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下調主權評級後,穆迪再降中國26家國企評級

下調主權評級後,穆迪再降中國26家國企評級

今天(5月24日)上午,評級機構穆迪(Moody)下調了中國主權信用評級。隨後,在今天下午,穆迪再度下調了我國26家政府相關發行人(GRI)及其受評子公司的評級,與主權評級下調保持一致。

對此,發改委回應穆迪指出,我國降槓桿工作成效顯現,債務風險安全可控。

穆迪官網截圖

穆迪在新聞稿中聲稱,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今天已將26 家中國非金融企業和基礎設施類的政府相關發行人及其受評子公司的評級從先前的水平下調一個子級。

這26家發行人包括:17家最終由中央政府擁有的GRI 和受評子公司(中央GRI),及9家最終由地方政府擁有的GRI和受評子公司(地方GRI)。

與此同時,在26 家GRI 和受評子公司中,穆迪將其中24 家的評級展望從負面調整為穩定。另外兩家展望為負面。

穆迪認為,此次下調評級是因為2點原因,第一,主權評級下調之後,與之緊密相關的地方政府信用質量的評估同時產生了相應的負面影響。第二,根據穆迪對GRI 的聯合違約分析(JDA)方法,向GRI 提供支持的政府的評級或信用質量是GRI 評級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

對於上述GRI 和子公司,其評級對其上級政府的評級或信用質量的下降非常敏感,所以每家相關GRI的評級都被下調一級,和主權評級下調一致。

另外,24家公司的未來展望被認定為穩定,與其主權評級相符。而另外兩家負面展望的中央GRI子公司,穆迪認為,未來12-18 個月其個體信用狀況將依然承壓,因為以收購為主業務戰略可能會增加其債務槓桿,和/或不斷變化的監管制度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除非那兩家GRI的母公司的信用評級增加,或者其個體信用大幅改善,否則穆迪將繼續保持負面展望。

此次下調之前,三大評級機構對各國的信用評級(圖片來自微信公眾號「國際投行研究報告」)

面對穆迪評級下降,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觀察者網撰文回應稱,中國財政實力雄厚 穆迪下調中國評級客觀依據不足。

連平稱,中國整體負債水平不算高,並且負債結構尚屬健康,主要是內債,外債極少。截止2016年末全口徑下的外債總額為1.4萬億元,佔中國債務總額的比重只有5.4%,佔GDP的比重為13%。相對於全球主要國家,中國對外負債水平很低,並且具有大量國際收支盈餘,對外風險很低。截止2017年4月,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超過3萬億美元,是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家。

其次,從債務增長情況來看,政府部門債務絕對水平不高且已經在降低,非政府部門債務水平正在去槓桿。從2013年以來,中國加強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管理清理,新預演算法實施後,我國逐步依法建立了地方政府規範的舉債融資機制,2013年政府部門槓桿率略微高於50%,目前已經下降到46%。

而且,中國的財政收入也非常健康,2017年一季度財政收入4.4萬億元,同比增長14.1%,保持較好增長態勢。除了財政收入以外,中國地方政府擁有大量土地出讓金收入,這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中國也在積極推進國有企業和國有銀行股權結構改革,每年至少能夠增加財政可用資金1.5萬億元以上。由於中國擁有雄厚的財政實力,財政政策使用的空間也會比較大。

最後,中國的經濟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去年經濟增長率高達6.7%,2017年一季度增長6.9%,處於世界前列,依然屬於高速增長的國家。同時,中國經濟總量已達到12萬億美元,只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就能保持在20%-30%,是全球最大的增長動能。

所以,綜上分析,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顯然依據不足,一系列論點與中國經濟真實運行狀況存在不小的差距。

發改委回應

對於穆迪下調評級的行為,發改委進行了回應。

發改委稱,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戰略層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中央提出要在控制總槓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槓桿率作為重中之重。

目前,降槓桿成效顯現。首先,我國總槓桿率水平居中且正趨於穩定。從絕對水平看,我國槓桿率水平並不高,僅位於主要經濟體的中等水平。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數據,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我國總體槓桿率為255.6%,而同期美國為255.7%,英國為283.1%,法國為299.9%,加拿大為301.1%;同為東亞國家的日本為372.5%;主要發達經濟體平均為279.2%,都要高於中國的水平。從變化趨勢看,中國總槓桿率上升速度明顯放緩,正趨於穩定。

其次,我國企業債務風險總體安全可控,企業負債經營是市場經濟的普遍現象。債務規模大小和槓桿率高低與一國經濟結構、金融結構存在密切關係。從經濟結構看,我國儲蓄率比較高,達50%左右,顯著高於國際平均水平。

第三,企業降槓桿不會增大銀行風險。降低企業槓桿率的各項措施均不會增大銀行風險,如與銀行關聯密切的市場化債轉股,相關文件從制度層面和操作層面上作出了穩妥安排,在實現降低企業槓桿率目標的同時,有效隔離風險,防範企業部門風險傳遞至金融部門。

不必擔心穆迪評級

對於穆迪此次下調中國企業評級,大家也不用擔心,因為穆迪曾經多次上浮或者下調中國評級。

去年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時,時任財政部長樓繼偉說:「中國不特別care他們的評級,不必一個個去拜評級機構的碼頭」,「希臘出這麼大問題的時候,它的評級當時高於中國」,「市場並未因此有大波瀾,離岸人民幣不降反升。」

前財政部長樓繼偉@視覺中國

而且,另外一家著名評級公司標普(Standard & Poors)認為,目前中國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緊張不太可能引發更大的系統性風險。

標普於5月11日表示,中國重要經濟部門的債務較高,中國政府試圖緩和信用增速的行為是合理的,並預期該努力將持續到他們認為威脅金融穩定的風險已趨於緩和。

盡然相關措施在短期會對企業債務違約產生壓力,但這將減輕中期系統性風險。同時標普也指出,過度的流動性收緊可能削弱中國經濟增長,對小型銀行和中小企業產生負面影響。

最後,穆迪曾經在去年10月份的時候密集上調了22家中國國企與7家中資銀行的評級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這是該機構16年3月大範圍調低中國國企與金融機構評級展望後,再次作出細化調整。

因此,對於穆迪的評價不必過於在意,即使在中國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時期,標普對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在2004年以前一直維持在BBB級,這是「適宜投資」的最低級別,中國的企業、機構則普遍是不值得信任的BBB以下的「投機級」。

而在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5年到2007年期間,標普一直給美國住房貸款抵押支持債券(RMBS)「AAA」評級。

電影《大空頭》截圖

財政部回應

另外,在今天財政部的聲明中,財政部也部分回應了穆迪下調中國國企評級的行為。

財政部說,穆迪這一觀點說明一些國際機構對我國法律制度規定缺乏必要的了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除經國務院批准為使用外國政府或國際經濟組織貸款進行轉貸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不得為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債務以任何方式提供擔保。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實施後,我國地方政府或有債務依法是指地方政府為使用外國政府或國際經濟組織貸款進行轉貸的擔保債務,除此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或有債務。

同時,不論是中央國有企業、還是地方國有企業(包括融資平台公司),其舉借的債務依法均不屬於政府債務,應由國有企業負責償還,政府不承擔償還責任;地方政府作為出資人,在出資範圍內對國有企業承擔責任。

綜合上述法律規定,穆迪所謂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國有企業等債務水平持續增長會增加政府或有債務的說法,是根本不成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評級機構:將美國主權信用等級下調至非洲波札那以下
穆迪下調福特評級至最低投資級別
《莎木3》已在澳大利亞通過評級,評級為「M」級
圍觀:21款國產遊戲有了中國式評級,8款評為18+
惠譽評級談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不會改變我們對中國A+的主權評級
英特爾股票評級遭下調 股價下跌3.43%
標普將中國華融評級從A-下調至BBB+:因其財務槓桿過高
美國PMG紙幣評級機構為四版50元「金星綠波」評級上標
國泰君安:中興通訊下調至「賣出」評級,目標價下調至20港元
高盛給英特爾股票評級下調至「賣出」 給AMD升級「中性」
億翰智庫信用評級榜單發布 旭輝成2018年主體信用評級上調房企之一
摩根士丹利中國銀行業評論:金融出清在正道但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評級 下調H股股價12%到19%
匯證:調低中國建築國際目標價至14.4元 重申「買入」評級
FIFA 19評級更新:5名需要升級或降級的前鋒,有人大跨步向前
2017年債券信用評級評價出爐,大公國際墊底
中金:調高蒙牛目標價至28.17元 評級「推薦」
瑞銀維持特斯拉「賣出」評級 目標價調低至220美元
中金:升中芯國際目標價至13.92元 評級「推薦」
野村:升中國海外目標價至36.3元 評級「買入」
三星市值蒸發3807億元,摩根士丹利下調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