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經學與中國秩序——第三十期切磋班活動報道

經學與中國秩序——第三十期切磋班活動報道

丁酉年四月廿五(西元二零一七年五月二十日)晚,四川大學儒家哲學方向第三十期切磋班在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二樓會議室開展。

此次切磋班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的陳壁生教授擔任主講人,就陳壁生教授在現場所做的《經學與中國秩序》主題報告所引出的諸多問題,到場師生展開了深入討論。丁元軍老師、曾海軍老師、廖恆老師、梁中和老師、張發志老師等參加了此次切磋班。

會議開始,陳壁生教授做了《經學與中國秩序》主題報告。陳壁生教授表示,此次《經學與中國秩序》是接著上一次《經學的新開展》繼續講,是其所討論的話題的落實,涉及當下經學所關心的問題以及關心這些問題的原因,及其對當下中國人生活方式、中國秩序重建的意義。

陳壁生教授的報告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今天我們重新講經學是出於什麼樣的理由;第二,經學作為一種理念、觀念而言,對我們講中國秩序有什麼意義;第三,經學對今天的歷史研究或我們看待中國古代歷史有什麼價值。其重點放在第二個方面。

首先,陳壁生教授大致概括了當下經學研究的概況,指出學界對經學的定義沒有一致性,進而表示經學研究應建立在系統性的定義和認識之上。

然後,陳壁生教授分析了經學在近十幾年重新受到重視的原因。第一,是因為經學與中國的發展息息相關。在兩次大的革命之後,於2000年前後開始出現國學熱,「是什麼塑造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它背後的源頭和傳統是什麼」等問題被提出來,需要在經學裡尋求理解。第二,是1979年後,中國社會變化太快,同時意識形態也在發生變化,國家、國家秩序的構建與立國之本再次成為問題,這些都需要共同的基礎,而經學就站在這些問題的背後。現實的背景則是,當下人心秩序和國家秩序似乎都處於某種基本崩潰的狀態。基於上述兩點,陳壁生教授說:對於任何一個當下思考中國問題的人來說,若把中國作為承擔文明使命的共同體,那麼國家承擔文明的使命,文明也可能會造就這個國家,為什麼要建一個國家,其目的或許也是為了承擔文明的使命。

因此,經學的兩個方面內容被重新理解:第一,經學為國家塑造提供理念;第二,晚清對經學的調試為我們今天面對的秩序構建問題提供了最契合的經驗。晚清學術是經學研究的重要階段,晚清時期的康有為、章太炎、張之洞等是唯一一批真正面對西方文明又立足於中國傳統基礎上的人,他們想通過對經學的自我調適,來面對新的秩序構建。接著,陳壁生教授梳理了康有為、章太炎、張之洞等三派重要晚清經學家對經學的調試,並總結:經學在國家構建領域有絕對敏感性,經學本來就關注秩序建立問題,而國家就是最大的一個秩序;這三派人物所講的都是面向未來的經學,他們所做出來的理論是一種經學革命。

最後,陳壁生教授概括了經學對歷史的認識:經學的存在使表象中呈現為碎片的歷史構成了一個文明體。中國之所以成為中國,正是因為有一種作為核心的立國精神一以貫之,歷史可以看成是這種精神的流變和展開。

陳壁生教授的報告結束之後,與會師生提出相關問題並展開了深入討論。討論問題涉及:人倫背後的形而上學及其必要性、人心秩序與國家秩序之間的關係、經學能否解釋世界歷史、重新理解現代國家秩序建立的意義與歷史目的論的關係、經學家對應這些問題是否要以放棄神聖性、理想性為代價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家人文學 的精彩文章:

從八性情到道體八經(上)

TAG:儒家人文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玄空風水》學習之二十四山-易經學習入門基礎
易經學習札記之後天八卦、三元九運與紫白九星的奧秘
八字風水交流學習:中國易經研究學會2018年易學交流大會圓滿閉幕-易經學
能否走進「新經學時代」?——經學、儒學與中國哲學片論
丁四新:出土早期易學材料與《周易》經學的哲學解釋
【經學】論語三則
泰斗級國學大師,公認經學第一,史學第一,他卻認為自己醫學第一
漢代經學兩大派別之爭
三國時期蜀地學風:吸納荊州治學方法,繼承漢代古文經學
道德經學習感悟
易經學習-八字擇日法則
清代今文經學演化邏輯的意義
中國易經學會風水培訓班-玄空風水學習班於6月13號正式開課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優先認可的中國大學
易經學習札記之太極圖、先天八卦與古代曆法的奧秘
北京易經學院:易經入門,易學培訓班
「勸學家塾」全國免學費招收九歲以上全日制純讀經學員
禮樂之復:唐順之經學義理研究
易經的智慧:開啟易經學習的新篇章
講座|劉家和:經學是中國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