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訓練先難後易受益多 4種訓練模式可嘗試
大部分跑者進行跑步訓練時,都是採取先易後難的策略,剛開始輕鬆進入跑步狀態,然後逐漸的加強難度。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跑者採取先難後易的策略或許能獲得更多的益處。下面介紹四種訓練模式,跑者們可以嘗試採取先難後易的策略,體會它們的不同之處。
日常跑步
新的跑步模式對跑者來說都是一種挑戰,肌肉、關節只有適應了新的模式才不會疼痛,心臟泵血也有一個適應過程。日常的跑步可以採取走跑結合的方式。比如,先通過走路熱身10分鐘,然後進行5分鐘的跑步,接著是1分鐘的走路。之後,逐漸的縮短跑步時間,即跑4分鐘走1分鐘,再跑3分鐘走1分鐘,跑2分鐘走1分鐘。如果感覺自己的體能較好,第一次跑步的時間可以延長一些,然後再遞減。
間歇訓練
很多間歇訓練中,每次的跑步距離都是一樣的。跑者要想接受新的挑戰,可以改變跑步距離,第一次跑步距離較長,然後逐漸的縮短。
比如,先通過慢跑熱身10分鐘,然後每次的跑步距離都相應縮短,分別進行1300米、1200米、1000米、800米和400米的跑步,每段距離跑完之後慢跑1分鐘用於恢復,全部跑完休息5-10分鐘。如果跑者最近沒有做任何的速度訓練,那麼速度就保持10K賽的速度,即跑步時能夠說話,但不能說很長的句子。如果跑者的能力足夠,可以以10K賽的速度起跑,然後逐漸加速,最後再把速度降下來。
節奏跑
節奏跑通常是以一個固定的速度進行跑步,主要是用於提高無氧閾值。跑者可以先進行10分鐘的熱身,然後以自己感覺最多只能維持1個小時的速度跑5-8公里,這個距離要比你之前訓練時以同樣速度跑的距離略短。在跑步的最後階段,速度略微減慢。
長跑
絕大部分長跑的目標都是為了提高心臟的泵血能力,增加肌肉中線粒體的數量。不過,不管長跑的距離長短,當身體疲勞的時候仍堅持穩定的速度跑步就變得比較困難。但是,如果速度降低過快,又會導致跑姿變形,增加受傷風險。所以,在長跑訓練時,跑者可以嘗試先以略快的速度進行,然後根據身體狀況逐漸的減速,這樣的訓練強度並不會降低。
NOTICE
網易跑步線上交流群


※跑步的這10個好處你可能並不知道
※跑步對慢性病的好處!用數據說話,98%的人還不知道!
※跑步時X型腿,應該怎麼解決?
TAG:跑步 |
※提高跑步成績,可試試餓睡訓練法
※跑步力量訓練應練好下肢後群肌肉 下蹲效率不高
※彈跳力可以後期練嗎 為你推薦幾種訓練方法
※跑步耐力 7 種訓練法
※跑步機什麼訓練程序好
※抓好「訓練質量」,完勝「三從一大」訓練模式
※格式·跑步訓練中的一個強度訓練——間歇訓練,你聽過嗎?
※彈跳力如何訓練 這樣練習跳得更高
※想要訓練事半功倍?抗阻訓練的三要素,讓你訓練更高效
※新手練習力量舉,訓練計劃這樣做,別用健美方式訓練力量舉
※別浪費跑步機!這4種訓練只有跑步機能練
※彈跳力可以後期練嗎 分享幫助你訓練的幾個小技巧
※易瘦體質如何養成 力量訓練功不可沒
※訓練之後身體不酸脹,難道真的沒有訓練到位
※力量訓練沒效果、練習不得要領?複合訓練了解一下
※怎樣訓練爆發力?這個訓練可以達到!
※步態訓練到底應該怎麼練才能接近正常
※不進行力量訓練,容易受傷也跑不快!
※跑步功效,訓練需要耐心
※1組肌肉激活訓練,7個動作快速幫你進入健身狀態,提成訓練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