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魚打個窩還有這麼多講究
在讀文章之前,新手釣友說還是不太清楚,那麼下面就分享下我釣到的大魚。
釣魚人都在擔心的事情,請點擊:釣魚指南。
一、喂窩要幾分,不可隨意性
喂窩的目的,是誘魚聚集,以便釣之。然而,要是不分時間,不看水情,不論魚種的有啥喂啥,效果就不會很好。要想把魚聚得來、留得住,應做到以下三分:
1、分季節確定餌類
冬春兩季,尤其是隆冬初春時節,因魚兒處於少吃,少動的冬眠、半冬眠狀態,其誘料應選擇色鮮、耐泡、濃香的顆粒類,來增強它的顏色和香味。從而,發揮出誘餌的「強引力」,才相對容易誘魚進窩。
夏秋兩季,魚類特別活躍。四處游弋覓食。正是因為它們遊動性很大,即便誘餌並不鮮艷,其味也不怎麼濃香,但由於游竄中魚與餌擦邊,使它們顯而易見和聞之則停。所以,這期間,誘料可相對普通一些。但陳、酸、臭餌(除酸餌、臭餌料能誘鰱鱅外),仍然不可用。因為這種料餌,一落水雖也能起到瞬間的誘聚作用,但只要魚兒聞到自己不喜歡的這種異怪味,很快就會離去,並且三五個小時內一般不會「回頭」。
Tab釣箱快掛 釣箱配件側掛 釣魚箱桿掛 釣魚用品魚竿競技快速竿掛
¥28
淘寶
購買
此外,在小白鰷特別多,又十分猖獗的盛夏初秋,不能用霧化性底窩商品餌或麵食性自製粉狀傳統餌撒窩。因為,撒窩時它們不等餌料沉底就上來搶食一空,然後仍會在窩邊半水逗留不散,等你再喂,它就再搶,對水面窩底都會造成干擾。反之,要是用商品顆粒餌且喂量稍大一些,不僅能相對避免和減小雜魚鬧窩,還能保障一定時間內窩裡有魚。
2、分水情確定餌量
在水色比較渾濁,且兩岸水草相對茂密的小溪河或農村一些不是很大的養殖堰塘垂釣。這些地方的藻類浮游植物及水生昆蟲等天然食料比較豐富,塘主經常投放飼料因而是「肥水」。平時魚兒不飢餓不饞食,所以,其撒窩喂量並不在多,而在於「精」,才能聚魚、留魚。
要是在大江大河和大型水庫垂釣,這些地方水面大、水色清,一般都少有水草、藻類,自然食料缺乏。要想誘它們聚集,其喂料的投放量,就應多出「肥水」水域的兩倍,才能發揮誘聚作用。
此外,若在靜水水域用鬆散型的商品餌垂釣,因掛鉤的釣餌有隨釣隨散性,邊散邊喂,越釣越「發」(窩)的作用,可在下竿前一次性少喂或不喂窩料。
3、分魚種確定餌型
野釣,釣者平時一般都是主釣鯽魚,而誘鯽魚的窩料,最適宜用傳統的「藥酒米」,商品餌的「麝香米」或「麝香液體香精」拌制的白大米中的一種或幾種,這些米餌混合成的單一型誘餌,就完全能起到誘聚作用。
但如果想專釣草、鯉魚,不僅要以小麥粒、玉米粒、黃谷、大米、紅薯以及玉米面和麥麩皮合蒸的麵糰做「綜合型」誘餌,而且喂量應是鯽魚的5~10倍,才更能起到誘聚作用和長效保窩留魚。
要是想釣鰱鱅、黑魚、鯰魚這類喜歡餿酸腥膻味的魚種,其誘料則應用酸臭味較濃的細粉發酵餌(主攻鰱鱅)和羊、狗、牛、雞內臟加天蠶、地蠶(土蠶子)及土蚯蚓剁細,再加玉米粉、麵粉(增加粘性)。這種特殊原料製成的誘餌,對它們才更有事半功倍的誘聚效果。
二、投窩遠或近、落水輕要准
「投窩」,即拋竿。拋竿,不僅要輕鬆利索,更在於不管遠近,都要求落水要「輕」,落點要「准」,才能保障進了窩的魚兒不受到驚嚇和避免釣非所喂。要做到這一點,就手竿而言,除了墜子本身不能重於浮漂的「浮力」而上得太大外,在拋線出手的操竿要領上,還應採用竿梢提線,手腕壓竿的「抬式慢落法」,才能減輕鉤、墜、餌入水的振蕩聲。
至於落點要以窩心為準的問題,是按散窩時,窩面以對岸某地、某物作為記號來判定「合一」的。尤其使用鬆散型麵食性素餌,要求竿竿投入窩心的圓周範圍不得超出30~60厘米,否則就發揮不好面餌釣「快魚」的效果。
三、換窩論時段、確定守或遷
手竿野釣,很多人都習慣打3~5個窩點以便選擇,這很正常,也值得推廣。不過,試釣換窩,應根據季節從撒喂投料到能夠誘魚進窩的時間長短來掌握確定。一般為:
冬季,由於魚兒冬眠期少吃、少動,撒窩後,至少要兩個小時,甚至更久,才能引誘它們進窩。這期間,釣者若撒喂三四十分鐘不見有魚咬鉤,就習慣性地頻繁換窩,有些操之過急。結果,往往是「不『動』就換,越換越煩。越煩越急,越急越換,人走魚來,人來魚散。」
但到了仲春後和夏秋季節,因魚類特別活躍,四處游弋覓食,喂窩後一般二三十分鐘就會有魚訊反應。即使釣位不是很理想,最遲1小時左右也該有魚進窩。下竿後,在魚與餌「對路」的情況下,若還是不見浮漂點動,則為無魚「死窩」。對此,釣者若是堅持「守株待兔」,那就是一種固執性失誤了。
面對上述兩種情況,正確換窩的大致時差和方式可分別為:
冬季,當甲窩從撒喂到試釣兩小時後,若下竿20~30分鐘不見有魚咬鉤,則可考慮換到乙窩;要是乙窩也仍無反應,再換到丙窩,如此往下,挨個試釣。當試出某個窩子有魚,即使隔三差五的才釣上一條,最好也莫再「移情別戀」。畢竟是冬天,能夠有所釣獲就已知足,再換也不過如此,甚至不及。這是筆者垂釣近三十年來的教訓和經驗。
春夏秋季,也是這樣。按撒喂的窩子輪流試釣,將從撒喂到試釣的時間差縮短到30~40分鐘,則可判定窩裡是否有魚,減少「沒魚空守」或「有魚沒釣」的失誤。
四、挪窩忌頻繁、以防利成弊
有人總結出:「挪挪窩,釣得多」的經驗。所以,很多釣友都習慣用這種方式來逗引魚兒咬鉤。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轉來轉去也不肯輕易張嘴的窩中之魚,能起到一定的引誘作用。因為魚兒突然發現有忽起忽落的飄餌,習慣去追逐銜咬。但我們又不能因魚兒的這種攝食習性而頻繁挪窩,那會適得其反。尤其使用鬆散型麵食性釣餌,特別是「拉餌釣」,莫說反覆幾次的提提放放容易脫餌空鉤,就是一次的輕提輕放也會導致鉤上無餌。即使是蚯蚓這類蟲餌,雖不易脫落,但因頻繁的挪動,或許某次正欲張嘴攝食的魚兒,被你突然拉線提升感到意外會棄而遠之。若反覆如此,即使它們沒有離窩,也會由於回回追銜不中而感到驚恐不安就更不敢輕易咬鉤。所以,挪窩,既是一種變「死窩」為「牽活魚」的逗引方式,又不能以此作為「勤挪多釣」的經驗推廣。否則,會變「利」為「弊」。
五、補窩講時量、勤多都不當
補窩的目的,除了為起到邊釣邊誘的作用外,更主要是為留魚在窩,有聚不散。要做到這點,必須把握好補窩的時間和補喂量。
首先,正起魚時不宜補窩。恰恰有的釣友正起魚,又擔心窩裡魚快被釣光了,稍長一點時間不見有魚咬鉤就又馬上喂窩。其實這個時候,不宜立即補窩。以鯽魚為例,鯽魚本身就習慣群游。若稍長時間沒有魚咬鉤,可能是因為那3~5條一群光顧的魚兒釣完後,而另一群還暫時沒有進窩。何況一群之間,總會有膽小謹慎的魚兒,攝食需要一定的過程。倘若這時窩裡突然又補下了一些餌料,它們就會只揀「落地桃」,不摘「樹上果」。這便是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嘿!怪哉,只補了點點窩,反而不『動』了!」的主要原因。
至於確實需要補窩的喂量,只宜少,不能多。如果用傳統的「藥酒米」或商品餌「麝香米」之類的顆粒餌,有20~30粒即可。要是用麵食性團餌,有兩個湯元大一團,就足夠了。再多,只有弊而反無益。
釣魚人都在擔心的事情,請點擊:釣魚指南。


※詳解——五種跑鉛釣法
※遇到這5種情況,趕緊換釣位吧!
※六天野釣鏖戰——九條巨鯇上岸
※濃縮皆精華!這6條釣魚心得不要錯過
※重窩一法,直擊巨物
TAG:唐唐夕陽景 |
※聽說,有人為了多賺錢,給魚換了顏色
※日本這個島嶼出名了,5萬隻貓定居在此,只要給魚乾就能吸到爽
※告訴你,一天有16個小時在給魚缸餵食是怎樣的體驗!
※男子花費上萬元給魚做手術,朋友說他傻,男子:這樣的感情你不懂
※男子為了一夜爆紅,竟拿紅牛給魚喝,沒想網友們看後竟是這反應
※愛吃魚的快看看,有人明目張胆給魚「整容」?
※厲害了狗也會捕魚,今晚加菜了,網友:你要吃的話先給魚打個疫苗
※小鴨子給魚當飼養員,畫面有愛,轉念一想,這盤棋下的大啊!
※這菜給魚和肉都不換,孩子多吃增強記憶力更聰明,女人常吃更年輕
※教你做年菜松鼠桂魚,外脆里嫩,告訴你怎樣給魚打花刀
※天天都在給魚缸補水,為什麼觀賞魚還是會死亡?
※給魚去腥時,不要只用蔥姜料酒,學會這樣做,魚質鮮嫩無腥味
※為什麼公園裡有人愛給魚餵奶!
※自從鏟屎官給魚缸里放進幾條魚,家裡的貓咪每天都很興奮
※為了看球,你多久沒給魚換水了?
※愛吃白食的小海獅每天上岸蹲魚檔,不給魚就不走,老闆都沒脾氣了
※航母會給魚類造成多大的傷害?這組照片告訴你,看完痛惜不已
※冰面上釣魚看到遠處跑來一黑色小傢伙,尋找了一圈,男子給魚後它才走
※男子遇到一隻霸道貓,不給魚乾不讓進球,男子無奈哭笑不得!
※給魚缸洗過濾棉,被批水平低,我一直這麼操作,沒出過問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