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身為總督的曾國藩的工資是多少 淺談曾國藩的收入與支出

身為總督的曾國藩的工資是多少 淺談曾國藩的收入與支出

咸豐十年四月,曾國藩終於當上了總督。總督和巡撫則是轄內千百萬人的土皇帝。他們對上只對皇帝一個人負責,對下一手遮天,說一不二。他們在地方上一跺腳,就會地動山搖。

如此重要的人物,年收入是多少呢?

正如大清王朝的許多事情一樣,兩江總督的年收入,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

如果說基礎工資,或者叫法定工資,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大清帝國的總督,年收入只有區區一百五十五兩。如果大致以一兩兌換二百元人民幣計算,大約為人民幣三萬一千元,合成月薪約為二千五百八十三元。而按現行的《國家公務員級別和工資標準》,省級公務員職務工資標準為二千五百一十元。古今薪酬制度之一脈相承居然如此巧合。

當然,和今天的工資制度一樣,這一百五十五兩隻是工資條上的基本工資,順治年間,國家考慮到總督生活的實際需要,還給他幾種補貼:薪銀、蔬菜燭炭銀、心紅紙張銀、案衣什物銀、修宅什物銀諸項,這部分合而計之為五百八十八兩,是基本工資的四倍左右。

這五百八十八兩,對一位總督來說,當然是遠遠不夠花用,況且三藩之亂起,國家財政緊張,大部分補貼又取消了。因此從雍正時期起,皇帝又特批給督撫們一筆重大補貼,叫「養廉銀」。乾隆十二年,朝廷定兩江總督養廉銀為一萬八千兩,在全國總督中處於較高水平。

只此一項,比起窮京官歲月,就已經是翻天覆地,不可同日而語了。

然而事實上,對於帝國內絕大多數督撫來說,「養廉銀」在全部收入中仍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張仲禮先生說,中國官員更大宗的收入是「規費」,換成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灰色收入。按照西方標準,這種規費收入當然屬於腐敗,但是「中華帝國的朝廷和百姓都不認為收取規費有什麼不妥或者是腐敗,只要此種行為保持在習慣性的限度以內就行。」而這個習慣性的限度,據張仲禮的研究結果,督撫級的官員平均是十八萬兩。如果以一兩白銀摺合一百八十元人民幣計,可達三千二百四十萬元人民幣。如果真的如此,我們差不多可以說曾國藩是大清帝國的頂級富人之一了。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清代總督的收入並不算特別高。清代的財政制度與今天有很大差異。今天的公務員福利待遇優厚。特別是高級公務員,雖然工資水平不是特別高,------。很多情況下,高級公務員們可以做到「工資基本不動」。但是在清代,即使貴為總督,國家也不配給公房、公車。他們不但不能公款吃喝,甚至出門也沒有差旅補助。生活中處處需要他們自己花錢。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來給一位總督的支出大致算筆賬,看看他一年要花多少錢。

第一當然是他個人和家庭的開支。

清代大員之家,往往是數世同堂。一旦當官,父母兄弟依靠不說,就連宗族親戚甚至於同鄉也要投奔,一個人的收入要照顧少則幾十位多則上百位的消費者。

第二是給身邊的工作人員開支。這是今天的讀者很難理解的支出項目。

作為一方諸侯,總督身邊當然有一個直接為他服務的辦公及後勤班子。

清代總督和巡撫衙門中,都有這樣一個相當龐大的班子,由幕友、書吏、僕役家丁們組成,負責辦公、顧問、保衛、勤雜事務,往往也多達百人。而在清代,這些人都是總督和巡撫私人聘請的,要由督撫自掏腰包。也就是說,督撫衙門中,只有總督和巡撫是國家承認的正式幹部,其他人都沒有編製。你愛雇多少人雇多少人,愛開多少支就開多少,國家一分錢不管。

這種狀況今天聽起來無異於天方夜譚,然而在清代,卻是國家定製。這種奇怪的設計,最主要原因是皇帝們的小氣和偷懶。除了每年給督撫們發發工資外,清廷就不用考慮總督一級的行政經費支出了。從表面上看,這會給國家節省大量財政經費,也會迫使官員體系大為精簡,十分符合精兵簡政的要求。然而這種表面上的精簡卻使督撫們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壓力。

上引曾國藩信中有「惟署中所用弁仆嫗婢等太多」一句,所謂「弁仆」中就包括許多承擔日常後勤及行政工作的僕役。同時曾國藩又擁有晚清最大的幕府。雖然部分幕僚的薪水由所在辦事機構直接領取,但仍有相當多的「文事」及錢糧、刑名師爺工資由他直接負擔。

這項開支已經十分不合理了,清代的財政制度中居然還有比這更匪夷所思的規定,那就是總督還要負擔一部分地方事務支出。

比如,按國家規定,總督作為一省或數省綠營兵的最高統帥,要定期對綠營兵進行檢閱,以保持軍隊戰鬥力。既然檢閱,就要對表現優秀的士兵進行獎勵。而這份獎金,國家不出,要總督自己出。

在督撫們的諸多不合理負擔中,有一項最具有代表性,那就是皇帝與督撫們的通信費。作為督撫大員,每年需要頻繁地給皇帝送奏摺彙報工作。奏摺事關國家機密,需要多名幹員專程護送,這筆路費每年平均不下千兩,路途遙遠的省份花費更多。如李紱在廣西巡撫任時,開列該衙門日用花費的賬單中有:「齎折二人路費,每次用銀一百兩,臣任內(一年半)共十八次,共用銀一千八百兩;齎表箋本章弛驛弁役,每次二人給路費四十兩,臣任內共十三次,共用銀五百二十兩」的記錄。這項支出皇帝一樣不管,讓督撫們自掏錢包。

那麼,一位總督一年到底支出多少呢? 雍正年間,劉世明在福建巡撫任職時具摺奏道:「巡撫衙門一切需用……酌量於不豐不嗇之間,每年不過一萬四千五百金。」而直隸總督彙報,他一年需要二萬四千九百兩,才能勉強過活。大致說來,雍正時期總督、巡撫要維持正常開支,每年所費在八千至兩萬多兩不等。到了晚清,物價較雍正時期上漲約二倍到三倍左右,地方事務繁雜程度也成倍增長,督撫們的辦公機構人員較雍正時更膨脹至少三倍以上,使得總督的支出銀兩每年動輒以十萬計。

選自張宏傑《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從上官婉兒的墓志銘說起:在權力漩渦中苦苦掙扎的一代才女
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又稱留美幼童的曲折求學路
幾十年時間裡武則天對父母近十次追封 彰顯出的是一種什麼情結
三毛的絕筆信是寫給在大陸的表叔倪竹青而不是寫給賈平凹的那封
幾十年時間裡武則天對已故父母近十次追封 彰顯的是一種什麼情結

TAG:張再坤 |

您可能感興趣

一位太平天國的三流人物,卻艷壓曾國藩在內的三位兩江總督
總督也「小氣」,從家書看曾國藩的金錢觀
給總督算算收入支出賬,就知道大清地方官過的究竟有多慘
各省的督撫朝廷都能給曾國藩集團,為何湖廣總督一職不肯輕易授予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賈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太平天國之後,為何兩江總督非得是湘軍集團的人才能擔任?
鴉片戰爭中以身殉國的官職最高的官員,兩江總督裕謙
部長入獄總督被殺、鉅賈遭清算,經手這件國寶的人都沒啥好運氣
總督不顧百姓溜之大吉,該不該殺?曾國藩的話直接要了總督的命
曾國藩就任直隸總督 為何隨身攜帶一張2萬兩銀票
清朝的直隸總督三師徒,最後一個曾被稱為竊國大盜
當年英國那麼多海外殖民地,為何派去的總督卻沒想過獨立?
清朝:提督是多大的官,與總督相比,誰的官職大?
英國殖民地上的總督,權力非常大,為何從沒聽說過總督叛變的情況
一個漕運總督的權力非常大,到底能調動8個省的多少軍隊?
一個漕運總督的權力非常大,能調動8個省的多少軍隊?
貴為清朝兩廣總督,卻被外國人俘虜到了印度,關在籠子里供人參觀
一個兩江總督的權力非常大,到底能夠調集三省多少軍隊?
這個窮書生對曾國藩說了八個字,從此一生榮耀,直到總督
清朝的兩江總督,究竟是個多大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