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紫砂都是老壺好,他卻選擇了年輕人……
事情是這樣的:我一朋友,也是做文化產業的,開始和其他都市年輕的成功人士一樣,習慣喝咖啡。大約兩三年前,在我這知道了有「紫砂壺」這個東西,又一塊喝了幾泡茶後,忽然就轉性了。要說紫砂壺的魅力還真是莫名其妙,這朋友就這麼莫名其妙熱上了。開始是一把壺在家裡茶几上,在陽台的小茶桌上喝一喝,然後是兩把、三把這樣的邊養邊喝。短短三個月之後,開始邀請我去參觀他家裡剛改出來的茶室。茶室不算大,但有一個單獨的木架,專門放紫砂壺的,當時已經有十來把了,而且其中兩把已經養出包漿……這兩三年,紫砂壺的市場由火熱變為冷靜,但拍賣行的價格卻是一路直上。這朋友也斷了咖啡,專門研究喝茶,研究紫砂壺投資,研究大師紫砂,研究老壺,想著也能撿漏收藏幾把有潛力的大師作品,以後在拍賣會也來個一鳴驚人。
可是最近再聚時,他忽然說:現在收的最多的,是年輕人的作品!
我本來以為,他是不準備再做收藏,要回歸喝茶本色上來。
可他話鋒一轉,說了他的看法:
紫砂壺老壺數量是一定的。畢竟老壺就是老壺,數量是固定的,甚至是越來越少的;現在的大師一般做壺數量也是越來越少……總之一句話,就是雖然知道他價值高,但收不到也沒辦法。
而最重要的是,最近又發現了一批年輕人,感覺他們會有很大的潛力,在考慮是不是現在就收藏他們的作品。」
我頓時樂了,也禁不住好奇:玩收藏就是藏名家,藏大師,怎麼你不能搶不到老壺就玩極端收新壺,還是年輕新人的壺!
他二話不說,只是舉了幾個例子——
筋紋器:馮煉
【玉帶菱花壺】馮煉作品
「筋紋器本身就是從花瓣、瓜果中出來的,主要講對稱性和動感,也就是鮮活感。馮煉的壺,尤其是自己設計的造型,就很鮮活!」
方器:賀楊
【方山提梁】 賀楊作品
「方器往往給人的感覺是剛硬大氣,賀楊的方器卻往往有小巧精緻的秀氣感,這在氣度上就別具一格了。」
泥繪:施昌
【泥繪·江雪圖】施昌作品
「泥繪的一個優勢在於,它比刻繪更立體,色彩也更豐富。剛開始也是忽然被他的泥繪山水給驚艷到了,色彩豐富但不妖艷,同是山水題材卻不流俗。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素色泥繪,看來他已經從『艷麗』中走出來,追求更高級的『質樸』,從他的年齡上來說,很難得!」
圓器:楊雅玫
【涅槃提梁】 楊雅玫設計製作作品
「開始並沒太過在意,但後來發現她現在很多作品都是自己設計的造型,而且都自成氣勢。一般女孩子設計的壺都難免太過纖細婉約,但她的壺能既清秀又飽滿,不錯。而且從一開始就源源不斷的靈感設計,未來不可預估。」
再諸如章傑的方器,方的比較包容;周瑩的陶刻,從題材上就新穎有趣……等等。這些人有一個統一的特點,就是既傳統又新穎,雖新穎但仍是以傳統為基礎,為靈魂。
【意蓮提梁】 章傑作品
他的理由很充分:「現代年輕一代的制壺人,一般經歷過高等學校教育,而且接觸現代中外藝術,眼界比較開闊,思想也比較高遠廣闊。就跟做企業一樣,現代做企業的很多,基本都大同小異,但你能不能做大,能不能獨樹一幟,跟視野大小和立意高下有很大的關係。」
「而且紫砂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它應該逐漸回歸到自己的傳統中去,不僅在創作方式上漸漸回歸中國傳統,在內涵上也應回歸到中國的文化氣質中,才可能有所突破。現代年輕人,尤其是近幾年,對傳統的東西表現的也尤其渴望和認同,這點融入到紫砂壺中,再加上他們的網路世界大格局,突破或許就在近十年。」
最後他總結:「不是大師的壺才意韻高遠有收藏價值,而是立意高遠、做工精緻的壺才有收藏價值,這個人才能成為大師。之前的大師是這樣來的,以後的大師也肯定是這樣來的!」
我默默點頭。


TAG:紫砂之家官方 |
※買一把紫砂老壺,不如去養出一把好壺
※紫砂最怕遇見這兩種壺,不知苦了多少新老壺友
※老壺,是不是越老越值錢?
※看刀!一把假老壺,就這樣被識破了!
※紫砂壺收藏家們眼裡的「紫砂老壺」有多少價值?
※為什麼老壺友,還是偏愛圓壺呢?
※老友記不能重來,淘壺人館藏老壺重器帶您回溯舊時光
※20把老壺,能認識3把,你就是高手!
※「老而彌堅」,紫砂老壺的魅力在何處
※又買了一把假的老壺?教你兩招秒辨真假
※警惕!紫砂壺作假扮「老壺」,你會辨認嗎?
※如何鑒別老壺?
※如何才能使老壺新用?
※老壺新用,茶垢如何清理?
※紫砂壺老壺的一些基本鑒定知識
※老壺冒油,新壺抽風
※陳國良的鳴遠南瓜,古拙如清代老壺!
※廣西南寧金磚茶城春茶節,坭興老壺和純好六堡茶邀您來展!
※老壺彩墨作品選
※邀請函·南寧市坭興老壺館和純好六堡茶邀您前來金磚茶城品茶賞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