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寇準力排眾議,澶淵退敵,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

寇準力排眾議,澶淵退敵,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

寇準出身於書香門第,尤其對《春秋》三傳,讀得爛熟,理解得很透徹。這為他以後入仕從政打下了初步的知識基礎。寇準的青雲直上靠的是自己的忠誠與智謀,用宋太宗的話來就是「臨事明敏」。

景德元年,遼聖宗耶律隆緒和他的母親蕭太后,率20萬大軍,從幽州出發,浩浩蕩蕩,向南推進。遼軍由威虜軍攻定州,被宋兵阻擊,便把兵鋒轉向東南。當敵騎南下侵犯。「急書一夕五至」的時候,北宋統治集團的上層人物大多驚惶恐懼。

當時,只有寇準堅決主張抵抗,當真宗問他的意見時,王欽若、陳堯叟二人正好在場。他們主張用躲避敵人的辦法,應付敵人的入侵。寇準心裡明白,遷都之議就是他們提出的,但他卻假裝不知,對真宗說:「不知誰給陛下出此遷都之策?罪可殺頭!」

他進一步提出,皇帝應該親征以決勝。他指出,如果御駕親征,敵人自當遁去;否則也可以出奇兵打亂敵人的戰略部署,同時堅守都城以使敵疲睏,這樣就可使敵勞而我逸,最後我們必得勝算。

後來。事實擺在面前,只有堅決抗敵才是惟一的出路。怯弱的宋真宗在寇準的督促下終於決定親征。最終取得了勝利。

但由於真宗傾心於議和,寇準被迫放棄了主戰的主張。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澶淵之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聲談史 的精彩文章:

TAG:蘇聲談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澶淵之盟》後遼國背信棄義進攻,北宋是怎樣退敵的
敵軍圍城,皇帝:如何退敵?大臣:請下令免房租,敵軍果然退兵
關羽威震華夏,此人力助曹操退敵?最後卻落入司馬懿圈套!
再論靖康之恥:六甲神兵何以退敵
金軍攻宋之際,一將軍提出用火器禦敵,統治者卻深信法術可退敵
皇帝問將軍多久能退敵?將軍:三天,三天過後果然退敵,他卻被殺
文史隨筆 陳軫一言之辯退敵軍——伐齊如同畫蛇添足
書生退敵:南宋諸將無一能比,繼岳飛之後又一抗金名將
兩國交戰,李煜打算文斗退敵,結果被打臉!
書生退敵:南宋諸將無一能比,岳飛之後又一抗金名將
鏖戰過後志願軍僅剩七人,退敵方式成為戰爭史上絕唱
皇帝問:幾日可以退敵?主帥答:三日便可退敵,可皇帝卻臨陣換將
敵軍壓境,皇帝問:多久能擊退敵軍,將軍:3天,沒多久將軍被殺
宇文述征高麗,貪財中了詐降計,秦瓊殺出退敵軍,卻惹來殺身之禍
他英勇善戰,隻身一人退敵軍,他的兒子說:「我父親還不樂意當皇帝」
他是北宋第一神箭手,曾兵不血刃震退敵軍,最後卻被奸臣所害
皇帝:幾日能退敵,大將:三日!結果敵兵退了,他也被殺了!
皇帝問大將幾天能退敵,大將:三天!結果敵退了,他也被斬頭了!
俄新式導彈現身中東,首戰告捷擊退敵軍空襲,美:俄再勝一局
皇帝:幾天能退敵?將軍:三天足矣!最後敵退了,他也被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