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中華蘭文化的地域性差異

中華蘭文化的地域性差異

弘揚國蘭文化,傳播蘭花知識

淡淡妝成淺淺紅,奇香遍體乍臨風。此生不寄清宮裡,移住幽棚小院中-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

一、文化的地域性差異 古諺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古今中外,凡是文化,都存在著地域性差異。形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很複雜。 首先,世界各地的自然環境有著千差萬別的變化,各地域的山川河澤、氣候土壤、森林植被繽紛雜陳,草木果蔬、飛禽走獸、爬蟲游魚各顯異彩。其次,不同的自然環境對生活於其間的人類的活動及為人類社會的發展,發生著不同的影響。第三,不同地域的人群,對自然環境又有著不同的感悟與反應。如此等等。這些因素的交互影響、綜合作用,最終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舉例來說,因為洶湧澎湃、驚濤千里的黃河,才孕育出搏擊風浪、堅毅勇敢的黃河船夫,因之而產生出氣勢恢宏、象徵中華民族勇往直前、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黃河船夫曲》。《黃河船夫曲》的文化內涵,既不同於《烏蘇里船歌》、《川江號子》、……,更不同於《伏爾加船夫曲》、……,她是偉大的黃河與偉大的中華民族共同「創造」出來的,是中華黃河流域文化的精魂結晶,具有顯明而濃郁的地域性特徵。 這種地域性特徵是動態的、發展的,有她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我們如果從地理學角度來觀察中國,她有一條自然的南北分界線,那就是秦嶺——淮河一線,她是我國氣候、土壤與作物的分界線,氣候上一月零度等溫線及年750毫米等降水線經過此區,使北方的乾冷與南方的溫濕氣候形成明顯的對比;土壤上為北方黃土分布的南界;作物上是北方的小麥雜糧區與南方的水稻茶葉區的分界線,歷史上也相應地發育了以麥作技術為依託的黃河流域文明和以稻作技術為依託的長江流域文明。由於地理條件的不同,形成經濟發展的差別,又自然地、經常地成為歷史上南北政治、文化等的分界線。 中華文化的地域性差異,在空間上,常表現為東西差別和南北差別,東西差別常較小,南北差別常較大。在時間上,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本身的不斷發展,地域文化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中國的文化地理中心,經歷著一條從西北走向東南、從內陸走向沿海的規律性遷移。秦、漢、三國以降,形成了中國文化地理中心的首次大遷移;唐代安史之亂,造成了文化地理中心的再度南移;金兵南下,南宋遷都臨安(杭州),造成了第三次向東南方向的遷移。這種經濟、文化地理中心的遷移,對中華蘭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曾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並繼續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各地域性文化在變遷、發展過程中,雖然不同程度地受到外來文化的碰撞、融合、貶抑……等壓力,個別的地域文化被外來文化所兼并,但大部分地域文化仍頑強地保持其地域性特徵,並得到各種程度的發展。 這種地域性差異在文化領域中的表現是普遍的。我們可以在哲學、宗教、文學、詩詞、戲曲、音樂、美術(繪畫、剪紙、雕刻、民間工藝品)、書法、園林、建築、武術、烹任等等眾多的領域中強烈地感受到這種差異的存在。 中華蘭文化也不例外。

二、中華蘭文化的地域性差異 從商周時代起,中華文化的發展就呈現出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差異,北方發展出現了秦晉文化區、燕趙文化區、齊魯文化區;南方也相繼興起了巴楚文化區與吳越文化區。為了討論中蘭文化的方便,我們暫且不考慮沒有野生建蘭屬(Cymbidium)種類自然分布的秦晉和燕趙文化區。 出於歷史的巧合,我們驚喜地看到,齊魯文化區、巴楚文化區和吳越文化區,在春秋、戰國時期幾乎同時湧現出三位中華蘭文化的偉大傑出代表——孔子(齊魯文化區)、屈原(巴楚文化區)和勾踐(吳越文化區)。正是他們在蘭文化上的不朽貢獻,奠定了中華蘭文化的深厚基礎。由此可見,中華蘭文化從她的發展早期,就已呈現出區域性的特徵。 各相關文化區的廣大藝蘭、賞蘭者,受到當地山川之美的陶冶,深厚的地域文化的濡養,以及當地蘭花品種資源的制約,他們種養的蘭花品種、賞蘭的內容和標準,作為地域性的藝蘭、賞蘭群體,莫不呈現出各具特色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大背景的照映下,歷經二千多年的交融、揚棄、演化……,發展至今。縱觀現今蘭文化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今日之蘭界大致可以劃分成以下三個特色文化區: 華東蘭文化區——以浙江、江蘇為中心,包括上海、山東、安徽、江西等省市。主要種養春蘭、蕙蘭等,還有少量外地引入種類。欣賞上注重蘭花的瓣型、香味;講究素雅、韻味。充滿了儒雅的文人氣息。主要代表著作有(清)朱克柔《第一香筆記》(1796)、(清)許霽樓《蘭蕙同心錄》(1865)、(清)袁世俊《蘭言述略》(1876)及(近代)吳恩元《蘭蕙小史》(1923)等。 西南蘭文化區——以雲南、四川為中心,包括湖北、湖南、貴州等省區。主要種養春劍、蓮瓣蘭等特色品種,以及大量當地原產種類。欣賞上偏重蘭花的花姿、花色;講究亮麗、端莊。洋溢著清純的自然氣息。主要代表著作有(明)楊安道《南中幽芳錄》(1412)等。 華南蘭文化區——以廣東、福建、台灣為中心,包括廣西、海南等省區。主要種養建蘭、墨蘭等當地產種類。欣賞上注重蘭花的線藝、矮種、奇瓣;講究新異、怪奇。激蕩著活躍的商業氣息。主要代表著作有(宋)趙時庚《金漳蘭譜》(1223)、(宋)王貴學《蘭譜》(1247)、(清末)區金策《嶺海蘭言》等。 (上述的分區意見,由於作者才疏學淺,識見有限,不僅是初陋的,亦不可避免地帶有簡單化的偏頗,大膽提出此看法的目的,更多的是拋磚引玉,以期引起廣大蘭友的重視,並展開善意的討論)

三、怎樣正確對待地域性差異 不管人們怎樣劃分蘭文化區,也不管人們怎樣表述各蘭文化區的不同特徵,蘭文化的地域性差異依然客觀存在著。怎樣正確對待地域性差異呢?

1.承認差異,免求「統一」 習慣上,人們辦事情總喜歡「一刀切」,因為「一刀切」最省心、最不費力,但是實際情況往往是「一統就死、一放就活」,其原因是過分的「統一」,過分的簡單化,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選擇。世界是複雜的,事物是多樣化的,各種事物都有它的矛盾的特殊性,要辦好各種事情需要採用各種方法。發展蘭文化事業也一樣。 根據蘭文化的地域性差異,我們建議:在加強中國蘭花學會、中國蘭花協會統一領導的前提下,為了便於更機動,靈活地開展蘭文化交流活動及學術研究,應成立地區性分會或專業性分會(如中國春蘭分會、中國四季蘭分會、中國報歲蘭分會、中國線藝蘭分會、中國水晶蘭分會……等)。這在國際上是有先例的。 我們建議:在中國蘭花學會、中國蘭花協會的統一協調下,分別舉辦專項蘭展或地域性蘭展,以便促進地域性蘭文化和專項性蘭文化特色的發展,並可避免全國性蘭展所出現的參展路程過遠、經濟負擔過重、不同蘭花品種花期調控困難等矛盾。 我們建議:在中國蘭花學會、中國蘭花協會共同領導下,組織各方面的有關專家,對不同蘭花種類制定不同的評審標準,供專項蘭展與地域性蘭展參照、施用。以避免過那過去那種由於線藝蘭與瓣型蘭、新奇品種與傳統銘品共同評將、無法類比而產生的種種矛看;也可避免由於不同鑒賞習慣、鑒賞標準而引起的送展地區的精品不受展出地區參觀者認同的尷尬。

2.發揚特色,百花齊放 地域性文化,好就好在具有地域性特色,丟失了各自的特色,就等於失卻了生命。文化常識告訴我們:「只有具有民族性,才具有世界性」。蘭文化亦然。 不能以春蘭的瓣型標準去強求歲蘭,也不能以線藝蘭的標準去強求春蕙蘭。瓣形豐富是春蘭的特色,是因為客觀上春蘭有那麼多的瓣形,經蘭界幾百年的觀察、對比、區別、歸納而形成的一套鑒賞標準;報歲蘭客觀上不一定有那麼多的瓣形變異,用春蘭的標準去要求報歲蘭,就象用清純婉約的江南絲竹的標準去要求熱情奔放的廣東音樂一樣。 當然,瓣型春蘭又帶線藝,線藝報歲又具好的瓣型,各種蘭花的優點都能集於一身,看起來是十分完美的事,且不說它們的現實可能性,就是到了將來科學萬分發達的時候,所有的蘭花、甚至所有的花卉經生物工程技術的培育都達到了某個理想標準,世界反而變得「絕對」統一和單調。

蘭花不同於梅花,牡丹不同於月季……,這是大自然的恩賜,世界因而五光十色豐富多彩。蘭花如果象梅花一樣,就沒有了蘭花的存在價值;百花如果按「理想標準」而達到了統一,就僅剩下了「孤花」、「獨花」。對於「絕對統一」和「絕對單調」的追求,不應是文化界及蘭文化的終極目標。 對於一個特定的蘭花種類來說,其它種類的優點當然也可吸收作選育標準,但是有個前提,那就是要在保留和發揚自身優點、特色的前提下去吸收。就象近日看到的越劇改革一樣,伴秦可以改為交響樂,但越劇唱腔的主旋律依然不變,燈光、布景可以創新,但舞台程式依然保留。交響樂的應用是彌補原來越劇音樂的不足,燈光布景的創新是增強越劇的舞台效果,越劇還是越劇。 瓣型豐富是春蘭的特色,線藝靚麗是報歲的特色……,各種蘭花種類都應發揚各自的特色,揚長避短,各自朝自己的目標發展下去,共創百花齊放的春天,為中華蘭文化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圖文/網路 右上角可收藏或轉發

微信裡面搜索公眾號"蘭花吧"關注後可在線回答您對蘭花方面的提問,發送數字"8"可以購買正品蘭花和蘭花用品,發送數字"6"可以賣蘭花和發帖,發送數字"1"可以代銷蘭花、蘭盆、植料、肥料、藥劑和蘭花用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花 的精彩文章:

下山蘭花種養經驗分享
蘭花科技苗和自然苗之爭的對話
陽台養蘭的植料及上盆
養蘭花的一些必備條件

TAG:蘭花 |

您可能感興趣

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融合的歷史遺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標誌性文化景觀
地域性藏書文化蔚為大觀
中西文化差異及珠寶差異
中西傳統文化差異
安順,古代黔中文化的發祥地,世界喀斯特風光旅遊優選地區
雪域獨特的文化
地理、文化和性格那些東西
文化戰略的文化自信與文化惠民落地舉措
中華文化中的儒家文化
中國茶文化的內容、範疇與特點
吳義勤:重視地域文化的複雜性
香文化——中華文化無形的脈搏
從幽默文化來看中韓文化的差異
淺談觀賞石中 奇石文化與玉文化的異同
文化時空浸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因地制宜巧借勢,整合資源挖潛力——馮家鎮中心學校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教育紀實
廣東街頭飲食中的地域文化
翡翠的強勢文化屬性
阜新地區的紅山文化
屬於甘肅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