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知道卻做不到」,很光榮嗎?

「知道卻做不到」,很光榮嗎?

知道做不到.jpg


文:叢非從| 微信公眾號:叢非從(congnotcong)
責任編輯:Spencer 林立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1<<<


經常收到這樣的留言:知道,卻做不到啊,怎麼辦。


每當這時候,我總是很想問一句:知道這麼多道理,卻做不到,很光榮嗎?

如果你去細細品味下,在你說:「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這句話的時候,會感受到內心深處有很大的快感。這種快感就是在說:


我很想做呀,我也已經很努力的在做了。


我真的很想做到,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你如果告訴我怎麼能做到,我馬上就去做。


「知道卻做不到」這種想法會讓人有很多獲益,所以你才可以那麼無辜又心安理得地說出來。


>>>02<<<


第一個好處:我不用負責任了


小時候每當遇到不會的數學題時,你的第一反應通常都是:「太難了,我不會做!」而學霸的反應則是:「我該找誰幫我解答下呢?」


這兩個想法的差異,基本註定了你們後半生結局的不同。我們來體會下這兩者的不同:


「太難了,我不會做」——意思就是我就可以不做了。

「我該找誰幫我解答」——意思就是我還是得去做。


第一種想法,給人一種解脫感:「我不去做,這怪不得我。是敵軍太強,而不是我軍無能啊」。這種想法把責任歸因在任務難度大上,說白了就是推卸責任。


第二種想法,給人一種迎難而上的悲壯感:「無論如何,想盡一切辦法、克服一切困難也得去做」。這種想法把責任扛在自己身上。


有的人喜歡為了當下即刻的舒適,犧牲掉了未來的成功,有的人喜歡為了未來的成功,犧牲掉了當下的舒適。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你喜歡就好。


推脫責任,讓人獲得輕鬆感;而承擔責任,則讓人獲得成功感。


人的本能是自動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這是一種自我保護。


因此當你說「知道卻做不到」的時候,你獲得了一個快感:


終於不用去做了。


而且這也不是我的錯,不是我不想去做,是任務太難了,我做不到。


>>>03<<<

「我做不到」的第二個好處:我已經很努力了。如果我有能力能做到的話,我就去做了。如果我有具體的可實行的方法的話,我就去做了。


我們感受下這兩個想法的差異:


「我做不到,怎麼辦。」——這種想法讓人產生一種「我很努力」的光榮感,我真的很想做到,但我儘力了也還是不行。更通俗的講就是,我做不到是我能力不夠,但我的態度起碼是端正的。


「我不想做,怎麼辦。」——這種想法則讓人產生一種「自私、不上進」的羞恥感,容易讓人覺得你態度就有問題,像是在耍流氓。


如果一個人內心有著「對的,我就要去做」、「我一定要變得更好」諸如此類的規條,那麼他就會活得很矛盾。


因為一方面,他在理性上強迫自己必須去做某些事情;另一方面,他在感受上又是不想去做的。


這個時候,他就必須要學會推脫責任,來讓自己的良知好受點。


精神分析里有一個經典的故事。


某人窮困,覺得應該去弄點錢來補貼家用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搶個銀行,然而良知告訴他這是不對的。他矛盾的心理讓他在生活中無意識地把腿搞殘了。腿殘之殤很痛,不過心裡舒服啊:


不是我不去搶啊,是我的腿不支持。如果我腿支持,我一定會去搶的。

就像故事裡的人一樣,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陷入矛盾中,有一個方法,既能表明我想去做的態度讓自己的理性好過,又能不去做讓自己的感受好過。


那就是:


我不是不想去做,而是我真的做不到。


>>>04<<<


「知道卻做不到」的第三個好處:我不用付出代價了


沒有能力可以培養能力,沒有資源可以累積或置換資源。除了那些違反物理定律的事情,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值得去做的事。


而得到,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歡樂頌》里的曲筱綃比出租屋的三個姑娘賺得多,並非僅僅因為人家是富二代,更是因為她所付出的強有力的人格能量,敢大量麻煩白富美安迪搞GI項目,還敢背著安迪借譚總之名搞項目。為了談項目,她付出了大量的冒險、魄力、策略以及智謀。


付出,不是蠻拼,因為它不僅是體力的付出,更是人格層面上的付出,需要大量的精力、智力、自尊、勇氣等。


比如說減肥和學外語這事,無比簡單,道理你也都知道:「管住嘴,邁開腿」、「多讀、多說、多聽、多練」。可你為什麼做不到?

一個考過GRE的姑娘曾經跟我說起那些慘痛的經歷:每天把自己按在自習室14小時以上。我頓時明白了,這哪是僅僅需要付出體力和毅力,還需要付出好心態。


我有時候很羨慕咪蒙和羅輯思維們,但是想到他們要日更、天天寫、天天想,我就怵了,想想還是遠觀下比較好,我寧願選擇不成功。


如果你覺得自己對於某些道理「知道卻做不到」,你就要問自己:


你真的想做到嗎?


你為什麼想做到?


為了做到,你願意付出多少?


這值得嗎?


很多時候你發現,成功是你想要的,不吃苦也是你想要的。兩者不可兼得,還是選擇後者吧。吃太多苦會死,不成功卻不會死。


也許你想要的,只是依賴,只是:我不想付出,但我還想做到得到,那看起來很酷。


所以當你覺得「知道卻做不到」,不如直接說:

這不值得我去付出那麼多。


>>>05<<<


「知道卻做不到」的第四個好處:我不用成功了


假如你成了個果斷、強大的人,成了個不斷學習就能進步的人,你會有什麼感覺?會適應嗎?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逆襲成為高富帥,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只能停止在意淫的階段里,想想就夠了。覺得那是離自己很遙遠的事。


如果你在遇挫的時候習慣了說:「我嘗試下」,你會感覺自己充滿了力量,是個強大的人。


如果你在遇挫的時候習慣了說:「太難了,我不行啊」,你會感覺自己是個平民階層的loser。


人生贏家是一種思維習慣,而不是能力和資源。


你的潛意識裡怎麼評價自己,你就會有相應的思考習慣,繼而就會產生與之對應的結局。


「我知道了,我想去嘗試下。遇到了困難,我該找誰、用什麼方法去解決?」是一種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

「我知道啊,可是那很難,我做不到啊,我能有什麼辦法?要是有什麼靈丹妙藥、專家大神指導我一下就好了」,是一種抱怨、逃避、幻想問題自己消失的消極態度。


兩種不同的想法,會把人生推向不同的結局。


你認為自己在哪,你就會在哪。


>>>06<<<


「知道,卻做不到啊。」
「請問該怎樣才能做到。」


兩個想法,各有利弊。其中感受,自行品味。


作者簡介:叢非從,一個好玩又深邃的心理諮詢師。著有《原來,懂比愛更重要》、《你是在戀愛,還是在發神經》、《薩提亞模式與自我成長》等。長期在北上深開設「薩提亞模式自我成長」、「OH潛意識圖像卡訓練」等課程。微信公眾號congnotcong(叢非從)


一篇文章可以影響多少人?
成為壹心理創作者,寫出你的影響力
請將代表作發送至:chenmengfan@xinli001.com


112.PNG


今日討論

還打算繼續用這句話麻痹自己嗎?

如何掌握「開會」的正確姿勢?
無法直接了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怎麼辦?
為什麼有人充滿活力,有人卻十分憔悴?
職場新人,如何6個月成為行業高手?
一個讓人慾罷不能的思維方式

TAG:職場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吃太飽不一定好,你知道嗎?
氣血虛吃什麼最好,你知道嗎?不知道的就進來看看吧
段子,你不是讓我追你嘛?對啊,不追怎麼知道追不到呢?現在知道了吧?
不看不知道的冷知識,你知道你內心最渴望的是什麼東西嗎?瞧最後
你知道星星是怎麼形成的嗎?不,你什麼都不知道
知道嗎,很多明星是不許吃飯睡覺的
也許你永遠不知道,一些人為什麼不回家吃飯!
最便宜的「止咳藥」,路邊就能撿到,只不過你不知道!
古代人身份不同死的說法也不同,不知道還真不能亂說!你都知道嗎?
不說不知道,這些星座有著很強的暗戀情結!
我們都是跑龍套的,知道不知道?
新風系統越來越普遍,你還不知道怎麼挑選嗎?看完這篇,你就不怕被忽悠了!
認識到這樣的女網友,真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你知道嗎?你不知道
她的背景不輸韓雪,你知道她是誰嗎?
愛喝茶的你知道有「四不飲」嗎?真正懂茶的人都知道,看完就懂了
乾隆是真不知道和珅是貪官嗎?並非不知,只是不知道他是超級巨貪
「四不喝」是哪四不?你知道嗎?
焦慮不該吃這些!你都知道嗎?
男人這樣表現真的是很愛很愛你了,你還不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