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未來適應社會的10項能力

孩子未來適應社會的10項能力

你好,我是丹媽

資深童書編輯+兒童心理諮詢師

這篇文章是去年丹媽看了一本書《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之後,寫的讀書筆記,當時只是看完書後特別有感觸,不過大半年過去,再重新翻起書,發現這些觀點還是特別棒,而且比起一些西方的教育法,更適合中國孩子,以至於我現在都按照參照這些方法來培養叮噹,若是這10點能力培養得當,我估計也不用再擔心孩子適應不了社會吧。

熟悉香港樂壇的讀者也許會知道,封面上這位笑得如此開心的媽媽叫陳美齡,年輕時是一名香港歌手,在85年的春晚上,以一首《歸來的燕子》而大受矚目。

在她當紅之時卻選擇了出國讀書,父親的教育以及她日後的成功,讓她感受到:「父母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就是教育」。

她發誓即使賭上一生,也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終結果是,她不但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都養得陽光帥氣,還都考入了斯坦福!

陳美玲和三個兒子

雖然重視孩子學習,但陳美齡並不是一名「虎媽」,她反對體罰與責罵,她說「教育」這個詞有非常豐富的意義,「教育」並不等同於「學習」。

在她撰寫的《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一書中,詳細總結她從小重點培養兒子的15種能力,每一條里都含著這位媽媽深深的愛與智慧。丹媽精選了其中最重點且最適合中國孩子的10項能力做了總結,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示。

01腦力 :幼兒期體驗更豐富的孩子更聰明

孩子的大腦猶如一張白紙,任何事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體驗,拒絕循規蹈矩的生活。

陳美齡說她在兒子8歲前都會讓孩子盡量多看、多聽、多接觸不一樣東西。

比如每天換一條路回家,換一種口味的食物,看不同的書,聽不同的歌,甚至是孩子接觸不同物體時,所感受到的不同觸感、溫度、氣溫,都能讓大腦不斷得到刺激,這也是所謂的淘氣的孩子更聰明的原理。

02閱讀理解能力:鼓勵孩子把書上講的東西說出來。

在親子閱讀上,美齡媽媽可是比丹媽更熱衷的先行者。

孩子還不會抬頭的時候,只要她有空就會躺下來讀書給他們聽。

等孩子會說話了,不光讀,她會對孩子說:「接下來你來讀給媽媽聽哦!」或是讀完後,再叫孩子「給爸爸說說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吧。」。

美齡認為讓孩子把內容講給別人聽,其實就是間接督促孩子自己去理解,並用語言說出自己的理解,這個過程等於給大腦做了一次閱讀理解的小體操。

身教重於言傳,每逢周末,他們全家會一起上書店買各自喜歡的書,然後帶到茶館一起看一起交流,努力為孩子營造愛閱讀、愛表達的家庭氛圍。

03集中力:陪孩子進行時間長、需要耐心的活動

陳美齡說:「有集中力的孩子,才能充分發揮能力專註於學習,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

大兒子在三歲時就對下廚有興趣,很多父母會覺得小孩哪做得了這個,讓孩子參與簡直是讓做飯更辛苦。陳美齡卻不怕麻煩,鼓勵三歲兒子站在小椅子上,幫她擇菜,攪拌……

她說做菜是對於提升集中力非常有效的活動,切、炒、定時等等烹飪中的動作,如果不專註就會受傷,做錯一個步驟,味道就會變。

孩子都是吃貨,讓他們長時間專註,做出一道美妙的飯菜,所獲得的快感,會令他們對「集中精神做事」產生更大的成就感。

除了做菜,她鼓勵父母陪孩子一同進行任何孩子感興趣,且需要長時間耐心的活動。

比如走迷宮、樂高、解謎、樂器等等,而這些活動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在參與中對孩子的陪伴與鼓勵。

04想像力:編故事給孩子聽

陳美齡說這是她家堅持了十幾年的習慣,每晚睡覺前,除了讀書上的故事,他們還自己編一套系列故事給兒子聽,她的故事主角是一直企鵝,而爸爸的主角則是「愛放屁的皮太郎。」

美齡說之所以想給孩子編故事,一是想製造一些屬於親子間的回憶,只有我們家才有的故事,她覺得這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另外一個則是希望孩子從小在沒有圖片和文字的情況下,光用耳朵聽,順著父母的描述,在頭腦中運用想像力,描繪故事所呈現的畫面,並在幻想的世界裡得到無限的樂趣。

美齡認為想像力豐富的孩子,會有更強的創造力,未來世界最需要的正是有創意有新意的人。

05學習能力:在遊戲中學習

陳美齡在學齡前就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而學習能力從哪裡來,當然要從興趣中來,比如在認字上,她就自創、搜集了很多相關的小遊戲

學拼音時,她把拼音小小的寫在字的下面,然後貼到遠處,接著讓孩子看字說出拼音,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就讓他跑去紙前面在看答案。

看完後她會告訴孩子:「不是媽媽教會你的,而是你用自己的身體記住的哦!」

和孩子玩「找字」的遊戲,全家人一塊比誰能在報紙上圈出最多的「的」字。

美齡說,她永遠記得孩子們在遊戲中,發現靠自己就能學到新東西那一刻,眼神閃耀出的光芒,在這些遊戲中,孩子自然的感受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

06判斷力:多問孩子的選擇

陳美齡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她就經常讓孩子做選擇:「你想吃哪個口味的雪糕?」

如果孩子說不知道,她還會接著問:「上次選的是巧克力,再上次是草莓,今天你想選哪個呢?」……循循善誘的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說:「那這次選橘子味的怎麼樣?」,她則會問孩子「為什麼呢?」,孩子就會說出「因為顏色不一樣,沒吃過」等等原因。

但不管孩子的原因是什麼,她都會對孩子的想法給予讚揚:「這主意真棒!媽媽也沒吃過橘子味的呢!」。

陳美齡認為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一件能幫助到別人,能被父母支持,那麼他們就會明白開動腦筋,自己做出判斷是一件好事。

在今後遇到人生選擇時也更習慣不依賴他人,審時度勢,自信的做出自己的選擇,說出自己的看法,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07提問能力:無論如何,不要小瞧孩子的提問

這點丹媽覺得對孩子的學習真的太重要了!

生活中,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會有意無意的給孩子一種「沒閑工夫回答孩子的問題」或是「你怎麼會問出這種問題」的感覺。

而陳美齡說從小無論兒子問她什麼,即使是正在炒菜,面對兒子的提問,她也會關火,先回答孩子的問題,並且每次都會表揚他們說:「這個問題提的好。」

然後對孩子的問題表現出濃濃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有求知慾,愛提問是好事。

她絕不讓孩子感覺提問會讓媽媽感到麻煩,更不會對孩子說「等一會」,並且告訴孩子如果老師沒空回答,就把問題記下來,回來和爸媽討論。

之所以如此重視「提問」,陳美齡說,成人對孩子提問的忽視與小看,會讓孩子慢慢變得不想主動提問了,去到學校更加也不喜歡向老師提問。

因為不管孩子提出的問題多荒謬,碰到問題不去弄懂,以後在學習上也會延續這樣的習慣,對上課的內容就無法深入的鑽研,不會的問題越來越多,過不了多久,孩子就會多學習產生厭倦。

08傾聽、陳述意見的能力:讓孩子參與到大人的談話中來

我們常說大人說話小孩不要插嘴,陳美齡卻認為,如果大人說話時不讓孩子參與,會讓孩子覺得周圍人的談話和自己沒關係,養成「把耳朵關起來」的習慣。

今後到了課堂上,聽到重要的事情也好,不愛聽的也罷,也會習慣關上耳朵。

而她想培養出對任何的人話語都感興趣,都願意傾聽的孩子。

大人說一些聽不懂的事情時,只要孩子在場,她會盡量解釋給孩子聽,鼓勵孩子參與。

09幽默的能力:多逗孩子笑

丹媽覺得「幽默感」真是很重要,卻又常常被我們所忽略的一種能力。

有幽默感的人,能開的起玩笑的人,總是更受人喜歡,在低落時也更懂得用自嘲調節自我。

陳美齡說從孩子懂事起,自己就常常逗孩子笑,比如明明遞給孩子一碗飯,卻說:「來,吃面吧。」

剛開始孩子還會認真的糾正她,後來就知道媽媽這是在和他開玩笑,慢慢地他們也開始會故意說些有趣的話來逗爸媽笑。

家裡總是歡聲笑語,出去走到哪裡,也總能說些有趣的事情活躍氣氛,讓周圍的人都很開心。

10自制力:高中前禁止孩子玩電游

這看上去似乎有些嚴苛,陳美齡說,這是因為高中前是孩子大腦與身體的發育活躍期,她想優先讓孩子多玩一些擴展想像力,調動全身的娛樂活動,而電子遊戲總是會給孩子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在感官上也會比其他娛樂活動更來的刺激,孩子一玩就會連續玩很久,會習慣偏向這一種思維方式。

但陳美齡的禁止背後是付出了很多其他的努力,她用實際行動讓孩子明白:除了電子遊戲,現實世界也有很多有趣好玩的東西。

比如努力的給孩子找來更有趣的書籍電影,和孩子玩很多面對面的遊戲,比如牌、猜謎、變魔術等等,只要有空就會全家一塊出門釣魚、遠足,戶外運動。

所以孩子從來沒有因為少了電子遊戲,而感覺自己的童年比其他孩子無趣。

- End -

我為孩子們精選了40份書單

0—2歲孩子必讀的10類書

2—3歲孩子必讀的20本經典繪本

3—4歲孩子必讀的25本經典繪本

4—6歲孩子必讀100本經典繪本

6—8歲幼小銜接必讀的30本書

小學階段1—6年級必讀39本書

24本父母必讀書,將改變孩子的一生.....

回復見面禮,丹媽免費送你一本育兒秘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圖畫書 的精彩文章:

TAG:經典圖畫書 |

您可能感興趣

有這樣性格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未來可能將會產生一個極不平等的社會
增強孩子社會實踐能力
學霸可能最不適應未來社會?人才最核心競爭力是終身學習
人類為了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將會進化成這樣子?
和狼群生活12年,重返社會各種不適應,72歲狼孩最大心愿是希望能回到狼窩
社會浮躁,可你不能
父母從小捨得給孩子吃這兩樣東西,以後孩子才會更容易適應社會
西班牙男子與狼生活12載 回到人類社會極不適應
這10項日本社會補貼,你可以去領
孩子,老師不能把你怎麼樣,但社會可以
他被狼養12年後回歸社會:我不適應人類 他們太冷酷
當你百分之百接受社會貼在你身上的標籤時,你已失去了自愈能力
社會漂泊10多年,你有沒有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還沒get到這項生活技能?那可不能說自己是社會人
缺乏4種能力,你將永遠在社會底層
你這麼矯情,其實是在扼殺孩子將來立足社會的能力
80後和90後誰面對的社會壓力更大?誰更容易出人頭地?
畢業進入社會,你是怎麼適應過來的
父母要想孩子能在社會上立足,這個方面不能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