壯美的梯田之一,龍脊梯田
這些藏在景寧絕美梯田,包攬了畲鄉最誘人的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