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春芳:賽龍舟像一場武林盛會

李春芳:賽龍舟像一場武林盛會

碧波浩瀚的青嵐湖環繞全鄉,奔流不息的撫河穿境而過。

距南昌市區25公里的南昌縣塔城鄉青嵐村,村民李春芳正在龍舟祠堂里忙碌著,他要趕在端午之前將三艘龍舟修葺好。按照傳統,端午期間村裡將舉行重大的龍舟儀式。

「我家從高曾祖父開始就在村裡划龍舟了。」今年72歲的李春芳告訴記者,從6歲開始他就和父親一起划龍舟,從小耳濡目染,因而無師自通漸漸也成為划龍舟的一把好手。「時代不一樣了,賽龍舟不像從前那樣熱鬧。」李春芳說,現在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他們這一代人可能是村裡最後一批「龍舟人」了。

談龍舟製作:

選材、製作極為考究

保留著最原始的神秘色彩

青嵐湖位於鄱陽湖流域,位於南昌縣南部,是鄱陽湖眾多衛星湖之一。這裡環境秀麗,水產豐富,候鳥成群。塔城鄉青嵐村環湖而生,村民依水而居。「村裡人大多都會划龍舟。」一見面,李春芳就告訴我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對龍舟進行保養、加固。

在中國古代,最早關於龍舟的記載,始見於《穆天子傳》中的「天子乘烏舟龍本浮於大沼」,可見龍舟早在屈原出生前就已經存在。後來,屈原有「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的詩句。屈原死後,人們將五月初五定為端午龍舟節,在江面上舉行龍舟競渡。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龍舟競渡已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體育競技項目。然而龍舟的製作,卻一直保留著最原始的神秘色彩。

「現在村上的三艘龍舟都是多年之前製作的,每年臨近端午,龍舟的龍頭會挑選專門的時候祭祀、安裝。」李春芳細數起了龍舟的製作和保養。原來,龍舟在製作上極為考究,在選材方面,賽龍一般選用輕巧的杉木、柚木,而不注重速度的游龍則選用深褐色的坤甸木,取其結實耐腐,可以長年保存。「我們每年都會在龍舟下水前給龍舟進行保養、加固。」說著,李春芳就領著我們來到存放龍舟的祠堂。眼前陳舊深褐色的龍舟上泛著黃瑩瑩的油光,煞是好看。「每年龍舟下水前我們都會給它抹上一層銅油。」李春芳解釋,千萬別小看這層銅油,它不僅能夠防止龍舟腐爛,增加龍舟的浮力,還可以減少龍舟與水面的摩擦力,讓競龍舟更加具有觀賞性,划龍舟的人更加得力。

一江碧水,舟行水中,兇悍而威武的龍頭迎面而來,震耳欲聾的鼓聲由遠及近……一條龍舟的氣勢很大一部分取決於龍頭,龍頭做得越兇悍就越好,更被視為有鎮宅、驅邪、驅魔的作用。

「龍頭在舉行完龍舟儀式之後,會專門供奉起來,平日里也會有村民到龍王廟燒香祈福。」李春芳說,龍頭、龍尾都是競渡前才裝上船頭的。

談龍舟競渡:

27人齊心協力

配合得天衣無縫方能萬無一失

「全部都坐穩啦,船槳要壓住水面!聽鼓點就動起來,大家一起試一次……」通過李春芳的介紹,彷彿能看見龍舟賽現場鑼鼓喧天的熱鬧場景。

「從小在湖邊長大,看著自己的祖輩、父輩划龍舟,後來自己也成了龍舟隊的主力。幾十年過得真快。」李春芳說,幾乎每一個青嵐村人的記憶中,都有龍舟的影子。以前娛樂活動少,賽龍舟給青嵐村人帶來了極大的樂趣,年輕時的李春芳依靠過硬的身體素質,頭腦靈活,以及踏實勤奮的態度,很快就成為了龍舟隊的絕對主力。

經過李春芳的介紹,我們得知青嵐村龍舟每艘乘坐27人,其中24個人划船,另外三人分別負責打鑼、打鼓和掌握方向。龍舟下水之後,舟上的27人同心協力,整艘龍舟上的人員要配合得天衣無縫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在船上27人當中,船尾負責掌舵的舵手格外重要,龍舟前進的方向都由他掌握。「掌舵人負責把控龍舟方向,以及調整角度。」李春芳說,木鼓則嵌入舟中,鼓手站立在龍舟中部,隨著鼓聲起,木橈齊下,整齊劃一。「鼓聲兩下,鑼聲一下,木橈同步划水。比賽時,需要整條龍舟上的人齊心協力,相互配合。」反之,配合不當,龍舟偏離了直線軌道,需要轉回舟身,回到原來的軌道上。

除此之外,勞動力也得均衡。「龍舟之間,勞動力要勢均力敵才能稱得上公平。」李春芳介紹,在他年少時賽龍舟都是要競標的。如若雙方人力上未能平衡,即使是奪得了船標,也不能讓競標者之間心服口服。「那個時候奪了標,小夥伴之間都會打鬧似得推推搡搡。」李春芳笑道。

談龍舟文化:

祖輩傳下來的寶貝

有「詩意」更需要有「遠方」

在端午之前,龍舟就要下水,而祭祀儀式則在五月初六舉行。在祭祀當天,村裡的村民都會到青嵐湖邊,準備好鞭炮,迎接龍舟。

「五月初四當天晚上村裡會殺上只大公雞,以公雞的血灑在龍頭和船身上。」李春芳笑著說,在這一天,村民會準備好一隻大公雞,等待吉時到來會將公雞開喉,對準龍頭點雞血。「雞血祭龍頭的儀式舉行之後,會將雞頭放入龍頭的口中,隨後村民則會鳴炮將龍頭接回龍王廟。」

關於村裡的三艘龍舟,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傳說最初村裡有四艘龍舟,分別是白色、紅色、黃色、黑色。在某一年的端午祭祀儀式上,白色的龍舟劃得特別快,最後龍舟和划龍舟的人直接從湖面飛天,漸漸消失在村民的視野當中。」李春芳說,現在村裡剩下的三艘龍舟上都配有三尊斬龍的菩薩,名曰「楊士」,舟上的菩薩手持大斧,在龍舟下水之後會放置在龍頭上。村民都篤信,有了楊士菩薩,龍舟就不會飛走。

端午節當天下午,賽龍舟過後村民會舉行「送瘟神」儀式,驅邪、保一方平安。

龍舟競渡,山水之間凝聚情懷。賽龍舟如今離現代人的生活漸行漸遠,而龍舟競渡不僅要有「詩意」,更需要有「遠方」。

「村裡的年輕人都外出了,以前從五月初一到初五都要賽龍舟,現在只有在端午節當天才會划龍舟,和以前沒得比。」李春芳擺擺手不禁感嘆:「我的這門手藝從高曾祖父傳承至今已有六代了,不知道這門手藝還能延續到什麼時候。」

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現如今越來越多村裡的年輕人不再滿足生活在小鄉村,更加嚮往城裡的生活,逐漸離開了這個小村莊,這也直接導致賽龍舟的人越來越少。「賽龍舟是村裡的傳統,也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寶貝,我們不會丟掉的!」李春芳凝望著遠方的青嵐湖,目光篤定。

再過幾天,承載著村民們內心的種種美好願望,龍舟又將「潛龍入海」。一隻只龍舟,已經不再是普通意義的船隻。李春芳表示,端午賽龍舟,彷彿一場武林盛會,歷史記憶、祖先智慧、世代情感,也都將在這一民俗活動中呈現出來。

今年72歲的李春芳告訴記者,從6歲開始他就和父親一起划龍舟,從小耳濡目染,漸漸地成為一把好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照片 的精彩文章:

如何組織項目
余文樂現身中環置裝,四個店員圍著介紹,就連結賬也有專人陪聊天
萬達影院用「口碑撲街」宣傳《加勒比海盜5》,網友:真是客觀
紐瀾地高青黑牛登陸上海盒馬 紐瀾地:做中國的黑牛名片
2017年金融博弈,風暴捲起的不只是沙子!

TAG:老照片 |

您可能感興趣

中秋前夕賽龍舟,荷蘭蒂爾堡龍舟競渡
尼羅河上賽龍舟,中埃民眾慶新春
端午節賽龍舟,說說龍舟上的「龍船花」
端午:鑼鼓陣陣賽龍舟,艾葉青青保安康
端午|鑼鼓陣陣賽龍舟,艾葉青青保安康
青衣江畔賽龍舟 雨城民兵忙護航
尼羅河賽龍舟 同慶中國年
賽龍舟,逛市集,這是一場邊玩邊學習的文化盛宴
為何古代中國南方有端陽節賽龍舟的習俗?
藤縣今年再現賽龍舟!還有獅王爭霸……
中外賽龍舟,威海這場比賽不一般!
聊城賽龍舟迎端午,東昌湖開展角逐
初夏燃活力 洛水賽龍舟 《天下3》端午龍舟賽等你來戰
賽龍舟命喪桂林桃花江,危險來臨應該怎麼辦?這個東西救你一命
熱鬧!迎端午 賽龍舟
「包粽子、賽龍舟……」三幼寶貝興緻高——甘泉縣第三幼兒園「端午節」系列主題活動
端午節,賽龍舟
端午節和阿豆一起來賽龍舟
下聯:大江南北賽龍舟;求上聯
賽龍舟,喝雄黃,遠方老友勿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