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為什麼要輔佐董卓?三國里最被忽略的頂級謀士
三國里總是存在著褒貶不一的人物,比如對曹操,大家的評價褒貶不一,譽之者為為命世英雄、毀之者稱其為逆賊奸臣;于禁,曹操五子良將之一,一生忠心耿耿,卻在最後一戰背叛了曹操,降服於劉備,其人其事也備受評論;馬謖,他謀略過人,卻又剛愎自用,因為急於求成,失守街亭,丟掉小命,歷來人們對馬謖也是毀譽參半。這樣的人物在三國里比比皆是,再比如我們今天要聊到的一個人,李儒。
足智多謀 位列九卿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大家對李儒的印象應該還是比較深刻的,他雖然出現的集數並不多,卻給人足智多謀的感覺。李儒,三國人物,生卒年不詳,字文優,又名李孝儒。正史中是漢少帝時的郎中令,董卓專政時,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漢少帝劉辯。據《曹全碑》記載:「李儒字文優,鄉三老司馬集仲裳五百,徵博士李儒文優五百」由此可知,李儒博士出生,定是個飽讀詩書之人。190年,初李儒為漢少帝的郎中令,待到董卓率軍佔領京城的時候,李儒又侍從董卓,開始受命於董卓,隨後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了漢少帝。我們看三國演義時,都發現李儒其實是個相當聰明的人,為什麼他會選擇董卓作為自己輔佐的對象呢?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們知道,在三國演義里,李儒和董卓的女婿,那麼李儒和董卓的關係自然是很親近的,李儒幫助董卓那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其次,東漢後期,朝廷腐敗,很多人打著「匡扶漢室」的名號,卻為了自己各自的利益做事,很多人都有不臣之心,並不是只有董卓。曹操是一個,稱帝的袁術是一個,私藏玉璽的孫堅也算一個。所以東漢要滅亡大家都明白,為一個「逆臣」效力,跟誰不是跟,還不如跟著與自己息息相關的董卓;再次,董卓對李儒的話是言聽計從,每一位謀士都很喜歡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主公,李儒也就肯留在董卓身邊為他效力了;我們再從當時的政局上分析,董卓長期囤聚在西涼,這個地方是董卓的根據地,他打小就在這裡生活,對胡人、羌人很了解,他在西涼也是很有名氣的,因此自己的軍隊也就不知不覺在朝廷的眼皮子低下形成了,他的軍事實力,真的不可小覷,李儒看中了董卓的實力,是最大可能平定內亂的人,而董卓也確實想稱帝,李儒認為董卓有改朝換代的能力,極力支持和幫助董卓,還識破了王允的計謀。
李儒死心塌地跟著董卓還與他是文人出生有關,文人都講究氣節,忠君思想對於文官來說是特別重要的,忠臣不事二主,這就像是同樣身處三國的陳宮,他雖然知道呂布是攤扶不上牆的爛泥,不足以成大事,卻又看到他身上的閃光點,不忍離去。也如張良輔佐劉邦,劉邦本是沛縣的小混混,自然有一身的臭毛病,但是張良也沒有放棄劉邦,而一直忠心追隨,直至他建功立業。李儒,也不例外,他出於種種原因,還是一路跟隨董卓。
鴆殺少帝 助卓為虐
說李儒聰明,也不是空穴來風,首先是他對廢立漢帝的一段精彩評述,告訴董卓廢帝的「二利一害」,而後在許多重大的決策中董卓都是看李儒先生的意思,大家從電視劇版的三國演義可以看出,董卓總是在決策前先看看李儒的眼色,而後李儒又提出退走長安避開諸侯的強勢,更用伏兵打敗了曹操,他是演義中第一個打敗老謀深算的曹操的人。在小說三國演義里,李儒的形象要豐滿得多,《三國演義》第三回「議溫明董卓叱丁原,賄金珠李肅說呂布」,這個回合,李儒進京勤王,並勸說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派遣李肅帶著金珠拉攏當時尚在丁原手下的呂布,呂布果然受到誘惑,第二天便提著丁原的人頭到了董卓帳里,董卓收服了呂布這個幹將,對虧了李儒的計策。本回合的第三次出場,董卓欲殺袁紹,李儒止之曰:「事未可定,不可妄殺。」李儒勸告董卓一定不能輕舉妄動,他的第四次出場,讓董卓擢用名流,因此趁機向董卓推薦了蔡邕。後來,又識破了曹操名義上獻刀,實則是為刺殺董卓的陰謀,於是李儒就對董卓說,曹操此次獻刀事有蹊蹺,告訴董卓應即刻召曹操來,如果他敢來便是獻刀,如果不來便是行刺,隨後驗證其言,又派兵去追曹操。
即使是到了最後,李儒先生也看破了王允的連環計,更擊中這個計策的要害,請董卓效仿楚莊王的絕纓會,把貂蟬許給呂布,但最終因為董卓貪戀女色而沒有成功,可憐先生最後不得不自嘲似的感嘆:「我等皆要亡於婦人之手矣。」李儒早知道董卓下場,也就託病不出,後來被家僕捆綁獻出,處斬於市曹之中。說呂布、廢舊帝、遷長安、辨曹操、幾破連環計,當然,這是三國演義里李儒的形象。
而在正史上,李儒的形象也就一般,正史上李儒以前和董卓也並不熟悉,更不是董卓的女婿。據《後漢書·何皇后紀[2] 》和《資治通鑒·卷第五十九》記載,初平元年李儒為郎中令,的確被董卓派去毒死弘農王。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王允、呂布謀殺,董卓的部將李傕等人擊敗呂布,王允自殺,重新佔領長安,挾持漢獻帝,控制東漢政權。李傕推薦李儒為侍中,但是因為他毒死過漢少帝,漢獻帝拒絕他的請求,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李儒不知所蹤。這就是正史上李儒的形象,比三國演義中的李儒平淡許多。
後來的李儒就杳無音信,可能他自知自己一生幫助董卓做了很多壞事,這個朝廷是再也容納不下他了,也因此而終身讓人詬病。
李儒第一個計謀非常重要,他奠定了董卓篡權的第一步,而他的第二次重要決策就可以說對整個三國歷史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了,(卓)私謂李儒曰:「吾欲廢帝立陳留王,何如?」董卓想廢漢帝改立陳留王,但是他又不敢下決心,又來問李儒,李儒說的非常好「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不僅肯定了董卓的想法,還詳細說明了這樣做的益處,於是,董卓就按部就班的實施這套方案,結果「諸官聽罷,不敢出聲」,董卓確實達到了威懾朝廷的作用。
李儒的第三次決策也很是重要,這次決策讓董卓集團得到了三國第一猛將呂布,董卓甚愛呂布之勇,甚至說「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這樣的話,這時候手下將領李肅就獻計說以金銀珠寶,特別是赤兔寶馬來收買呂布,聽到這話,董卓馬上就問李儒「此言可乎?」,李儒回答的非常乾脆也很精彩:「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多麼精彩的一句,他告訴董卓,既然要收買勇士奪取天下,就不能只可惜一匹寶馬,結果卓欣然與之,更與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最後呢,不出所料,呂布果然投靠到董卓帳下,成了董卓的義子,為他立下汗馬功勞。
李儒的第四次決策也是精彩。當時,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軍華雄被斬於汜水關,呂布也被打敗於虎牢關,十八路諸侯勢頭正猛,正當董卓集團束手無策之時,又是李儒獻出妙計,「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丞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董卓聽後恍然大悟,很是讚賞的對李儒說:「非汝言,吾實不悟。」(這句話也表現出董卓也有謙虛的一面),於是遷都長安,避開了關東討伐軍的強勁勢頭。


※李白為什麼被稱為「劍仙」?一生有幾個老婆怎麼死的?
※荊軻刺秦前等的是誰 刺秦為何失敗 荊軻和高漸離什麼關係
TAG:小郝碎碎念 |
※三國頂級謀士,幫助曹操戰勝呂布,自己率軍又大勝孫權和孫策
※【品論三國】三國時期曹魏的頂級謀士程昱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五大頂級謀士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讓人欽佩
※《三國演義》五大頂級謀士?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讓人欽佩
※《三國演義》五大頂級謀士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讓人欽佩
※探秘丨卧龍、鳳雛、冢虎和鬼才四人,究竟誰才是三國第一頂級謀士?
※三國演義中,最低調的頂級謀士,卻被諸葛亮害死!
※丹陽專欄|此人堪稱三國頂級謀士?跟曹操混,卻被人低估!
※郭嘉的最終章:頂級謀士的真正實力,究竟是什麼
※揭秘三國中常被人忽視的頂級謀士?
※神評:三國演義中最被忽視的頂級武將是誰?
※國際頂級大馬士革刀什麼樣?究竟什麼是大馬士革刀?
※三國袁紹手下頂級謀士,袁紹若聽取他言,官渡之戰則勝曹操
※民國最頂級的官二代,拒娶宋夫人,連蔣介石都懼他三分
※曹操麾下的頂級謀臣,嚇退孫權,謀害關羽,卻成司馬懿奪權的幫凶
※為曹操屢建奇功的三國頂級謀臣,因何事背負惡名,竟無人敢原諒?
※三國曹操手下頂級謀士,陳壽稱讚他有郭嘉之才,曹操親自為其改名
※魔術師是湖人隊最大的變數,頂級後衛或輔佐詹姆斯爭冠
※紫禁城頂級造型師「嫻妃」告訴你,誰才是護髮的五星級好評?
※朗格:優雅男士的頂級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