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沓和任性的孩子內心是無助的
6~12歲年齡階段,是孩子的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最易出現行為問題的時期。父母反映(確切的說是母親在反映)孩子最多的是:「我感到惱火的是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拖沓得很!」或「我最頭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 其實,兒童所有的行為問題,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反映著我們父母的行為方式。
拖沓和任性是孩子反抗父母的軟硬兩種形式
「拖沓」是做事情拖拉、沒效率,「任性」是不聽別人意見、執拗。看起來這兩者有明顯區別,但這兩種現象有著相關性,即任性與拖沓是反映同一種教育方式下的兩個不同側面。
拖沓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較「軟性」的對抗,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較「生硬」的對抗。看似只表現了其中之一問題的孩子身上,同時也隱含著另一種問題的性質。
就是說看起來很拖沓的孩子,其實是在用拖沓的手段,說明他的任性:不想按你說的那樣做!很任性的孩子,總要以某種或多種方式來表達他的這種執拗個性:要麼不等父母話說完,他扭頭就走;要麼就是你說你的,我拖拉我的;要麼就發脾氣;要麼就是不吭聲……因此說,孩子的拖沓就是他的任性,孩子的任性可以用拖沓來表現。
總表現得拖沓或任性的孩子內心是無助的
孩子的問題往往隱藏著他們真實的擔憂、憤怒、失望、傷心等。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狀態,主要是依靠行為語言來表達。
總表現得拖沓或任性的孩子,其內心是無助的,情緒是不愉快的:他這種行為背後的無意識語言在說「我鬥不過你,我就要這樣才舒服」。
拖沓的信息里,隱藏有孩子對父母總是「催促」的不滿與報復;任性的種種表現的信息里,隱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敵意。而敵意說明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很少甚至沒有承認或接受過孩子的情感,而是對孩子過多的干涉。拖沓、任性孩子的父母,一定是用成人對效率的要求在「訓練」孩子。
拖沓與任性的孩子的父母,必有其以下行為模式:性格急躁、思維反應快、處事較果斷、高價值觀、高期望值、講究效率、喜歡操控和教導人。他們養育孩子的方式,主要以說教、給現成的答案、命令,「你要……」,「你應該……」,「你不應該……」等。在這種行為模式下,孩子體驗的是:總有人為我安排、操心、做事,而不必獨立思考。因而難以養成對自己行為的負責任能力。
嘮叨型的父母,以成人的行為標準要求孩子。有關日常生活上的事,小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練地掌握技巧,對他們最好的幫助就是你的態度:耐心的等待,對任務的困難進行一點評價。如「收拾好床鋪很不容易」、「一個小時做好這個模型很難」等。
所以,父母的行為模式決定孩子的行為表現。要改變孩子的拖沓與任性,父母要先正視自己的行為方式。
強大的動力來自強烈的慾望——讓您的孩子發揮無限潛力
當今社會,對孩子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一般家庭都是能夠做得到的,而相對在孩子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的教育方面,我們的教育卻顯得無能為力。
現代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其中,成長性動機則是越得到滿足越強烈。
很多時候,高層次的需求都是在家長的強迫下得到滿足的。例如,有些孩子從小就開始每天輾轉於心算、跆拳道、美術、音樂、英語等各種課外輔導班之間,如果在此過程中遭到挫折孩子就容易失去慾望,不再向更高層次的需求發展。
真正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不是靠別人的強迫做到的,而要靠孩子自己給自己創造良好的心理氛圍。這需要父母、老師,及其他周圍環境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引導和啟發他們的強烈慾望。
正如一位教育專家所言: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只能起到協助作用,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自己幫助自己。如果他有強烈的意願,他真的是願意去,方法是無限的。
孩子們是很聰明的,只要他們想做,怎樣做他們自己是可以找到辦法的。其實孩子沒有辦法事事成為第一,不管是學業上還是興趣上。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曾經有過第一的感覺。這種感覺對他的發展很重要。」


※30年改卷老師:孩子不知道中考閱卷內幕
※孩子抱著手機不撒手?這位媽媽的做法太贊!
※細說生孩子的真實過程
※高考要考好,媽媽合理安排膳食
※新生兒吮乳無力,如何預防
TAG:母嬰護理和育兒經 |
※有的家長幫助自己的孩子寫無厘頭請假條,老師看了很心塞!
※父母做的這2件無心事,比打罵更傷孩子心,作為家長要避免!奮鬥的女漢子
※是孩子任性還是權力之爭?從穿衣服說起
※草帽一夥絕對是帶孩子的一把好手,成員都是有愛心的孩子王
※狗狗的孩子被主人賣了,撕心裂肺的樣子讓人心疼!
※動物是否對小孩子有親和的感覺?
※越是聰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強,不要傷害孩子好問的積極性
※孩子的心裡有不安的土壤,則會萌發出許多的恐懼
※打在兒身,痛在娘心——以下四類打孩子的方式也在傷孩子的心
※孩子的隱性傷害,來源於你們的假秀恩愛!
※女孩子最心動的鞋
※懂事的孩子沒人愛,愛哭的孩子有糖吃
※為什麼受傷的總是那些懂事的孩子
※中國家庭式教育「潑冷水」,澆滅的是孩子的勇氣和信心,別這樣對孩子
※孩子得了蕁麻疹,對於沒有耐心的父母而言,真的很難熬
※真的愛孩子,就別掏心掏肺的對他好!
※誇獎孩子是有技巧的,小心孩子不領情
※夫妻不和的家庭,養不出好的孩子
※做一個沒心沒肺的孩子
※那些帶著孩子在街上乞討的婦女,背後原因讓人心疼,做女人真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