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管平湖先生的菖蒲說起

從管平湖先生的菖蒲說起

管平湖先生彈琴照片

王迪先生彈琴照片

(從背景看兩張照片應該是同一地點拍攝)

畫家黃賓虹先生照片

收藏家王世襄先生照片

以上照片的共同點是什麼??

都是各領域的大家?

當然。

不過……其實想說的是,

幾張照片中,不管是琴桌、書桌還是畫桌旁,

都有看到那一盆小小菖蒲。

菖蒲,是端午節氣的代表性植物;

也是文人案頭的雅伴。

過去,江南人家每逢端午,

家家戶戶懸菖蒲、飲菖蒲酒,

以祛避邪疫。

正好臨近端午,除了作為粽子節的吃貨外,

暫且就講一講,

菖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前世今生吧。

清·王時敏·端午圖軸

中國古代節歷中,

五月是「毒月」,五月五是「毒日」,

民謠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的說法,

五毒,是五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為了祛毒避邪,古人便以「天中五瑞」來對治。

其中「五瑞」之首便是菖蒲。

陳半丁·天中五瑞圖

五瑞包括

菖蒲:具有去寒熱、提神通竅、健骨消滯的作用。

艾葉:有強烈的殺菌能力和除蟲、治瘟的藥效。

榴花:古代婦女用來插戴在鬢髮上的飾物,以辟禳邪氣、疫氣。

蒜頭:端午節時附於菖蒲上,懸於戶外,可以辟邪去疫。

龍船花:本名山丹花,把它采來一同系在菖蒲上,可以去疫瘴之氣。

齊白石·五日吉祥

關於懸插「五瑞」的風俗,

在歷代詩人的作品中多有反映。

南宋詩人戴復古就寫道:

榴花角黍斗時新,今日誰家不酒樽。

堪笑江湖阻風客,卻隨蒿艾上朱門。

《荊楚歲時記》中記載端午時節,

以艾為虎,菖蒲為劍,

懸於門戶驅邪避晦的習俗。

《紅樓夢》中描寫端午的情景,寫道:

這日正是端陽佳節,蒲艾簪門,虎符系臂…

明代·端午花供圖

(圖中有榴花、蜀葵、枇杷、菖蒲等)

除了有端午「五瑞」之說,

還有作為端午清供的「午時花」,就是在時節植物中,

包括菖蒲、艾草、榴花、蜀葵、梔子等中任選五種花,

作為「午時花」,以達驅邪的目的。

是驅邪還是審美?已經分不清了吧!

這種樸素雅緻,也真是古人貼近自然之智慧。

清末·倪田·鍾馗圖

(民間端午還有掛鐘馗像的習俗)

除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防疫驅邪的靈草,菖蒲在古代文人心中還有神聖一般的地位,四月十四是菖蒲的生日,農曆五月被稱為蒲月。

這是因為,

菖蒲不像是一般的草,一歲一枯榮,

它可以歷冬不死,蒲壽千年。

明·項聖謨·蒲蝶圖

早在《詩經·澤陂》就寫道: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禮記·月令篇》寫:

冬至後,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

堪稱「香草名典」的楚辭中,也收錄了菖蒲這種植物。

《九歌·少司命》吟道:

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蓀」在古代指君王或尊貴者,此處寓意楚地女神少司命,

《夢溪筆談》則直接將「蓀」釋為菖蒲,

可見作為楚辭中的植物,菖蒲已被賦予了高潔人格的喻義。

《本草·菖蒲》記有:

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

傳說菖蒲還是伴隨堯帝而降生的仙草,

這樣看來,

菖蒲從先秦就是一種通神譽人的草藥了。

菖蒲與蘭、菊、水仙並稱「花草四雅」;

也是文人品格的象徵物。

明代《群芳譜》說:

若石菖蒲之為物,

不假日色,不資寸土,不計春秋,

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可以適情,可以養性,

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瀟洒。

在古代,文人們時常秉燭夜讀,

菖蒲可以為他們起到收煙護目的功效,

而且折一段葉子聞聞香氣,

亦有提神清腦的作用。

菖蒲,可以適情,可以養性,

書齋中有了它,便有了清趣,

這些都是菖蒲成為文人案頭清供必備的理由。

近代文人鄭逸梅盛讚菖蒲:

有山林氣,無富貴氣,有潔凈形,無骯髒形。

明·李流蘇象軸

這幅明代的畫像,

菖蒲和靈芝插於通透的四方白瓷觚中,

既是自然野趣,又寓意吉祥長壽,

與古琴、童子和道人冠服這些符號,

共同表達了畫中人李流蘇的仙風道骨。

在這點上,菖蒲體現了屈子以來香草美人的比興傳統,

也難怪尚古的文人雅士們心嚮往之。

蘇東坡說菖蒲是:

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侶白石。

「忍寒苦」指:

菖蒲長於深山遠溪,酷寒之天百草凋敝,唯菖蒲鬱鬱蔥蔥;

「安淡泊」指:

菖蒲隱居隔世之山,無人看它,也不需要別人看,但依然長得傲然挺拔;

「伍清泉」指:

菖蒲以清泉為伍,在污泥濁水的地方是不會生長的;

「侶白石」指:

菖蒲與白石為友,石上沒有任何土,但它的根就扎在白石之上,所謂「不資寸土」。

蘇軾對菖蒲的喜愛,自不言表。

他寫過多首菖蒲詩,和菖蒲贊的文章。

見到菖蒲開花,都要和弟弟蘇轍幾番作詩相和,

真真是菖蒲的頭號粉絲!

卓然而自立於幽谷,出塵之姿長於山石,

對蘇軾而言,這也是菖蒲所折射出的理想人格吧!

蘇軾《過文覺顯公房》

斕斑碎玉養菖蒲,

一勺清泉滿石盂。

凈幾明窗書小楷,

便同《爾雅》注蟲魚 。

蘇軾《贈常州報恩長老》

碧玉碗盛紅瑪瑙,

井花水養石菖蒲。

也知法供無窮盡,

試問禪師得飽無。

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自我來關輔,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

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

下有千歲根,蹙縮如蟠虯。

長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陸遊《醉歸》

夜分飲散酒家壚,

歸路迢迢月滿湖。

小豎竊言翁未醉,

入門猶記露菖蒲。

陸放翁亦愛蒲,即使是醉歸而來,對菖蒲亦念念不忘。

梅堯臣《晚得菖蒲》

薄暮得菖蒲,猶勝竟日無。

我焉能免俗,三揖向樽壺。

端午節時,菖蒲酒罕少,向晚方採得,梅氏珍之有加,梅幸哉,蒲亦幸至哉。

清代·金農·菖蒲生日圖

菖蒲也時常入畫。

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有題畫詩云:

玉碗金盆徒自貴,只栽蒲草不栽蘭。

八怪中另一位,金農更是一位蒲痴,

將書齋起名「九節菖蒲館」。

近代畫家朱屺瞻則將自己畫室取名「養菖蒲室」。

清代·金農·菖蒲圖

畫上題詩:

石女嫁得蒲家郎,朝朝飲水還休糧。

曾享堯年千萬壽,一生綠髮無秋霜。

(金農把菖蒲比作男兒郎,石女嫁與蒲郎,饒有趣味)

朱屺瞻·菖蒲性孤潔

朱屺瞻·端午清供

關於菖蒲的品種

明張瀚《松窗夢語》寫道:

品之佳者有六:

金錢、牛頂、虎鬚、劍脊、香苗、台蒲,凡盆種作清供者,多用金錢、虎鬚、香苗三種。

金錢菖蒲,葉子中間形成一個圓圈,可置放一枚銅錢;

虎鬚菖蒲,因其葉片細長似虎鬚;

端午時節家家門前所掛的水菖蒲,

雖然也有香味,但葉片過於龐大而不適合室內案頭把玩。

關於菖蒲的種植

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記載養菖蒲的口訣是:

春遲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

又云:

添水不換水:添水使其潤澤,換水傷其元氣。

見天不見日:見天挹雨露,見日恐粗黃。

宜剪不宜分:頻剪則短細,頻分則粗稀。

浸根不浸葉:浸根則滋生,浸葉則潰爛。

吳藕汀《十年鴻跡》有關「菖蒲」一節:

一九八三年九月六日。嘉興一向種菖蒲的人很多,而且所種甚精。除了盆蒲以外,種在石上,最為雅緻。頑石各有不同,而種法隨石栽之,造形各異。知藝術與不知藝術,很明顯有雅俗之分。……菖蒲種不易,天氣大冷大熱,都不適宜。必須擇地而處之。不能曬太陽,所置之處,所謂『見天不見日』也。

菖蒲每年在四五月中,可以剪一回。剪一回葉子細一些,更覺美觀。現今種菖蒲已少有其人,因此『虎鬚』尚有,『金錢』巳少矣。閑亭愛蒲者也,故號蒲盦,亦喜畫蒲石……

金農有詩言:

莫訝菖蒲花罕見,不逢知己不開花。

文人們對菖蒲的期待,也如古琴一樣,是得遇知己,他們在方寸之間,與之對話,得到歡喜、滿足和感悟,便是方寸之間的大世界。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太古引》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古人生活樂趣:雅集
一大波宋畫屏保送給你
藝術有害於藝術家
顏真卿的書學歷練
書香似故人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端午門前掛菖蒲!中藥師和你說說菖蒲的神奇之處
菖蒲「古」說
盆栽唐菖蒲如何養?教你3個養護唐菖蒲的小妙招,花開美麗又嬌嫩
文房菖蒲:炎熱夏天如何養護菖蒲
南懷瑾老師: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插菖蒲?
黿頭渚的花菖蒲陸續綻放,正以最美的姿態迎接著夏的到來
香苗菖蒲究竟是什麼菖蒲?
仙草菖蒲,今天生日
菖蒲,小而精緻的生活
端午除了吃粽子賽龍舟 還需要立雞蛋飲菖蒲喝雄黃這些你知道嗎?
菖蒲/靜靜的做自己
楊雨霖 菖蒲與鳶尾花
養盆花色嬌艷的唐菖蒲,養護注意以下3點,盛開在夏天最美的花朵
石菖蒲-中老年養生保健的第一良藥
唐菖蒲、黃菖蒲、九節菖蒲都是啥?它們和菖蒲有什麼關係?
門掛艾草菖蒲、陳艾煮水擦身……一起來看看內江人的端午習俗!
你的花園有「藍精靈」出沒!春季開花的美麗小萌寵——庭菖蒲
菖蒲,秀雅!
今天是菖蒲生日
民俗里的中醫:端午節為啥要掛艾草菖蒲、沐蘭湯、薰蒼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