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 《海報師》:一代宗師見證香港電影黃金時代

專訪 《海報師》:一代宗師見證香港電影黃金時代

2017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金紅棉」評優及展映單元報名影片

這是導演許思維的第一部作品。從完成拍攝,順利公映,繼而參加國際電影節,協助阮大勇老師獲得36屆香港金像獎「專業精神獎」,《海報師》受到了很多肯定。最近我們與許思維聊了聊《海報師》的創作經歷及其背後的故事。

「在我還年幼的時候,暢想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家人圍坐在戲院(1980年代以前,香港市民觀賞電影都要到電影院,習慣把電影院稱為「戲院」)里,手裡沒有爆米花和可樂,也沒有時刻需要翻看的朋友圈,有的只是熒幕上「許氏喜劇」帶來的爆炸笑料以及膾炙人口的粵語電影歌曲,離席散場前是家人們的陣陣歡笑。」

這大概會是一個出生在70年代的香港人的自白,也可能是現在所有香港人對於許氏喜劇的集體回憶。

上個世界70年代正是香港人本土意識開始覺醒的時期,許氏電影以粵語為基礎,在主題和形式上都有著非常濃厚的本土色彩,這恰好為當時新一代在香港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找到了身份認同感。也是從這個時候起,香港喜劇全面帶動了新興粵語片工業的全面復興。

這些年香港電影院正在慢慢減少,港片的高潮漸漸褪去。於是便有人開始懷念,懷念起以許氏電影為發端的那一整個香港電影工業的黃金時代。其中一個人便是許思維。

因回憶而起

1988年7月14日,《雞同鴨講》在香港首映,許冠文在影片里飾演了一個燒鴨店的小老闆,將一位精明生意人的刻薄與摳門表演得淋漓盡致,為大眾津津樂道。

也是那年暑假,許思維坐在戲院里,看著父親主演的電影捧腹大笑,之後便離開香港出國留學了。「這是我和全家人一起去電影院看的最後一部電影,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近三十年以來,許氏電影漸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將它的輝煌留在了七八十年代。許思維經歷了許氏電影從繁榮到式微的過程。

他不是直接的親歷者,卻是一個旁觀者,他看到了它的變化,也看到了香港電影的變化。「今天很難再有那麼大的電影院,也很難聽到那麼多觀眾一起的歡笑聲了。」

2013年,經過了十幾年北漂生活的許思維決心賣掉生意,回到香港以「報答父母恩」,為父親許冠文打理「許氏影戲公司」。母親交給他的第一個工作便是整理倉庫,在這個過程中,許思維發現了很多瑰寶,其中包括80年代的電影原底片。這些物件勾起了他年少時的回憶,在決心開啟舊片修復之旅的同時,似乎有什麼在拉扯著他走向更遠。

這些海報都有一個共同署名

倉庫的某個角落裡,卷卷海報摞起,許思維逐一翻開,那是許氏電影的黃金經典:《半斤八兩》、《天才與白痴》等等。而這些海報都有一個共同的署名:阮大勇。

如今,電影的宣傳方式多種多樣。但在三、四十年前,觀眾要了解最新電影,就只能看掛在電影院大堂的電影海報。因此,一張獨具特色、定位準確的電影海報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975年至1992年間,阮大勇畫下約200幅電影海報;除了許氏兄弟一系列破紀錄賣座作品,李小龍的《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及《死亡遊戲》的海外版海報,以至整個八十年代新藝城影業的手繪電影海報,幾乎都由他主理。阮大勇與許氏兄弟一樣,歷經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阮大勇和許冠文,二人的生命軌跡相似,同是 1940 年代戰亂中出生,50 年代來香港,60 年代開始奮鬥,70-90 年代發光發亮,是香港勵志故事。一位繪畫,一位拍電影,在不同的領域上取得成功,彼此之間命運交織,作品和海報在大眾心目中都連在一起了。」

於是許思維決定開始記錄下這位香港電影海報教父。整個過程於許思維來說就像是一場時間旅行,他跟著阮大勇一起檢視了三四十年前的海報,也彷彿感受到了其背後承載著的社會大眾的知足常樂或是心酸感懷。

希望更多人認識阮大勇

許思維說,阮大勇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他的謙虛。「他說,他不是什麼教父或大師,也從沒什麼遠大夢想,他畫畫只是為了糊口(搵食),為了養妻活兒,這點反映出他們一代人的價值觀,和我們現在年輕人有所不同。」通過許思維的記錄,舊時的精神和價值觀得以重現,進而影響著下一代。

記錄著這樣一群人,應該是心懷敬意的吧。似乎也因為如此,許思維總是顯得特別謙虛。他對於片子沒有什麼商業性上的期待,最大的願望便是「希望更多人認識阮大勇老師,更多人重視海報師這個行業。」

我相信這只是一個開始。許思維帶著無數人對於那些個年代的回憶,一步步地向前走著,記錄下身邊的舊人舊物。這種集體回憶,已經不僅僅是緬懷了,更多的是期待。他們期待著更多的人能從中找尋到值得珍惜的東西,期待更多的人能從中得到勇氣和力量。

對話許思維

廣州紀錄片節:

「老許記」這個公司名稱是從《雞同鴨講》而得名的嗎?這部電影對您有什麼不同的意義呢?

許思維:

對的,「老許記」是 1988 年電影《雞同鴨講》里的燒鴨店,也是電影的主場景。 《雞同鴨講》是我小時候赴外國留學,離開香港前的暑假,和全家人一起去電影院看的最後一部電影,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廣州紀錄片節:

阮大勇老師有什麼較為獨特的創作方式或者手法嗎?

許思維:

2015 年,我和阮大勇老師相識不久,就開始了《海報師》的拍攝。最初,阮老師不習慣在鏡頭前繪畫,後來,他同意,讓我們拍攝,這時候我們才發現,這位大師有個怪癖,就是在鐵門上繪畫,而不是在桌面或畫架上,這個是我覺得非常獨特的地方,難得一見! 而我覺得他專註繪畫時的背影,很性感,所以用在《海報師》的宣傳海報上面。

廣州紀錄片節:

您覺得阮大勇老師的作品為什麼至今仍能受到那麼多年輕人的喜愛?

許思維:

現在年輕人有所謂「文青」,喜歡美術、設計,也喜歡「職人」、「匠心」精神,阮大勇無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們見到阮老師的海報作品,往往會引起共鳴,他們雖處不同年代、未必看過電影,但是他們或許被那精緻、鬼馬的手繪圖像所吸引,畢竟阮老師的視覺效果,是電腦或美圖無法做出來的。

廣州紀錄片節:

您拍《海報師》主要想向觀眾傳達的是什麼呢?

許思維:

我希望看過《海報師》,大眾更重視「電影海報」的專業。海報很重要,每個人都喜歡看海報,卻絕少關注海報的作者。頒獎典禮上從沒有「最佳電影海報」一項,很可惜。所以最近獲知,香港電影金像獎2017 年 4 月 9 日頒發「專業精神獎」給阮大勇老師,算是業界給予的一個肯定,我們都很鼓舞!

廣州紀錄片節:

對於這部影片,您覺得還有什麼遺憾的地方嗎?

許思維:

《海報師》能夠拍攝完成,順利公映,獲得好評,繼而參加國際電影節,助力阮大勇老師獲得香港金像獎。以一部非商業的紀錄片來說,可算是個奇蹟!所以並沒有什麼遺憾了,只有感恩。

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4月9日舉辦,在距頒獎典禮還有一個月的時間,3月9日,他們公布了「專業精神獎」得主——阮大勇先生。許思維父親許冠文發微博表示祝賀。

文 / 郭瑾

香港電影海報教父——阮大勇

上世紀70至90年代初,可以說是代表了一整個香港電影工業的黃金時代。當中,明星挂帥和喜劇主導是總體性的方向。當時絕大部分的宣傳海報,皆出自肖像畫大師阮大勇之手。只要你是看港片長大的,應該沒理由沒見過阮大勇畫的電影海報。如《半斤八兩》、《提防小手》,及「五福星」、「最佳拍擋」等系列的賣座電影。

與生俱來愛畫畫

阮大勇於1941年出生於浙江,從小喜愛繪畫,雖然先天性患有千度的大近視,但也無礙他的繪畫興趣,其天份更是與生俱來,備受老師讚賞。為什麼說阮大勇的畫畫天份是與生俱來?因為阮爸爸也是一個畫畫寫字甚為了得的人,或許就是所謂的遺傳基因作怪,所以阮大勇縱然沒正式學過畫畫,但求學時的他總是全班同學畫得最好的一個,雖說成功靠努力,但天份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阮大勇老師就是最好的例證。

《精武門》海外版海報

阮大勇初中畢業後移居香港,而他在香港的每份工作都與美術有關,在紗廠任職期間,由於經常使用「複寫紙」填寫報告,就練出強而有力的筆風,後加入到「嘉禾」前身的「永華片場」美術部工作,也曾做過「行貨油畫」(即供一般餐廳或家庭擺放的廉價裝飾用油畫)、而在「朗文」工作更是為教科書繪畫插圖。

《死亡遊戲》海外版海報

一切由《天才與白痴》開始

1975年,阮大勇曾試過短時期離開了廣告公司跑去做漫畫書,而當時有一個同事竟然認識「許氏兄弟」(即許冠文和許冠傑),當知道他們正為新片《天才與白痴》徵收宣傳畫稿時,他便畫下他第一張電影海報投稿,最終獲得嘉禾採納,製成海報懸掛於全港各大戲院,後來更被許冠傑直接以此圖作為他的《天才與白痴》唱片專輯封面。

由於作品反應良好,阮大勇便希望能藉此機會,繼續向創作電影海報的方向發展。後來,阮老師得知許氏兄弟開拍《半斤百兩》,於是到片場探班毛遂自薦。「我拿著《天才與白痴》的海報到片場,告訴許氏兄弟這海報是我畫,並問他們可否新的一部電影也給我畫?」就是這樣,阮大勇成為《半斤百兩》的海報主人,這張海報為他帶來$2,700收入,當時是1975年,一支可樂賣3毛錢的年代。

由於連續兩部許氏兄弟電影大賣,海報形象更深受歡迎,阮大勇也因而闖出名堂,很多電影公司紛紛邀請他繪畫電影海報,就這樣開始了他繪畫電影海報的生涯。

由阮大勇繪畫的電影海報,除許氏兄弟外,最令人難忘的相信莫過於四款李小龍電影的海外版海報,還有許氏兄弟的《賣身契》和《最佳拍檔》系列、洪金寶的《五福星》系列、譚詠麟的《小生怕怕》和《陰陽錯》,成龍的《A計劃》和《飛龍猛將》,以及周星馳的《龍的傳人》和《新精武門》等等,均無不令人印象深刻。

阮大勇又說,他之所以能夠有接踵而來的電影海報工作,就是因為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流行喜劇,而獨樹一格的Q版畫風便成了喜劇的最佳發表模式。「除此之外,也因為戲行人都比較迷信,他們覺得找阮大勇畫的電影會特別賣座,哈哈。」

直到1995年,阮大勇老師所屬的金公主電影宣告結業,他也隨之退休移民。但阮老師曾發表過的電影海報超過200多款,被媒體冠以「電影海報教父」的稱號。

退休創作素描自娛

封筆近15載,2007年回港定居的阮大勇,不時拿起鉛筆創作素描畫自娛,並將家中大門改裝成畫板,「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不用趕著交貨,畫了一天放下來,之後再畫都可以,也可以畫自己喜歡的題材。」

當中尤以已故武打巨星李小龍,以及日本影星山口百惠,最常成為阮大勇創作對象,但也不乏已故蘋果教主喬布斯及美國影星James Dean的身影。

最近還嘗試在帆布袋等不同材質上作畫

繪畫人像多年,有沒有印象哪些人物是特別難畫呢?阮大勇笑說「俊男美女是最難畫的,因為多數長得漂亮的人都是五官平均,根本很難在某個特徵上加強效果,曾有女明星埋怨我畫她畫得不好,我便只好笑說因為她長得太漂亮,超塵脫俗,非筆墨可形容。」

本小節信息來源:微信公眾號「大麥電影海報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的精彩文章:

TAG: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

您可能感興趣

電影志 《黃金時代》
《華盛頓郵報》:美國報業黃金時代的讚歌與輓歌
海盜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屬於她的黃金時代
《國資報告》記者對話中國黃金董事長宋鑫
被《頭號玩家》《犬之島》致敬的他,與黑澤明共同締造了日本電影黃金時代!
香港電影圈珍貴照片回顧:上世紀末的黃金年代
70歲的她六奪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曾拍《黃金時代》《桃姐》
曾經韶華——好萊塢黃金時代女星
朱偉新作《重讀八十年代》:重返文學的「黃金時代」
專訪秦源達:揭幕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有感
蕭紅:黃金時代
一代江湖大佬黃金榮邪淫遭惡報的故事!
電影《一千零一夜之拯救黃金城》首曝希望版海報
海盜黃金時代仍未到來!《賊海》世界設定宣傳片
《黃金花》的簡評
讀書的黃金時代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之五:說一說大家都討厭的B級片影帝黃秋生
研究藝術 I 黃金時代的吸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