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村這把收麥必備神器,玩過的都不年輕了

農村這把收麥必備神器,玩過的都不年輕了

在每年的收麥前夕,各地農村總要舉辦一場廟會,商販在廟會上售賣各種各樣麥收用的農具,在眾多農具中,這把木杈應該算是資格最老的一種,它有多少年歷史已不易考究,但是作為收麥神器長盛不衰。

木杈在農村用途廣泛,數收麥時候用的多,圖中這兩位農民兄弟正在用木杈裝車,他們是山坡小塊地,無法用收割機,所以幹活必須用到杈。

木杈也叫桑杈,是因為它來源於桑樹,在河南省郟縣堂街鎮,農民曾經大面積種植用於做杈的桑樹,鼎盛時期家家戶戶都有好幾畝,村裡的男勞力都會這門手藝。

桑樹種在地里之後,會發出很多枝丫,這些枝丫長到一定高度之後就要接受「整形」,然後等主幹長到三四公分粗就可以收穫回家做進一步加工,步驟說起來簡單,但是成材一把需要經歷四五年的光陰。

這位老伯正在給這棵樹苗做校正,三個枝丫的間距被固定下來,接下來他們就按照這個形狀和間距來生長,至於出現粗細不均的情況,老伯會把粗的那根頂部的枝葉剪去,讓它生長變緩,從而「等一等」旁邊細的枝丫。

砍回家的桑杈胚子,要剪去多餘的枝丫,就留三根杈和杈齒底部的那個小突起,然後剝皮進入下一道工序。

在這個村子裡,曾經有很多這樣的火炕,底部煨火,桑杈就這樣插在上面烤,老手藝人根據需要彎制的程度來控制火候和烤制時間的長短。

烤軟之後的桑杈,是在這樣一個三角腿的工具上進行校正和彎曲,把兒要直、齒兒要彎,在地里長的只是個雛形,現在是讓它們脫胎換骨。

桑杈也分好壞,好的能賣到四五十元一把,次一些的只能賣三十元,如今村裡除了幾個老年人,已經沒有年輕人再做這個了,因為掙錢太少,也就是比種地強一些。

在農村的生產活動中,杈短期內還不會消失,但是木杈的生命已經幾乎走到了盡頭,因為鐵杈的出現加速了它的消亡。但是老一輩的農民,還是喜歡用木杈,因為它輕便、耐用,鐵杈雖然便宜,但是實心的太重,空心的又容易斷齒。攝影記錄 | 張根棟(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鄉土河南 的精彩文章:

河南人廚房裡這些老古董,你家還有嗎

TAG:鄉土河南 |

您可能感興趣

又到了收麥子的時候,一場大雨過後,割麥子要帶上臉盆
又到一年麥收季,今年,你準備回家收麥子嗎?
小伙從城裡回鄉收麥子收了一半就要走,說划不來!
麥子熟了,當年的收麥情景你還記得嗎
「大衣哥」忙商演不能回家收麥子,老家的鄉親都幫其收割好了
看完中國老農收水稻,再看印度小伙收麥子,這差距是一目了然
山裡農民還在手工收麥 你看了以後會有什麼感想
搞笑段子:我要吃飽飯好有勁收麥子啊
那些年的收麥天
又到一年夏收季,7旬老人揮鐮龍口奪食,這些收麥方式正逐漸消失
同為產糧大國,看了中國的收麥場景,再看看印度的,差距不是一般
許昌老家收麥記,以前干一星期的活,現在半小時就幹完了
月入萬把的的哥,為什麼要橫跨千里回鄉收麥?背後原因讓老農流淚
90、00後不知道的收麥情形,這些難忘的回憶,你經歷過嗎?
光棍好苦?收麥割谷?不,是蛋砸黃狗
「大衣哥」到地里收麥子,回家後身體不舒服,網友:現在變嬌貴了
8張收麥圖,看懂的都是農二代
注意了,你媽喊你回家收麥了:鞏義全面開啟「收麥模式」
每年的端午節前後都是收麥子的季節
黑鬍子為什麼不能吸收麥哲倫的毒,其實原因也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