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能感測器:中國智造的「點睛」之筆

智能感測器:中國智造的「點睛」之筆

日前舉行的「重大裝備智能製造暨物聯網產業高端峰會」,展開了一場關於「智能感測器助力中國高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大討論。在業內專家看來,沒有感測器,雲計算和大數據將「難為無米之炊」,物聯網將走向「空心化」,智能製造等實體經濟也就成為「空中樓閣」。

在本屆高端峰會上,工信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中國電子學會敏感技術分會副理事長郭源生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審視當前中國感測器產業的孱弱現狀和戰略重要性,國家應將其上升到戰略高度,從頂層設計上給予系統化的扶持。

值得關注的是,工信部牽頭編製的《智能感測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下稱《指南》)近期獲得部長辦公會審議通過。郭源生認為,《指南》定位準確。可通過推動智能感測器和MEMS(微機電系統)工藝,打造100個感測小鎮,以促進感測器「集群化」發展。

讓智造「有米可炊」

「我的這個智能製造項目軟體、系統都準備好了,現在就缺適合的感測器了。」在本屆高端峰會上,有研究所專家稱其項目就是卡殼在感測器上。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進入攻堅階段,智能製造成為主攻方向,但感測器卻成為最大的「短板」。智能製造的本質是以數據的自動流動來解決複雜系統的不確定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大數據專家、電子科大教授周濤對記者表示,目前大數據的難點之一就是「採集數據」,這有賴於合適的感測器。

「不抓感測器,智能製造沒法真正落到實處。」郭源生對記者感慨道:「打個比方,感測器就如人類的五官和皮膚,如果手都燒著了,腦袋卻沒有這個信號可接受,還談什麼信息處理和決策呢?沒有感測器,就算給機器人裝50個微處理器,也無法做到智能。」

「感測技術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在郭源生看來,以往計算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已經較好地解決了信息處理和信息傳輸問題,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為感測技術,致力於解決信息(數據)採集。 「沒有感測器,雲計算和大數據將『難為無米之炊』,物聯網將走向『空心化』,智能製造等實體經濟也就成為『空中樓閣』。」

郭源生強調,我國確實有了較強的產業基礎,但產業尤其是高端裝備製造業,在基礎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巨大的差距。「我們確實做了很多應用創新,『拿來主義』成就了繁榮的終端市場,但也導致長期忽視基礎領域的發展,在更基礎的材料、元器件、管理理念、人才培養上都存在痛點,這就包括感測器;接下來,夯實實體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政府應加強基礎研究的扶持和引導。」

呼籲頂層設計政策扶持

據統計,2014年我國敏感元件與感測器銷售額超過1200億元,2015年約1300億元。賽迪顧問預測,「十三五」期間,中國感測器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將超過31%。

對應於如此巨大需求的,卻是孱弱的產業現狀:大約有60%的感測器、80%的感測器核心晶元依賴進口,用於物聯網的MEMS感測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新品研製仍落後國外近10年,產業化水平落後10到15年。

在郭源生看來,鑒於感測器產業小批量、多品種、規模小等特性,審視當前中國感測器產業的孱弱現狀和戰略重要性,國家應從頂層設計上給予系統化的扶持,在國家戰略規劃和產業政策上給予等同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視和扶持培育,並給予有效的資源配置,加大公共性平台的建設。

「政府應該大力扶持基礎領域的研發、產業化,應用只需要交給市場。」新三板公司納芯微CEO王升楊對記者表示:「如果感測器做得好,可以滿足應用端需求,市場和資本會自發介入,整個產業鏈就會被帶動發展。從歷史上看,美國、日本正是由於政府大力推動基礎工藝、裝備、材料、元器件的發展,才有了電子終端產品的『稱霸』全球。」

工信部電子司副司長彭紅兵近期表示,《智能感測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已經部長辦公會正式審議通過。《指南》涉及推動MEMS工藝和新型智能感測器發展,面向消費、汽車、工控、健康醫療等重點行業示範應用,建設智能感測器創新中心,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等四大任務。在郭源生看來,《指南》定位準確,抓到了點子上。

提議建100個感測小鎮

從眼花繚亂的可穿戴設備,到家庭用類人機器人;從汽車高鐵到智能化工廠,感測器已經「無孔不入」。以浦東機場周界圍欄系統為例,其使用了超過1.9萬個聲波、電磁、光敏、壓力、溫度等感測器,加上備用的合計達2.7萬隻。郭源生認為,中國的感測器產業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圍繞感測器的智能化、網路化應用,工業、汽車、養老、醫療,每一個領域的感測器都可以形成規模化市場。」

發展感測器要解決規模化生產。在郭源生看來,聲音、氣敏、力敏、磁敏、光敏、RFID等六大類感測器都具備產業化基礎,其中的基礎核心技術就是MEMS工藝和無線網路化技術。

「造感測器的不知道用戶怎麼用,用感測器的不知道怎麼製造。」針對供需不匹配,郭源生提出,結合區域特徵和優勢,構建自然環境+產業環境的「雙生態」產業鏈,打造100個感測小鎮,來構建國際感測器產業園——感測谷。

具體構想即:聚集100餘家以上的公司和科研院所組成特色產業集群或基地,打造產業優勢突出的專業感測器產品,形成年銷售額1000億以上,並以年增長大於20%的速度發展,構建國際化產業園。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感測器的春天已經到來,但能否跨越夏的喧鬧、經受秋的蕭瑟,最終收穫到飽滿的果實,還要看是否能確實推進產業化落地。」郭源生表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財富網 的精彩文章:

內蒙古發布「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 構建現代工業新體系
大學生就業:結構與數量的雙重挑戰
4月份環京樓市調控效果初顯 北京二手住宅價格環比停漲
湖南房產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回落
國辦發文部署推動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破解創新型企業融資難題

TAG:東方財富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智造,精準打擊
匯萃智能,「智能」引領智造創新
智造浪漫,讓生活更有情調——寶石精靈智能語音檯燈體驗評測
華大智造蔣慧:做測序領域智能製造的領跑者
中國智造的尖端軍事武器正呈井噴之勢!
共享的智慧,源於智造
美的集團加速智造戰略:智能裝備、智能倉儲首度曝光
熱點:中國智造的「北斗」正造福全球
智造琅琊榜之智能裝備篇
中國智造開始發力,聯想打造自己的生產技術,中國智造有望崛起
中國智造組團亮相香港環球資源展,智能產業迎來最佳時刻
專訪|華大智造蔣慧:做測序領域智能製造的領跑者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李彥宏的智能家居版圖終於曝光
國美智能:燃爆「五一」,智造來襲!
大族智能:打造現代化運營體系 潛心智造激光設備
元稹:始亂終棄的中國「智造」
意式血統的中國智造,知豆D3的渾然之美
「中國智造」崛起,儀器行業如何跟隨大潮!
華為:中國智造的創新傳奇
中國智造背後的妙手巧匠——設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