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4.07%到5%,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要解決好「三個問題」

從4.07%到5%,文化產業成為支柱產業要解決好「三個問題」

文化產業評論: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6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為30254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佔GDP的比重為4.07%,首次突破4%,中國文化產業站上新台階。每一個萬億元的台階,都是中國文化產業一個值得標註的里程碑:文化產業增加值第一次超過萬億元是在2010年,佔GDP的比重為2.75%,用了整整8年時間;第二個萬億元目標是在2013年實現的,用了3年時間,佔GDP的比重為3.67%;這次實現第三個萬億元目標,也用了3年時間,佔GDP的比重為4.07%。

近日,湖北大學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文化建設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17)》;「十三五」規劃也提出「到2020年,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目標,要實現戰略目標,我們應該看到我國文化產業迫切需要解決好「三大難題」。

來源:文化產業評論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注重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尤其是「一帶一路」戰略穩步推進和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頒布後,各項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進一步擴大,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文化產業仍迫切需要解決好「三大難題」。

根子太弱」——「走不穩」

藍皮書指出,2015年文化產品進出口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整個「十二五」期間的進出口總額呈拋物線式的發展狀況。解析這個問題不難看到,當前制約我國文化產品出口「不穩定」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產業「根子弱」、「走不穩」。

首先,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均衡。

近5年來,我國文化產業一直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遠高於同期GDP增速。目前,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浙江等多個省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5%,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以深圳為例,在文博會的推動下,2016年,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1949億元,同比增長1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0%,成為深圳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儘管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迅猛,但大部分省市和地區文化產業貢獻率低於國家統計局2016年4%的平均值。存在產業規模不夠大、結構不夠合理、發展不夠均衡、資源使用效率不高、創新力不足等問題。

其次,文化產業發展質量不高。

一是文化產業實力不足、影響力較低。如目前全國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總和,還不及德國貝塔斯曼集團一家的收入;

二是文化品牌少,文化含金量不足、文化產業影響力不足;

三是各種文化產業園區良莠不分。目前,文化部已先後命名了200多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示範基地以及試驗園區,不少產業園區籠罩著急功近利的氛圍,大批倉促上馬的產業園區項目缺乏明確的產業規劃,只有15%左右的文化創意園區實現盈利。

三是民間資本進入效應未充分現象。

這實際上是當前文化產業市場化程度不足及市場規範缺失造成的。由於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要用大量的資金,而且風險比較高,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初級階段,主要依靠大量的政府主導,導致政府投入文化產業的時間太長就會形成局部壟斷,陷入市場低效物質循環。近年來,國家先後出台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相關意見規定,正催生民營文化企業不斷崛起。但集體私營及其他企業出口文化產品佔全部出口總值比例仍然很低,有關扶持政策產生效果仍有待時間。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重申,到2020年要將「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表明中央在「十三五」時期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發展目標的決心和信心。但要真正實現這個目標,必須解決好當前我國文化產業「基礎弱」、「底子薄」、「束得緊」等現實問題。

步子太虛」——「走不動」

藍皮書指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仍存在形式大於內容等不合理的現象,知識產權保護等相關保障政策仍有待完善和落實。這個問題一針見血地指出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看似風生水起,仍維持「亦步亦趨」的現狀。

一是對創意是文化產業的核心認識不夠。

縱觀發達國家文化產業的結構,可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因為創意是產業的核心,依靠創意的各個領域,不管廣播、電視、電影、動漫、報紙雜誌、圖書出版、藝術娛樂、旅遊、體育、會展活動,所有這些行業都是「文化產業」。

雖然我國「文化+創意」理念早已提出並在實踐中廣泛運用,但文化創意產業同質化嚴重,有的把產業進行簡單包裝、稍加改造或者易形變色後,便貼上創意的標籤,仍然是走「一直在模仿,從來未超越」的老路,沒有真正意義上實現由「製造」向「智造」轉型。如,電影《速度與激情》、小說《哈利?波特》無不是通過文化創意從而實現利潤空間拓展到最大化。

二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規則尚未形成。

從國內各大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利潤逐年提高和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態勢可以看出,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競爭尚不充分,文化創意市場規則還未完全形成。主要表現在:

其一,各級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重視度不高。對國家相關政策研究不深不透,缺乏配套的規範措施,在文化產業結構調整上思路不清、力度不夠,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化創意產業鏈。

其二,地區性產業規劃和定位同質化嚴重。國內各大城市建立大量的基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但由於缺乏市場化牽引,相當一部分項目是跟風上馬,沒有結合本地實際,以及市場的容量和產業的發展規劃來指導和引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最後陷入「功能相同或相近」誤區。

其三,國內文創市場過度化「虛熱」。從國內各大城市都對動漫和遊戲情有獨鍾,不少是形式大於內容,整體過於「」虛熱」。與發達國家相比,企業普遍規模偏小,創意項目融資渠道窄、回報周期長、預期評估難、投資風險大,也是制約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瓶頸。

三是文化創意產業供應鏈結構不實。

文化創意產業要把價值創造的環節和程序完全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化產業供應鏈結構,整個文化創意產業的鏈條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內容,一個是渠道。但從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趨勢看,已經開始進入渠道過剩、內容短缺的時代。主要表現在:

其一,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我們擁有五千年優秀的中華歷史文化資源,顯然光有資源是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創意人才對資源進行整合和挖掘,才能形成創意。

其二,產品開發品質不高。有了好的創意仍然不行,必須形成高品質的創意產品。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市場為中心,消費者為導向」創意方向,開發出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

其三,產品轉化渠道過窄。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品銷售渠道,大有「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態勢,缺乏多路迸發的渠道。創意產品價值轉化不是單一的產與出,應包括媒介、流通、發行、包裝、演出、會展、文化場館等推介管路,這都是文創產品實現價值轉化的渠道。

從國外的成功經驗看,優秀的創意產品之所以能創造上百億的市場價值,都是依賴完整而強大的產業鏈,從小說、遊戲到電影,再到主題公園、卡通玩具,不斷挖掘創意的影響力,然後生成財富。政府應當引導創意產業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提高整個產業的整合度,對產業的價值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

腿不夠長」——「走不遠」

當前,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是世界第二位了,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牽引,在全球經濟上已經有相當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但在與經濟體量和發展前景相適應的文化建設,或者說在軟實力的建設方面,我國在國際上地位和影響仍然需要提升。

藍皮書指出,我國國際人文交流活動以及文化價值觀方面的國際研討活動較少。中國文化活動的國際交流要深入開展,要為中國文化產業「走出去」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就必須加強人文交流,推進對彼此價值觀的相互理解。

近年來,我國文化「走出去」規劃的實施取得較好的效果,中國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已遍布世界各地,大量出版物也進入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市場,影視音像作品成為周邊國家的收視熱門,許多優秀劇目甚至能夠進入到發達國家的主流演出市場。雖然我們實現了「走出去」的目標,但還要清醒地認識當前面臨道「走不遠」與「走不寬」等現實問題。

一是文化「走出去」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系統。

政府的扶持存在認識和政策上的偏差,缺乏完善的對外文化貿易政策扶持體系,導致金融服務、財稅支持等方面出現方向不準、資助盲目、力度不夠等問題。

近年來,國家關於文化體制改革出台的各種管理規定非常多,總體上看,有利於中國對外文化貿易的開展。但需要看到,在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和文化產品「走出去」上,我們還是要遵循市場化和文化傳播的規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完整而有效的政策支持系統,唯有如此,才能強有力地推動文化貿易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國際化的全面升級。

二是文化「走出去」還停留在「文化交流」的淺表層。

當前我國文化走出國門依然存在國際間的「官方合作」層面,很多文化交流與學習互訪都是既定國家與友好省市計劃內的活動安排,內容和形式過於單一。

中國文化產業參與國際交流合作雖有路徑可走,但既缺乏開拓國際文化市場的意識和經驗,又沒有參與市場競爭的有效機制和營銷手段,大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低層次文化銷售。目前,許多國家從簽證審批、勞務許可到徵收演出重稅等,已經建立並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演出項目本土保護措施。這些都是中國藝術產品「走不遠」的外部主要因素。

三是文化「走出去」國內與國際供需關係和質量差異大。

文化產品講究的是「產銷對路」,是否符合對方的觀賞習慣和需求。因此,有專家指出,文化產品作為商品,其在市場上銷售的好壞,主要是由供需關係和質量的差異來決定:

一要考慮國內市場前景。如果一個文化產品在國內都不受歡迎,沒有銷路,那在國外也不會有好的市場。

二要論證國外市場成本。既然文化產品「走出去」是市場行為,必須充分論證評估成本與效益,否則就是「瞎忙」。

三要突出產品的針對性。目前國內絕大多數文化企業,在產品創作生產時,主要考慮還是在國內的「自產自銷」,極少有針對國外演出市場進行專門打造。

四要加強世界產業市場分析。目前國內文化行業處於「群雄割據」與「散兵游勇」兩大類,行業建設缺乏系統的市場分析體系支撐,信息獲取渠道單一、指向性不強。

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立足於民族文化自信,搭載文化產業發展快車,我國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在不斷加快,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正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國已與157個國家簽署了文化合作協定,初步形成了覆蓋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間文化交流與合作網路。同時,民營資本開始成為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重要力量。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文化金橋」——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今年共吸引了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的40個國家的117家海外機構參加展演,吸引了美國、英國、法國等9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萬名海外採購商。

結束語

觀大勢,當以信心。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勝利舉辦,從「一帶一路」戰略深入推進到世界目光的深度關注與廣泛參與,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建到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我們堅信,只要我們抓住歷史機遇,做好規劃,找準定位,多路出擊,乘勢而上,中華優秀民族文化和文化品牌一定會閃耀在世界每一個角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產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摔跤吧!爸爸》口碑炸裂,但背後的電影發行聯盟還能抱團取暖嗎?

TAG:文化產業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總投資124.7億 許昌成功簽約13個產業項目
凈利潤783億!恆大公布2018年業績 這個萬億產業成許家印下個目標
2018年威海確定43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福地一下佔了倆!
1至5月我國軟體產業業務收入2.63萬億元,同比增14.7%
三張圖了解大數據產業:2018年產值或突破6000億元
閱文集團2018年營收上漲23.0%至50.4億元,押注「內容到產業」
仲愷357創新產業帶已簽約20個項目,計劃投資156億
引資597億元 15個文旅產業項目落戶張家界
上半年全市大健康產業發展「6個50」重點工程完成投資37.6億元
宜興:發力集成電路材料產業 至2025年產業規模將超過300億元
增速30%!2017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為4700億元
3226.3億元,產業投資動力強勁
聚焦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自貢簽約16個項目總投資額23.27億
2018年迄今全球10個最重要IT產業合作案
2018年,威海將重點推進這43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湘潭發布243個重點產業招商引資項目 總投資5565.7億
VR軍事訓練產業規模將在2025年達到17.9億美元!
2018年第三季度區塊鏈產業研究報告:新增項目僅36個 環比下降71.88%
2025年核心產業規模將達500億元?南京打造AI產業地標
到2020年 陝西將打造10個50億元的省級文化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