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新認知學習

重新認知學習

編輯:瀟湘斑竹

圖片:來自網路

關於作者

張勳——

2014年初加入體系

2014年11月成立分公司

2015年6月開始投入美美髮項目

重新認知學習

我進入體系已經有好幾個年頭了,從電商項目的基礎員工到老闆,然後到美美髮項目。在這過程中,我經歷了很多事情,也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甚至曾經徘徊過,也懷疑過自己。

其實堅持到現在,不是因為體系的包容性,也不是因為對汪總和瑤總的感恩、對汪總智慧的崇拜、也不完全是國哥的鼓勵,更多的是我在外面再也不會有這樣的平台了!再也找不到這麼樣的一群人了!

GIF/1K

進入正題,討論學習方式有很多緯度,大多數人最喜歡討論的緯度——是否屬於實戰乾貨

這個緯度也沒錯,只是這個緯度沒有太大意義。我們不妨來分析分析:人們為什麼喜歡實戰乾貨呢?這是因為所有的理論和分析都必須通過實戰來驗證其有效性,而且大多數人都有思維惰性,他們更喜歡找來現成的,試圖走「捷徑」。所以,如饑似渴地追逐乾貨的人非常多。

如今,網路上乾貨不少,有很多企業家社群都在分享自己的乾貨。可大部分人學的時候很興奮,浮想聯翩,但過後呢?為什麼你上那麼多商學院,花那麼多錢學知識,回去以後,卻幾乎統統回歸原型?其中真正受益的只是個別案例。甚至很多幾十萬,上百萬的培訓也無法避免高概率回歸原型的事實。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他們不會學,所以學來的東西也不會用。

學習方法從形式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碎片化知識

看文章、看新聞、參加讀書會……這些都是學習碎片化知識的方式。它起源於很早以前,包含了非互聯網時代和互聯網時代,只是互聯網時代大大增加了碎片化知識的效率、質量和數量。

但我想經常學習碎片化知識的人同時也愛看書的人會明顯得感覺到兩者有很大的區別——碎片化知識只能增加見識和知識面,但它無法有效地幫助各位解決問題。

當然如果把碎片整理好成為網狀結構那就厲害啦。概念是點,概念與概念之間發生關係就是線,兩點連接成線,概念與概念加減乘除化學反應就是網!在後面我會強調他的重要性。

2

書籍

書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沒有之一。如果說世界是建立在人類想像力之上的,書就是撐起想像力高度的受力牆。

看書比學習碎片化知識更有實效的原因是書里篇幅比較大,作者通常會把他的經歷,透過這些經歷引發了哪些思考,然後一步一步推理,分析並得到書中的結論,並在現實中得到了印證這樣完整的過程展示出來。

當讀者讀完這本書的時候,除了學到了很多新的觀點以外,還會在潛意識裡記住作者的整個思維過程,所以看書對我們的思維能力提升也是大有益處的。

我們學來的東西,通常是沒法照搬的,因為市場和消費者認知一直在變,只有那些能區分出自己所處環境條件與作者所處環境條件的相似和不同的人,才可以完美得運用所學的知識。

就比如說,無數人看過彼得德魯克的管理書籍,卻只有極個別的企業家運用得很好,海爾董事長就是其中之一。在那個時代,供小於需,只要有好的管理,就可以做大做強。但做大的卻沒有幾個。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學來以後會用和不會用是有天與地的差別的。那如何彌補呢?

這裡有個很好的方法是:不要太在乎案例里具體的做法,但卻一定要儘力想清楚每一個決策背後的底層邏輯。例如案例里設立了某種管理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不是管理制度是什麼,而應該關注制度很好地應對了員工的哪些人性或者認知。

只有這樣,才能在當下的環境里靈活運用。這有點像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思維,凡事找其本質

看書准沒錯,但畢竟我們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里超越更多人,讓自己更值錢,獲取到更多的社會資源,就必須要刻意練習,並提高學習的效率了。

3

聽乾貨

乾貨是別人實踐得出的經驗分享,這些經驗有些很新鮮,且越新鮮就越好用。以中國人愛模仿,愛抄襲,愛走捷徑的思維特性,乾貨自然非常受歡迎,當然前提你要真的會走「捷徑」。

在我們體系里,乾貨其實多得你無法想像,從新員工、基礎員工、精英員工、組長、主管、儲備老闆、老闆、優秀老闆、大區老闆、優秀大區老闆、系統性老闆……各種類型層次的乾貨多到數不清。

但我們的小夥伴們不可以只學乾貨,因為它會讓你停留在一個水平上,再也無法進步。乾貨之所以經得住事實的驗證並且有結果,是凝聚了執行者很多汗水與苦思冥想,絕不可能是沒有邏輯,沒有方向亂試得到的。執行者已經形成了一個認知框架來支撐這套方法。

而當你學習這個乾貨後就直接套用到自己身上,那麼你很有可能完全不明白這套方法的底層邏輯。一旦因為條件差異出現「水土不服」,你必須做出改進的時候,你就會把這套方法改得驢頭不對馬嘴。

我身邊有很多特別愛分享乾貨的老闆,大部分都非常清晰地在輸出,當然也有個別老闆,他總是滔滔不絕地講他因為看了哪些優秀老闆的乾貨而做出了哪些試錯,得到了哪些奇效的結果。他確實很厲害,但他既不了解自己,也不太會把握未來。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有今天的成就,他一直把原因歸結為自己不斷試錯試出來的,自己敢闖敢幹。甚至還發了個王健林的小視頻,裡面講的就是敢闖敢幹,這句話是多麼膚淺的一個總結啊。

試想一下,每一個創業者都是敢闖敢幹的,不然就不叫創業了。如今,在我們體系外的創業存活率是低得可憐,但我們是不是就可以說創業失敗的老闆都是傻瓜?如果你覺得敢闖敢幹就能成功,在決策猶豫不決時能夠當機立斷,那你真是被拐到了深坑裡。(當然在我們體系里,真的只要敢闖敢幹還就真的能成功)

有今天的成就,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們體系有大量的試錯。只是每次試錯以後都有大量思考,並做出向著正確方向走的改進,然後堅持不懈地持續試錯。

而且我們體系重點在改進與升級,以及不停地形成標準件讓大家學習。因為我們電商的商業模型已經非常非常完善了,體系已經把創業的每一個步驟煮熟了,送到嘴邊了。你只需相信,然後學會如何有效的吃下去!

有些老闆,他只是運氣很好比別人更愛思考和解決問題,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卻給自己定義為自己敢闖敢幹有了今天。假如這個老闆來做我們美美髮項目試試?(美美髮這個項目整體都是一個待解讀的項目,太多太多的未知,就是一群赤裸裸想發財、不安於現狀、哪怕撞的頭破血流也繼續換地方撞的瘋子。因為在一個未知的領域裡,干一件未知的事情,我們需要在戰鬥中不斷總結學習成長。)

所以,只有敢闖敢幹,是很危險的。

有些老闆,有很多時候都會覺得自己獨步天下,哪裡都很牛。其實人最難的就是看清自己的優缺點,我們骨子裡是排斥的,因為當我們真的透視自己,那麼總會發現自己沒那麼了不起。

有些老闆基本上不會理睬別人的反對意見,還總是會用一些實踐出真知,你太年輕等等「降維逃避」、「升緯度人生攻擊」來撇開話題。這就決定了,他必然無法在事業上再向前邁出下一步。

為什麼?因為我們只有了解自己,才可能超越自己。有些坎,不邁過去是無法在商場上馳騁。於企業管理者來說,外部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但無奈他們身處企業內部接受到的報告都已經經過組織的過濾,他所看到的外部世界已經是經過加工後高度抽象化的世界了。

企業管理者如此,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經過人和機構過濾扭曲的信息。不僅如此,人類還有個天性,就是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會主動選擇接受那些和自己價值觀一致的信息,總是刻意屏蔽那些和我們價值觀不符的信息。

我們人類有很多自己難以抗衡的思維缺陷,即使是世界500強的高管,他們都是頂尖人才,卻總是做出錯誤的決策,給企業帶來巨額損失。為什麼?原因很簡單,難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市場和前景,也總是會把自己的能力和韌性考慮進去

其實之前失敗的那些人能力也不差,韌性不乏比你強的,但他們都失敗了,為什麼到你就不一樣了呢?同時他們只會考慮自己的企業實力和資源,卻會忽視消費者的認知和需求。還有我們人類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忽略掉不想看的。還會刻意尋找證明自己對的證據,下意識忽略那些和你對立的信息。

基於歷史的教訓,現在的大企業高管都在修鍊自己的元認知能力並設立相關的強迫自己避免以上錯誤的決策機制等等。人類其實沒有真正的謙卑,每個人都不會真的虛心接受一切,人類是很難理性處理反對意見。即使是馬雲說出來的完全和你對立的想法,說不定你也沒法虛心接受。

只有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機制,可以對抗這些,就是要真的明白,反對意見的重要性。史玉柱就設立了一種機制,自己只能否定,不能決策。這樣就可以保證自己不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決策,同時也可以用旁觀者角度給出公司決策高認知的意見。

還有看到一些老闆本質是想幫助體系內老闆的成長,純乾貨的輸出。但不是每個老闆都可以讀懂,都能理解什麼是樹,然後還能通過樹看到森林!

所以培養提高元認知能力固然是最重要的, 經常思考這些問題,就會想明白很多事情,也可以看清很多事物的本質。最重要的是把所有學到的知識聯繫起來組成一個認知大網,為我所用。這個時候,大量的碎片化知識的融入就可以快速提高你的認知寬度和深度。使用時不太會出現用錯地方的情況和不斷野蠻試錯的情況。這也是李叫獸,李明遠這兩個百度最年輕副總裁成功的終極秘訣。

思考一定會經歷混沌期,但每次都會迎來陽光燦爛的一段時光。也許你會驕傲,但記住,永遠別驕傲,要不斷打碎它,高傲又是一種需要對抗的人性。讓打碎自己成為一種習慣,你才有可能走到巔峰。讓思考成為一種愛好、遊戲,你就可以讓自己變得無限值錢。

我沒進入經傳體系之前,我自己有創業過,知道真正創業的難度與現實的可怕。我知道人性的共性(利己),但進入體系後我學會了利他思維(成人達己)。

那麼我所有的學習其實就是圍繞著這個基礎,不會動搖!任何好的東西只能是學來有效地把人性和利他關聯起來利己而已,利己其實沒有好壞,只有善惡和高低之分。我從體系看到了:

善的利己

教育大家感恩,愛父母,有責任,有擔當,正義感、善良,愛生活,好多好多優秀的品質

高明的利己

最大的自私其實就是無私、從體系看到了體系其實就是在為社會輸出,造福社會,利己 用於大善

總之,如何學習的幾個要素:

1

學習的東西,不一定是要和你的認知有關,但你一定要通過自己的認知再去認知它,變成自己更全面的認知。

所有的學習唯一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元認知能力,重點是可以去練習。

2

學習其實就是自我不斷完善少數「絕對真理」的一個過程。那麼一定是要從真理(利他)出發,是在完善自己的三觀,不是學習了一套很好的理論,或會講一個很棒的故事。而是總結歸納,變成自己的東西,馬上立刻反覆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

實踐中反覆練習融入到自身,變成自己的一種本能!

道德經里有一段話,「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我覺得我是一個剛入門的中士,開始想學了,自己也學了很多道理,但第二天就忘光了。我們若存若亡的狀態是不會進步的,只有堅信理論,刻意練習,勤而行之,才會成為上士

REVIE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伊智慧 的精彩文章:

TAG:伊智慧 |

您可能感興趣

認知科學中的七條學習原則
重新認知生命的深刻
心理認知是學習和讀懂世界的重要途徑
胰腺癌認知和治療選擇的重新認知
肉身哲學:認知科學如何重啟哲學核心問題
學習科學的誕生——通過認知和腦科學了解學習
交互隱喻與涉身哲學 ——認知科學新進路的哲學基礎
魏坤琳:認知科學助力終身學習
從認知學到進化論,詳述強化學習兩大最新突破(一)
從認知學到進化論,詳述強化學習兩大最新突破(二)
郭培 讓世界重新認知「中國時尚」
腦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顛覆我們的認知!
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
何新 :我所重新認知的孔子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蘊涵
牛津學者呼籲:重新認知數字外交
醫學常識人認知
認知健康 重構生命
5大認知原理提高我們的學習方法
重新認知,力量的強與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