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提供技術乾貨,樹立產業模範,這場大會教會了種植戶怎麼種柑橘!

提供技術乾貨,樹立產業模範,這場大會教會了種植戶怎麼種柑橘!

5月21日,2017廣西柑橘種植匠技術交流峰會在廣西桂林隆重舉行。會議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分別對柑橘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進行專題講座,同期舉行中國種植匠示範戶頒牌儀式。

2017廣西柑橘種植匠技術交流峰會在桂林隆重舉行

創新技術促進柑橘產業發展

據了解,此次峰會旨在為廣西地區柑橘種植戶提供種植技術服務,並通過樹立示範戶的形式幫助當地果農科學管理果園,促進廣西柑橘產業健康發展。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芭田股份」)總農藝師段繼賢表示,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的供給,有利於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廣西柑橘產業發展迅速,只有保證柑橘的質量才能將柑橘打造成廣西的品牌。

原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芭田股份總農藝師段繼賢

芭田股份華南營銷公司總經理林育忠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市場對農資企業的要求也在升級變化,農資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在時代大發展的進程中得到突破。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肥料企業之一,芭田股份以「喂育植物最佳營養,守護人類健康源頭」為企業使命,20多年來堅持技術和模式創新。「肥料是糧食的糧食,只有肥料安全、高效、健康,農產品才會健康。」芭田股份華南營銷公司總經理林育忠表示,隨著我國種植環境的發展,土壤、天氣和生態環境已經發生變化,農資產品應該從以前單方面提高產量向改良土壤、提高產品產量和品質等多效功能轉變,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土壤和農產品的營養需求。

同時,芭田股份在為種植戶提供優質產品的基礎上還為農戶提供了技術服務。種植戶在芭田股份的大數據平台可以隨時諮詢技術專家,技術專家也會走進田間地頭,以服務田為核心推出整套適合當地產業的施肥方案,幫助更多的種植戶種好農產品。不僅如此,種植戶還可以在大數據平台上了解最新價格資訊和供求信息,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

科學施肥管理是柑橘種植的關鍵

針對目前廣西柑橘產業的發展,芭田股份廣泛收集種植戶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並邀請專家對這些問題作主題演講。

「目前廣西柑橘產業總體發展迅速,但仍存在發展參差不齊的現象。」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表示,調研時發現廣西地區柑橘種植戶有的能夠實現高產,有的卻面臨失產甚至感染病害,最主要的原因是土肥問題的不斷增加。近幾年來,我國南方土壤抗旱抗澇能力差,保水保肥的能力也越來越弱,甚至還有些地區出現了土壤鹽害問題。高祥照提出,以前南方地區鹽害現象並不多見,但近幾年因為不合理施肥造成的鹽害現象越來越多,土壤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植物吸收養分失衡。

農業部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

同時,高祥照還強調,並非所有的有機肥都是有益的,有機肥並不能直接改良土壤,而是通過給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營養來提高土壤活性;南方地區雖然水分充足,但是仍需要推動水肥一體化,因為灌溉不僅是為了節水,更是為了高效施肥。在土地整理過程中並不是直接推土平整就能種好作物,應注重土地層次,解決深層土壤的肥力是關鍵。

「改良土壤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程。」高祥照建議,廣西柑橘園區應科學規劃設計,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耕地培肥措施,通過土、水、肥三個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精準調控,達到農業投入產出比的最佳效果。

廣西柑橘研究所植保研究室副主任張戈壁

在柑橘病蟲害防治方面,廣西柑橘研究所植保研究室副主任張戈壁指出,目前廣西地區柑橘新種植戶較多,管理並不全面,相應的病蟲害在部分地區已呈現出集中性爆發的態勢,甚至出現了毀園現象。因此,無論是廣大柑橘種植戶還是農資經銷商,都有必要了解病蟲害防治知識。

在防控黃龍病上,張戈壁認為防好黃龍病要靠「四板斧」。首先種植無病苗是關鍵;其次,在發現病樹之後應及時噴葯除木虱,並砍除燒毀;然後在防治木虱要及時,在新梢抽發0.5-1公分時應全面噴施農藥2-3次;最後,應加強水肥管理,加快新梢老熟。張戈壁強調,只要還有一隻木虱沒有除乾淨,就會有感染黃龍病的可能。

除了黃龍病,張戈壁還向在場種植戶介紹了其他主要病害的發生機理和防治技術。為了能夠將技術運用到實際,現場眾多種植戶紛紛用手機拍下照片來學習。在紅蜘蛛的防治上,張戈壁特別提出,柑橘紅蜘蛛極易產生抗藥性,且獲得的抗藥性能夠遺傳,因此在使用化學藥劑時應合理交替輪換,千萬不能長期使用同一種藥劑。同時,種植戶應該在害蟎發生初期、種群數量不大時施藥,以延長藥劑對蟎類的控制時間,減少使用次數。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病害都必須需要施藥防治。例如柑橘的「餓病」——柑橘脂點黃斑病,張戈壁表示,出現該病害的原因是果園肥料養分不足,所以最重要的是給果樹補充營養,增施有機肥,科學根外施肥,加強樹勢。

尋找中國種植匠示範戶,樹立產業模範

此次峰會為在場種植戶帶來了科學的果園管理技術,不少種植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而如何將技術能夠長期服務當地柑橘產業,芭田股份在會議現場舉行了中國種植匠示範戶頒牌儀式,選舉出當地的林國文、林強、林紀友、蔣餘光、羅應勝和蔣玉勝等6位具有豐富柑橘種植經驗的種植戶為中國種植匠示範戶,將技術推廣實施落地,用真實效果樹立行業模範。

中國種植匠示範戶頒牌儀式

桂林市臨桂區兩江鎮的種植戶蔣玉勝種植柑橘十多年,目前種植柑橘20多畝,並以其豐富的經驗帶動當地柑橘產業的發展。「我種沙糖橘10多年了,十多年的果樹從未出現黃化現象。」一直以來,蔣玉勝對柑橘苗木極為重視,他的苗木幾乎都是由自己親手嫁接,最高產量能達到12000斤/畝。蔣玉勝還指出,除了注重果園管理,選用正確的肥料也至關重要。

據了解,蔣玉勝多年來堅持使用芭田股份的高效肥料,其中以芭田好陽光(15-10-20)和三個十七(17-17-17)為主。「芭田的肥料見效快、品質好,而且我們還會真正享受到農技服務,值得我們信賴。」蔣玉勝誇獎道。

峰會主要負責人表示,尋找種植匠示範戶的目的在於將創新技術和服務推廣出去,建立產區模範代表,促進產區整體的發展升級。

桂林市臨桂區兩江鎮種植戶蔣玉勝

2017廣西柑橘種植匠技術交流峰會吸引眾多種植戶參加

南方農村報記者 植仁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財網農化寶典 的精彩文章:

走向種植者,富美實在行動!

TAG:農財網農化寶典 |

您可能感興趣

孫恩光:推影像文物遺產保護 探澳門新文化旅遊休閑產業模式
要成為IC強國沒有IDM萬萬不行!探索產業模式改變的多種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